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襄陵公主聞言柳眉倒豎,說道:「謝令光這賤人已然先下手為強,我們難道便任她屠戮嗎?眼下謝令光謀逆之心已昭然若揭,若不早作決斷,那便是滅種亡國的大禍!」
殷錯心下一跳,對襄陵公主勸道:「兵乃兇器,戰則危殆,眼下萬萬不是輕率行事之時。」
襄陵公主又是失望又是震怒,一時之間惱得牽連傷處,不由得咳嗽不已,紅綃不住撫著襄陵公主的脊背,又是端茶,又是餵藥,殷錯也是深覺憂思,在旁跟著一道勸解侍候。
襄陵公主渾身發顫,驀然間奪過紅綃手中茶盞,劈頭蓋臉地便砸到殷錯身上,殷錯心下也有慚愧之感,故而也不避不閃,任由襄陵公主發作自己。饒是襄陵公主傷勢未愈,渾身無力,但盛怒之下,倒也砸得甚准,一茶盞潑得殷錯滿衣襟茶水濕透,燙得他胸口發痛,但這身上之痛,卻也萬萬不及眼下殷錯心中黯然神傷的半分。
襄陵公主怫然道:「殷錯,你難道要違逆陛下,背恩忘義,連自己的祖宗之本也不要了,眼見得我們殷楚江山要旁落到謝令光那賤人的手中嗎?」
殷錯長拜一禮,凝目望向襄陵公主道:「殷錯此生忠天下,忠百姓,忠明君,但從不忠祖宗的牌位。」
說罷,他便拜伏於地,一拜辭別。
殷錯與襄陵公主的這番坦言,實是這些時日來他心中反覆思慮所得,雖難免因與親族失和、形同決裂而感傷悲,但自此之後卻再也不必違心悖德,故而殷錯深感無愧於行,心下反倒鬆快不少。
他深知自己此行此言勢必惹怒皇帝殷赦與殷氏宗室,卻仍是怙終不悔,縱使皇帝要殺要剮,他也決意坦然身受,而不願屈於帝王之威,為虎作倀,禍害百姓。
殷錯心念已決,只待出得公主府中,便徑直入宮去向皇帝殷赦辭官,豈料他方才踏出公主府半步,便只見迎面數十名御林軍騎著馬匹馳來,手持刀兵,從四面八方圍將上來,轉瞬之間便將公主府圍得水泄不通,對著殷錯呼和不止。
但見其中一名首領越眾而出,只見那人面目清俊,雙眉斜飛,卻正是殷錯昔日尚在江陵為質便十分交惡的安國公世子沈若蘭。
沈若蘭如今統帥御林軍,自居終於壓了殷錯一頭,心下大為得意,縱馬馳前,眼望殷錯,嘴噙冷笑,大聲喝道:「逆賊殷錯,還不束手就擒?」
殷錯心知御林軍出動,自必是皇帝所遣,心下微微一酸:「他們得訊這樣快,如若不是皇帝在我身邊安插了探子眼線,時時刻刻要盯著我,那便是襄陵公主此番本就是奉皇帝之命前來試探我的。皇帝先前還滿口舊情,其實心裡全然沒有信過我半分,眼下我如此大逆不道、欺君罔上,他更是萬分容不得我了。皇帝終究是皇帝,再也不能再當回我那寶貝侄兒。」
但這傷懷到底也就不過一時,終歸殷錯此時心下所念的仍舊是邊關大事,他眼下尚有故土未曾收復,大業未競,又豈肯甘心被帝黨與太后黨的觸斗蠻爭所困在江陵,故而他隨後立時便已神色恢復如常,看向沈若蘭,微微一笑,說道:「我當是誰,原來卻是小公爺。沈世兄別來無恙,丰采如昔,還做得如此大官,委實是可喜可賀。」
沈若蘭冷笑道:「死到臨頭,還在逞口舌之快,殷兄果然也是一如往昔,毫無長進。」
殷錯道:「我長進沒有,倒還要請沈兄指教。」
他話音落罷,立時上前,縱身躍起,徑直便將面前的一名官兵手腕擊折,從他手中奪下長劍。眾人都是大驚,立時揮舞刀兵,向殷錯攻去,馬刀長矛齊齊攢刺而出,殷錯卻長劍一貫,劍光有如長虹,橫掃過去,只聽四下叫聲四起,馬上所乘的羽林郎紛紛被殷錯打落。
