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頁
朝輕岫早先就與許白水等人商議了一下,最後決定在許家跟華家的孩子中,挑一些曾在官學中進修過,也參加過縣試的孩子進戶部,做些打雜跑腿的工作。又讓人去重明書院探一探情況,看是否有人願意進京。
既然朝中有此風聲,定康一帶許多大族也都紛紛投了拜帖到朝輕岫府上,希望能通過她的門路入朝為官。
朝輕岫挑選了一些,做完背調後,安排了那些人進入朝堂,又找司徒元商議,打算額外開一次恩科。
司徒元:「其實許多人都有此意。」
朝輕岫:「我年輕識淺,還要仰賴威定公主持大局。」
司徒元:「不過縱使加開恩科,最早也是明年的事了,遠水解不得近渴……」
朝輕岫目光微動,旋即笑道:「司徒大人莫非是想推薦什麼人入朝麼?」
以司徒元的資歷,舉薦人才之事完全可以自專,不必非要與朝輕岫商議,他言語間之所以有些猶豫,只怕是因為此次想要推薦的人才身份不同。
司徒元說起此事,面上也露出點無奈來:「其實還是王家那邊的事情……」
朝輕岫:「王家……」姓王的人太多,朝輕岫慢了半拍才反應過來,「司徒狄大人是說天子的外家?」
天子母親姓王,本是宮中的一位宮人,生了孩子後才被封為少使,平素很不引人注目,物質待遇也非常一般,在天子一歲多時,不幸因為傷寒去世。
不過王少使本人雖已不在,家族中卻還有旁人,如今二十二郎登基為帝,王家自然想要乘勢一飛沖天。
司徒元:「是,按照朝中制度,天子登基後,按例該賞賜家人一些爵位官職。」
朝輕岫:「既然有規制在,那就按規制辦便是,免得讓人覺得天子年幼,可以生出輕慢之心。」
司徒元也是這個意思。
如果天子已經親政,朝臣們肯定得反對天子大肆封賞外家,就算賞,也決不能賞得太多,免得讓人絕對的皇帝偏私。問題在於天子現在還不到三歲,給王家的封賜太少,旁人不會覺得是天子生性克制,廉潔守禮,而會認為是攝政的大臣無視天子權威,想要藉機打壓可憐的小皇帝跟他的外戚。
朝輕岫跟司徒元都清楚這點,於是給王家老大人直接封了君侯,安排到戶部,又從王家挑了些人,分別安放到了翰林院跟御史台等地,做些清貴有地位的工作。
三歲的小皇帝似乎很是高興,他住在宮裡,接受著所有人精心的照顧與保護,還能常常跟比自己大兩歲的哥哥,以及比自己大五歲的姊姊一塊玩耍。
等王家身份被人為提高後,小皇帝的玩伴頓時變得更多了一些,除了有時候得被人抱著聽大臣們說些無聊且難懂的問題外,他的日子一直都十分好過。
在一片忙碌之中,這一年慢慢進入了尾聲,第二年,大夏改元永平。
朝輕岫之前開恩科的建議終於被正式提上了日程,因為事情安排得有些急,所以此次恩科規模不算大,徐非曲得到消息後,為了支持上司,乾脆挽袖子下場,最後考了第二十九名。
知道徐非曲的成績後,朝輕岫還有些遺憾,覺得是王府這邊事務繁忙,徐非曲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複習時間不足。而且考官們在擬定名次時,也會因為徐非曲算朝輕岫的門人,刻意壓制她的成績。
不過此次考上進士的人除了徐非曲之外,還有好幾個朝輕岫認得的人,比如重明書院的杜知鳴跟高懷書,就同樣蹭上了進士名錄的後半截。
以這些人的年紀,無論名次如何,只要能夠考上,就已經很了不起。
朝輕岫看著今年的進士們站到朝堂上,每一個都顯得那麼意氣風發,心中微微有些感嘆。
一代新人換舊人,朝堂中屬於先帝的痕跡越來越少了。
殿宇還是原來的殿宇,人卻已經不是原來的人。
華麗熱鬧的宮苑慢慢沉寂下來——自從失去主人後,那些美麗的樓台就仿佛一夜間褪去了鮮明的色彩,變成了沉默背景的一部分。
中官們曾經上書,小心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希望武威王能同意多批些錢款維護宮廷,免得皇城看著太過頹喪。
武威王表示戶部不是她在管,然後新任的某位姓許的戶部侍郎就將這份請奏打了回去。
戶部的理由很充分,剛剛辦了先帝的喪事,國庫十分空虛,而且現在小皇帝才三歲,活動範圍有限,宮殿修了他也不會去住——這其實是好事,尤其是對保護天子安全的禁軍而言。
北臷那邊知道先帝去世的消息後,數派刺客入京,有幾次還成功混入了宮城,若非禁軍防守嚴密,幾乎每一回都能殺到皇帝身邊,最驚險的一次,此刻已經直接跑到了天子寢宮的外殿附近,幸而朝輕岫當夜正好住在宮裡,發覺不對後,立刻出手阻攔,最終以重傷為代價,擊退北臷刺客。
事後朝輕岫乾脆請了帶劍入內的許可,夜間時常值宿宮禁,有時還會直接睡在外殿處,兢兢業業守衛天子安全。
永平三年,朝中又正式開了一次科舉,此次錄取的進士名單中,重明書院學生占比顯著提升。
