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陛下,您這麼做就不怕血本無歸?”墨非詢問道,“若是我失敗了,炤國將再次陷入動亂,到時損失便難以估計了。”

  “孤從來都是用人不疑,既然信任你,便不會有絲毫猶豫。”巫越靜靜地望著她,“況且孤相信,浮圖斷不會辜負孤的信任。”

  不得不說,墨非被他感動了。可以想見,當她將這個計劃在朝中公布時,會引來多少人的反對。巫越肯定是明白的,但他僅僅只是看了她的奏章幾眼,便選擇毫無保留地支持她。巫越果然有著不同一般人的魄力,這恐怕不是因為自己是他寵愛之人,而是因為他看到了這個計劃背後的巨大利益和前景。

  “好,有陛下的支持,浮圖必然全力以赴。”墨非深呼一口氣,慎重道。

  巫越握住她的手,輕輕說道:“浮圖,只要你永遠留在孤的身邊,不離不棄,孤便會為你撐起一片展翅的天空。汝非平凡之女,孤亦非平凡之君。讓我們共同創立一個舉世無雙的繁華盛世。”

  “承君一諾,必守一生。”

  作者有話要說:速度真是越來越快了~~哈哈~~(遁走中……)

  謝謝飯飯派的提議,果然黑色比較有氣勢,於是巫越的袍子就改成黑色吧~~

  104無冕之後

  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

  墨非所提議的移民之策,在經過長達三個月的討論、推衍,終於在朝中獲得了大部分的認可。預期三年的移民行動,為未來炤國的繁榮統一奠定了基石。

  與此同時,司農寺對墨非帶回的作物種子的研究也有了結果,其中馬鈴薯、水沐珠果等作物,可大面積種植,饑荒年間,這些東西完全可作為主食。另外派往蠻域的使者亦反饋回了更多可喜的信息,其中棉花的發現至關重要,在次之前,炤國一直只有充填被褥的木棉,而沒有織布所用的棉花,棉織的技術亦通過偏地幾名農婦那兒得到,自此之後,這個時代的衣料將更加多元化且物美價廉。

  在冬雪初融之際,墨非打算首先遷移一批流民,目的是600多里以外的瓦妲山,此地雖地處偏僻,但距離塹奚不遠,沿途亦毋須修路,初定五千人的遷移,當屬不難。朝廷負擔一路的費用,到達後發放種子和農具,如一切順利,還可趕上春耕。

  此提議很快獲得通過,這也算是一次試行,中途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及時處理。

  “浮圖。”孤鶴尋到墨非,說道,“此次遷移,某想隨行。”

  “為什麼?”墨非疑惑道。

  孤鶴笑了笑:“某想回戎臻,之前答應過要收墨傷為徒,此次正好踐諾。”

  “你……你這是要離開墨君府?”

  孤鶴定定地看了墨非半晌,淡淡道:“浮圖身邊有炤王親衛的保護,在塹奚安全無虞,某甚是放心。”

  墨非握了握拳,欲言又止。

  “哈哈。”孤鶴伸了伸懶腰,笑道,“浮圖可是不舍了?”

  墨非微微點了點頭。眼前這個男子是跟隨她最長時間的人,幾次失蹤,都是他不辭千里地追尋,一直默默的付出,從未求過回報,她欠他實在太多。

  孤鶴道:“看著浮圖一步步成為國之良士,某由衷高興,但某……不想總是仰望你。”

  “我一直將你視為兄長。”墨非道,“有你的陪伴,我心中安定。”

  “可惜……”孤鶴有些遺憾地說,“某不是彼之良人,否則就算是與天奪,某亦不會退縮。”

  墨非沉默下來,她心中有些愧疚,身為女子,可有資格獲得這份純愛?

  “好了,莫要不舍,莫要傷心,浮圖永遠在孤鶴心中,不論多遠,但有需要,某必千里馳往。。

  別再說這樣的話,這令她更加難受。

  “離別之際,可願給某一個擁抱。”孤鶴朝她伸開雙手。

  墨非沒有猶豫,與他緊緊抱在一起。

  孤鶴側過頭,在墨非臉上親親吻了一下,輕聲道:“你說,巫越看到我們如此模樣會不會暴怒?”

  墨非面無表情推開他,道:“也怒不及你了。”

  “哈哈。”孤鶴摸了摸頭,轉身擺手道,“替我跟予初問好,她是個好女子。”

  幾日後,5000流民組織完畢,其中有幾十個孤兒被排除在外,他們的年紀都沒有達到分配土地的標準,即使遷移也不過是換個地方乞討而已,還不如留在塹奚。

  墨非得知之後,心中做了個決定。她命人在自己的田產附近買下了一座大宅子,專門用來收留那些還無法獨立的孤兒。

  “浮圖,你太容易心軟了,以你的薪俸能養得起多少孤兒?”巫越非常不贊同。

  “臣並未打算靠自己的錢養活他們。”

  “哦?此話怎講?”

  “陛下賞了那麼多田地給臣,臣分出一部分交給那些孤兒自己耕種,田稅由臣繳納,他們勞作所得,多寡自持,待收成增加,便可用多餘的糧食換得錢財或讀書的機會。”

  巫越皺眉:“你的田地皆是上好良田,交給那些孤兒豈不是糟蹋了?”

  “不過是虧損一兩年而已,只要他們能夠吃苦耐勞,終能獲得豐厚的回報。日後若還有孤兒,臣都會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接納他們。孩子承擔著國家的未來,誰知道他們之中會不會出現輔國良才呢?”

