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頁
薛牧野伸指在他額間重重彈了個暴栗,嗤笑道:「蠢貨,這干你什麼事?管得這麼寬。」
寧且對他諸番譏刺之言早已是習以為常,故而並不以為忤,但總歸是按捺不住心下好奇,忍不住問道:「薛兄,令師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薛牧野聽他提及戚玉珩,一時間竟不知道心裡究竟是迷惘多些,還是悵然多些。他沉吟不語許久,這才苦笑答道:「是個一等一的偽君子。」
寧且甚感驚詫,怔怔望向薛牧野,心下莫名一陣黯然。
薛牧野目光漸深,也即直直地盯住他,說道:「殷錯同你也是一般蠢貨,既不會拍馬奉承,也學不來文官的那些彎彎繞繞、花花腸子,但你尚且還有寧家助益保駕,在樞密院中自然是如魚得水、平步青雲。我走了之後,除了你,還有誰能在朝中幫襯河西邊兵、幫襯殷錯,使他們沙場上無後顧之憂?邊關要務固然要緊,可朝中更是重中之重。如連糧餉尚且不虞,兵士們又豈能打贏韃子?」
寧且長嘆一口氣,臉上神情雖仍是倔強,心下卻顯然已是頗為動容。
他沉默片刻,低聲道:「薛兄,其實我此番頂撞家父、惹得家父大發雷霆,除了我想要執意違逆陛下之意、留任河西,還有是……是因我要拒婚,家父家母本已對了八字,打點好媒人去下聘書,但……但我……」
薛牧野微感愕然,但卻不由得微微蹙眉,接口只道:「這是終身大事,你好自為之。」
寧且方才說出「拒婚」二字便已然是膽氣耗竭,此刻聞言頓時心下澀然,再也說不出其他言語,緩緩閉上雙目,說道:「好,多謝薛兄忠言。」
薛牧野暗自搖頭,起身告辭。
他出得祠堂外,便偕同殷錯朝寧僉辭行。
二人離開寧府,殷錯說及皇帝所言,當真是大為頭疼。
畢竟殷錯身為皇親貴胄,宗室子弟,又與殷赦多年叔侄情深,自然是難以割捨,然則他卻又與帝黨政見相左,委實是礙難從命,眼下幼帝與太后兩黨相爭,互相傾軋,殷錯雖是百般不情願,卻終究難以抽身事外。
果然太廟一會,不日便有帝黨臣子前來登門議事,只聽得殷錯是心煩慮亂,不知所從,只有不置可否,與他們敷衍。
這日殷錯休沐,正自翻看邸報,眼見是其上書「冬至降誕,夷狄進奉表函一封、玉一團、羚羊角一角、輩牛尾一角」等行,不覺蹙眉,忽聽得下人來稟,言道:「王爺,襄陵公主身染重疾,今日一時病重,然則公主府內醫者謀士雖心慮萬分,但才情有限,難施妙法,故而陛下擺駕公主府,特遣太醫援手。」
殷錯吃了一驚,他與襄陵公主素有舊交,此時聽聞堂姊有恙,不由得頗為擔憂,便忙吩咐下人備車,連夜便趕至公主府上探望。
他進得公主府中,下人便道公主纏綿病榻,不及來迎,便也不避男女大防,徑直引殷錯入得公主房中。
殷錯步入公主房中,襄陵公主正自歪在床上,身旁有一名心腹丫鬟正自服侍,他上前手中提著燈一照,便見襄陵公主容色清減,憔悴難掩,全然不復往日雍容富態。
殷錯不由得大是憂心,忙上前見禮問安,又道:「皇姐向來身子單弱,而今又是染疾,秦先生雖是御醫,年少有為,但終究是資歷尚淺,若是皇姐吃了藥不大見效,卻也不妥。我府上另有軍中名醫,行醫數十年,不如我請他來瞧上一瞧?」
襄陵公主聞言雙眼一紅,掩面垂淚不止,只聽她身旁侍候的心腹丫鬟紅綃說道:「王爺不知,公主壓根便不是染病,而是遇刺受傷!」
