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頁
兩人來到窗邊,王溱推開窗戶,指了其中一處:「余大人可覺得哪裡很眼熟?」
余潮生年愈不惑,如今又是黃昏,光線昏暗,他一時沒看清。他眯起眼睛看了一會兒,醒悟道:「那裡是瓊林苑?」
王溱:「正是瓊林苑。」他露出回憶的神色:「每逢三年一度的殿試,聖上親點三甲。一甲三人信馬遊街後,當夜,所有進士便會在瓊林苑參加那場一生只有一次的瓊林宴!如今想來,那一夜已是十八年前的事了吧。」
余潮生又怎能不心生感慨:「都說人生大喜,便是金榜題名時。」
王溱:「我記得余大人在瓊林宴上,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余潮生抬頭看向王溱,他目光疑惑,可不知怎的,頭腦卻無比的清明。他早已不記得十八年前自己說過什麼話,但他的心裡有一個聲音在告訴他,王子豐接下來會和他說什麼。而這句話,又會如何將他打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王溱真誠地望著他,語氣溫緩,笑道:「聖上問一甲三人,為何入京進考,苦讀十年。余大人當時太過實誠,是如此回答陛下的,令子豐記憶猶新,恍如昨日。你說,你並非苦讀十年,你已苦讀二十載。至於為何進考當官,余大人說……」
余潮生接著他的話道:「學子之苦讀,大也有尋求為何苦讀這一緣由罷了。」
王溱微微笑道:「是。那如今十八載過去,余大人可有找到那緣由?」
余潮生深深地看了王子豐一眼,他彎腰作揖:「憲之此生,不及王大人。」
王溱驟然動容,他也同樣回以一禮,再開口時,字字真切,發自內心。
「余大人誠凜高潔,今日,王子豐心悅誠服。」
第164章
雖說無法將梅勝澤、王霄從刑部大牢中救出, 唐慎依舊親自去了一趟刑部, 只可惜還未見到人, 便被刑部官員攔下。
「唐大人,刑部大牢中關押的皆是要犯、案犯,若無尚書大人或大理寺卿的手令, 本官是不能為你開門的。」刑部左侍郎沖他笑道。
唐慎來之前就知道這一趟可能見不到人,他望著這國字臉的刑部左侍郎,端端正正地作了一揖。對方也不敢怠慢, 立刻回了一禮。
唐慎:「同朝為官, 高大人應當也有許多同窗好友。梅靈甫、王岱嶽皆與我同榜,乃是摯友。本官的心, 大人應當明白。若這二人真犯了大錯,那絕不可姑息。但都是大宋的官員,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怎能隨意踐踏。」
言下之意, 希望這高大人多多照拂,切莫嚴刑拷打。
刑部左侍郎心道:你就算這麼說了,該打的, 咱們肯定還是會打的。而且這都已經打過了, 梅勝澤、王霄兩個書生從小嬌生慣養,哪裡受得了這種苦,早就交代了一些事,都寫在案牘里送去尚書大人的桌子上了。
表面上,他笑道:「自然, 請唐大人莫要擔憂。」
唐慎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拂袖離去。
遼帝駕崩後,趙輔立即派兵前往西北增援,想趁著遼國內亂之際,一舉大敗遼國。西北戰事吃緊,日日都有軍情快馬加鞭地送來盛京。就連唐璜、姚三都感覺到整個盛京城中的緊張氛圍,用晚飯時,唐璜好奇地問道:「哥,是不是又打勝仗了?」
唐慎:「你都從哪兒聽來的消息?」
「他們都這麼說。遼國皇帝駕崩了,遼國那群人正搶著當皇帝呢,哪裡有空去管打仗的事。所以咱們打了好幾場勝仗,都快把那些遼人打瘋了,這次說不定能直接攻下遼國!」
唐慎無奈道:「叫你別老聽這些街頭巷尾亂傳的謠言,打勝仗是真,但攻下遼國?我就問你,攻下遼國後,我們要那遼國作甚?遼人是遊牧民族,遍地草原,只有幾座大城池。攻下遼國後,遼人只用拔了帳篷,就可消匿在莽莽草原中。而我宋人還要去尋覓他們?去管理這片大草原?往後或許可以,如今卻是無能為力了。」
唐璜早已不是當初那個懵懂無知的鄉野小姑娘,聽了唐慎的話,她恍然大悟。但她抓住重點:「所以,我們真打了勝仗?」
唐慎笑道:「是,真打了勝仗。」
唐璜止不住地笑起來。
連唐璜這樣一個長袖善舞的商賈都察覺到了宋遼兩國如今的局勢,且由衷地為其欣喜。朝堂之上,每每到上早朝時,趙輔那歡悅的心情已然藏不住,跳躍於飛起的眉梢和眼角間。
武將匯報完了西北軍情,趙輔聲音輕緩:「諸位愛卿,可還有事要奏?」
紫宸殿中,武將們說完了事,眼睛一瞥,就看向左邊那群文官。
文官隊列的最前端,左相徐毖雙手捧著玉笏,微微垂首望著殿中金磚,悄然不語。而他的身後,其他幾位相公也驀自看地。徐毖那張老謀深算的臉被玉笏遮了大半,連趙輔都看不出他此刻心中所想。
足足等了一刻鐘,並無官員出來說話。
趙輔抬手道:「那便退朝吧。」
大太監季福拉長了嗓子,高聲道:「退朝。」
徐毖依舊低頭看著地面,然而他的餘光始終死死盯著左後側的方向。高台上,皇帝擺駕離去,待到他離開,徐毖猛地抬頭,目光如炬,看向站在自己身後兩個位子上的余潮生。
