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燕景雲默認了衛蓁的話。
早年太子代皇帝巡視北地郡時,燕景雲曾見過太子一面,他自忖在識人上有幾分眼光,唯一看走眼的就是衛蓁。至於太子……那是個有手段的人,卻也是真正心懷萬民的人,不是心懷天下,而是著眼於百姓。
衛蓁見他食指在桌上輕點,顯然還在考慮中,知京中的變動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轉而問他:「不是說有三個消息嗎?最後一個是什麼?」
燕景雲的視線落在紙上:「只有兩個消息,是我看錯了。」
「行吧。」
沒有其他消息也好,剛剛的兩個消息已經夠她消化了。
眼見衛蓁興致不高,燕景雲有意寬慰:「今日與你說這些,不是要讓你擔心的,只是覺得京中的消息,且事關你父皇,你有權知曉。」
燕景雲並不知道殼子裡換了人,只是就算原主還在,這對父女之間的親情也幾近於無。
至於第三個消息,其實是有的,並且與信件來遲有關——他安置在京中的人手,有些環節被裁撤了,即使如此,信件依舊到了他手里。信本身的內容並無問題,說明這些消息也是有人想讓他知道的。
這件事與他的關係更為密切,他不想說出來讓她擔心。
信本該是半個月前到的,算來,那位太子親選的將軍應該已經到北地郡境內了,他應該會帶來些有用的信息。
-
翌日晌午,烈陽高照,北地郡青石鎮口的茶館正是熱鬧的時候,坐落在官道旁的茶館從來不會缺少客人,尤其是夏日,南來北往的人路過此地總要進來歇一歇腳。
午後,客人散了幾桌,店內的小二可算有功夫喝口水了,只是他剛放下水瓢,就聽有人在喚。
原是角落的一桌,桌上有兩人,一位身著錦衣的俊俏公子和坐在他對面看上去有些木訥的大漢。
小二聞聲而至,那人卻不要添水也不加單,只問他:「我二人初至此地,發現一路上途徑的村鎮幾乎都有一面貼滿紙頁的牆,四周還設有柵欄防護……」
原來是打聽消息的。
一聽他開口,小二就明白了,只是眼下左右無事,他也樂得與人閒聊一番。
「不知公子可看過紙上的內容?」
「看過。只是不知是何人所做?」男子自是看過的,正是因為他看過,才特意找人來問尋。
從種田時的驅蟲、肥地,到如何在家中自種蔬菜,都是一些簡易又可行的法子,而且能用簡潔的圖畫表現出來,使人人都能看懂,如何不讓人稱奇?
「自然是儀安公主。」
「那些……都是她想出來的?」
「您有所不知了,除了那些,還有如今家家都在用的農具,田間不斷流水的水車。多虧了那位殿下,今年我爹干農活時輕鬆了不少,可地里的麥穗卻顆顆飽滿,當然,其中也少不了侯爺的功勞,里正說了,是侯爺囑派人把東西發到各郡里的。」
「柵欄呢?也是侯爺讓人圍的?」
「那不是,是村里自發搭的,都說那些紙頁有大用,得好好保護著。說來,上次我們村有個人上山打獵,臨走時,還在柵欄前拜了拜,別說還真有用,最後他打得獵物兩隻手都提不住哩……」
小二還在說,男子卻沉默了下去。
將獵物多歸功於拜過白紙,似乎也屬於鬼神之說,但他們拜的、信的並非虛無的鬼神,而是實實在在的人。
那兩位,已然是民心所向啊……
不過轉念一想,這些又與他何干,上頭自有人會去煩,他只要把自己該做的做好就是,其餘時間,且吃且逛且玩,用自己的雙眼去看看西北諸郡的變化。
男子收攏思緒後,便聽小二說:「敢問公子此行往何處去?」
「自然是那西北第一的大城池——涼州。」
「那公子可得在城裡好好轉轉。小人雖然不曾去過那裡,可來店裡的客人總會時不時地念叨幾句,時間一長也就入了耳。據說涼州城內異發異瞳的胡人滿街都是,店鋪內賣的都是西域來的新奇玩意兒,每到節慶的日子,街上不止有咱們的雜耍班子,還有番人的幻術百戲,熱鬧極了。還有那什麼鋪子的瓷器……」
「緣古閣?」
「對!就是緣古閣,據說他們家的瓷器頂頂有名,精美異常。我觀公子衣著富貴,屆時可以去看看,只是聽說店內瓷器購買不易,我且先祝公子心有所成吧。」
小二一時多說了幾句,話末,不好意思地笑了。
錦衣男子並不在意,興致勃勃地與他對面的人說道:「阿福,聽到了嗎,我們得在涼州好好玩一圈。」
名喚阿福的人有幾分無奈:「公子,趕赴任上是有時限的。」
男子那雙漂亮的桃花眼一橫:「你怎地也叫公子,都說了,要管叫我將軍。」
慢吞吞的聲音響起:「遵命,將軍大人。」
短短几句話間,小二的眼神頓時變得奇怪起來,正巧有客人喚他添茶,便趕忙提著壺過去了。
他轉身的時候還在心裡想,多俊俏的小郎,看那衣著,出身也不差,只可惜好像腦子不太好,非要讓人叫他將軍哩。
