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直到鈕妃身體不好, 沒法管事的消息傳過來,皇帝每天都去看她, 時舒有點悵然若失的時候, 她才反應過來有地方不對。
自己暗暗算了一下, 上個月和這個月裡, 皇帝來景仁宮的次數基本就是兩三天一次,一個月能占了有三分之一。
這還是按一整個月的占比算的, 如果是皇帝踏進後宮的時間, 可能就有一大半了。
——雖然其中也有鈕妃和幾個嬪妃陸陸續續生病的緣由。
不過這也夠惹人注目的。
時舒心裡惶恐了一下,然後就沒了, 這事兒也不是她能決定的。
而且進宮也有幾個月了,她大概摸清了一些情況。
比如後世宮鬥文里傳的挺可怕的孝莊太后, 其實基本是不關心皇帝怎麼寵愛後宮的,也已經不關心政事了。
這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平常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請喇嘛進宮辦法事,給身邊人說親,以及樂此不疲的給皇帝後果塞人。
時舒估摸著這位老太太可能是受了順治帝英年早逝,卻沒留下幾個兒子的刺激,每次給皇帝塞人就是兩位數起。
最多一次她送了三十個。
其實這麼一算的話,皇帝後宮裡留下的人其實不多——這裡指的是有名位的,如果是那些伺候一兩次然後沒了消息的,可能到年齡了還能放出去婚配。
時舒由此推測這時候的滿人風氣還是挺開放的。
她以前還以為伺候過皇帝的人,就算不得寵,沒有身份也不能再嫁人了,只能在深宮裡終老。
能出宮這件事,還是和皇帝閒聊的時候他告訴她的。
皇帝可能是處理政務的時候用腦子過度,回了後宮又去看望加開導鈕妃,到了景仁宮就喜歡做些清閒的事情。
比如談八卦。
大概是最近看鈕妃次數比較多,皇帝毫不留情地講了一件鈕祜祿家的八卦。
就是鈕妃的阿瑪遏必隆,他的額娘是努爾哈赤的女兒和碩公主,這個公主一開始是嫁給了遏必隆的阿瑪,後來遏必隆的阿瑪死了,這個公主重新改嫁給了遏必隆的一個異母哥哥。
也就是說,公主的新丈夫既是遏必隆的哥哥,也是他的繼父。
時舒一開始覺得有點好笑,還暗戳戳腦補了一下,比如說是不是這個公主早就看上了遏必隆的哥哥,所以才在前夫死後重新改嫁了,如果是這樣的發展走向,其實也不錯。
不過很快她反應過來,公主的第一門婚事顯然是政治聯姻,如果真的有情人兩情相悅,直接讓公主嫁給後來的丈夫,也不影響這樣的聯姻。
所以事實大概就是為了政治聯姻,公主嫁了父子兩個。
她一開始還覺得滿人風氣開放不是一件壞事,可是她好像忽略了開放並不等於文明,那其實是野蠻,和漢人那些貞潔牌坊,守活寡,浸豬籠一樣,都是野蠻的行為。
她原本是不打算說這些的,畢竟清朝的文字獄很有名,雖然她沒寫什麼「清風不識字」之類的詩句,但是這話說出來,不就是罵他們野蠻嗎?
但皇帝看她好像有話要說,就問她了。
時舒於是努力把話題集中在這個公主比較可憐上,而且她也打了很多補丁,比如說滿人以前不太在乎這個,風俗比較開放之類的,只不過她現在去看這件事,就覺得不太好——先後嫁給父子兩個,而且還生了前夫的孩子。
其實這種事,三百年之後也可能是有的,但那個時候可能就是那個女人自己願意,那除了奇葩點好像別人也沒資格說什麼。
那這個公主是自己願意的嗎?
時舒不知道,她只是根據自己的猜測這麼想一下而已。
反正就是八卦嘛,當事人都已經去世了,也就不用說的太沉重,隨意聊一聊得了。
皇帝見她喜歡聽,也樂意給她科普。
緊接著又說這個公主其實十四五歲的時候就嫁過人,後來她丈夫的部落被努爾哈赤滅了,她就回來又嫁了一次,這次生了遏必隆和一個女兒。
她生的那個女兒又嫁回了愛新覺羅家,是努爾哈赤的孫子,後來因為沒有子嗣怕被休棄,就抱養別人孩子假充是自己的,事發被處死,這個公主因為參與這件事,被迫和第三任丈夫離婚,自己也失去了公主的身份。
關於這個公主的最後一個八卦,就是她私底下和第三任丈夫以及遏必隆抱怨辱罵自己的兒媳婦,結果被人舉報,又被抄家了。
主要是這個兒媳婦也挺有來頭,也姓愛新覺羅,屬於近支宗室,是努爾哈赤的曾孫女。
時舒來不及為這一連串的近親結婚感到驚訝,就先指出了一個不合理的點。
「沒有孩子就要把人休了,這也太絕情了點!」
主要是公主的女兒和女婿也是表兄妹的關係,而且公主和女婿的父親是親兄妹啊!
這屬於是近親中的近親!
沒有孩子,或者孩子生下來不健康,有遺傳病,應該是比較常見的吧?
