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大概當正妻或者皇后才需要考慮這個吧,她雖然是個妾,但其實也屬於政治聯姻,只要佟家不犯啥抄家滅族的大事,她應該都不會被連累的。
至於之後的奪嫡什麼的,她要是能活到那會兒就再說吧。
她的神情一會兒變個樣子一會兒再變個樣子的,都別皇帝看在了眼裡,他覺得好笑,但是變完以後發現她安靜下來了,很顯然沒有打算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
皇帝有點輕微的失落,不過很快就沒有了,大概還是相處時間不太多的緣故,她沒有完全習慣仰賴他,再過些日子應該就好了。
*
第二天,時舒就知道皇帝為什麼跟她說那麼多公主嫁來嫁去的事情了。
為的是讓她習慣改嫁——假如她原來覺得改嫁是件不好的事情的話。
當然不是她要改嫁,是皇帝想把宮裡的幾個福晉放回家,重新嫁人。
這事兒本來是皇后應該負責的——也就是去做思想工作。
畢竟這會兒大家的思想可能還不太一樣,入關也有一段時間了,可能有人覺得改嫁沒什麼,也有人漢化了,覺得女人該從一而終,不同家庭教養出來的女兒思想可能也不一樣。
萬一這頭放回去,那頭女孩兒就主動/被動自殺或者守活寡了,那可真是太缺德了。
但是皇后身體一直不好,到了冬天天氣寒冷了,就有了加重的趨勢,精力自然也就不夠了。
除了這個,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這些福晉其實也相當於是政治聯姻進來的,家族或多或少也有讓女孩進宮後幫襯著家裡的心思。
這一送回去,那家人不敢恨皇帝,可能這種怨恨就要轉移到說服她們回家的人身上了。
這個不是時舒自己想到的,是皇帝問她要不要幫他這個忙的時候,用特別為她著想的溫柔的語調說出來的。
在這種柔情眼神的誘惑下,時舒僅僅考慮片刻就答應了。
(並不)
時舒:「他們應該不至於半夜跑進宮來掐著我的脖子報復吧?」
皇帝摟著她信誓旦旦地保證:「絕對不肯可能,他們敢來,也有我保護你!」
時舒:「那就希望我阿瑪和阿穆吉上朝的時候,千萬不要被旁邊伸出的幾隻腳絆倒吧!」
兩個人不約而同腦補了一下那個場景。
皇帝笑得喘不過氣來,捂著額頭斷斷續續地說:「那就,那朕也免了他們御前失儀的罪過!」
大清早裡面就傳過來這麼響亮的笑聲,外面守著的宮女太監都有點茫然。
不過大家都很統一的覺得,自家主子能討好皇上/皇上看起來心情不錯,是件特別好的事情,這樣幾乎一整天都不用提心弔膽了。
第六十二章
時舒先去了鈕妃那兒拜訪, 也可以說是討教,畢竟她對宮裡嬪妃們的了解不太夠,有些信息還要從鈕妃處打聽。
她也確實見到了鈕妃, 她看起來臉色蠟黃, 整個坤寧宮都瀰漫著一股子濃重的藥味兒,看起來病得很重。
然而就算這樣, 鈕妃也還是勉強打起了精神,同她細細說了些有關宮裡嬪妃們的事情, 話到最後, 她竟是用一種難得的懇求的語氣, 讓時舒好好和小鈕妃講一講理。
這話中的意思, 就是小鈕妃其實不太願意出宮去, 但鈕妃希望她離開。
一行人從坤寧宮出來,時舒就陷入了沉思。
她知道自己現在做的是一件得罪人的事兒, 不光是她, 還有整個佟家。
她也就算了,宮裡的紛爭有是有, 但等閒到不了傷筋動骨的時候, 前朝不一樣, 得罪不少人對於佟家來說, 壞處是顯而易見的。
嚴重一些,也許會被孤立, 在某些事情上, 也不會那麼順利。
這大概就是皇帝的制衡之術?
佟家是靠著皇帝有了如今的,皇帝自然也不能夠允許他們脫離自己的掌控, 所以佟家必須靠著他,也只能繼續靠著他, 沒有別的路可以走。
這一點,不光是皇帝這麼想,佟家現在打的也是這個主意,皇帝正值盛年,他們只要腦子沒壞就不會打別的主意。
所以這個是不必多想的,時舒在思考的是鈕妃的態度。
她背後的家族顯而易見的龐大,但是領頭人卻失勢了,遏必隆已死,他的幾個兒子都很年幼,現在能夠做主的就是即將成為皇后的鈕妃。
而她就在這樣一個緊要關頭生病了,那麼她的態度——她不願意得罪人,至少可以說是十分委婉地把這一樁事推卸開,然後又暗示她小鈕妃也要出宮。
她既沒有攔著皇帝送人出去,也沒有順著皇帝的意思,其實這樣反而把兩撥人全都得罪了一些。
時舒不認為鈕妃想不到這裡,所以,她只是擔憂自己一旦表明態度之後,就沒有了回頭路?
