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烏遠蒼坦坦蕩蕩,對章融絲毫不吝讚譽之辭。
「所以說,他要是投降了,這才是讓我感到驚訝的事情。」烏遠蒼說完補充了這麼一句。
秦闕應了他這句,又問:「那根據你的意思是,只能繼續這樣耗著了?」
秦闕知道,這樣耗著必然不是辦法,馬上要到江南的梅雨天了,燕軍多是生活在北方的,有一大部分甚至是從黃河以北調過來的,等到了梅雨天,北方來的燕軍氣候不適,軍中人密,難保不會生出什麼疾病來。
戰線本就拉的長,而且這段時間和章融對峙的時候死傷也很多,再拖下去,軍中必然會有厭戰情緒的出現,軍心不穩,四方已經投降的州郡趁亂揭竿而起,這並不是秦闕希望看到的結局。
此時的京口城中,也是一片濃雲。
章融換下了長袖的官袍,不復當時的玉樹臨風,謙謙君子,一身盔甲在他身上,倒也平添了幾分寧死不屈的凜然之氣。
「再敢提投降之人,軍法處置!」章融將冰涼的劍抵在那個守將的脖頸上,厲聲喝道。
四下無人敢言。
幾個月前,章融因為直言進諫,力求與燕軍殊死抵抗,被外放到京口後,也未曾意志消沉。
修繕城牆,廣積糧食,又親自巡營練兵。
他做好了與燕軍相抗到底的準備,哪怕身死,也絕不可開城投降。
但幾個月過去,京口城內的情況並不比城外的燕軍好多少,糧倉漸漸見底,擂石藥物也不剩多少。
其實城中守將看得出章融是在拖延時間,在拖梅雨季。
等到梅雨季來到時,便是他能背水一戰的時候。
但京口城中的景象,很難撐到梅雨季,而且這兩年,江南的梅雨季都有推遲一到半月的趨勢,不知今年是什麼情況。
如此相持了半個月後,原本應當到達的梅雨季,並沒有看到半點要來的徵兆,而京口城中的儲糧早已消耗一空。
章融站在城牆上,看著城外黑壓壓的一片,是南越和北面大燕的聯軍。
他閉了閉眼,嘆了口氣,做了很重要的一個決定,道:「開城,殊死一戰。」
聲音不大,卻足夠擲地有聲。
緊閉了多日的京口城門緩緩打開。
南越軍和燕軍都知道章融這是在拖遲遲沒有到來的梅雨季,但沒有人想到,章融會主動出擊。
猝不及防是真得。
陣營被人數極少的先鋒敢死隊伍幾乎沖得零落四散。
仿佛一切都發生在眨眼之間。
秦闕此時正在自己軍營中看著地圖,思索別的破局之法,畢竟不能這麼一直乾耗著。
直接竄進來的楚兵,就像是一支破空而來的利刃,直直地奔向秦闕的營帳。
御駕親征,主帥的營帳實在是太過扎眼了些。
情急之下,是烏遠蒼一把掀開他的帘子,從一旁將他的兜鍪扔到他懷裡,「章融瘋了。」
秦闕聽到了外面的動靜,迅速冷靜下來,從一旁拿出自己的劍,與烏遠蒼出了營帳的門。
但燕軍與南越軍到底是有備而來,很快慢慢恢復了鎮定,重新列陣。
濃重的夜色里,只能看見星星點點的焰火,以及刀劍反射出來的冰冷的弧光。
所有人都靠著盔甲的顏色辨別著是敵是友。
廝殺聲、叫喊聲、短兵相接時的金屬碰撞聲絞纏在一起。
背水一戰的楚兵就像是殺紅了眼一般。
甚至到了見人就砍的地步。
於他們而言,其實這次來本就沒有回去的機會了,雖然大家都明白,成功殺了兩方主帥的可能性近乎於沒有,但還是要放手一搏。
章融的決策不是沒有道理。
自古兩軍聯盟,越到最後,難免會產生利益分歧,在這個時候,無論成功殺了哪一方的主帥,對所謂的聯軍而言,都會是重創。
也可以讓京口喘一口氣,之後或離間、或與其他州郡聯手,再謀以後。
其實也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拖梅雨季罷了。
秦闕與烏遠蒼雖然是一起出來的,但迫於迎戰,此時兩人早已分開。
刀光劍影間,場面一度混亂。
秦闕猛地一轉頭,烏遠蒼的處境在他眸中不斷地放大。
他正在和身前的楚兵打鬥,一對多,黑夜中又看不清彼此,烏遠蒼只能憑藉著感覺來。
而他身後被他剛剛打趴下的士兵緩緩爬起身來,眼看著就要朝他的後心刺去。
這一劍下去,烏遠蒼就算不死,也要丟半條命。
千鈞一髮之際,他腦中閃過的是祝蘅枝的身影。
他其實一直都知道,祝蘅枝心裡是在意烏遠蒼的,或許是男女之情,或許只是朋友。
他分辨不清楚。
但他記得幾個月前,在洛陽城郊,祝蘅枝送別烏遠蒼的時候,折柳相擁,當時的空氣里都寫著「不舍」兩個字。
他前幾年已經做了太多讓祝蘅枝傷心的錯事了,他不想再看到她傷心了。
此時的他,根本沒有先考慮到自己的性命。
