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頁
殷錯勉力拉住韁繩支撐自己,忽然想起一事,趕忙低頭,拉開外衫,扯開裡面衣襟,果然只見自己胸口方才遭茶水潑燙的肌膚處,全然不是尋常燙傷的殷紅,而是一片十分弔詭的金燦燦之色,不由得心下一沉:「這難道是『金錢豹』?不,不,這不可能,『金錢豹』怎會落到襄陵公主手中?難道……難道他們是從狄獲手中奪來的?狄獲眼下究竟在哪裡,他怎麼會落到朝廷手中?」
他一時毒發,全身痙攣,再也支撐不住,雙目一黑,立時昏倒過去。
待得殷錯轉醒之時,發覺自己已然身處皇宮天牢之中,四周密不透風,囚牢外獄卒甚多,手中俱是刀槍劍戟,層層把守。
他稍一動彈,便覺雙肩一陣浹髓淪肌的劇烈痛楚,饒是他內力深厚,卻也痛得眼冒金星,險些再次昏厥過去。他定了定神,緩緩長吐了一口氣,低頭一看,才發覺自己四肢俱被極其厚重的鐵鏈所捆,肩胛骨亦被鐵鏈穿過,雙手一動,便即痛如骨髓,想來是羈押之人深知殷錯武功高強,唯恐他依仗武功越獄而出,便專程穿了他的琵琶骨,防他施展武功。
殷錯見狀,不由得苦笑不已。要知這穿人琵琶骨的酷刑,乃是專程對付武功高強之人所用,一旦給鐵鏈穿過肩胛,任人武功再高,也是施展不出,只得任人宰割,故而便被百姓叫做「彈琵琶」,但受此酷刑、囚於天牢之人向來均是窮凶極惡的亡命之徒,似殷錯這等天潢貴胄、戰功赫赫的戍邊大將軍,卻是大楚自立國來的頭一遭。
作者有話說:
觸藩作「羝羊觸藩」解
第92章 斷鴻
此後扣押數日中,殷錯心無旁騖屈膝練功,將身中之毒一一以內功化去,待得他體內真氣運行最後一個周天,大理寺與刑部方才派遣官吏過來提審殷錯。
殷錯此時再抗拒已是無益,便只得由得他們去。
此番五司會審,御史中丞於羨松被任命主審此案。其時聖旨傳到,命於羨松勘問。
殷錯來到堂上,只見三司集議,四下滿座,俱是朝廷命官,又見正中放著聖旨,便下跪長拜,朝聖旨行禮道:「殷錯朝見,我皇萬歲!」
於羨松居中正襟危坐,聞言臉露冷笑,問道:「殷錯,你居官顯達,不思身報國恩,反而私通外敵,你有何辯?」
殷錯淡淡道:「殷錯征戰沙場十三載,有功於百姓,無罪於朝廷,問心無愧,倒是你們無憑無據污衊我私通外敵,空口無憑,不過是虛無之辭。」
於羨松說道:「好,你既心知自己罪責,竟還敢口口聲聲一口一個『無罪於朝廷』,真是無恥至極!朝廷法度嚴明,證據確鑿,豈你等逃脫罪責?」
他說罷,立時吩咐左右呈上人證物證。
左右應聲,趕忙便將公案移過,跟著又請來面證。殷錯回身望去,只見下首所坐的竟是霍筠,不由得驚怒交集,愕然無言。
於羨松翻開卷宗,念道:「殷錯罪責有:其一,抗旨稽期,敗壞軍紀。你神木嶺一戰時雖受親札指揮,並有中使督兵,令策應措置戰事,但你坐觀勝負,逗留不進,按本朝《擅興律》所言:『臨軍征討而稽期者,流三千里,三日斬』;其二,謀反僭越,其心可誅。你抗旨不遵,拒捕上任,更口出不遜,冒犯陛下,乃是大不敬之罪。你部下霍筠告你與白狄私通書信看訖焚之,乃是包藏兇惡,將起逆心,規反天常,悖逆人理。按我朝律令刑統卷第十七《賊盜律》:『犯謀反罪,處斬刑』;其三,勾結外敵,毀國害民。你部曲已呈上私通外敵之罪證,而今鐵證如山,你還要如何巧言令色。你膽敢拒不認罪?」
