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頁
大概是去找徐毖了。
唐慎目光暗了暗,轉身離去。
余潮生來到左相堂屋,徐相正在翻看西北來的軍情摺子。見到余潮生來,他笑了笑,道:「憲之怎的來了,坐吧。今日可真是忙得很,如今遼帝駕崩,兩國戰事吃緊,每一封軍情都至關緊要,不得不看。」
余潮生坐了下來,道:「西北戰況如何?」
徐毖笑道:「那二皇子耶律舍哥帶領黑狼軍在大同府參戰,遼帝卻在這個時候死了,你說如何?他又要打仗,又要與弟弟爭奪皇位。雖說不知具體如何,但想來遼國很快就會陷入一場內亂吧。」
余潮生垂頭不語,內心極具掙扎。
見狀,徐毖立刻明白自家學生這次是有事而來。他也不逼迫,而是緩緩說道:「憲之,你我師生多久了?」
余潮生:「學生高中榜眼後,有幸得恩師賞識,如今已有十八載。」
「每當你遇事不決時,便會以寡言相對。」
余潮生聞言愣住。
「瞧,就是你如今這番模樣。可是遇到什麼事了?」
余潮生躊躇片刻,終是說道:「學生是為一樁事而來。學生去幽州前,先生曾說過,能救我的,只有我自己。上月我帶了幾個人回來,此事先生您也知曉。但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幾人竟然是聖上安插在遼國的軍情細作!」
徐毖喝茶的動作微頓,他放下杯盞,嘆氣道:「果然如此!我早有猜測,但始終不敢肯定。如今看來,此事是真。所以你是覺得,你抓了那幾個人,會影響到兩國戰局?」
余潮生不說話。
徐毖:「糊塗!若那四人真如此重要,李景德會允許你抓他們走?周太師會允許?哪怕是當今聖上,都不可能准許你做這等事!他們或許重要,但並非關鍵,沒有他們,未必不女行,只是可能會影響一二罷了。」
余潮生:「……學生知錯。但是若學生真的在如今告王子豐一狀,朝中大臣很難猜測不出聖上在西北的布局。」
徐毖猛然明白了自家學生的意圖,他靜靜地望著余潮生。
「憲之啊,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余潮生呆立許久。
當日,幽州軍報八百里加急,快馬加鞭地送到盛京。
同一日,尚書左僕射兼銀引司指揮使王子豐請求面聖,向皇帝要回被刑部尚書余潮生扣押的四人。
皇帝察覺到其中的暗流涌動,他笑著問王溱:「子豐呀,這四人便那般重要?」
王溱恭敬道:「回陛下的話,臣為銀引司指揮使,銀引司的任何事,瞞不過臣。臣以為,這四人,確實較為重要,尤其是如今,格外重要。」
皇帝輕輕笑了笑,隨意下了道旨意,要余潮生查明案情後,速速放人。
這便是皇帝。
趙輔明知王溱曉得自己在西北的部署,但是他要的是王溱曉得,而不是王溱插手。若是他真想王溱去做這件事,當初大可不必派蘇溫允和唐慎去。派唐慎去,是給了王溱一個得勢的機會。只派唐慎卻隻字不告知王溱,卻也是一個濃烈的警告。
晚上修仙時,趙輔心情舒暢,倍感得意。
他來了興致,半夜登上虛極樓,望著城中的盛京風貌,對貼身太監季福道:「朕雖只居一隅,但這天下,都在朕的手中啊!」
季福賠笑道:「神陸九州,皆是陛下的。」
趙輔搖搖頭:「這土地上的人,也都是朕的。」
徐毖?王詮?陳凌海?耿少雲?
王溱,蘇溫允,余潮生,唐慎……
哪怕是那自以為最懂他的紀翁集,誰不是被他玩弄在鼓掌中!
季福自然不懂皇帝的意思,可是他活了六十年,他曾還是個小太監的時候就聽管事公公說過,人老了都會驕傲自矜。這世上人無完人,誰都無法永遠當聰明人,或許永遠當個蠢人,至死才會知曉,蠢才是永遠的聰明。
趙輔滿以為自己牢牢拿捏住了王溱和余潮生。
若是王溱真插手謀遼之事,余潮生定然會參他一本。否則,王溱定不會饒了余潮生,他會借著邢州案,讓余潮生就此難以翻身。
然而這世上,最難莫測的便是人心。
八月廿七,余潮生剛入刑部衙門,就有官差送來一封請柬。
余潮生打開一看,默然許久。
當日下了衙,他來到千里樓。千里樓四樓的雅間早已被人包下,僕從引路,余潮生推門進入雅間時,就見王子豐站在窗邊,正眺望遠方。
余潮生作揖行禮:「下官余潮生,見過左僕射大人。」
王溱轉過頭,目露喜色:「余大人。」他大步走上前,笑道:「不必多禮,快快請坐。」
余潮生坐下,兩人開始用飯。
千里樓是景王府的產業,多有朝廷官員在此集聚,所以四樓的雅間各個清幽僻靜,還有小門可以出入,不怕被他人撞見。
兩人吃完飯後,開始寒暄。說的大多是朝廷的事,最近西北戰事吃緊,於是說著說著余潮生便發現,他們說的幾乎都是幽州的事。
可王溱突然轉口:「余大人可知曉,你剛進來時,我在看何處?」
余潮生剛進門時王溱確實在憑欄遠望,不知看哪兒。
余潮生:「下官不知。」