殷錯驚異之極,霍然拍案而起,說道:「遇刺?什麼賊人這樣膽大妄為,敢入公主府行刺?」
襄陵公主吩咐紅綃過去,將門戶緊閉,以防隔牆有耳。待得紅綃依言行事,她這才緊緊握住殷錯的手,臉上淚痕未乾,目中卻已滿是恨意,咬牙切齒地說道:「還能是誰?自然就是謝令光那賤人!若非是有她包庇照拂,在江陵城中豈有如此橫行、連巡捕營也捉不到的刺客?她……她想要謀逆、做武曌,謀奪我們殷楚的江山,故而便四下翦除我們殷楚皇室子弟。」
她此言一出,簡直便如一記轟雷炸在殷錯耳旁,只將殷錯驚得臉色大變。
殷錯雙眉深蹙,說道:「皇姐慎言,這話可不能亂說。」
襄陵公主鳳目含愁,戚然道:「容弟,我以亡父亡母之名起誓,殷鍶今日言及謝令光之論如有半分虛假,我便不得好死!謝令光謀逆之心,以圖傾覆我皇室根基,殘害我宗室子弟後嗣,這是動搖社稷的舉國大事。殷鍶身為公主,豈敢將此等要事視若兒戲,輕浮而待?」
殷錯聞言默然。
襄陵公主又從床上暗格之中取出一封密信,殷錯放眼看去,只見上面確是皇帝殷赦的親筆,所蓋的也確是殷赦的私印無疑。
只聽得襄陵公主低聲道:「陛下已明悉太后詭謀,知曉她欲要傾覆我殷楚江山的狼子野心,故而特以密函相告,命我殷氏子弟同心協力,驅逐亂臣賊子,挽救危局。此系我殷楚生死存亡,非同小可,我殷氏子弟豈能坐視不理?」
殷錯聽來更是蹙眉,沉默良久,方道:「陛下與太后母子反目,此是母子反目的人倫慘劇,大違孝道,宗室不仁,又豈能使天下歸心?何況內亂之時,山河破敗,國力衰弱,百姓又要受兵禍疾苦,委實是得不償失。如今我大楚敵患環伺,理應齊心協力,共御外敵,以大義為重,避免內耗之禍。」
寧且對他諸番譏刺之言早已是習以為常,故而並不以為忤,但總歸是按捺不住心下好奇,忍不住問道:「薛兄,令師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薛牧野聽他提及戚玉珩,一時間竟不知道心裡究竟是迷惘多些,還是悵然多些。他沉吟不語許久,這才苦笑答道:「是個一等一的偽君子。」
寧且甚感驚詫,怔怔望向薛牧野,心下莫名一陣黯然。
薛牧野目光漸深,也即直直地盯住他,說道:「殷錯同你也是一般蠢貨,既不會拍馬奉承,也學不來文官的那些彎彎繞繞、花花腸子,但你尚且還有寧家助益保駕,在樞密院中自然是如魚得水、平步青雲。我走了之後,除了你,還有誰能在朝中幫襯河西邊兵、幫襯殷錯,使他們沙場上無後顧之憂?邊關要務固然要緊,可朝中更是重中之重。如連糧餉尚且不虞,兵士們又豈能打贏韃子?」
寧且長嘆一口氣,臉上神情雖仍是倔強,心下卻顯然已是頗為動容。
他沉默片刻,低聲道:「薛兄,其實我此番頂撞家父、惹得家父大發雷霆,除了我想要執意違逆陛下之意、留任河西,還有是……是因我要拒婚,家父家母本已對了八字,打點好媒人去下聘書,但……但我……」
薛牧野微感愕然,但卻不由得微微蹙眉,接口只道:「這是終身大事,你好自為之。」
寧且方才說出「拒婚」二字便已然是膽氣耗竭,此刻聞言頓時心下澀然,再也說不出其他言語,緩緩閉上雙目,說道:「好,多謝薛兄忠言。」
薛牧野暗自搖頭,起身告辭。
他出得祠堂外,便偕同殷錯朝寧僉辭行。
二人離開寧府,殷錯說及皇帝所言,當真是大為頭疼。
