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裴斯鳴在幽州立足多年,除非板上釘釘的證據,否則難以動搖他的地位。只要有他活著的一天,就一定會掀起不小的風浪。
「只要他能從這裡活著出去,即便不能在本朝繼續做總督,也會回到北蒙,以他的謀略,必定會再次掀起一場腥風血雨。」王治延捋著不存在的長須,頗為憂心地說道。
楚南瑾斬釘截鐵道:「裴斯鳴必死無疑。」
王治延想起偷偷告密的蓉姬,不知楚南瑾是使了何手段讓蓉姬倒戈,想必他早有盤算,卻仍是憂慮道:「還有京城,若逸王真的造反……」
姜念蘭小心翼翼地扯了扯楚南瑾的袖口,指了指那名毫不起眼的小廝,問道:「那個人,真的是父皇嗎?」
王治延一拍掌心,便要往那邊走去,「對了,我還沒向陛下請安!」
楚南瑾制止道:「王大人不用去了,那人不是陛下。」
王治延懵了:「啊?」
等圍剿的官兵落入敗勢,已無回天之力,小廝緩緩穿過人群,走到他們面前,撕下了臉上的□□。
眾人驚訝地張大嘴。
「常守?!」
一張□□竟騙過了在場大多數人,包括精明如斯的裴斯鳴,如此精湛的演技,倒讓所有人讚不絕口。
戰場結束後,錦衣衛的人架著兩個用白布掩著的擔子,詢問楚南瑾該如何處置。
姜念蘭不免唏噓,那一柄箭正中安平王妃的心髒,當場斃命,她出賣他們的行蹤,落得如此下場是她應得。而秦爻背叛過父皇,得知昭成帝未身死,也無顏見他,做出這樣的選擇,或許正是認為同赴黃泉,才是最好的宿命安排。
兩具屍體最後被安排運回京城,不論過往行跡,遵從該有的禮儀規制下葬。太后受了驚嚇,被扶上渡船,等她入艙後,眾人也三三兩兩地登船。
當下的緊要,是回返京城,徹底平復這場風波。
卻在此時,探子傳來緊急情報。
三日前,逸王有異動,集結私兵,將皇城包圍了起來,裴斯鳴這些年雖不在京城,手卻伸得很長,逸王紈絝,朝臣之所以站隊,正是因為裴斯鳴,只要逸王有所動作,他們也毫不懷疑地認為是裴總督下達的命令。
按照時間推算,若逸王起反成功,現在皇城之上的禁軍都被換成了他的人,只待他們進京,便能一網打盡。
這就是裴斯鳴有恃無恐的「後手」。
突變的局勢讓眾人憂心地皺起眉頭,王治延認為他們應當靜觀其變,沿路打聽皇城的情況,等到合適時機再入京,但他的提議很快被楚南瑾駁了回去。
楚南瑾道:「外鄉風光雖好,不如歸鄉。」
眾人即便觀點一致,也不如楚南瑾的一錘定音,各懷心思地散去,對幾日後的局勢憂心忡忡。
姜念蘭心情沉重且複雜,有些話盤旋在嘴邊呼之欲出,按理說,她和楚南瑾的關係尚未破冰,她沒法放下面子去主動找他,可是她思念父皇,即便那一場宮變是做戲,但父皇早就病入膏肓,也不知能承她的兒孫福到幾時,她心里急切,直到按捺不住再一次從床榻上起身。
自從楚南瑾的身份揭曉後,兩人還未完完整整地好好說上句話,還有那些隱秘難以啟齒的過往,叫她不知如何面對他。
她向艄公要了壺陳釀,一口下肚,腹中燒起的火熱雄起了她拇指圈大小的膽量,趁著這股子勁,她咚咚敲響楚南瑾的房門。
「我有話想對你說。」
木門推開,姜念蘭剛生出的勇氣忽又退縮,對視的眼即刻挪開。楚南瑾好似知曉她要說什麼,卻偏生頗有耐心地等著她開口。
她好不容易將話說了出來,卻有些結巴:「王大人說,留守京外才是最佳決策,你卻做了相反的選擇,是不是求勝心切?我、我也認為,若現下沒有與裴斯鳴抗衡的能力,不如先退一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念蘭是覺我魯莽,整治不了姜尤那個廢物?」
姜念蘭咬了下唇,懊悔道:「我不是那個意思,若不是你與父皇同謀,願意犧牲自己,背上弒君的罵名,姜尤和裴斯鳴也不會這麼快露出馬腳。從前你對我做的事,我可以既往不咎,仍將你當作我的好兄長,我敬重你,自不會認為你比不過姜尤,只是關乎性命安危,還是得從長計議,莫要操之過急,自亂陣腳。」
「念蘭既知曉,當初宮變的目的是揪出裴斯鳴的狐狸尾巴,就不該與我生疏至此,門口風大,進來說話吧。」
說罷,他徑直走進房內。姜念蘭不知所措,沉寂片刻,還是硬著頭皮走了進去。
茶水入杯聲潺潺,楚南瑾道:「但還有一點你說錯了,我並不想做你的兄長,這份敬重,念蘭還是收回去吧。」
姜念蘭本低頭默聲盯著垂落腳尖的裙裾,聽到他這一番話,心倏然一緊,不知該將目光往何處放。
胸襟下,心臟撲通撲通跳得很快,好似要隨時蹦出來一般,她強行壓制下去,才不讓緋紅的面色再透出別般異樣。