因為朝輕岫進京前久居江南,且與原重明書院山長應律聲交好的緣故,那些進士多被人為是武威王一黨。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既然朝中有此風聲,定康一帶許多大族也都紛紛投了拜帖到朝輕岫府上,希望能通過她的門路入朝為官。
朝輕岫挑選了一些,做完背調後,安排了那些人進入朝堂,又找司徒元商議,打算額外開一次恩科。
司徒元:「其實許多人都有此意。」
朝輕岫:「我年輕識淺,還要仰賴威定公主持大局。」
司徒元:「不過縱使加開恩科,最早也是明年的事了,遠水解不得近渴……」
朝輕岫目光微動,旋即笑道:「司徒大人莫非是想推薦什麼人入朝麼?」
以司徒元的資歷,舉薦人才之事完全可以自專,不必非要與朝輕岫商議,他言語間之所以有些猶豫,只怕是因為此次想要推薦的人才身份不同。
司徒元說起此事,面上也露出點無奈來:「其實還是王家那邊的事情……」
朝輕岫:「王家……」姓王的人太多,朝輕岫慢了半拍才反應過來,「司徒狄大人是說天子的外家?」
天子母親姓王,本是宮中的一位宮人,生了孩子後才被封為少使,平素很不引人注目,物質待遇也非常一般,在天子一歲多時,不幸因為傷寒去世。
不過王少使本人雖已不在,家族中卻還有旁人,如今二十二郎登基為帝,王家自然想要乘勢一飛沖天。
司徒元:「是,按照朝中制度,天子登基後,按例該賞賜家人一些爵位官職。」
朝輕岫:「既然有規制在,那就按規制辦便是,免得讓人覺得天子年幼,可以生出輕慢之心。」
司徒元也是這個意思。
如果天子已經親政,朝臣們肯定得反對天子大肆封賞外家,就算賞,也決不能賞得太多,免得讓人絕對的皇帝偏私。問題在於天子現在還不到三歲,給王家的封賜太少,旁人不會覺得是天子生性克制,廉潔守禮,而會認為是攝政的大臣無視天子權威,想要藉機打壓可憐的小皇帝跟他的外戚。
朝輕岫跟司徒元都清楚這點,於是給王家老大人直接封了君侯,安排到戶部,又從王家挑了些人,分別安放到了翰林院跟御史台等地,做些清貴有地位的工作。
三歲的小皇帝似乎很是高興,他住在宮裡,接受著所有人精心的照顧與保護,還能常常跟比自己大兩歲的哥哥,以及比自己大五歲的姊姊一塊玩耍。
等王家身份被人為提高後,小皇帝的玩伴頓時變得更多了一些,除了有時候得被人抱著聽大臣們說些無聊且難懂的問題外,他的日子一直都十分好過。
在一片忙碌之中,這一年慢慢進入了尾聲,第二年,大夏改元永平。
朝輕岫之前開恩科的建議終於被正式提上了日程,因為事情安排得有些急,所以此次恩科規模不算大,徐非曲得到消息後,為了支持上司,乾脆挽袖子下場,最後考了第二十九名。
知道徐非曲的成績後,朝輕岫還有些遺憾,覺得是王府這邊事務繁忙,徐非曲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複習時間不足。而且考官們在擬定名次時,也會因為徐非曲算朝輕岫的門人,刻意壓制她的成績。
不過此次考上進士的人除了徐非曲之外,還有好幾個朝輕岫認得的人,比如重明書院的杜知鳴跟高懷書,就同樣蹭上了進士名錄的後半截。
以這些人的年紀,無論名次如何,只要能夠考上,就已經很了不起。
朝輕岫看著今年的進士們站到朝堂上,每一個都顯得那麼意氣風發,心中微微有些感嘆。
一代新人換舊人,朝堂中屬於先帝的痕跡越來越少了。
殿宇還是原來的殿宇,人卻已經不是原來的人。
華麗熱鬧的宮苑慢慢沉寂下來——自從失去主人後,那些美麗的樓台就仿佛一夜間褪去了鮮明的色彩,變成了沉默背景的一部分。
中官們曾經上書,小心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希望武威王能同意多批些錢款維護宮廷,免得皇城看著太過頹喪。
武威王表示戶部不是她在管,然後新任的某位姓許的戶部侍郎就將這份請奏打了回去。
戶部的理由很充分,剛剛辦了先帝的喪事,國庫十分空虛,而且現在小皇帝才三歲,活動範圍有限,宮殿修了他也不會去住——這其實是好事,尤其是對保護天子安全的禁軍而言。
北臷那邊知道先帝去世的消息後,數派刺客入京,有幾次還成功混入了宮城,若非禁軍防守嚴密,幾乎每一回都能殺到皇帝身邊,最驚險的一次,此刻已經直接跑到了天子寢宮的外殿附近,幸而朝輕岫當夜正好住在宮裡,發覺不對後,立刻出手阻攔,最終以重傷為代價,擊退北臷刺客。
事後朝輕岫乾脆請了帶劍入內的許可,夜間時常值宿宮禁,有時還會直接睡在外殿處,兢兢業業守衛天子安全。
永平三年,朝中又正式開了一次科舉,此次錄取的進士名單中,重明書院學生占比顯著提升。
因為朝輕岫進京前久居江南,且與原重明書院山長應律聲交好的緣故,那些進士多被人為是武威王一黨。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