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耶律勤:「殿下覺得,多少才算合適?」

  「父皇給我留下三萬虎賁軍,兩萬金甲軍。黑狼軍是我大遼的第一鐵騎,各個可以一敵十……最多一萬,一萬黑狼軍,足矣。」

  幽州城外,西北大營。

  蘇溫允急得面紅耳赤,他怒道:「你就任由那余潮生抓人?這幽州不是你的地盤嗎,他抓人,你就讓他抓了?」

  李景德硬著頭皮道:「他抓的都是銀引司的文官,本將軍怎麼管……」

  蘇溫允罵道:「怎麼管?廢物!他派人去抓,你派兵去堵。現在是戰時,管他什麼文官武將,天高皇帝遠,你懂不懂!」

  李景德:「嘿,你怎麼罵人!」

  蘇溫允啐了一口:「罵的就是你這個蠢貨!誰能想到,遼帝突然駕崩了。想奪回焦州三地多簡單,這一仗定能奪回,但能守多久,就看這一仗打得怎麼樣了!要是黑狼軍不滅,待遼國大局定下,新帝登基,他們隨時可以再打回來。李景德,你還想和遼國再打個十年,打得邊境百姓十室九空?!」

  大宋,盛京。

  余潮生剛從刑部大牢出來,秋老虎太熱,他心口全是汗。剛走到尚書堂屋,一個官差焦急地從外頭跑進來。

  不知怎的,望著這官差因為奔跑而潮紅的臉頰,余潮生心裡咯噔一聲,湧起不詳的預感。

  官差急急來報:「尚書大人,陛下宮中召見,請您急去。」

  余潮生:「聖上是有何事?可傳了口諭,怎的突然要本官進宮。」

  官差:「並非只召見大人一人,還召了勤政殿的各位相公們。」

  余潮生怔住:「發生了何事?」

  官差:「遼帝駕崩了!」

  第163章

  遼帝駕崩, 皇帝迅速召集心腹, 於垂拱殿中商議國事。

  遼帝已過天命之年, 因年少時征戰沙場,落了一身傷,近年來一直纏綿病榻。但是誰都沒想到, 遼帝會在這個時候突然駕崩。

  如果宋遼兩國正是交戰之際,遼帝駕崩,遼國突變, 這是大宋進攻遼國的大好時機。

  趙輔急切地問道:「諸位愛卿, 爾等可有良策?」

  左相徐毖行禮道:「如今兩國交戰,我大宋本就不落下風。臣以為, 大宋早已不是二十六年前的大宋,哪怕尋常與遼一戰, 都未嘗不可。當下正是遼國的多事之秋,更改乘勝追擊。三地復土, 指日可待。」

  趙輔又何嘗不知,這是進攻遼國的大好時機。但徐毖將他心中的話說了出來,還說得如此肯定, 皇帝連道三聲好, 歡暢地大笑起來。他站起身,走到自己這些臣子面前,高興地說道:「我大宋如何在中原大地上立威,自此不懼惡遼,就看此一戰了!」

  皇帝連夜下達詔令, 舉全國之力,戰倉促之遼。

  余潮生從垂拱殿中回來後,卻怔然地坐在刑部尚書堂屋中,久久不能回神。

  直到日落西山,天色擦黑,刑部官差悄悄進屋,詢問他是否要點燈,余潮生才如夢方醒。他抬起頭望著那位頭髮花白的老衙內,過了許久,待那人又問了一遍,他才突然站起身,道:「不必了。」

  老衙內不明所以,就見著尚書大人快步走出刑部衙門,仿若身後又什麼洪水猛獸在追似的。

  攻遼之事,迫在眉睫。

  余潮生萬萬沒想到,他從幽州帶回王霄四人時,會遇見如今的局面。

  那時,余潮生悄自打探幽州銀引司的消息,竟讓他發現王子豐將手伸到了西北大營,利用銀引司,與武將們有所瓜葛。這真是天賜良機。他不給王子豐反應的機會,直接在臨走時才抓了人回京,這樣王子豐哪怕知曉了,也無力回天。

  余潮生想過,王子豐與李景德等人勾結,一手把持朝堂大權。但他當時並不知道,王霄等人為西北大營做的事,是悄悄探入遼國,謀取情報。

  如今王霄四人被關押在刑部大牢,該交代的事,已經交代清楚。

  當棋盤上的所有棋子都徐徐落下,映入余潮生眼帘後,他終於看清了這一盤大棋。

  早在三年前,皇帝派遣蘇溫允、唐慎一同去幽州,為的就是謀遼!他們借用銀引司,將人安插到遼國。此事與銀引司千纏萬結,恐怕連皇帝自己心裡都清楚,絕對瞞不過王子豐。但王子豐知道是一回事,他私下插手頗多,就是另一回事。

  這是一個大好的機會。

  他可以向皇帝告上一狀,假裝不知道謀遼之事,就狀告王子豐自持權重,一手遮天。

  一道高亢的打更吆喝聲驟然響起,穿過厚厚的院牆,傳到余潮生耳中。余潮生猛地回神,他一抬手心,只見掌心裡全是濕冷的汗水。

  已經三更了,快要上朝了。

  余潮生一夜未眠,他熬得雙眼發紅,走到書桌後,拿起筆就要寫一封彈劾王溱的奏摺。但他的筆還未落下,就又停住。

  次日,唐慎從勤政殿出來,剛走出門,抬頭就與余潮生撞上。

  唐慎微愣,他先行禮道:「下官見過刑部尚書大人。」

  余潮生也有些發愣,他抬手道:「不必多禮。」

  唐慎:「大人臉色不好,可是身體有恙?」

  余潮生:「近日來公務繁忙,多謝唐大人關心。」

  兩人寒暄幾句,各自離去。

  唐慎回過頭,只見余潮生邁步進了勤政殿,一路向左相堂屋而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