余潮生被這倏然射來的視線震懾住,頭皮一麻,嘴唇微動,卻說不出一個字。
余潮生年愈不惑,如今又是黃昏,光線昏暗,他一時沒看清。他眯起眼睛看了一會兒,醒悟道:「那裡是瓊林苑?」
王溱:「正是瓊林苑。」他露出回憶的神色:「每逢三年一度的殿試,聖上親點三甲。一甲三人信馬遊街後,當夜,所有進士便會在瓊林苑參加那場一生只有一次的瓊林宴!如今想來,那一夜已是十八年前的事了吧。」
余潮生又怎能不心生感慨:「都說人生大喜,便是金榜題名時。」
王溱:「我記得余大人在瓊林宴上,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余潮生抬頭看向王溱,他目光疑惑,可不知怎的,頭腦卻無比的清明。他早已不記得十八年前自己說過什麼話,但他的心裡有一個聲音在告訴他,王子豐接下來會和他說什麼。而這句話,又會如何將他打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王溱真誠地望著他,語氣溫緩,笑道:「聖上問一甲三人,為何入京進考,苦讀十年。余大人當時太過實誠,是如此回答陛下的,令子豐記憶猶新,恍如昨日。你說,你並非苦讀十年,你已苦讀二十載。至於為何進考當官,余大人說……」
余潮生接著他的話道:「學子之苦讀,大也有尋求為何苦讀這一緣由罷了。」
王溱微微笑道:「是。那如今十八載過去,余大人可有找到那緣由?」
余潮生深深地看了王子豐一眼,他彎腰作揖:「憲之此生,不及王大人。」
王溱驟然動容,他也同樣回以一禮,再開口時,字字真切,發自內心。
「余大人誠凜高潔,今日,王子豐心悅誠服。」
第164章
雖說無法將梅勝澤、王霄從刑部大牢中救出, 唐慎依舊親自去了一趟刑部, 只可惜還未見到人, 便被刑部官員攔下。
「唐大人,刑部大牢中關押的皆是要犯、案犯,若無尚書大人或大理寺卿的手令, 本官是不能為你開門的。」刑部左侍郎沖他笑道。
唐慎來之前就知道這一趟可能見不到人,他望著這國字臉的刑部左侍郎,端端正正地作了一揖。對方也不敢怠慢, 立刻回了一禮。
唐慎:「同朝為官, 高大人應當也有許多同窗好友。梅靈甫、王岱嶽皆與我同榜,乃是摯友。本官的心, 大人應當明白。若這二人真犯了大錯,那絕不可姑息。但都是大宋的官員,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怎能隨意踐踏。」
言下之意, 希望這高大人多多照拂,切莫嚴刑拷打。
刑部左侍郎心道:你就算這麼說了,該打的, 咱們肯定還是會打的。而且這都已經打過了, 梅勝澤、王霄兩個書生從小嬌生慣養,哪裡受得了這種苦,早就交代了一些事,都寫在案牘里送去尚書大人的桌子上了。
表面上,他笑道:「自然, 請唐大人莫要擔憂。」
唐慎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拂袖離去。
遼帝駕崩後,趙輔立即派兵前往西北增援,想趁著遼國內亂之際,一舉大敗遼國。西北戰事吃緊,日日都有軍情快馬加鞭地送來盛京。就連唐璜、姚三都感覺到整個盛京城中的緊張氛圍,用晚飯時,唐璜好奇地問道:「哥,是不是又打勝仗了?」
唐慎:「你都從哪兒聽來的消息?」
「他們都這麼說。遼國皇帝駕崩了,遼國那群人正搶著當皇帝呢,哪裡有空去管打仗的事。所以咱們打了好幾場勝仗,都快把那些遼人打瘋了,這次說不定能直接攻下遼國!」
唐慎無奈道:「叫你別老聽這些街頭巷尾亂傳的謠言,打勝仗是真,但攻下遼國?我就問你,攻下遼國後,我們要那遼國作甚?遼人是遊牧民族,遍地草原,只有幾座大城池。攻下遼國後,遼人只用拔了帳篷,就可消匿在莽莽草原中。而我宋人還要去尋覓他們?去管理這片大草原?往後或許可以,如今卻是無能為力了。」
唐璜早已不是當初那個懵懂無知的鄉野小姑娘,聽了唐慎的話,她恍然大悟。但她抓住重點:「所以,我們真打了勝仗?」
唐慎笑道:「是,真打了勝仗。」
唐璜止不住地笑起來。
連唐璜這樣一個長袖善舞的商賈都察覺到了宋遼兩國如今的局勢,且由衷地為其欣喜。朝堂之上,每每到上早朝時,趙輔那歡悅的心情已然藏不住,跳躍於飛起的眉梢和眼角間。
武將匯報完了西北軍情,趙輔聲音輕緩:「諸位愛卿,可還有事要奏?」
紫宸殿中,武將們說完了事,眼睛一瞥,就看向左邊那群文官。
文官隊列的最前端,左相徐毖雙手捧著玉笏,微微垂首望著殿中金磚,悄然不語。而他的身後,其他幾位相公也驀自看地。徐毖那張老謀深算的臉被玉笏遮了大半,連趙輔都看不出他此刻心中所想。
足足等了一刻鐘,並無官員出來說話。
趙輔抬手道:「那便退朝吧。」
大太監季福拉長了嗓子,高聲道:「退朝。」
徐毖依舊低頭看著地面,然而他的餘光始終死死盯著左後側的方向。高台上,皇帝擺駕離去,待到他離開,徐毖猛地抬頭,目光如炬,看向站在自己身後兩個位子上的余潮生。
余潮生被這倏然射來的視線震懾住,頭皮一麻,嘴唇微動,卻說不出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