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頁
可是,誰也沒想到,此地百姓依靠著諸位米行老闆的糧食挺過了災害和饑荒,立刻開始重建家園——此前的府衙改造成宅子,送給了捐糧最多的趙老闆,新建的府衙周圍按照捐糧多少,大家依次選則宅邸,還有新開的各種東西交易坊市,百姓們似乎也知道這些老闆們捐了糧食,才有了自己的今天,所以他們建設房子起來格外的用心,也格外的賣力。
不少老闆都在此地有了自己的私宅,甚至還有了永久通行此地的文書。
這讓原本憤憤不平的老闆們不禁得以舒緩——這樣的回饋好像比真金白銀也不差什麼。
第198章
「陛下, 南方洪澇,北地旱災,百姓流離, 餓殍遍地!陛下,請陛下……」
「王大人這說得是什麼話,誇大其詞!南方洪澇之災的確嚴重,但陛下已經安排欽差押運糧食前往!至於北地旱災, 那不過是糧食減產而已!百姓們家中尚有餘糧!哪有王大人口中的百姓流離,餓殍遍地!」
「怎麼沒有!」先前在朝堂上振聾發聵一般請陛下安排百姓救治事宜的王大人是一位孤臣——
他從不結黨營私, 一心只效忠國家。
是的,並非效忠朝廷,也並非效忠皇帝,更沒有任何黨羽, 他只忠於自己的心,忠於廣袤大地上的黎民百姓。
皇帝犯錯了他敢彈劾, 首輔大人倘若德行有虧了他也敢指著鼻子罵, 更別提其他官員了, 那都是恨不得全天下的官員都跟自己一樣, 不蠅營狗苟,不結黨營私,完全不理會世俗的各種為人處世之道。
可以提一句,他和何似飛的老師, 四十多年前三元及第,名滿天下的余大人曾為好友。
只不過當時年輕氣盛, 又實在眼睛裡容不得一點沙子的余大人比他更加『憤青』, 一直想要為百姓做點實事,後來竟是直接告老還鄉了。
不過余大人可不想把自己的弟子何似飛教成他當年那副模樣。
——他知道這世道沒有所謂得黑白分明, 所有人都在泥潭中鑽研,所以早點懂得社會上的處世之道,或許反倒是另一條能夠為百姓做實事的大路。
不過,何似飛原本也並非那種沒有一點情商的人,他當時費盡心思前來拜師,就已經懂得鑽營人情世故了。
在余大人看來,這一點上已經能夠決定何似飛未來的成就恐怕不敢想像。
朝堂上,王大人接著說:「有百姓都從南方過來打算告御狀了,這還能有假!!!」
他年事已高,聲音本就不如年輕時候洪亮,因此,這句話他是車子嗓子在朝堂上嘶嚎出來的!
這種朝堂吵架原本算是御前失儀,要被拉下去打板子的。
但是王大人孤身一人,反抗群臣的舉動讓皇帝大受震撼,以至於完全沒興起一點這個人有損朝堂嚴肅環境的心思。
他當即道:「來人,將那人帶上人,朕要親自詢問。」
「陛下!」
「陛下,萬萬不可!」
「陛下,您前些日子中了風,又受了涼,頭風還沒好,那人從洪澇之地拋來,還不知道身上帶著什麼病呢,老臣去詢問他,並將所有的筆錄全都記錄下來呈給陛下,如何?」首輔大人開口道。
坐在高位的皇帝擺擺手,態度很執著。
他看上去比此前清減不少,雙頰凹陷,眼睛顯得有些突出,再也沒了多年前初入京城那會兒騎馬的意氣風發,反倒有了幾分老態。
要知道,他還很年輕啊。
——聽說這事因為京城的飯菜不合口味,才有的反應。
不過這也並非太醫結論,太醫的結論是他思慮過度、積勞成疾,宮中傳聞他與母后有什麼不清不楚的牽扯……這才惹怒神明,觸怒列祖列宗,被降下了罪罰。
至於具體情況,這個誰也不曾知曉。
不過皇帝當到他父親那一輩,好像全都是一些短命鬼,到他這裡原本以為在草原長大,會是一個身體結實的漢子,沒想到如今居然也有了病態。
不過太醫也說了,好在如今陛下還年輕,身體底子好,所以這些疾病即便來勢洶洶,好好調養,也是可以養的回來的。
正因如此,他才擺擺手拒絕了首輔大人的好意。
他到底登基沒多久,就連他父皇也是在位時間不算長,這些臣子年紀不大的都侍奉了兩位皇帝,更別提年長的,恐怕都是三朝元老了。
所以他才不敢全信這麼多三朝元老的話。
他們在朝中勢力紛雜,又眼線眾多,要不是因為王朝就只剩下他這麼一位皇帝,恐怕這些老臣們都會想過找個年輕又聽話的『傀儡』養著,讓自己把持朝政,處理政務!
這些話他當然不敢當著老臣們的面說,但他當著母后的面說,當著親信太監的面說,當著他所能找到傾訴的一切人去說。
母后告訴他,唯一的做法就是把這群老臣們熬死,等到他們死了,整個朝堂就是自己的!
母后甚至還告訴他,必要的時候,可以藉助外公的手,讓這些老臣們死的神不知鬼不覺。
沒人知道,聽完這些話後的皇帝更是惶恐。
是啊,現在這些老臣們還能和兵部尚書的黨羽在朝堂上分庭抗禮,倘若這些老臣們死了,那朝堂豈不就成了外戚家的?!
