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頁
解決了尚書令一職的歸屬,高澄又為六州大都督斛律金的繼任者發愁。
斛律金到底已經六十九歲了,此前一場奔襲戰,險些顛垮了他這把老骨頭,見高季式告老,他也有了卸甲之意。
高澄召來一眾親信商議後,決定不再設六州大都督一職,而以斛律金次子斛律羨為朔州都督,領軍屯駐大青山以南,同時負責暗中監視三部柔然中實力最為雄厚的中部柔然。
再另派高岳、劉豐、可朱渾元、慕容儼、尉興慶等五名將領,分領其餘五州都督,駐防北疆,與三部柔然配合,共同抵禦突厥侵擾。
廢除六州大都督一職,實在是段韶、斛律光、高季式三人留在南方籌備伐蜀之戰,高澄在斛律金之後,實在找不到適合的人選。
第四百七十三章 內鬥
前尚書令高隆之的告老去職,並未影響到北齊朝堂的權力運行。
事實上,在此之前,他已經不怎麼過問尚書省事務,中途還被高澄派去鄴城督造行宮,尚書省的事務一直都被左右僕射崔季舒與崔暹分領。
在崔季舒進位尚書令,崔暹改任左僕射後,高澄又授陳元康右僕射,但這只是尊其位的做法,陳元康的主要工作還是統領聽望司內衙,監視國內。
由於四梁、南陳相繼覆滅,高澄回到洛陽後,著手裁撤聽望司南衙、北衙,將其重組為外衙。
命韋孝寬為外衙正使,進駐襄陽,負責自東滲透蜀地門戶楚州,李遠為副使,由漢中向南滲透。
伐蜀之戰尚需時間積累物資,但初期戰備已經展開。
各種收買、離間、脅迫等手段都在暗中進行。
此前西魏以關隴之地,與蕭梁、柔然聯合,尚且不能抗擊北齊,如今柔然臣服,為北齊看戶之犬,蕭梁更是淪為了歷史。
眼瞅著身邊一個個盟友倒下,只剩了自己偏安一隅,又恰逢宇文泰這個主心骨去世,西魏內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另謀出路。
如今的局面,即使宇文泰復生尚且回天無力,又何況是能力、威信遠遜宇文泰的宇文護。
宇文護見此局面,與尉遲迥、賀蘭祥等人商議後,決定助周公宇文覺篡位建國,封賞群臣,以安人心。
北齊昭德九年(556年)七月,周公宇文覺在宇文護的扶持下,接受西魏天子元廓的禪讓,在成都建國稱帝。
由於宇文泰打著恢復周禮的旗號,而宇文覺又為周公,故而立國號為周,宇文覺自稱天王,西魏天子元廓降封宋國公,不久即遭殺害。
權臣宇文護則進位晉公,又在內部為眾人加官進爵,企圖凝聚人心。
可國勢危急之際,君臣之間卻起了衝突。
宇文覺雖進位天子,但軍政大權依然牢牢把持在晉公宇文護的手中。
時年十五歲的宇文覺不願大權旁落,於是展開了與宇文護的權力鬥爭,他拉攏了昔日首倡擁立宇文泰的趙貴,與宇文泰的童年玩伴獨孤信等人。
但宇文護有尉遲迥、賀蘭祥等人的支持,這些人掌握京畿武裝,其中尉遲迥為領軍將軍,掌管禁軍。
九月,南周的權力鬥爭終於見了血,西魏、南周八柱國之一,東魏、北齊名將趙貴與獨孤信計劃襲殺宇文護,但行事不密,被宇文盛告發。
趙貴即遭殺害,而獨孤信也被賜死家宅。
這二人的死,無疑使本就人心渙散的南周內部,更是離心離德。
