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頁
宇文毓絲毫不顧及局勢,在朝中與宇文護爭權。
此前宇文護行廢立之事,殺害宇文覺,就已經引起了許多的不滿,這一次他沒敢照貓畫虎,真要是連著廢黜兩名君主,指不定得生出什麼亂子。
但宇文護也不願交出權柄,他要真的願意放棄,又哪會違背宇文泰臨終之言。
既然行了弒主之事,更擔心宇文毓秋後算帳,為弟報仇。
宇文毓與宇文護枉顧國事,內鬥不休,也讓大部分南周文武泯滅了最後一點心氣。
昭德十年(557年)九月十二,秋收剛過,高澄立即頒布伐周檄文,下詔伐周,以段韶、斛律光各領十萬大軍,分兩路伐周。
命二人自行徵召民夫,又將梁、雍、秦三州稅糧發往漢中,荊、郢、衡、湘四州稅糧發往夷陵,以供應軍需。
檄文發往蜀地,北齊大軍未至,南周就已經是叛亂四起。
最先舉起義旗的是統率六軍之一侯莫陳部的梁國公侯莫陳崇,他與同鎮楚州,統御六軍之一大野部的唐國公李昞據楚州反叛,打開了北齊由夷陵入蜀的通道。
南面行軍元帥斛律光立即派遣大將薛孤延為先鋒,開赴楚州,同時為侯莫陳崇、李昞送上了高澄早已準備好的冊封詔書。
高澄拜侯莫陳崇為益州刺史,封滎陽郡公,又拜李昞為楚州刺史,亦授郡公爵位,為隴西郡公。
當然,這都只是臨時任命,為千里馬骨,等戰後高澄自然是要將侯莫陳崇、李昞等降人徵召入朝。
既然降了齊,受了官爵,就得為之出力,待斛律光麾下大軍陸續集結,屯駐楚州以後,侯莫陳崇與李昞各率部曲為先鋒,向西挺近。
相比較有侯莫陳崇、李昞投誠,進展順利的斛律光,北面行軍元帥段韶可要艱難得多。
蜀道艱險,雖然偶有獻關投誠的將領,卻也少不了冥頑不靈之輩,據險堅守。
眼見齊軍入侵,境內叛亂頻發,宇文護立即招來尉遲迥、賀蘭祥等人商議,最終決定由賀蘭祥嚴守北面關隘,再由尉遲迥領軍向東,迎擊侯莫陳崇、李昞,先行擊潰東面來犯之敵。
第四百七十五章 隆山
侯莫陳崇也是一員宿將,他十五歲跟從賀拔岳征討葛榮,十七歲隨其入關,為賀拔岳麾下先鋒大將,曾單騎沖入萬軍之中,生擒賊首万俟丑奴。
曾經武川將領之中年齡最小之人,如今也年過四旬。
與宇文泰的外甥尉遲迥說是兩代人,其實也只相差兩歲。
侯莫陳崇當然知道斛律光以他與李昞為先鋒,驅使他們西進,自然是沒安好心。
但如今木已成舟,為了將來在高齊一朝的地位,也只得奮勇拼殺,為子孫拼出一份富貴。
有鑑於侯莫陳崇過往的彪炳戰績,李昞甘為副將。
遵照斛律光的指示,侯莫陳崇效仿桓溫伐蜀,溯江而上,一路遇城不攻,遇敵不打,目的只有一個,輕兵疾進,直插成都,引得蜀地震恐,激起更多人的反叛。
至於被侯莫陳崇拋在身後的城池、敵軍,全由斛律光逐步蠶食。
斛律光這一戰略也迅速起到效果,眼見齊軍來勢洶洶,在侯莫陳崇與李昞之後,又一名武川籍的重要將領據城反叛,此人便是利州(四川廣元)刺史達奚武。
達奚武年輕時勇猛無畏,曾在高歡第一次西征時,只帶兩名騎兵冒險摸入高歡大營,將其營中打探得一清二楚。
可年過五旬的他已經失去了當初的銳氣,原時空中,他三次東出,一次接應司馬消難,兩次伐齊,都是一有挫折,便嚷嚷著要退兵。