沈若蘭更是驚怒交集,厲聲喝道:「殷錯,你膽敢抗旨脫逃,不怕陛下殺你的頭嗎?」
殷錯冷笑道:「皇帝殺我,倒不怕河西邊兵造反?」
沈若蘭心下一凜,大聲喝令,吩咐左右立時圍上去捉拿殷錯。
霎時間周遭呼叱痛呼、刀刃相接之聲不絕於耳,御林軍雖然人多勢眾,但殷錯武功何等高強,他手舞長劍,施展游龍劍法,眨眼間斬斷數名羽林郎手中刀兵,從御林軍包圍之中飛奔而出。
又有兩名羽林郎縱馬馳前,手持鋼刀,急忙朝殷錯頭上砍去。殷錯長劍疾刺,將兩名羽林郎刺翻馬下,忽聽得呼呼兩聲,一柄長劍劈來,直攻他面門,原來卻是沈若蘭見眾羽林兒郎久攻不下,暴跳如雷,立時便闖入陣中,徑直殺向殷錯。
殷錯舉劍撩去,倏忽間絞住了沈若蘭的長劍,跟著內勁一松一吐,沈若蘭虎口劇痛,手中長劍脫手而出,墜在地上。殷錯一笑,縱身躍起,向自己跟前一名攻來的羽林郎撲來,飛足一踢,將那名羽林郎踢得翻倒在地,殷錯伸手在那坐騎轡頭上一按,飛身騎上馬匹,跟著便雙腿一夾馬肚,疾馳而出。
他口中喝叱,手下長劍運劍如風,御林軍如何攔得住他,不過多時便可他衝出了包圍。殷錯縱馬疾馳,身後御林軍人頭攢動,窮追不捨,叫喊聲不止。
此時月上中天,江陵城中本已家家戶戶安寢,御林軍一番追捕,卻又執著火把照耀得宛如天明一般,火光滔天,馬蹄聲亂,只驚得半個江陵城中百姓自夢中驚醒,一派人心惶惶。
殷錯正向城門方向疾馳而去,又見得南城門口數十名巡捕營的軍漢手持刀兵向自己殺來,殷錯氣沉丹田,待要運起內功,疾揮手中長劍抵擋,卻驀然間忽感胸口一痛,跟著四肢百骸猶如萬隻螞蟻啃食,頓時渾身酸軟無力,丹田處更是痛如刀割,一口真氣也提不起來,不由得心下大驚。
殷錯心下一跳,對襄陵公主勸道:「兵乃兇器,戰則危殆,眼下萬萬不是輕率行事之時。」
襄陵公主又是失望又是震怒,一時之間惱得牽連傷處,不由得咳嗽不已,紅綃不住撫著襄陵公主的脊背,又是端茶,又是餵藥,殷錯也是深覺憂思,在旁跟著一道勸解侍候。
襄陵公主渾身發顫,驀然間奪過紅綃手中茶盞,劈頭蓋臉地便砸到殷錯身上,殷錯心下也有慚愧之感,故而也不避不閃,任由襄陵公主發作自己。饒是襄陵公主傷勢未愈,渾身無力,但盛怒之下,倒也砸得甚准,一茶盞潑得殷錯滿衣襟茶水濕透,燙得他胸口發痛,但這身上之痛,卻也萬萬不及眼下殷錯心中黯然神傷的半分。
襄陵公主怫然道:「殷錯,你難道要違逆陛下,背恩忘義,連自己的祖宗之本也不要了,眼見得我們殷楚江山要旁落到謝令光那賤人的手中嗎?」
殷錯長拜一禮,凝目望向襄陵公主道:「殷錯此生忠天下,忠百姓,忠明君,但從不忠祖宗的牌位。」
說罷,他便拜伏於地,一拜辭別。
殷錯與襄陵公主的這番坦言,實是這些時日來他心中反覆思慮所得,雖難免因與親族失和、形同決裂而感傷悲,但自此之後卻再也不必違心悖德,故而殷錯深感無愧於行,心下反倒鬆快不少。
他深知自己此行此言勢必惹怒皇帝殷赦與殷氏宗室,卻仍是怙終不悔,縱使皇帝要殺要剮,他也決意坦然身受,而不願屈於帝王之威,為虎作倀,禍害百姓。
殷錯心念已決,只待出得公主府中,便徑直入宮去向皇帝殷赦辭官,豈料他方才踏出公主府半步,便只見迎面數十名御林軍騎著馬匹馳來,手持刀兵,從四面八方圍將上來,轉瞬之間便將公主府圍得水泄不通,對著殷錯呼和不止。
