第615頁
御史們嘀咕兩句,也沒揪住不放。
畢竟現在武威王的黨羽已經越來越多,就算其北邊出身的進士,保不齊也會投到她的門下,當然到目前為止,武威王門下最多的還是禁軍將官跟六扇門中的捕頭。
這倒不算奇怪的事。
江湖人若是樂意做官,通常會在軍隊跟六扇門中間選擇職業,朝輕岫入仕後又沒卸任問悲門主,挑幾個手下安放在京中也很正常,而且根據先帝遺詔,她本就有節制定康兵馬的權力,甚至在觀慶侯去世後,還因此就任了樞密使一職,同時監管瞻天軍。
永平九年。
時間流水一般過去,天子今年虛歲十三,已經到了每天都會上朝聽政的年齡,平常也會試著處理政務。而且隨著小皇帝的成熟,王家的地位也水漲船高,皇帝的姨祖父去年還升了吏部尚書。
這樣的升官速度,幾乎只比有大功在身朝輕岫略遜一籌。
朝中情況雖然平穩,但地方又屢出問題,比如今年,南邊就起了水患,要修整河道,朝輕岫先派了許鶴年監管此事,過了兩個月後,小皇帝又小心提議,說不如請武威王親去巡視一番。
朝輕岫自然答應,她持節出巡後,一直過了小半年才回京。
——考慮到巡查地點位於江南,不少知道朝輕岫身份內情的人,都覺得武威王之所以在外面耽擱那麼久,很可能是回了問悲門總舵,接受老下屬對她職業道路規劃問題的抨擊。
第324章
因為巡查有功, 等朝輕岫回京後,王老尚書上奏,請天子下旨,以朝輕岫為參知政事, 加食邑三萬戶, 劍履上殿, 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聽到這番話時, 朝堂一瞬間安靜下來, 群臣你看我, 我看你,表情都有些緊張。
最後還是武威王忍不住笑了一聲,才打破殿上寂靜。
她笑過之後, 就整理了下衣袖, 手持玉笏向前一欠身:「臣失儀。」
小皇帝訥訥許久,最後道了句:「無妨。」
雖然大家在面對武威王時都表現得很安靜, 但等武威王走了之後, 許多地方都傳來非議之聲。
非議的重點當然是這個提議不合適,雖然以功績論武威王很厲害,然而劍履上殿等等還是有些出格。
君不見之前有類似待遇的大臣最後都選擇了一條不怎麼大臣的道路……
那些官吏說話時, 時不時還會向外張望一二, 免得被路過的花鳥使發現自己在議論些什麼——不怪這些人憂心, 雖然誰都知道賞賜太厚不好,但王老尚書提出這個意見時,朝中居然沒有人立刻反對, 可見武威王權勢赫赫,手眼通天。
與其他心裡長草的人不同, 位於風暴中心的朝輕岫倒很冷靜,第二天就上書表示自己不願接受這番賞賜。
小皇帝知道後,表現得愈發不安,還派人勸了武威王好幾回。
經過一番拉扯後,朝輕岫最終接受了參知政事的職位,但同時也辭去了樞密使之職,並將瞻天軍指揮使的位子交給了王家出身的一位少將軍。
武威王府內。
今日朝輕岫剛剛下朝,她摘掉了頭上累贅的金質王冠後,懶怠換衣裳,就披著朱色王服,直接依靠在軟榻上看書,時不時翻個身,調整一個更輕鬆的看書姿勢。
身上柔軟輕薄的紅色綢緞隨著她的動作,慢慢皺成了一團。
屋子門口,許白水拿著一把不知從哪摘來的野果正在餵鸚鵡。
她一邊投餵小動物,一邊跟身後的上司道:「去了你在軍中的職銜……小皇帝已經有猜忌之心?」
朝輕岫笑:「我又不像威定公那樣懂得收斂。如今官家十三歲了,再沒這個意思,倒不像是自幼在宮裡長大的人。」又問,「我許久沒回京,剛回來又鬧了這麼一出,倒還沒來得及問,這幾天十九娘的功課如何?」
許白水:「你放心,十九娘一直勤勉,未曾懈怠。」
朝輕岫點了點頭,又問過王府內的情況,也是一切都好。
許白水:「對了,我五姊前些日子隨商隊出發,找到了一些你要的藥草。」
朝輕岫笑:「多謝不二齋惦記。這幾年簡兄弟的妹子情況好轉許多,我這次回江南,又給她診了回脈,想要換個方子幫她調養。」
天侯武庫中也有醫學方面的書籍,朝輕岫既然掌握了殷宣明留下的武學寶藏,自然會跑去挖掘。自從獲得了那些書籍後,朝輕岫的生活就被動豐富了許多,處理朝政之餘,還得見縫插針地提升自我。
好在努力總有收穫,在她醫學水平突破瓶頸後,總算用針灸之術喚醒了簡小妹。
除了醫術上大有進步外,朝輕岫的武功也提高了許多——三年前,她修煉內功時曾經陷入瓶頸,當時表現得略有些焦躁,當時連北邊的端木老盟主都寫信來開導過朝輕岫,讓她徐徐圖之,不要著急,免得走火入魔。
朝輕岫嘴上表示明白,心裡卻不想放棄,堅持苦修了大半年,幾乎沒怎麼進步。
清正宮那邊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找了些雜學讓她看,師思玄也從貝藏居趕來,給朝輕岫帶了重明書院最新款習題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畢竟現在武威王的黨羽已經越來越多,就算其北邊出身的進士,保不齊也會投到她的門下,當然到目前為止,武威王門下最多的還是禁軍將官跟六扇門中的捕頭。