時舒想想這個公主的女兒,再想想自己和皇帝,很不道德地鬆了口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自己暗暗算了一下, 上個月和這個月裡, 皇帝來景仁宮的次數基本就是兩三天一次,一個月能占了有三分之一。
這還是按一整個月的占比算的, 如果是皇帝踏進後宮的時間, 可能就有一大半了。
——雖然其中也有鈕妃和幾個嬪妃陸陸續續生病的緣由。
不過這也夠惹人注目的。
時舒心裡惶恐了一下,然後就沒了, 這事兒也不是她能決定的。
而且進宮也有幾個月了,她大概摸清了一些情況。
比如後世宮鬥文里傳的挺可怕的孝莊太后, 其實基本是不關心皇帝怎麼寵愛後宮的,也已經不關心政事了。
這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平常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請喇嘛進宮辦法事,給身邊人說親,以及樂此不疲的給皇帝後果塞人。
時舒估摸著這位老太太可能是受了順治帝英年早逝,卻沒留下幾個兒子的刺激,每次給皇帝塞人就是兩位數起。
最多一次她送了三十個。
其實這麼一算的話,皇帝後宮裡留下的人其實不多——這裡指的是有名位的,如果是那些伺候一兩次然後沒了消息的,可能到年齡了還能放出去婚配。
時舒由此推測這時候的滿人風氣還是挺開放的。
她以前還以為伺候過皇帝的人,就算不得寵,沒有身份也不能再嫁人了,只能在深宮裡終老。
能出宮這件事,還是和皇帝閒聊的時候他告訴她的。
皇帝可能是處理政務的時候用腦子過度,回了後宮又去看望加開導鈕妃,到了景仁宮就喜歡做些清閒的事情。
比如談八卦。
大概是最近看鈕妃次數比較多,皇帝毫不留情地講了一件鈕祜祿家的八卦。
就是鈕妃的阿瑪遏必隆,他的額娘是努爾哈赤的女兒和碩公主,這個公主一開始是嫁給了遏必隆的阿瑪,後來遏必隆的阿瑪死了,這個公主重新改嫁給了遏必隆的一個異母哥哥。
也就是說,公主的新丈夫既是遏必隆的哥哥,也是他的繼父。
時舒一開始覺得有點好笑,還暗戳戳腦補了一下,比如說是不是這個公主早就看上了遏必隆的哥哥,所以才在前夫死後重新改嫁了,如果是這樣的發展走向,其實也不錯。
不過很快她反應過來,公主的第一門婚事顯然是政治聯姻,如果真的有情人兩情相悅,直接讓公主嫁給後來的丈夫,也不影響這樣的聯姻。
所以事實大概就是為了政治聯姻,公主嫁了父子兩個。
她一開始還覺得滿人風氣開放不是一件壞事,可是她好像忽略了開放並不等於文明,那其實是野蠻,和漢人那些貞潔牌坊,守活寡,浸豬籠一樣,都是野蠻的行為。
她原本是不打算說這些的,畢竟清朝的文字獄很有名,雖然她沒寫什麼「清風不識字」之類的詩句,但是這話說出來,不就是罵他們野蠻嗎?
但皇帝看她好像有話要說,就問她了。
時舒於是努力把話題集中在這個公主比較可憐上,而且她也打了很多補丁,比如說滿人以前不太在乎這個,風俗比較開放之類的,只不過她現在去看這件事,就覺得不太好——先後嫁給父子兩個,而且還生了前夫的孩子。
其實這種事,三百年之後也可能是有的,但那個時候可能就是那個女人自己願意,那除了奇葩點好像別人也沒資格說什麼。
那這個公主是自己願意的嗎?
時舒不知道,她只是根據自己的猜測這麼想一下而已。
反正就是八卦嘛,當事人都已經去世了,也就不用說的太沉重,隨意聊一聊得了。
皇帝見她喜歡聽,也樂意給她科普。
緊接著又說這個公主其實十四五歲的時候就嫁過人,後來她丈夫的部落被努爾哈赤滅了,她就回來又嫁了一次,這次生了遏必隆和一個女兒。
她生的那個女兒又嫁回了愛新覺羅家,是努爾哈赤的孫子,後來因為沒有子嗣怕被休棄,就抱養別人孩子假充是自己的,事發被處死,這個公主因為參與這件事,被迫和第三任丈夫離婚,自己也失去了公主的身份。
關於這個公主的最後一個八卦,就是她私底下和第三任丈夫以及遏必隆抱怨辱罵自己的兒媳婦,結果被人舉報,又被抄家了。
主要是這個兒媳婦也挺有來頭,也姓愛新覺羅,屬於近支宗室,是努爾哈赤的曾孫女。
時舒來不及為這一連串的近親結婚感到驚訝,就先指出了一個不合理的點。
「沒有孩子就要把人休了,這也太絕情了點!」
主要是公主的女兒和女婿也是表兄妹的關係,而且公主和女婿的父親是親兄妹啊!
這屬於是近親中的近親!
沒有孩子,或者孩子生下來不健康,有遺傳病,應該是比較常見的吧?
時舒想想這個公主的女兒,再想想自己和皇帝,很不道德地鬆了口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