如今南周大勢已去,又有侯莫陳崇、李昞為榜樣,達奚武也開始為自己考慮起來。
有達奚武放開道路,最為欣喜的便是從漢中沿金牛道南下的段韶。
北面門戶為之大開,段韶大軍得以長驅直入,暢通無阻的通過劍門天險。
段韶留下部分將士扼守關隘,命達奚武隨他一同南征,他也不敢將後路交給一個降將來鎮守。
而受命總領北面防禦的賀蘭祥,此時才剛剛越過鹿頭關(四川德陽鹿頭山)。
然而噩耗接踵而至,不久賀蘭祥又得知潼川郡(今四川綿陽)守將楊忠反叛。
賀蘭祥驚恐不已,不敢繼續向北,只得匆匆退回成都,再作計較。
對於楊忠來說,就連那些武川鮮卑人都開始另謀出路,自己一個山東寒族出身之人又何苦為了這南周殉國。
當然,更重要的是獨孤信之死,也讓曾為獨孤信部將的楊忠憂心忡忡。
楊忠與獨孤信關係親密,其年僅十七歲的長子楊堅便迎娶了獨孤信第七女獨孤伽羅。
二人在主從情誼以外,更多了一份姻親關係。
這讓楊忠不得不擔心宇文護對自己動手,如今北齊伐周,達奚武以利州倒戈,也是促使楊忠做下這一決定的原因。
賀蘭祥星夜兼程趕回成都,向宇文護通報消息。
宇文護並不長於軍事,卻也知道,再不打一場勝仗安定人心,只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效仿侯莫陳崇等人,另謀出路。
如今眼看侯莫陳崇輕兵疾進,宇文護急忙遣使催促尉遲迥,與之會戰。
而此時的尉遲迥,也並非與楊堅爭權時的老邁昏聵,四十二歲的他正是精力充沛的年紀。
在得知侯莫陳崇沿外水道進軍以後,尉遲迥屯兵於隆山縣(四川眉山)以逸待勞。
此前宇文護行廢立之事,殺害宇文覺,就已經引起了許多的不滿,這一次他沒敢照貓畫虎,真要是連著廢黜兩名君主,指不定得生出什麼亂子。
但宇文護也不願交出權柄,他要真的願意放棄,又哪會違背宇文泰臨終之言。
既然行了弒主之事,更擔心宇文毓秋後算帳,為弟報仇。
宇文毓與宇文護枉顧國事,內鬥不休,也讓大部分南周文武泯滅了最後一點心氣。
昭德十年(557年)九月十二,秋收剛過,高澄立即頒布伐周檄文,下詔伐周,以段韶、斛律光各領十萬大軍,分兩路伐周。
命二人自行徵召民夫,又將梁、雍、秦三州稅糧發往漢中,荊、郢、衡、湘四州稅糧發往夷陵,以供應軍需。
檄文發往蜀地,北齊大軍未至,南周就已經是叛亂四起。
最先舉起義旗的是統率六軍之一侯莫陳部的梁國公侯莫陳崇,他與同鎮楚州,統御六軍之一大野部的唐國公李昞據楚州反叛,打開了北齊由夷陵入蜀的通道。
南面行軍元帥斛律光立即派遣大將薛孤延為先鋒,開赴楚州,同時為侯莫陳崇、李昞送上了高澄早已準備好的冊封詔書。
高澄拜侯莫陳崇為益州刺史,封滎陽郡公,又拜李昞為楚州刺史,亦授郡公爵位,為隴西郡公。
當然,這都只是臨時任命,為千里馬骨,等戰後高澄自然是要將侯莫陳崇、李昞等降人徵召入朝。
既然降了齊,受了官爵,就得為之出力,待斛律光麾下大軍陸續集結,屯駐楚州以後,侯莫陳崇與李昞各率部曲為先鋒,向西挺近。
相比較有侯莫陳崇、李昞投誠,進展順利的斛律光,北面行軍元帥段韶可要艱難得多。
蜀道艱險,雖然偶有獻關投誠的將領,卻也少不了冥頑不靈之輩,據險堅守。
