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侯莫陳崇找上李昞還有一個原因,其妻是獨孤信第四女,作為獨孤信的女婿,李昞雖然沒被殃及,卻也遭了宇文護的排擠。

  李昞不敢輕信侯莫陳崇,一時沒有接下話茬,只顧著吃酒,直到侯莫陳崇問道:

  「明澤(李昞字明澤)莫非還未收到延伯來信?」

  李昞嚇得連筷子都沒抓穩。

  「梁公何故作此語,兄長侍奉高氏,家父震怒,早已與他斷絕父子恩義,昞亦不曾與他再有往來!」

  侯莫陳崇卻笑道:

  「明澤何必瞞我,你兄長那封家信,還是經我之手送去的。」

  李昞不敢置信,他喃喃道:

  「此事當真?」

  侯莫陳崇笑容更盛:

  「自然是詐你。」

  侯莫陳崇是與北齊暗中有聯絡,無論是韋孝寬,還是李遠,都曾仕西魏,在南周多有人脈,這才能夠輕易與他們搭上線。

  但也不可能真的經由侯莫陳崇去聯繫李昞,畢竟誰又知道這侯莫陳崇是真心還是假意。

  李昞雖年輕,資歷淺,但其父李虎怎麼說也是八柱國之一,自有部眾。

  此前宇文泰改革兵制,將麾下精兵分為六部,由李虎、于謹、趙貴、侯莫陳崇、李弼、獨孤信六人奮領吧,又為他們麾下將士改姓,與主將同姓。

  李虎死後,李昞便統御大野部,也是手握兵權之人。

  侯莫陳崇清楚李昞長兄李延伯就在北齊為官,韋孝寬、李遠等人不可能不利用起這層關係。

  第四百七十四章 改變

  李昞年輕稚嫩,經歷太少,輕易被侯莫陳崇詐出了其兄李延伯私底下與他有書信往來之事。

  但好在看侯莫陳崇也不似要告發的模樣,到底是安下心來。

  窗戶紙已經捅穿,二人便不再打馬虎眼,約定從此互相傳遞消息,結為暗盟,將來北齊伐蜀,共迎齊主。

  如今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內有君臣相互爭鬥,妥妥的亡國之兆,另謀出路之人絕不僅是李昞與侯莫陳崇。

  北齊與南周,說是懷朔集團與武川集團,但北齊也沒少了武川之人出仕,如斛律羌舉、賀拔允諸子等。

  當年高歡逼死賀拔允,卻妥善安置其子,將他們送往洛陽與自己的兒子們一同進學,如今賀拔世文、賀拔世樂、賀拔難陀早已成年,相繼出仕,或在朝堂任職,或外任郡縣。

  沒錯,經過這麼多年的敵對,懷朔鮮卑與武川鮮卑多少都結下了一點仇恨,但這並非化不開的死仇,尤其是高澄以心胸寬廣著稱。

  早三十年,大傢伙都還在河北相約起義,共同反抗北魏的統治。

  高歡在信都建義時也曾對麾下六鎮鮮卑說道:

  『你我皆為異鄉之客,本情同一家。』

  而高歡第一次西征大敗,宇文泰放歸東魏降卒,也是不願屠戮鄉黨。

  如今眾人眼看著南周這艘破船即將沉默,各謀退路,也不怕高澄不願接納他們。

  無數投誠的書信寄往漢中、襄陽,又被韋孝寬與李遠二人送往洛陽呈給高澄。

  高澄看著那一個個熟悉的名字,終於明白,興許這一場伐周並不需要發動一場傾國大戰。

  眼下南周人心渙散,就像一棟破房子,只需要狠狠踹上一腳,它就會轟然倒塌。

  於是高澄果斷調整戰略,命荊州總管段韶移鎮漢中,為梁州總管,都督梁、雍、秦三州諸軍事,以厙狄干、吳明徹為其副職。

  又以斛律光為荊州總管,都督荊、郢、衡、湘四州諸軍事,以高季式、侯景為其副職。

  不去等明年秋收再發動傾國大戰,而是就在這昭德十年(557年)的秋收後。

  高澄計劃以段韶為北面行軍元帥,徵發梁、雍、秦三州戰兵、州郡兵共計十萬,以斛律光為南面行軍元帥,徵發荊、郢、衡、湘四州戰兵、州郡兵又十萬,共計二十萬大軍,兩路伐周。

  這二十萬大軍可比不得此前滅陳之戰,那可是全由戰兵組成的精銳部隊。

  考慮到伐蜀可能免不了攻堅,高澄這才摻雜了大量州郡兵。

  一支大部分由州郡兵組成的伐周大軍,哪怕人數達到二十萬,對於北齊來說也確實算不得傾國大戰。

  甚至都沒有完全動員梁、雍、秦、荊、郢、衡、湘七州的軍事潛力,尤其是雍、秦二州,在高澄的計劃中仍然留存了可觀的軍隊防禦吐谷渾、突厥。

  吐谷渾這些年倒沒什麼動作,但高澄並不能確定他們會一直乖巧下去,總得防備一手,免得他們趁關隴空虛,東出劫掠。

  此時距離秋收尚有一段距離,韋孝寬、李遠加緊了與內應們的聯繫,而高季式、封子繪等人也在抓緊時間做著戰前準備。

  與此同時,南周的君臣內鬥並沒有因為十六歲的宇文覺被廢、被殺而停止。

  繼承皇位的宇文毓為宇文泰的長子,如今二十四歲,他並非昏聵之人,也知道如今的局勢應該併力同心,但宇文護的存在讓他感覺如芒刺在背。

  尤其是在目睹了三弟宇文覺被其殺害,更是不願再做傀儡。

  參照高澄過往的做派,自己落在他手上或許還能活命,畢竟高澄並未難為元善見、蕭綱、蕭綸等人,甚至放過了陳霸先的家小。

  但甘心給堂兄宇文護當傀儡,只怕早晚要被他害了性命。

  興許是寧予外敵,不予家賊的心理影響,畢竟外敵或許還能保他性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