  巫越沉吟了一會,說道:“如此,孤免了你的田稅。”

  墨非想了想,意外地沒有拒絕。日後若有人非議炤王徇私偏寵,那麼必有人以“行善”駁斥,這樣或許能引人效仿。

  遷移當日,墨非親自前往城門督察,五千流民在親兵的護送下,拖家帶口地離開塹奚。

  孤鶴騎著馬,遠遠地朝墨非擺了擺手,然後只給她留下了一個孤冷的背影。

  寒風吹拂,墨非心下感傷,但更多的是對未來期待。

  第一次遷移,預示著炤國大遷徙的序幕正式展開。

  之後每隔一段時間,全國各地便有一批或幾批流民被遷移。整個過程雖出現了不少波折,但由於事先準備充足,並未遇到官員擔心的暴動。

  更令人意外的是,原本預計三年的遷移計劃,竟然在兩年就完成了,原因是眾多行者的協助。

  予初的《浮圖行志》在一年後成書,被士人大量抄錄流傳,不過數月便遍及大江南北,同時,被墨非派往各地的三十六子,秉承為善之心,酷刑天下,很快獲得了百姓的稱譽和愛戴,他們肩負著各種技術和作物的推廣,不懼艱辛,走遍高山峻岭,以助人為樂,其品行被世人推崇,從而湧現出更多的行者,往來於各地,惠及各行各業。

  其中有幾人為世家之子,在收到朝廷所頒發的納民文書之後,便主動組織當地勢力,清點人數,募捐善款,協助遷移。

  這一批世家子弟獲得了百姓的讚譽與朝廷的褒獎,其直接後果便是,更多的權貴開始自發施行朝廷的計劃。兩年後,朝廷省下了三分之一的預算。而前期遷移的百姓也已經安居樂業,糧食產量大大提高,虧損的國庫開始盈收。

  之後數年,炤國正式進入繁榮時期,商業急速發展,大量新作物推廣,糧食豐產,各地都建起糧倉,國庫充盈,人口增長,兵強馬壯,學校林立,紙張普及,初步的科舉選才開始出現,印刷術亦開始成型……

  炤國發展迅速,與之結盟的慶國亦開始進入大興盛時期。

  在簽訂了盟約之後,慶王凨霆一改以往的奢華,開始提倡簡樸和尚武的風俗,在各地建立供奉“千鈞之神”的廟宇,同時統一民服、文字,引進炤國的作物,發展農業。商業原本就很發達的慶國,在制定了一系列商法之後,更加規範和興旺。

  《浮圖行志》的流傳,使得慶國也出現了大批行者,他們遊走於偏遠之地,為慶國的統一做出了莫大的貢獻。

  在此期間,寶尊協同一名行者在原景國的魅海發現了幻藻的作用。幻藻生長的區域,從來不存魚蝦,可是誰又知道它竟然是療傷聖藥,將其曬乾磨成粉末,灑在傷口能立時止血。這對醫藥學落後的時代,是一項偉大的發現。

  元稹三年,慶國與炤國簽訂商業互通政策,炤國的宣紙、馬鈴薯等物被引進,而幻藻、農作器具等傳入,兩國互惠友好,開始了長達兩百年的和平繁榮時期。<br/>

  元稹五年,慶王派棲夙為使者,向炤國提出聯姻的建議。炤王與臣子討論數日,通過了聯姻的決議。

  慶王之女在元稹六年正式嫁與炤王之子,結姻親之誼。而棲夙作為使者,從此長駐炤國塹奚,他也成為墨君府的常客,倍受巫越詬病。

  忙碌中,墨非時常會想起沉睡中的湛羿,在他靈魂分離了,承載了他一半記憶的慶王逐步變成秦族的後繼者,而留在玉符中的這一半則一直毫無聲息。

  直到慶國“千鈞之神”的廟宇迎來了第九百九十九個信徒之後,玉符終於出現了變化。

  在洛宸一次玩樂式的偷襲中,墨非不但靈巧地避過還進行了快速地回擊,將洛宸擱到在地。

  當時墨非的心情比洛宸更加吃驚,很快她便知道,湛羿正在復甦,雖然依然沒有具體的意識,但他已經可以根據墨非的危機感覺做出反擊。

  墨非心中的喜悅無法言喻,相信不用多久,湛羿必然能夠徹底甦醒。

  元稹七年,賢師閭丘卸任,墨非眾望所歸地成為了炤國宰輔,坐上了那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

  隨著墨非的名聲與地位的提高,他與炤王的關係亦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斷袖之癖”之類的傳言逐步成為典故,被世人創造出多個版本。

  炤王幾次駁回立後的奏摺,群臣苦勸無果之後,終於意識到他的決心。墨非對此未曾發表任何意見,大臣們也不敢讓他表態,這兩人一個明君,一個名臣,相輔相成,共創盛世,其功績足以蓋過一切。

  幾年後,他們都不再提及此事,算是默認了這樣的結果。

  兩人去世後,在正史記載上,墨非是炤國宰輔,但在野史上,他還有一個稱號,那就是——“無冕之後”。

  作者有話要說:寫了將近半年的浮圖終於走到尾聲,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雖然速度無比的坑爹,但大家還是堅持追完了,幽靈感激不盡~~群親一把~~

  這個文其實還有個後續,但我不敢寫,怕被拍死,一直在猶豫,糾結……

  105番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