她暗恨自己不爭氣,他不過輕描淡寫的一言,她竟將他那些逾矩的劣行忘了乾淨,一顆心竟想朝著他靠近。<hr>
「只要他能從這裡活著出去,即便不能在本朝繼續做總督,也會回到北蒙,以他的謀略,必定會再次掀起一場腥風血雨。」王治延捋著不存在的長須,頗為憂心地說道。
楚南瑾斬釘截鐵道:「裴斯鳴必死無疑。」
王治延想起偷偷告密的蓉姬,不知楚南瑾是使了何手段讓蓉姬倒戈,想必他早有盤算,卻仍是憂慮道:「還有京城,若逸王真的造反……」
姜念蘭小心翼翼地扯了扯楚南瑾的袖口,指了指那名毫不起眼的小廝,問道:「那個人,真的是父皇嗎?」
王治延一拍掌心,便要往那邊走去,「對了,我還沒向陛下請安!」
楚南瑾制止道:「王大人不用去了,那人不是陛下。」
王治延懵了:「啊?」
等圍剿的官兵落入敗勢,已無回天之力,小廝緩緩穿過人群,走到他們面前,撕下了臉上的□□。
眾人驚訝地張大嘴。
「常守?!」
一張□□竟騙過了在場大多數人,包括精明如斯的裴斯鳴,如此精湛的演技,倒讓所有人讚不絕口。
戰場結束後,錦衣衛的人架著兩個用白布掩著的擔子,詢問楚南瑾該如何處置。
姜念蘭不免唏噓,那一柄箭正中安平王妃的心髒,當場斃命,她出賣他們的行蹤,落得如此下場是她應得。而秦爻背叛過父皇,得知昭成帝未身死,也無顏見他,做出這樣的選擇,或許正是認為同赴黃泉,才是最好的宿命安排。
兩具屍體最後被安排運回京城,不論過往行跡,遵從該有的禮儀規制下葬。太后受了驚嚇,被扶上渡船,等她入艙後,眾人也三三兩兩地登船。
當下的緊要,是回返京城,徹底平復這場風波。
卻在此時,探子傳來緊急情報。
三日前,逸王有異動,集結私兵,將皇城包圍了起來,裴斯鳴這些年雖不在京城,手卻伸得很長,逸王紈絝,朝臣之所以站隊,正是因為裴斯鳴,只要逸王有所動作,他們也毫不懷疑地認為是裴總督下達的命令。
按照時間推算,若逸王起反成功,現在皇城之上的禁軍都被換成了他的人,只待他們進京,便能一網打盡。
這就是裴斯鳴有恃無恐的「後手」。
突變的局勢讓眾人憂心地皺起眉頭,王治延認為他們應當靜觀其變,沿路打聽皇城的情況,等到合適時機再入京,但他的提議很快被楚南瑾駁了回去。
楚南瑾道:「外鄉風光雖好,不如歸鄉。」
眾人即便觀點一致,也不如楚南瑾的一錘定音,各懷心思地散去,對幾日後的局勢憂心忡忡。
姜念蘭心情沉重且複雜,有些話盤旋在嘴邊呼之欲出,按理說,她和楚南瑾的關係尚未破冰,她沒法放下面子去主動找他,可是她思念父皇,即便那一場宮變是做戲,但父皇早就病入膏肓,也不知能承她的兒孫福到幾時,她心里急切,直到按捺不住再一次從床榻上起身。
自從楚南瑾的身份揭曉後,兩人還未完完整整地好好說上句話,還有那些隱秘難以啟齒的過往,叫她不知如何面對他。
她向艄公要了壺陳釀,一口下肚,腹中燒起的火熱雄起了她拇指圈大小的膽量,趁著這股子勁,她咚咚敲響楚南瑾的房門。
「我有話想對你說。」
木門推開,姜念蘭剛生出的勇氣忽又退縮,對視的眼即刻挪開。楚南瑾好似知曉她要說什麼,卻偏生頗有耐心地等著她開口。
她好不容易將話說了出來,卻有些結巴:「王大人說,留守京外才是最佳決策,你卻做了相反的選擇,是不是求勝心切?我、我也認為,若現下沒有與裴斯鳴抗衡的能力,不如先退一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念蘭是覺我魯莽,整治不了姜尤那個廢物?」
姜念蘭咬了下唇,懊悔道:「我不是那個意思,若不是你與父皇同謀,願意犧牲自己,背上弒君的罵名,姜尤和裴斯鳴也不會這麼快露出馬腳。從前你對我做的事,我可以既往不咎,仍將你當作我的好兄長,我敬重你,自不會認為你比不過姜尤,只是關乎性命安危,還是得從長計議,莫要操之過急,自亂陣腳。」
「念蘭既知曉,當初宮變的目的是揪出裴斯鳴的狐狸尾巴,就不該與我生疏至此,門口風大,進來說話吧。」
說罷,他徑直走進房內。姜念蘭不知所措,沉寂片刻,還是硬著頭皮走了進去。
茶水入杯聲潺潺,楚南瑾道:「但還有一點你說錯了,我並不想做你的兄長,這份敬重,念蘭還是收回去吧。」
姜念蘭本低頭默聲盯著垂落腳尖的裙裾,聽到他這一番話,心倏然一緊,不知該將目光往何處放。
胸襟下,心臟撲通撲通跳得很快,好似要隨時蹦出來一般,她強行壓制下去,才不讓緋紅的面色再透出別般異樣。
她暗恨自己不爭氣,他不過輕描淡寫的一言,她竟將他那些逾矩的劣行忘了乾淨,一顆心竟想朝著他靠近。<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