那怎麼行!
對母親的敬仰、喜歡,漸漸被冰冷的恐懼所覆蓋。
不少老闆都在此地有了自己的私宅,甚至還有了永久通行此地的文書。
這讓原本憤憤不平的老闆們不禁得以舒緩——這樣的回饋好像比真金白銀也不差什麼。
第198章
「陛下, 南方洪澇,北地旱災,百姓流離, 餓殍遍地!陛下,請陛下……」
「王大人這說得是什麼話,誇大其詞!南方洪澇之災的確嚴重,但陛下已經安排欽差押運糧食前往!至於北地旱災, 那不過是糧食減產而已!百姓們家中尚有餘糧!哪有王大人口中的百姓流離,餓殍遍地!」
「怎麼沒有!」先前在朝堂上振聾發聵一般請陛下安排百姓救治事宜的王大人是一位孤臣——
他從不結黨營私, 一心只效忠國家。
是的,並非效忠朝廷,也並非效忠皇帝,更沒有任何黨羽, 他只忠於自己的心,忠於廣袤大地上的黎民百姓。
皇帝犯錯了他敢彈劾, 首輔大人倘若德行有虧了他也敢指著鼻子罵, 更別提其他官員了, 那都是恨不得全天下的官員都跟自己一樣, 不蠅營狗苟,不結黨營私,完全不理會世俗的各種為人處世之道。
可以提一句,他和何似飛的老師, 四十多年前三元及第,名滿天下的余大人曾為好友。
只不過當時年輕氣盛, 又實在眼睛裡容不得一點沙子的余大人比他更加『憤青』, 一直想要為百姓做點實事,後來竟是直接告老還鄉了。
不過余大人可不想把自己的弟子何似飛教成他當年那副模樣。
——他知道這世道沒有所謂得黑白分明, 所有人都在泥潭中鑽研,所以早點懂得社會上的處世之道,或許反倒是另一條能夠為百姓做實事的大路。
不過,何似飛原本也並非那種沒有一點情商的人,他當時費盡心思前來拜師,就已經懂得鑽營人情世故了。
在余大人看來,這一點上已經能夠決定何似飛未來的成就恐怕不敢想像。
朝堂上,王大人接著說:「有百姓都從南方過來打算告御狀了,這還能有假!!!」
他年事已高,聲音本就不如年輕時候洪亮,因此,這句話他是車子嗓子在朝堂上嘶嚎出來的!
這種朝堂吵架原本算是御前失儀,要被拉下去打板子的。
但是王大人孤身一人,反抗群臣的舉動讓皇帝大受震撼,以至於完全沒興起一點這個人有損朝堂嚴肅環境的心思。
他當即道:「來人,將那人帶上人,朕要親自詢問。」
「陛下!」
「陛下,萬萬不可!」
「陛下,您前些日子中了風,又受了涼,頭風還沒好,那人從洪澇之地拋來,還不知道身上帶著什麼病呢,老臣去詢問他,並將所有的筆錄全都記錄下來呈給陛下,如何?」首輔大人開口道。
坐在高位的皇帝擺擺手,態度很執著。
他看上去比此前清減不少,雙頰凹陷,眼睛顯得有些突出,再也沒了多年前初入京城那會兒騎馬的意氣風發,反倒有了幾分老態。
要知道,他還很年輕啊。
——聽說這事因為京城的飯菜不合口味,才有的反應。
不過這也並非太醫結論,太醫的結論是他思慮過度、積勞成疾,宮中傳聞他與母后有什麼不清不楚的牽扯……這才惹怒神明,觸怒列祖列宗,被降下了罪罰。
至於具體情況,這個誰也不曾知曉。
不過皇帝當到他父親那一輩,好像全都是一些短命鬼,到他這裡原本以為在草原長大,會是一個身體結實的漢子,沒想到如今居然也有了病態。
不過太醫也說了,好在如今陛下還年輕,身體底子好,所以這些疾病即便來勢洶洶,好好調養,也是可以養的回來的。
正因如此,他才擺擺手拒絕了首輔大人的好意。
他到底登基沒多久,就連他父皇也是在位時間不算長,這些臣子年紀不大的都侍奉了兩位皇帝,更別提年長的,恐怕都是三朝元老了。
所以他才不敢全信這麼多三朝元老的話。
他們在朝中勢力紛雜,又眼線眾多,要不是因為王朝就只剩下他這麼一位皇帝,恐怕這些老臣們都會想過找個年輕又聽話的『傀儡』養著,讓自己把持朝政,處理政務!
這些話他當然不敢當著老臣們的面說,但他當著母后的面說,當著親信太監的面說,當著他所能找到傾訴的一切人去說。
母后告訴他,唯一的做法就是把這群老臣們熬死,等到他們死了,整個朝堂就是自己的!
母后甚至還告訴他,必要的時候,可以藉助外公的手,讓這些老臣們死的神不知鬼不覺。
沒人知道,聽完這些話後的皇帝更是惶恐。
是啊,現在這些老臣們還能和兵部尚書的黨羽在朝堂上分庭抗禮,倘若這些老臣們死了,那朝堂豈不就成了外戚家的?!
那怎麼行!
對母親的敬仰、喜歡,漸漸被冰冷的恐懼所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