眼見齊軍入侵,境內叛亂頻發,宇文護立即招來尉遲迥、賀蘭祥等人商議,最終決定由賀蘭祥嚴守北面關隘,再由尉遲迥領軍向東,迎擊侯莫陳崇、李昞,先行擊潰東面來犯之敵。
第四百七十五章 隆山
侯莫陳崇也是一員宿將,他十五歲跟從賀拔岳征討葛榮,十七歲隨其入關,為賀拔岳麾下先鋒大將,曾單騎沖入萬軍之中,生擒賊首万俟丑奴。
曾經武川將領之中年齡最小之人,如今也年過四旬。
與宇文泰的外甥尉遲迥說是兩代人,其實也只相差兩歲。
侯莫陳崇當然知道斛律光以他與李昞為先鋒,驅使他們西進,自然是沒安好心。
但如今木已成舟,為了將來在高齊一朝的地位,也只得奮勇拼殺,為子孫拼出一份富貴。
有鑑於侯莫陳崇過往的彪炳戰績,李昞甘為副將。
遵照斛律光的指示,侯莫陳崇效仿桓溫伐蜀,溯江而上,一路遇城不攻,遇敵不打,目的只有一個,輕兵疾進,直插成都,引得蜀地震恐,激起更多人的反叛。
至於被侯莫陳崇拋在身後的城池、敵軍,全由斛律光逐步蠶食。
斛律光這一戰略也迅速起到效果,眼見齊軍來勢洶洶,在侯莫陳崇與李昞之後,又一名武川籍的重要將領據城反叛,此人便是利州(四川廣元)刺史達奚武。
達奚武年輕時勇猛無畏,曾在高歡第一次西征時,只帶兩名騎兵冒險摸入高歡大營,將其營中打探得一清二楚。
可年過五旬的他已經失去了當初的銳氣,原時空中,他三次東出,一次接應司馬消難,兩次伐齊,都是一有挫折,便嚷嚷著要退兵。
如今南周大勢已去,又有侯莫陳崇、李昞為榜樣,達奚武也開始為自己考慮起來。
有達奚武放開道路,最為欣喜的便是從漢中沿金牛道南下的段韶。
北面門戶為之大開,段韶大軍得以長驅直入,暢通無阻的通過劍門天險。
段韶留下部分將士扼守關隘,命達奚武隨他一同南征,他也不敢將後路交給一個降將來鎮守。
而受命總領北面防禦的賀蘭祥,此時才剛剛越過鹿頭關(四川德陽鹿頭山)。
然而噩耗接踵而至,不久賀蘭祥又得知潼川郡(今四川綿陽)守將楊忠反叛。
賀蘭祥驚恐不已,不敢繼續向北,只得匆匆退回成都,再作計較。
對於楊忠來說,就連那些武川鮮卑人都開始另謀出路,自己一個山東寒族出身之人又何苦為了這南周殉國。
當然,更重要的是獨孤信之死,也讓曾為獨孤信部將的楊忠憂心忡忡。
楊忠與獨孤信關係親密,其年僅十七歲的長子楊堅便迎娶了獨孤信第七女獨孤伽羅。
二人在主從情誼以外,更多了一份姻親關係。
這讓楊忠不得不擔心宇文護對自己動手,如今北齊伐周,達奚武以利州倒戈,也是促使楊忠做下這一決定的原因。
賀蘭祥星夜兼程趕回成都,向宇文護通報消息。
宇文護並不長於軍事,卻也知道,再不打一場勝仗安定人心,只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效仿侯莫陳崇等人,另謀出路。
如今眼看侯莫陳崇輕兵疾進,宇文護急忙遣使催促尉遲迥,與之會戰。
而此時的尉遲迥,也並非與楊堅爭權時的老邁昏聵,四十二歲的他正是精力充沛的年紀。
在得知侯莫陳崇沿外水道進軍以後,尉遲迥屯兵於隆山縣(四川眉山)以逸待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