早年太子代皇帝巡視北地郡時,燕景雲曾見過太子一面,他自忖在識人上有幾分眼光,唯一看走眼的就是衛蓁。至於太子……那是個有手段的人,卻也是真正心懷萬民的人,不是心懷天下,而是著眼於百姓。
衛蓁見他食指在桌上輕點,顯然還在考慮中,知京中的變動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轉而問他:「不是說有三個消息嗎?最後一個是什麼?」
燕景雲的視線落在紙上:「只有兩個消息,是我看錯了。」
「行吧。」
沒有其他消息也好,剛剛的兩個消息已經夠她消化了。
眼見衛蓁興致不高,燕景雲有意寬慰:「今日與你說這些,不是要讓你擔心的,只是覺得京中的消息,且事關你父皇,你有權知曉。」
燕景雲並不知道殼子裡換了人,只是就算原主還在,這對父女之間的親情也幾近於無。
至於第三個消息,其實是有的,並且與信件來遲有關——他安置在京中的人手,有些環節被裁撤了,即使如此,信件依舊到了他手里。信本身的內容並無問題,說明這些消息也是有人想讓他知道的。
這件事與他的關係更為密切,他不想說出來讓她擔心。
信本該是半個月前到的,算來,那位太子親選的將軍應該已經到北地郡境內了,他應該會帶來些有用的信息。
-
翌日晌午,烈陽高照,北地郡青石鎮口的茶館正是熱鬧的時候,坐落在官道旁的茶館從來不會缺少客人,尤其是夏日,南來北往的人路過此地總要進來歇一歇腳。
午後,客人散了幾桌,店內的小二可算有功夫喝口水了,只是他剛放下水瓢,就聽有人在喚。
原是角落的一桌,桌上有兩人,一位身著錦衣的俊俏公子和坐在他對面看上去有些木訥的大漢。
小二聞聲而至,那人卻不要添水也不加單,只問他:「我二人初至此地,發現一路上途徑的村鎮幾乎都有一面貼滿紙頁的牆,四周還設有柵欄防護……」
原來是打聽消息的。
一聽他開口,小二就明白了,只是眼下左右無事,他也樂得與人閒聊一番。
「不知公子可看過紙上的內容?」
「看過。只是不知是何人所做?」男子自是看過的,正是因為他看過,才特意找人來問尋。
從種田時的驅蟲、肥地,到如何在家中自種蔬菜,都是一些簡易又可行的法子,而且能用簡潔的圖畫表現出來,使人人都能看懂,如何不讓人稱奇?
「自然是儀安公主。」
「那些……都是她想出來的?」
「您有所不知了,除了那些,還有如今家家都在用的農具,田間不斷流水的水車。多虧了那位殿下,今年我爹干農活時輕鬆了不少,可地里的麥穗卻顆顆飽滿,當然,其中也少不了侯爺的功勞,里正說了,是侯爺囑派人把東西發到各郡里的。」
「柵欄呢?也是侯爺讓人圍的?」
「那不是,是村里自發搭的,都說那些紙頁有大用,得好好保護著。說來,上次我們村有個人上山打獵,臨走時,還在柵欄前拜了拜,別說還真有用,最後他打得獵物兩隻手都提不住哩……」
小二還在說,男子卻沉默了下去。
將獵物多歸功於拜過白紙,似乎也屬於鬼神之說,但他們拜的、信的並非虛無的鬼神,而是實實在在的人。
那兩位,已然是民心所向啊……
不過轉念一想,這些又與他何干,上頭自有人會去煩,他只要把自己該做的做好就是,其餘時間,且吃且逛且玩,用自己的雙眼去看看西北諸郡的變化。
男子收攏思緒後,便聽小二說:「敢問公子此行往何處去?」
「自然是那西北第一的大城池——涼州。」
「那公子可得在城裡好好轉轉。小人雖然不曾去過那裡,可來店裡的客人總會時不時地念叨幾句,時間一長也就入了耳。據說涼州城內異發異瞳的胡人滿街都是,店鋪內賣的都是西域來的新奇玩意兒,每到節慶的日子,街上不止有咱們的雜耍班子,還有番人的幻術百戲,熱鬧極了。還有那什麼鋪子的瓷器……」
「緣古閣?」
「對!就是緣古閣,據說他們家的瓷器頂頂有名,精美異常。我觀公子衣著富貴,屆時可以去看看,只是聽說店內瓷器購買不易,我且先祝公子心有所成吧。」
小二一時多說了幾句,話末,不好意思地笑了。
錦衣男子並不在意,興致勃勃地與他對面的人說道:「阿福,聽到了嗎,我們得在涼州好好玩一圈。」
名喚阿福的人有幾分無奈:「公子,趕赴任上是有時限的。」
男子那雙漂亮的桃花眼一橫:「你怎地也叫公子,都說了,要管叫我將軍。」
慢吞吞的聲音響起:「遵命,將軍大人。」
短短几句話間,小二的眼神頓時變得奇怪起來,正巧有客人喚他添茶,便趕忙提著壺過去了。
他轉身的時候還在心裡想,多俊俏的小郎,看那衣著,出身也不差,只可惜好像腦子不太好,非要讓人叫他將軍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