外面的朝臣姻親固然不可靠,而身邊的皇帝是否可靠,要取決於鈕妃是否能夠多活幾年,至少等到家中的弟弟在朝中站穩腳跟。
時舒覺得自己大概明白了鈕妃的意思,她還在想著自己能夠多活些時日,所以為了家族,不願得罪外面的人。而皇帝是否信任看重她,對她而言不重要,她只需要這個名頭。皇帝是個拎得清的人,前朝的事情,從來不會摻雜太多私情.......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至於之後的奪嫡什麼的,她要是能活到那會兒就再說吧。
她的神情一會兒變個樣子一會兒再變個樣子的,都別皇帝看在了眼裡,他覺得好笑,但是變完以後發現她安靜下來了,很顯然沒有打算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
皇帝有點輕微的失落,不過很快就沒有了,大概還是相處時間不太多的緣故,她沒有完全習慣仰賴他,再過些日子應該就好了。
*
第二天,時舒就知道皇帝為什麼跟她說那麼多公主嫁來嫁去的事情了。
為的是讓她習慣改嫁——假如她原來覺得改嫁是件不好的事情的話。
當然不是她要改嫁,是皇帝想把宮裡的幾個福晉放回家,重新嫁人。
這事兒本來是皇后應該負責的——也就是去做思想工作。
畢竟這會兒大家的思想可能還不太一樣,入關也有一段時間了,可能有人覺得改嫁沒什麼,也有人漢化了,覺得女人該從一而終,不同家庭教養出來的女兒思想可能也不一樣。
萬一這頭放回去,那頭女孩兒就主動/被動自殺或者守活寡了,那可真是太缺德了。
但是皇后身體一直不好,到了冬天天氣寒冷了,就有了加重的趨勢,精力自然也就不夠了。
除了這個,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這些福晉其實也相當於是政治聯姻進來的,家族或多或少也有讓女孩進宮後幫襯著家裡的心思。
這一送回去,那家人不敢恨皇帝,可能這種怨恨就要轉移到說服她們回家的人身上了。
這個不是時舒自己想到的,是皇帝問她要不要幫他這個忙的時候,用特別為她著想的溫柔的語調說出來的。
在這種柔情眼神的誘惑下,時舒僅僅考慮片刻就答應了。
(並不)
時舒:「他們應該不至於半夜跑進宮來掐著我的脖子報復吧?」
皇帝摟著她信誓旦旦地保證:「絕對不肯可能,他們敢來,也有我保護你!」
時舒:「那就希望我阿瑪和阿穆吉上朝的時候,千萬不要被旁邊伸出的幾隻腳絆倒吧!」
兩個人不約而同腦補了一下那個場景。
皇帝笑得喘不過氣來,捂著額頭斷斷續續地說:「那就,那朕也免了他們御前失儀的罪過!」
大清早裡面就傳過來這麼響亮的笑聲,外面守著的宮女太監都有點茫然。
不過大家都很統一的覺得,自家主子能討好皇上/皇上看起來心情不錯,是件特別好的事情,這樣幾乎一整天都不用提心弔膽了。
第六十二章
時舒先去了鈕妃那兒拜訪, 也可以說是討教,畢竟她對宮裡嬪妃們的了解不太夠,有些信息還要從鈕妃處打聽。
她也確實見到了鈕妃, 她看起來臉色蠟黃, 整個坤寧宮都瀰漫著一股子濃重的藥味兒,看起來病得很重。
然而就算這樣, 鈕妃也還是勉強打起了精神,同她細細說了些有關宮裡嬪妃們的事情, 話到最後, 她竟是用一種難得的懇求的語氣, 讓時舒好好和小鈕妃講一講理。
這話中的意思, 就是小鈕妃其實不太願意出宮去, 但鈕妃希望她離開。
一行人從坤寧宮出來,時舒就陷入了沉思。
她知道自己現在做的是一件得罪人的事兒, 不光是她, 還有整個佟家。
她也就算了,宮裡的紛爭有是有, 但等閒到不了傷筋動骨的時候, 前朝不一樣, 得罪不少人對於佟家來說, 壞處是顯而易見的。
嚴重一些,也許會被孤立, 在某些事情上, 也不會那麼順利。
這大概就是皇帝的制衡之術?
佟家是靠著皇帝有了如今的,皇帝自然也不能夠允許他們脫離自己的掌控, 所以佟家必須靠著他,也只能繼續靠著他, 沒有別的路可以走。
這一點,不光是皇帝這麼想,佟家現在打的也是這個主意,皇帝正值盛年,他們只要腦子沒壞就不會打別的主意。
所以這個是不必多想的,時舒在思考的是鈕妃的態度。
她背後的家族顯而易見的龐大,但是領頭人卻失勢了,遏必隆已死,他的幾個兒子都很年幼,現在能夠做主的就是即將成為皇后的鈕妃。
而她就在這樣一個緊要關頭生病了,那麼她的態度——她不願意得罪人,至少可以說是十分委婉地把這一樁事推卸開,然後又暗示她小鈕妃也要出宮。
她既沒有攔著皇帝送人出去,也沒有順著皇帝的意思,其實這樣反而把兩撥人全都得罪了一些。
時舒不認為鈕妃想不到這裡,所以,她只是擔憂自己一旦表明態度之後,就沒有了回頭路?
外面的朝臣姻親固然不可靠,而身邊的皇帝是否可靠,要取決於鈕妃是否能夠多活幾年,至少等到家中的弟弟在朝中站穩腳跟。
時舒覺得自己大概明白了鈕妃的意思,她還在想著自己能夠多活些時日,所以為了家族,不願得罪外面的人。而皇帝是否信任看重她,對她而言不重要,她只需要這個名頭。皇帝是個拎得清的人,前朝的事情,從來不會摻雜太多私情.......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