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頁
他只能培養自己的人,開恩科點狀元,同時迎娶皇后、選妃,充實後宮——為勢單力薄的自己多培養一些關係。
何似飛是他欽點的第一個狀元,也是他十分看好的。
他原本是想要好好培養何似飛二十年,倘若何似飛一直忠心耿耿,沒有二心的話,他就讓何似飛坐穩首輔的位子,以後輔佐他的兒子。
但是,二十年太久了。
他怕自己活不了二十年。
這原本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是無稽之談,但是最近的各種病讓他感覺身子實在是虧空得緊。
他甚至害怕自己培養不起來一個左膀右臂就倒下,到時候他的孩子,身邊簡直就是群狼環伺。
就在這時候,傳來了何似飛同喬家那個被當作棄子的哥兒喬影成親,又被首輔們搶著收為弟子的消息……
這些消息他讓親信前去核實了三遍,確信為真後,他當下就想放棄何似飛。
——點什麼狀元啊?他是要給自己點親信的,當自己的天子門生的,不是給那些朝臣們選接班人的!
可是,在點狀元的前一晚,他患了頭風。
這個病原本不該年輕人得的。
死亡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值得恐慌的地方,關鍵在於他能不能把這個王朝全須全尾的交到自己孩子手中。
所以,他一方面想要殺了何似飛,讓這群老臣們後繼無人,一方面又想著,何似飛可不僅僅是這群首輔選中的接班人,甚至還是喬家的女婿。
以兵部尚書喬家為首的黨羽本就跟首輔一黨勢如水火,這時候何似飛夾在裡面里外不是人。
所以,他唯一能仰仗的還是只有自己。
這麼想著,年輕的皇帝陛下點了何似飛當狀元。
但是點完後他就有點後悔了。
三元及第啊,即便何似飛真的有這個才學,他還是把何似飛捧得太高了一些。
想到這裡的皇帝們壓根就沒去想何似飛是真的因為有才學、有抱負、有憂患天下的思想才會被首輔們看中,才會一路三元及第。
年輕的皇帝陛下沒有繼承他父親的寬厚仁慈,反而在坐上帝位後,朝著優柔寡斷、猜測多疑的路子撒開腳丫子狂奔。
所以,他這會兒傳喚了那個告御狀的百姓,只不過為了避免這個百姓身上染有疾病,讓他立在了大殿之外,從皇帝的角度,能看清此人的一舉一動,只是聽聲音或許會有點模糊,不過,有太監傳話,倒也無妨。
「你是何人?」
那人當即跪下磕頭,回應了自己的來處。
這一點王大人已經調查過了,完全屬實。
皇帝陛下對王大人還是很信得過的,再加上此人所說可能會觸犯在場絕大多數官員的利益,所以此人話中但凡有假,肯定會惹得朝臣群起而攻之。
「水患情況如何,你須得一五一十說出來。」
「陛下,水患極其嚴重啊!雖然此前已經有賑災的糧食運來,但那完全不夠,河流改道,無數的房屋被衝垮,更別說田地了!」
皇帝聞言,抓著龍椅的手重重捏下,一旁的太監嚇得額角滲出汗水,趕緊忙不迭下去聽這個百姓又說了些什麼。
接下來所說的事情跟無數朝代的賑災經歷都大相逕庭。
——即便是糧食押運到了,也難解百姓饑荒之苦,畢竟那麼多流民,不僅需要糧食,還需要藥材來治療,這些糧食壓根就是杯水車薪。
更別提邊疆要駐守,駐守的士兵們雖然可以屯田種一些糧食,但那裡的土地非常不好,種出來的糧食連官兵們自己吃飽都不夠,每年都需要朝廷補給,所以朝廷的存量根本不多——再說,即便是賑災的糧食,路過一些郡縣,很有可能還被收取『過路費』。
總歸,真正到了災區的糧食本就不多,即便是全都能送往災區,百姓們也別想靠這個吃飽肚子。
所以,大頭還是得靠當地的糧商和附近的糧商來接濟。
這個百姓最後說:「草民之所以能這麼快趕往京城,是因為跟隨了何似飛何大人的一位長隨,聽說他的長隨要去翰林院為他告假,他則已經留在當地協助沈大人安撫百姓、賑災了。」
皇帝緊握著的手忽然沒了力氣。
他的手垂落在身側,仿佛沒聽清太監傳回來的話。
下意識地問了一句:「什麼?」
第199章
就在太監立馬要把話再重複一遍的時候, 他擺擺手,說:「朕知道了。」
太監當即住嘴。
年輕的皇帝神色一時灰暗難明,底下的朝臣們不敢大聲談論, 但都在私下裡為這個百姓剛才說的話而交頭接耳——他們很多人即便是在台下,也沒聽清這個百姓到底說了什麼,因此正一個個問過去。
而皇帝的心理則在不斷的計算著何似飛留在當地,做出這個選擇的深意。
——他小小年紀, 真的就以為自己能夠逆轉局勢,挽救無數黎民百姓的生命嗎?