王溱笑了:「你隨我來。」
唐慎目光暗了暗,轉身離去。
余潮生來到左相堂屋,徐相正在翻看西北來的軍情摺子。見到余潮生來,他笑了笑,道:「憲之怎的來了,坐吧。今日可真是忙得很,如今遼帝駕崩,兩國戰事吃緊,每一封軍情都至關緊要,不得不看。」
余潮生坐了下來,道:「西北戰況如何?」
徐毖笑道:「那二皇子耶律舍哥帶領黑狼軍在大同府參戰,遼帝卻在這個時候死了,你說如何?他又要打仗,又要與弟弟爭奪皇位。雖說不知具體如何,但想來遼國很快就會陷入一場內亂吧。」
余潮生垂頭不語,內心極具掙扎。
見狀,徐毖立刻明白自家學生這次是有事而來。他也不逼迫,而是緩緩說道:「憲之,你我師生多久了?」
余潮生:「學生高中榜眼後,有幸得恩師賞識,如今已有十八載。」
「每當你遇事不決時,便會以寡言相對。」
余潮生聞言愣住。
「瞧,就是你如今這番模樣。可是遇到什麼事了?」
余潮生躊躇片刻,終是說道:「學生是為一樁事而來。學生去幽州前,先生曾說過,能救我的,只有我自己。上月我帶了幾個人回來,此事先生您也知曉。但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幾人竟然是聖上安插在遼國的軍情細作!」
徐毖喝茶的動作微頓,他放下杯盞,嘆氣道:「果然如此!我早有猜測,但始終不敢肯定。如今看來,此事是真。所以你是覺得,你抓了那幾個人,會影響到兩國戰局?」
余潮生不說話。
徐毖:「糊塗!若那四人真如此重要,李景德會允許你抓他們走?周太師會允許?哪怕是當今聖上,都不可能准許你做這等事!他們或許重要,但並非關鍵,沒有他們,未必不女行,只是可能會影響一二罷了。」
余潮生:「……學生知錯。但是若學生真的在如今告王子豐一狀,朝中大臣很難猜測不出聖上在西北的布局。」
徐毖猛然明白了自家學生的意圖,他靜靜地望著余潮生。
「憲之啊,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余潮生呆立許久。
當日,幽州軍報八百里加急,快馬加鞭地送到盛京。
同一日,尚書左僕射兼銀引司指揮使王子豐請求面聖,向皇帝要回被刑部尚書余潮生扣押的四人。
皇帝察覺到其中的暗流涌動,他笑著問王溱:「子豐呀,這四人便那般重要?」
王溱恭敬道:「回陛下的話,臣為銀引司指揮使,銀引司的任何事,瞞不過臣。臣以為,這四人,確實較為重要,尤其是如今,格外重要。」
皇帝輕輕笑了笑,隨意下了道旨意,要余潮生查明案情後,速速放人。
這便是皇帝。
趙輔明知王溱曉得自己在西北的部署,但是他要的是王溱曉得,而不是王溱插手。若是他真想王溱去做這件事,當初大可不必派蘇溫允和唐慎去。派唐慎去,是給了王溱一個得勢的機會。只派唐慎卻隻字不告知王溱,卻也是一個濃烈的警告。
晚上修仙時,趙輔心情舒暢,倍感得意。
他來了興致,半夜登上虛極樓,望著城中的盛京風貌,對貼身太監季福道:「朕雖只居一隅,但這天下,都在朕的手中啊!」
季福賠笑道:「神陸九州,皆是陛下的。」
趙輔搖搖頭:「這土地上的人,也都是朕的。」
徐毖?王詮?陳凌海?耿少雲?
王溱,蘇溫允,余潮生,唐慎……
哪怕是那自以為最懂他的紀翁集,誰不是被他玩弄在鼓掌中!
季福自然不懂皇帝的意思,可是他活了六十年,他曾還是個小太監的時候就聽管事公公說過,人老了都會驕傲自矜。這世上人無完人,誰都無法永遠當聰明人,或許永遠當個蠢人,至死才會知曉,蠢才是永遠的聰明。
趙輔滿以為自己牢牢拿捏住了王溱和余潮生。
若是王溱真插手謀遼之事,余潮生定然會參他一本。否則,王溱定不會饒了余潮生,他會借著邢州案,讓余潮生就此難以翻身。
然而這世上,最難莫測的便是人心。
八月廿七,余潮生剛入刑部衙門,就有官差送來一封請柬。
余潮生打開一看,默然許久。
當日下了衙,他來到千里樓。千里樓四樓的雅間早已被人包下,僕從引路,余潮生推門進入雅間時,就見王子豐站在窗邊,正眺望遠方。
余潮生作揖行禮:「下官余潮生,見過左僕射大人。」
王溱轉過頭,目露喜色:「余大人。」他大步走上前,笑道:「不必多禮,快快請坐。」
余潮生坐下,兩人開始用飯。
千里樓是景王府的產業,多有朝廷官員在此集聚,所以四樓的雅間各個清幽僻靜,還有小門可以出入,不怕被他人撞見。
兩人吃完飯後,開始寒暄。說的大多是朝廷的事,最近西北戰事吃緊,於是說著說著余潮生便發現,他們說的幾乎都是幽州的事。
可王溱突然轉口:「余大人可知曉,你剛進來時,我在看何處?」
余潮生剛進門時王溱確實在憑欄遠望,不知看哪兒。
余潮生:「下官不知。」
王溱笑了:「你隨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