宇文護與南周天王宇文覺的矛盾也越發尖銳,幾乎到了有你沒我的境地,北齊昭德九年年末,宇文覺身邊親信乙弗鳳與他商議,由宇文覺設御宴招待群臣,趁機誅殺宇文護。
只可惜又是行事不密,遭張光洛告密,宇文護於是與兩位表弟賀蘭祥、尉遲迥商議對策,賀蘭祥首倡廢帝,殺其同黨,尉遲迥附議。
宇文護便以尉遲迥誘殺乙弗鳳,命賀蘭祥入宮逼迫天子。
由於京畿周邊軍事力量都在宇文護的掌控之中,南周天王宇文覺無力反抗,被迫禪位於長兄宇文毓,宇文覺被降為略陽公,一眾黨羽慘遭宇文護殺害。
北齊昭德十年(557年),正月,被廢僅一個月的宇文覺亦為宇文護所殺,此時距離宇文泰病逝尚且不到一年時間。
「齊主有吞併之心,早晚犯我邊境,正應齊心協力,共御外患,卻內鬥不休,晉公以臣廢主,扶持新君,又弒舊主,置先主遺命於不顧,如今新君年歲更長於廢帝,只怕君臣之間,又有一番爭鬥,事已至此,為之奈何!」
密室之中,梁國公侯莫陳崇與唐國公李昞感慨道。
隨著李虎、元欣、宇文泰三人相繼病逝,李弼降齊,于謹為高澄所殺,趙貴、獨孤信為宇文護所殺,侯莫陳崇成了當年西魏八柱國中碩果僅存之人。
今日他找上唐國公李昞,也並非是隨便找了個人訴說心中苦悶。
李昞為李虎之子,由於宇文泰改麾下文武為鮮卑姓,故而被賜姓大野,又名大野昞。
早些時候李虎病故,宇文氏建周后,追封李虎為唐國公,由第三子李昞襲爵。
李虎長子李延伯仕於東魏、北齊,次子李真早年戰死,爵位才能落在李昞頭上。
不僅是世家大族玩兩面下注,這不知是趙郡破落戶出身,還是出自高車乞伏李部,當然,也有可能如他們後人所說出自隴西李氏的大野家,也是做了兩手準備。
斛律金到底已經六十九歲了,此前一場奔襲戰,險些顛垮了他這把老骨頭,見高季式告老,他也有了卸甲之意。
高澄召來一眾親信商議後,決定不再設六州大都督一職,而以斛律金次子斛律羨為朔州都督,領軍屯駐大青山以南,同時負責暗中監視三部柔然中實力最為雄厚的中部柔然。
再另派高岳、劉豐、可朱渾元、慕容儼、尉興慶等五名將領,分領其餘五州都督,駐防北疆,與三部柔然配合,共同抵禦突厥侵擾。
廢除六州大都督一職,實在是段韶、斛律光、高季式三人留在南方籌備伐蜀之戰,高澄在斛律金之後,實在找不到適合的人選。
第四百七十三章 內鬥
前尚書令高隆之的告老去職,並未影響到北齊朝堂的權力運行。
事實上,在此之前,他已經不怎麼過問尚書省事務,中途還被高澄派去鄴城督造行宮,尚書省的事務一直都被左右僕射崔季舒與崔暹分領。
在崔季舒進位尚書令,崔暹改任左僕射後,高澄又授陳元康右僕射,但這只是尊其位的做法,陳元康的主要工作還是統領聽望司內衙,監視國內。
由於四梁、南陳相繼覆滅,高澄回到洛陽後,著手裁撤聽望司南衙、北衙,將其重組為外衙。
命韋孝寬為外衙正使,進駐襄陽,負責自東滲透蜀地門戶楚州,李遠為副使,由漢中向南滲透。
伐蜀之戰尚需時間積累物資,但初期戰備已經展開。
各種收買、離間、脅迫等手段都在暗中進行。
此前西魏以關隴之地,與蕭梁、柔然聯合,尚且不能抗擊北齊,如今柔然臣服,為北齊看戶之犬,蕭梁更是淪為了歷史。