這樣嚴肅的問題問到他這裡, 以他當皇帝的經驗來看,都是能救則救,不能救的話,也得在百姓中謀得一個好名頭。
等到最後百姓們詰問起來, 再推出一兩個當事官員定罪,午門問斬, 說糧食主要是被他們給私吞中飽私囊了, 這樣便可以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反倒給皇帝營造出一個愛民如子、明察秋毫的形象。
何似飛是他欽點的第一個狀元,也是他十分看好的。
他原本是想要好好培養何似飛二十年,倘若何似飛一直忠心耿耿,沒有二心的話,他就讓何似飛坐穩首輔的位子,以後輔佐他的兒子。
但是,二十年太久了。
他怕自己活不了二十年。
這原本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是無稽之談,但是最近的各種病讓他感覺身子實在是虧空得緊。
他甚至害怕自己培養不起來一個左膀右臂就倒下,到時候他的孩子,身邊簡直就是群狼環伺。
就在這時候,傳來了何似飛同喬家那個被當作棄子的哥兒喬影成親,又被首輔們搶著收為弟子的消息……
這些消息他讓親信前去核實了三遍,確信為真後,他當下就想放棄何似飛。
——點什麼狀元啊?他是要給自己點親信的,當自己的天子門生的,不是給那些朝臣們選接班人的!
可是,在點狀元的前一晚,他患了頭風。
這個病原本不該年輕人得的。
死亡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值得恐慌的地方,關鍵在於他能不能把這個王朝全須全尾的交到自己孩子手中。
所以,他一方面想要殺了何似飛,讓這群老臣們後繼無人,一方面又想著,何似飛可不僅僅是這群首輔選中的接班人,甚至還是喬家的女婿。
以兵部尚書喬家為首的黨羽本就跟首輔一黨勢如水火,這時候何似飛夾在裡面里外不是人。
所以,他唯一能仰仗的還是只有自己。
這麼想著,年輕的皇帝陛下點了何似飛當狀元。
但是點完後他就有點後悔了。
三元及第啊,即便何似飛真的有這個才學,他還是把何似飛捧得太高了一些。
想到這裡的皇帝們壓根就沒去想何似飛是真的因為有才學、有抱負、有憂患天下的思想才會被首輔們看中,才會一路三元及第。
年輕的皇帝陛下沒有繼承他父親的寬厚仁慈,反而在坐上帝位後,朝著優柔寡斷、猜測多疑的路子撒開腳丫子狂奔。
所以,他這會兒傳喚了那個告御狀的百姓,只不過為了避免這個百姓身上染有疾病,讓他立在了大殿之外,從皇帝的角度,能看清此人的一舉一動,只是聽聲音或許會有點模糊,不過,有太監傳話,倒也無妨。
「你是何人?」
那人當即跪下磕頭,回應了自己的來處。
這一點王大人已經調查過了,完全屬實。
皇帝陛下對王大人還是很信得過的,再加上此人所說可能會觸犯在場絕大多數官員的利益,所以此人話中但凡有假,肯定會惹得朝臣群起而攻之。
「水患情況如何,你須得一五一十說出來。」
「陛下,水患極其嚴重啊!雖然此前已經有賑災的糧食運來,但那完全不夠,河流改道,無數的房屋被衝垮,更別說田地了!」
皇帝聞言,抓著龍椅的手重重捏下,一旁的太監嚇得額角滲出汗水,趕緊忙不迭下去聽這個百姓又說了些什麼。
接下來所說的事情跟無數朝代的賑災經歷都大相逕庭。
——即便是糧食押運到了,也難解百姓饑荒之苦,畢竟那麼多流民,不僅需要糧食,還需要藥材來治療,這些糧食壓根就是杯水車薪。
更別提邊疆要駐守,駐守的士兵們雖然可以屯田種一些糧食,但那裡的土地非常不好,種出來的糧食連官兵們自己吃飽都不夠,每年都需要朝廷補給,所以朝廷的存量根本不多——再說,即便是賑災的糧食,路過一些郡縣,很有可能還被收取『過路費』。
總歸,真正到了災區的糧食本就不多,即便是全都能送往災區,百姓們也別想靠這個吃飽肚子。
所以,大頭還是得靠當地的糧商和附近的糧商來接濟。
這個百姓最後說:「草民之所以能這麼快趕往京城,是因為跟隨了何似飛何大人的一位長隨,聽說他的長隨要去翰林院為他告假,他則已經留在當地協助沈大人安撫百姓、賑災了。」
皇帝緊握著的手忽然沒了力氣。
他的手垂落在身側,仿佛沒聽清太監傳回來的話。
下意識地問了一句:「什麼?」
第199章
就在太監立馬要把話再重複一遍的時候, 他擺擺手,說:「朕知道了。」
太監當即住嘴。
年輕的皇帝神色一時灰暗難明,底下的朝臣們不敢大聲談論, 但都在私下裡為這個百姓剛才說的話而交頭接耳——他們很多人即便是在台下,也沒聽清這個百姓到底說了什麼,因此正一個個問過去。
而皇帝的心理則在不斷的計算著何似飛留在當地,做出這個選擇的深意。
——他小小年紀, 真的就以為自己能夠逆轉局勢,挽救無數黎民百姓的生命嗎?
這樣嚴肅的問題問到他這裡, 以他當皇帝的經驗來看,都是能救則救,不能救的話,也得在百姓中謀得一個好名頭。
等到最後百姓們詰問起來, 再推出一兩個當事官員定罪,午門問斬, 說糧食主要是被他們給私吞中飽私囊了, 這樣便可以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反倒給皇帝營造出一個愛民如子、明察秋毫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