但見其中一名首領越眾而出,只見那人面目清俊,雙眉斜飛,卻正是殷錯昔日尚在江陵為質便十分交惡的安國公世子沈若蘭。
沈若蘭如今統帥御林軍,自居終於壓了殷錯一頭,心下大為得意,縱馬馳前,眼望殷錯,嘴噙冷笑,大聲喝道:「逆賊殷錯,還不束手就擒?」
殷錯心知御林軍出動,自必是皇帝所遣,心下微微一酸:「他們得訊這樣快,如若不是皇帝在我身邊安插了探子眼線,時時刻刻要盯著我,那便是襄陵公主此番本就是奉皇帝之命前來試探我的。皇帝先前還滿口舊情,其實心裡全然沒有信過我半分,眼下我如此大逆不道、欺君罔上,他更是萬分容不得我了。皇帝終究是皇帝,再也不能再當回我那寶貝侄兒。」
但這傷懷到底也就不過一時,終歸殷錯此時心下所念的仍舊是邊關大事,他眼下尚有故土未曾收復,大業未競,又豈肯甘心被帝黨與太后黨的觸斗蠻爭所困在江陵,故而他隨後立時便已神色恢復如常,看向沈若蘭,微微一笑,說道:「我當是誰,原來卻是小公爺。沈世兄別來無恙,丰采如昔,還做得如此大官,委實是可喜可賀。」
沈若蘭冷笑道:「死到臨頭,還在逞口舌之快,殷兄果然也是一如往昔,毫無長進。」
殷錯道:「我長進沒有,倒還要請沈兄指教。」
他話音落罷,立時上前,縱身躍起,徑直便將面前的一名官兵手腕擊折,從他手中奪下長劍。眾人都是大驚,立時揮舞刀兵,向殷錯攻去,馬刀長矛齊齊攢刺而出,殷錯卻長劍一貫,劍光有如長虹,橫掃過去,只聽四下叫聲四起,馬上所乘的羽林郎紛紛被殷錯打落。
沈若蘭更是驚怒交集,厲聲喝道:「殷錯,你膽敢抗旨脫逃,不怕陛下殺你的頭嗎?」
殷錯冷笑道:「皇帝殺我,倒不怕河西邊兵造反?」
沈若蘭心下一凜,大聲喝令,吩咐左右立時圍上去捉拿殷錯。
霎時間周遭呼叱痛呼、刀刃相接之聲不絕於耳,御林軍雖然人多勢眾,但殷錯武功何等高強,他手舞長劍,施展游龍劍法,眨眼間斬斷數名羽林郎手中刀兵,從御林軍包圍之中飛奔而出。
又有兩名羽林郎縱馬馳前,手持鋼刀,急忙朝殷錯頭上砍去。殷錯長劍疾刺,將兩名羽林郎刺翻馬下,忽聽得呼呼兩聲,一柄長劍劈來,直攻他面門,原來卻是沈若蘭見眾羽林兒郎久攻不下,暴跳如雷,立時便闖入陣中,徑直殺向殷錯。
殷錯舉劍撩去,倏忽間絞住了沈若蘭的長劍,跟著內勁一松一吐,沈若蘭虎口劇痛,手中長劍脫手而出,墜在地上。殷錯一笑,縱身躍起,向自己跟前一名攻來的羽林郎撲來,飛足一踢,將那名羽林郎踢得翻倒在地,殷錯伸手在那坐騎轡頭上一按,飛身騎上馬匹,跟著便雙腿一夾馬肚,疾馳而出。
他口中喝叱,手下長劍運劍如風,御林軍如何攔得住他,不過多時便可他衝出了包圍。殷錯縱馬疾馳,身後御林軍人頭攢動,窮追不捨,叫喊聲不止。
此時月上中天,江陵城中本已家家戶戶安寢,御林軍一番追捕,卻又執著火把照耀得宛如天明一般,火光滔天,馬蹄聲亂,只驚得半個江陵城中百姓自夢中驚醒,一派人心惶惶。
殷錯正向城門方向疾馳而去,又見得南城門口數十名巡捕營的軍漢手持刀兵向自己殺來,殷錯氣沉丹田,待要運起內功,疾揮手中長劍抵擋,卻驀然間忽感胸口一痛,跟著四肢百骸猶如萬隻螞蟻啃食,頓時渾身酸軟無力,丹田處更是痛如刀割,一口真氣也提不起來,不由得心下大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