眼瞅著身邊一個個盟友倒下,只剩了自己偏安一隅,又恰逢宇文泰這個主心骨去世,西魏內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另謀出路。
如今的局面,即使宇文泰復生尚且回天無力,又何況是能力、威信遠遜宇文泰的宇文護。
宇文護見此局面,與尉遲迥、賀蘭祥等人商議後,決定助周公宇文覺篡位建國,封賞群臣,以安人心。
北齊昭德九年(556年)七月,周公宇文覺在宇文護的扶持下,接受西魏天子元廓的禪讓,在成都建國稱帝。
由於宇文泰打著恢復周禮的旗號,而宇文覺又為周公,故而立國號為周,宇文覺自稱天王,西魏天子元廓降封宋國公,不久即遭殺害。
權臣宇文護則進位晉公,又在內部為眾人加官進爵,企圖凝聚人心。
可國勢危急之際,君臣之間卻起了衝突。
宇文覺雖進位天子,但軍政大權依然牢牢把持在晉公宇文護的手中。
時年十五歲的宇文覺不願大權旁落,於是展開了與宇文護的權力鬥爭,他拉攏了昔日首倡擁立宇文泰的趙貴,與宇文泰的童年玩伴獨孤信等人。
但宇文護有尉遲迥、賀蘭祥等人的支持,這些人掌握京畿武裝,其中尉遲迥為領軍將軍,掌管禁軍。
九月,南周的權力鬥爭終於見了血,西魏、南周八柱國之一,東魏、北齊名將趙貴與獨孤信計劃襲殺宇文護,但行事不密,被宇文盛告發。
趙貴即遭殺害,而獨孤信也被賜死家宅。
這二人的死,無疑使本就人心渙散的南周內部,更是離心離德。
宇文護與南周天王宇文覺的矛盾也越發尖銳,幾乎到了有你沒我的境地,北齊昭德九年年末,宇文覺身邊親信乙弗鳳與他商議,由宇文覺設御宴招待群臣,趁機誅殺宇文護。
只可惜又是行事不密,遭張光洛告密,宇文護於是與兩位表弟賀蘭祥、尉遲迥商議對策,賀蘭祥首倡廢帝,殺其同黨,尉遲迥附議。
宇文護便以尉遲迥誘殺乙弗鳳,命賀蘭祥入宮逼迫天子。
由於京畿周邊軍事力量都在宇文護的掌控之中,南周天王宇文覺無力反抗,被迫禪位於長兄宇文毓,宇文覺被降為略陽公,一眾黨羽慘遭宇文護殺害。
北齊昭德十年(557年),正月,被廢僅一個月的宇文覺亦為宇文護所殺,此時距離宇文泰病逝尚且不到一年時間。
「齊主有吞併之心,早晚犯我邊境,正應齊心協力,共御外患,卻內鬥不休,晉公以臣廢主,扶持新君,又弒舊主,置先主遺命於不顧,如今新君年歲更長於廢帝,只怕君臣之間,又有一番爭鬥,事已至此,為之奈何!」
密室之中,梁國公侯莫陳崇與唐國公李昞感慨道。
隨著李虎、元欣、宇文泰三人相繼病逝,李弼降齊,于謹為高澄所殺,趙貴、獨孤信為宇文護所殺,侯莫陳崇成了當年西魏八柱國中碩果僅存之人。
今日他找上唐國公李昞,也並非是隨便找了個人訴說心中苦悶。
李昞為李虎之子,由於宇文泰改麾下文武為鮮卑姓,故而被賜姓大野,又名大野昞。
早些時候李虎病故,宇文氏建周后,追封李虎為唐國公,由第三子李昞襲爵。
李虎長子李延伯仕於東魏、北齊,次子李真早年戰死,爵位才能落在李昞頭上。
不僅是世家大族玩兩面下注,這不知是趙郡破落戶出身,還是出自高車乞伏李部,當然,也有可能如他們後人所說出自隴西李氏的大野家,也是做了兩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