「遠蒼!」他飛掠起身,朝烏遠蒼的方向而去,替烏遠蒼擋去了那一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所以說,他要是投降了,這才是讓我感到驚訝的事情。」烏遠蒼說完補充了這麼一句。
秦闕應了他這句,又問:「那根據你的意思是,只能繼續這樣耗著了?」
秦闕知道,這樣耗著必然不是辦法,馬上要到江南的梅雨天了,燕軍多是生活在北方的,有一大部分甚至是從黃河以北調過來的,等到了梅雨天,北方來的燕軍氣候不適,軍中人密,難保不會生出什麼疾病來。
戰線本就拉的長,而且這段時間和章融對峙的時候死傷也很多,再拖下去,軍中必然會有厭戰情緒的出現,軍心不穩,四方已經投降的州郡趁亂揭竿而起,這並不是秦闕希望看到的結局。
此時的京口城中,也是一片濃雲。
章融換下了長袖的官袍,不復當時的玉樹臨風,謙謙君子,一身盔甲在他身上,倒也平添了幾分寧死不屈的凜然之氣。
「再敢提投降之人,軍法處置!」章融將冰涼的劍抵在那個守將的脖頸上,厲聲喝道。
四下無人敢言。
幾個月前,章融因為直言進諫,力求與燕軍殊死抵抗,被外放到京口後,也未曾意志消沉。
修繕城牆,廣積糧食,又親自巡營練兵。
他做好了與燕軍相抗到底的準備,哪怕身死,也絕不可開城投降。
但幾個月過去,京口城內的情況並不比城外的燕軍好多少,糧倉漸漸見底,擂石藥物也不剩多少。
其實城中守將看得出章融是在拖延時間,在拖梅雨季。
等到梅雨季來到時,便是他能背水一戰的時候。
但京口城中的景象,很難撐到梅雨季,而且這兩年,江南的梅雨季都有推遲一到半月的趨勢,不知今年是什麼情況。
如此相持了半個月後,原本應當到達的梅雨季,並沒有看到半點要來的徵兆,而京口城中的儲糧早已消耗一空。
章融站在城牆上,看著城外黑壓壓的一片,是南越和北面大燕的聯軍。
他閉了閉眼,嘆了口氣,做了很重要的一個決定,道:「開城,殊死一戰。」
聲音不大,卻足夠擲地有聲。
緊閉了多日的京口城門緩緩打開。
南越軍和燕軍都知道章融這是在拖遲遲沒有到來的梅雨季,但沒有人想到,章融會主動出擊。
猝不及防是真得。
陣營被人數極少的先鋒敢死隊伍幾乎沖得零落四散。
仿佛一切都發生在眨眼之間。
秦闕此時正在自己軍營中看著地圖,思索別的破局之法,畢竟不能這麼一直乾耗著。
直接竄進來的楚兵,就像是一支破空而來的利刃,直直地奔向秦闕的營帳。
御駕親征,主帥的營帳實在是太過扎眼了些。
情急之下,是烏遠蒼一把掀開他的帘子,從一旁將他的兜鍪扔到他懷裡,「章融瘋了。」
秦闕聽到了外面的動靜,迅速冷靜下來,從一旁拿出自己的劍,與烏遠蒼出了營帳的門。
但燕軍與南越軍到底是有備而來,很快慢慢恢復了鎮定,重新列陣。
濃重的夜色里,只能看見星星點點的焰火,以及刀劍反射出來的冰冷的弧光。
所有人都靠著盔甲的顏色辨別著是敵是友。
廝殺聲、叫喊聲、短兵相接時的金屬碰撞聲絞纏在一起。
背水一戰的楚兵就像是殺紅了眼一般。
甚至到了見人就砍的地步。
於他們而言,其實這次來本就沒有回去的機會了,雖然大家都明白,成功殺了兩方主帥的可能性近乎於沒有,但還是要放手一搏。
章融的決策不是沒有道理。
自古兩軍聯盟,越到最後,難免會產生利益分歧,在這個時候,無論成功殺了哪一方的主帥,對所謂的聯軍而言,都會是重創。
也可以讓京口喘一口氣,之後或離間、或與其他州郡聯手,再謀以後。
其實也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拖梅雨季罷了。
秦闕與烏遠蒼雖然是一起出來的,但迫於迎戰,此時兩人早已分開。
刀光劍影間,場面一度混亂。
秦闕猛地一轉頭,烏遠蒼的處境在他眸中不斷地放大。
他正在和身前的楚兵打鬥,一對多,黑夜中又看不清彼此,烏遠蒼只能憑藉著感覺來。
而他身後被他剛剛打趴下的士兵緩緩爬起身來,眼看著就要朝他的後心刺去。
這一劍下去,烏遠蒼就算不死,也要丟半條命。
千鈞一髮之際,他腦中閃過的是祝蘅枝的身影。
他其實一直都知道,祝蘅枝心裡是在意烏遠蒼的,或許是男女之情,或許只是朋友。
他分辨不清楚。
但他記得幾個月前,在洛陽城郊,祝蘅枝送別烏遠蒼的時候,折柳相擁,當時的空氣里都寫著「不舍」兩個字。
他前幾年已經做了太多讓祝蘅枝傷心的錯事了,他不想再看到她傷心了。
此時的他,根本沒有先考慮到自己的性命。
「遠蒼!」他飛掠起身,朝烏遠蒼的方向而去,替烏遠蒼擋去了那一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