他說罷,又立時吩咐上罷,左右立時呈上證物,給殷錯供認,只見所呈那證物卻是一枚玉扣,內環所鐫「鳳銜真言錯繞心,夢入瀚海故音沉。羌笛寄情深」,正是殷錯的手筆無疑。
眾人見狀都是大為駭異,頓時滿堂譁然,殷錯見了更是不由得心頭大震。原來這玉扣正是當年殷錯在龍勒邊境送阿術真歸北境之時所贈,內環上的字也正是殷錯親手所刻。
於羨松說道:「霍將軍,你是告人,你來面證。」
霍筠說道:「殷錯此人,與脫脫卜花王鴇合狐綏,遂成繾綣;勾結番邦,與白狄公主私通書信,看訖焚之,通謀為亂,欺君罔上。其後抗旨不遵,欲劫諸軍為亂,出賣先皇基業,負心背義。臣今日之言,如有一事一件,分毫不實,臣自請依軍法施行!」
於羨松拍案道:「今家國天下,守土有責,你殷錯身為一軍之長為私情縱橫,私通番邦敵人,賣國求榮,豈不知此乃國士之大罪乎?方今朝廷舉國苦戰,以圖社稷安危,你出賣先皇基業,傾覆江山,可謂負心背義,背離國法!」
殷錯冷笑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大丈夫立身行事,功過如何自有後世評說,我自認絕無背離忠臣之節,你們想要屈打成招,那是萬萬不能。」
於羨松聞言不覺皺眉。殷錯乃是大獄重囚,理應由刑部都察院詳議,大理寺復讞後奏決,但大理寺這邊派遣部屬過去刑部會審之時,刑部官吏卻委派御史中丞主審此案,話裡有話暗示乃是皇帝旨意,故而今次方才三司據此都堂集議,坐堂問案,但眼下殷錯不肯招認,他們顧及殷錯宗親之尊,卻也不好立時逼供,故而三司會審過後,於羨松斟酌再三,決意仍將殷錯下獄扣押,請旨九卿圓審,會奏皇帝核准。
他一時毒發,全身痙攣,再也支撐不住,雙目一黑,立時昏倒過去。
待得殷錯轉醒之時,發覺自己已然身處皇宮天牢之中,四周密不透風,囚牢外獄卒甚多,手中俱是刀槍劍戟,層層把守。
他稍一動彈,便覺雙肩一陣浹髓淪肌的劇烈痛楚,饒是他內力深厚,卻也痛得眼冒金星,險些再次昏厥過去。他定了定神,緩緩長吐了一口氣,低頭一看,才發覺自己四肢俱被極其厚重的鐵鏈所捆,肩胛骨亦被鐵鏈穿過,雙手一動,便即痛如骨髓,想來是羈押之人深知殷錯武功高強,唯恐他依仗武功越獄而出,便專程穿了他的琵琶骨,防他施展武功。
殷錯見狀,不由得苦笑不已。要知這穿人琵琶骨的酷刑,乃是專程對付武功高強之人所用,一旦給鐵鏈穿過肩胛,任人武功再高,也是施展不出,只得任人宰割,故而便被百姓叫做「彈琵琶」,但受此酷刑、囚於天牢之人向來均是窮凶極惡的亡命之徒,似殷錯這等天潢貴胄、戰功赫赫的戍邊大將軍,卻是大楚自立國來的頭一遭。
作者有話說:
觸藩作「羝羊觸藩」解
第92章 斷鴻
此後扣押數日中,殷錯心無旁騖屈膝練功,將身中之毒一一以內功化去,待得他體內真氣運行最後一個周天,大理寺與刑部方才派遣官吏過來提審殷錯。
殷錯此時再抗拒已是無益,便只得由得他們去。
此番五司會審,御史中丞於羨松被任命主審此案。其時聖旨傳到,命於羨松勘問。