畢竟殷錯身為皇親貴胄,宗室子弟,又與殷赦多年叔侄情深,自然是難以割捨,然則他卻又與帝黨政見相左,委實是礙難從命,眼下幼帝與太后兩黨相爭,互相傾軋,殷錯雖是百般不情願,卻終究難以抽身事外。
果然太廟一會,不日便有帝黨臣子前來登門議事,只聽得殷錯是心煩慮亂,不知所從,只有不置可否,與他們敷衍。
這日殷錯休沐,正自翻看邸報,眼見是其上書「冬至降誕,夷狄進奉表函一封、玉一團、羚羊角一角、輩牛尾一角」等行,不覺蹙眉,忽聽得下人來稟,言道:「王爺,襄陵公主身染重疾,今日一時病重,然則公主府內醫者謀士雖心慮萬分,但才情有限,難施妙法,故而陛下擺駕公主府,特遣太醫援手。」
殷錯吃了一驚,他與襄陵公主素有舊交,此時聽聞堂姊有恙,不由得頗為擔憂,便忙吩咐下人備車,連夜便趕至公主府上探望。
他進得公主府中,下人便道公主纏綿病榻,不及來迎,便也不避男女大防,徑直引殷錯入得公主房中。
殷錯步入公主房中,襄陵公主正自歪在床上,身旁有一名心腹丫鬟正自服侍,他上前手中提著燈一照,便見襄陵公主容色清減,憔悴難掩,全然不復往日雍容富態。
殷錯不由得大是憂心,忙上前見禮問安,又道:「皇姐向來身子單弱,而今又是染疾,秦先生雖是御醫,年少有為,但終究是資歷尚淺,若是皇姐吃了藥不大見效,卻也不妥。我府上另有軍中名醫,行醫數十年,不如我請他來瞧上一瞧?」
襄陵公主聞言雙眼一紅,掩面垂淚不止,只聽她身旁侍候的心腹丫鬟紅綃說道:「王爺不知,公主壓根便不是染病,而是遇刺受傷!」
殷錯驚異之極,霍然拍案而起,說道:「遇刺?什麼賊人這樣膽大妄為,敢入公主府行刺?」
襄陵公主吩咐紅綃過去,將門戶緊閉,以防隔牆有耳。待得紅綃依言行事,她這才緊緊握住殷錯的手,臉上淚痕未乾,目中卻已滿是恨意,咬牙切齒地說道:「還能是誰?自然就是謝令光那賤人!若非是有她包庇照拂,在江陵城中豈有如此橫行、連巡捕營也捉不到的刺客?她……她想要謀逆、做武曌,謀奪我們殷楚的江山,故而便四下翦除我們殷楚皇室子弟。」
她此言一出,簡直便如一記轟雷炸在殷錯耳旁,只將殷錯驚得臉色大變。
殷錯雙眉深蹙,說道:「皇姐慎言,這話可不能亂說。」
襄陵公主鳳目含愁,戚然道:「容弟,我以亡父亡母之名起誓,殷鍶今日言及謝令光之論如有半分虛假,我便不得好死!謝令光謀逆之心,以圖傾覆我皇室根基,殘害我宗室子弟後嗣,這是動搖社稷的舉國大事。殷鍶身為公主,豈敢將此等要事視若兒戲,輕浮而待?」
殷錯聞言默然。
襄陵公主又從床上暗格之中取出一封密信,殷錯放眼看去,只見上面確是皇帝殷赦的親筆,所蓋的也確是殷赦的私印無疑。
只聽得襄陵公主低聲道:「陛下已明悉太后詭謀,知曉她欲要傾覆我殷楚江山的狼子野心,故而特以密函相告,命我殷氏子弟同心協力,驅逐亂臣賊子,挽救危局。此系我殷楚生死存亡,非同小可,我殷氏子弟豈能坐視不理?」
殷錯聽來更是蹙眉,沉默良久,方道:「陛下與太后母子反目,此是母子反目的人倫慘劇,大違孝道,宗室不仁,又豈能使天下歸心?何況內亂之時,山河破敗,國力衰弱,百姓又要受兵禍疾苦,委實是得不償失。如今我大楚敵患環伺,理應齊心協力,共御外敵,以大義為重,避免內耗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