這倒不算奇怪的事。
江湖人若是樂意做官,通常會在軍隊跟六扇門中間選擇職業,朝輕岫入仕後又沒卸任問悲門主,挑幾個手下安放在京中也很正常,而且根據先帝遺詔,她本就有節制定康兵馬的權力,甚至在觀慶侯去世後,還因此就任了樞密使一職,同時監管瞻天軍。
永平九年。
時間流水一般過去,天子今年虛歲十三,已經到了每天都會上朝聽政的年齡,平常也會試著處理政務。而且隨著小皇帝的成熟,王家的地位也水漲船高,皇帝的姨祖父去年還升了吏部尚書。
這樣的升官速度,幾乎只比有大功在身朝輕岫略遜一籌。
朝中情況雖然平穩,但地方又屢出問題,比如今年,南邊就起了水患,要修整河道,朝輕岫先派了許鶴年監管此事,過了兩個月後,小皇帝又小心提議,說不如請武威王親去巡視一番。
朝輕岫自然答應,她持節出巡後,一直過了小半年才回京。
——考慮到巡查地點位於江南,不少知道朝輕岫身份內情的人,都覺得武威王之所以在外面耽擱那麼久,很可能是回了問悲門總舵,接受老下屬對她職業道路規劃問題的抨擊。
第324章
因為巡查有功, 等朝輕岫回京後,王老尚書上奏,請天子下旨,以朝輕岫為參知政事, 加食邑三萬戶, 劍履上殿, 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聽到這番話時, 朝堂一瞬間安靜下來, 群臣你看我, 我看你,表情都有些緊張。
最後還是武威王忍不住笑了一聲,才打破殿上寂靜。
她笑過之後, 就整理了下衣袖, 手持玉笏向前一欠身:「臣失儀。」
小皇帝訥訥許久,最後道了句:「無妨。」
雖然大家在面對武威王時都表現得很安靜, 但等武威王走了之後, 許多地方都傳來非議之聲。
非議的重點當然是這個提議不合適,雖然以功績論武威王很厲害,然而劍履上殿等等還是有些出格。
君不見之前有類似待遇的大臣最後都選擇了一條不怎麼大臣的道路……
那些官吏說話時, 時不時還會向外張望一二, 免得被路過的花鳥使發現自己在議論些什麼——不怪這些人憂心, 雖然誰都知道賞賜太厚不好,但王老尚書提出這個意見時,朝中居然沒有人立刻反對, 可見武威王權勢赫赫,手眼通天。
與其他心裡長草的人不同, 位於風暴中心的朝輕岫倒很冷靜,第二天就上書表示自己不願接受這番賞賜。
小皇帝知道後,表現得愈發不安,還派人勸了武威王好幾回。
經過一番拉扯後,朝輕岫最終接受了參知政事的職位,但同時也辭去了樞密使之職,並將瞻天軍指揮使的位子交給了王家出身的一位少將軍。
武威王府內。
今日朝輕岫剛剛下朝,她摘掉了頭上累贅的金質王冠後,懶怠換衣裳,就披著朱色王服,直接依靠在軟榻上看書,時不時翻個身,調整一個更輕鬆的看書姿勢。
身上柔軟輕薄的紅色綢緞隨著她的動作,慢慢皺成了一團。
屋子門口,許白水拿著一把不知從哪摘來的野果正在餵鸚鵡。
她一邊投餵小動物,一邊跟身後的上司道:「去了你在軍中的職銜……小皇帝已經有猜忌之心?」
朝輕岫笑:「我又不像威定公那樣懂得收斂。如今官家十三歲了,再沒這個意思,倒不像是自幼在宮裡長大的人。」又問,「我許久沒回京,剛回來又鬧了這麼一出,倒還沒來得及問,這幾天十九娘的功課如何?」
許白水:「你放心,十九娘一直勤勉,未曾懈怠。」
朝輕岫點了點頭,又問過王府內的情況,也是一切都好。
許白水:「對了,我五姊前些日子隨商隊出發,找到了一些你要的藥草。」
朝輕岫笑:「多謝不二齋惦記。這幾年簡兄弟的妹子情況好轉許多,我這次回江南,又給她診了回脈,想要換個方子幫她調養。」
天侯武庫中也有醫學方面的書籍,朝輕岫既然掌握了殷宣明留下的武學寶藏,自然會跑去挖掘。自從獲得了那些書籍後,朝輕岫的生活就被動豐富了許多,處理朝政之餘,還得見縫插針地提升自我。
好在努力總有收穫,在她醫學水平突破瓶頸後,總算用針灸之術喚醒了簡小妹。
除了醫術上大有進步外,朝輕岫的武功也提高了許多——三年前,她修煉內功時曾經陷入瓶頸,當時表現得略有些焦躁,當時連北邊的端木老盟主都寫信來開導過朝輕岫,讓她徐徐圖之,不要著急,免得走火入魔。
朝輕岫嘴上表示明白,心裡卻不想放棄,堅持苦修了大半年,幾乎沒怎麼進步。
清正宮那邊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找了些雜學讓她看,師思玄也從貝藏居趕來,給朝輕岫帶了重明書院最新款習題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