殷錯來到堂上,只見三司集議,四下滿座,俱是朝廷命官,又見正中放著聖旨,便下跪長拜,朝聖旨行禮道:「殷錯朝見,我皇萬歲!」
於羨松居中正襟危坐,聞言臉露冷笑,問道:「殷錯,你居官顯達,不思身報國恩,反而私通外敵,你有何辯?」
殷錯淡淡道:「殷錯征戰沙場十三載,有功於百姓,無罪於朝廷,問心無愧,倒是你們無憑無據污衊我私通外敵,空口無憑,不過是虛無之辭。」
於羨松說道:「好,你既心知自己罪責,竟還敢口口聲聲一口一個『無罪於朝廷』,真是無恥至極!朝廷法度嚴明,證據確鑿,豈你等逃脫罪責?」
他說罷,立時吩咐左右呈上人證物證。
左右應聲,趕忙便將公案移過,跟著又請來面證。殷錯回身望去,只見下首所坐的竟是霍筠,不由得驚怒交集,愕然無言。
於羨松翻開卷宗,念道:「殷錯罪責有:其一,抗旨稽期,敗壞軍紀。你神木嶺一戰時雖受親札指揮,並有中使督兵,令策應措置戰事,但你坐觀勝負,逗留不進,按本朝《擅興律》所言:『臨軍征討而稽期者,流三千里,三日斬』;其二,謀反僭越,其心可誅。你抗旨不遵,拒捕上任,更口出不遜,冒犯陛下,乃是大不敬之罪。你部下霍筠告你與白狄私通書信看訖焚之,乃是包藏兇惡,將起逆心,規反天常,悖逆人理。按我朝律令刑統卷第十七《賊盜律》:『犯謀反罪,處斬刑』;其三,勾結外敵,毀國害民。你部曲已呈上私通外敵之罪證,而今鐵證如山,你還要如何巧言令色。你膽敢拒不認罪?」
他說罷,又立時吩咐上罷,左右立時呈上證物,給殷錯供認,只見所呈那證物卻是一枚玉扣,內環所鐫「鳳銜真言錯繞心,夢入瀚海故音沉。羌笛寄情深」,正是殷錯的手筆無疑。
眾人見狀都是大為駭異,頓時滿堂譁然,殷錯見了更是不由得心頭大震。原來這玉扣正是當年殷錯在龍勒邊境送阿術真歸北境之時所贈,內環上的字也正是殷錯親手所刻。
於羨松說道:「霍將軍,你是告人,你來面證。」
霍筠說道:「殷錯此人,與脫脫卜花王鴇合狐綏,遂成繾綣;勾結番邦,與白狄公主私通書信,看訖焚之,通謀為亂,欺君罔上。其後抗旨不遵,欲劫諸軍為亂,出賣先皇基業,負心背義。臣今日之言,如有一事一件,分毫不實,臣自請依軍法施行!」
於羨松拍案道:「今家國天下,守土有責,你殷錯身為一軍之長為私情縱橫,私通番邦敵人,賣國求榮,豈不知此乃國士之大罪乎?方今朝廷舉國苦戰,以圖社稷安危,你出賣先皇基業,傾覆江山,可謂負心背義,背離國法!」
殷錯冷笑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大丈夫立身行事,功過如何自有後世評說,我自認絕無背離忠臣之節,你們想要屈打成招,那是萬萬不能。」
於羨松聞言不覺皺眉。殷錯乃是大獄重囚,理應由刑部都察院詳議,大理寺復讞後奏決,但大理寺這邊派遣部屬過去刑部會審之時,刑部官吏卻委派御史中丞主審此案,話裡有話暗示乃是皇帝旨意,故而今次方才三司據此都堂集議,坐堂問案,但眼下殷錯不肯招認,他們顧及殷錯宗親之尊,卻也不好立時逼供,故而三司會審過後,於羨松斟酌再三,決意仍將殷錯下獄扣押,請旨九卿圓審,會奏皇帝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