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這些時日我們都在偏僻的鄉下躲藏,老夫人日日以淚洗臉,直到陛下登基我們才敢偷偷來見你們。」
「我家大人究竟是死是活,求你們看在曾相處多年的份上,給個準話。」
說到最後,裕和竟是要給吉安跪下。
吉安抹了下鼻涕,「公子,就是這些了。」
紀榛垂著腦袋,耳邊又迴蕩著沈母的質問。
「他去漠北找你,為什麼只有你一人回來?」
心口處像被拳頭重重地擊打著,疼得紀榛都有些麻木了,他咬牙道:「沈雁清未死,我定會找到他。」
又堅定地對兄長道:「哥哥,求你放我去吧。」
紀決望著紀榛不可撼動的意念,勸說的話到了嘴邊又止住。紀榛對沈雁清的情誼有目共睹,二人就似一對同根的蠱,一損俱損,倘若要紀榛清醒地坐以待斃,怕是比渾渾噩噩不知事還要來得痛苦。
紀決沉思良久,終是道:「我應承你,可你也要同我保證,凡事都要護好自己,你可做得到?」
紀榛紅著眼睛重重頷首。
「一月為期,若一月後還無消息,你便得回京。」
紀榛眸中含淚,哽咽道:「我.....」
只是一月,未免太短。
紀決卻不想他空尋,握住他的手,「榛榛,莫要讓我在京都為你擔驚受怕。」
紀榛望著兄長溫潤的雙眼,心知已讓兄長為他牽念太多,到底點頭。
前往錦州前,紀榛先去了趟沈府。
沈府門前仍貼著封條,他進不去,站在台階前。
他在這處住了近四載,不知與沈雁清幾多次同邁過這個門檻,如今卻只能望而卻步。
身後傳來竊竊私議,有行過的路人隨手將穢物丟在了沈府的門口,正正好落在紀榛的腳邊,男人哎呀了聲,「小兄弟對不住,我不當心.....」
紀榛回過身,男人見了他的臉話音戛然而止。
亦有行路人驚道:「紀榛,他怎的在此?」
朝堂風起雲湧,紀家從泥底里翻了身,又得新帝重用,紀榛自也水漲船高,眾人私下雖會議論他的過往,卻無人敢再對他不敬。
男人連忙躬身道:「原是紀公子。」
紀榛盯著地面的污物看,沈府的門楣素來乾淨整潔,而今卻隨意被人吐痰棄物,叫他雙目刺痛,不忍再看。
他忽地想起郊外那尊無人問津的泥菩薩,有求時眾人皆推崇備至,一旦沒落了比土垢還不如。攀高捧低,亘古不變,無非是瞧誰爬得更高,摔得更慘。
行人皆不以為紀榛是來緬懷過往,諂媚道:「紀公子出身世家,當年那沈雁清真不識好歹,大家說是與不是?」
有人附和,有人沉默,無一人反駁。
紀榛聽著耳邊阿諛奉承的話,忍不住低低笑了聲,想他紀榛也有這般被人追捧之時,實在匪夷所思。
吉安端詳著紀榛的臉色,驅趕道:「我家公子如何不需你們說,都散了。」
行人做鳥獸散,嘴裡碎碎念個不停。
紀榛指尖痙攣得難以動彈,忽地奮力地踹走腳步的穢物,裡頭的水漬濺濕他的鞋面,他渾然不覺,竟又拿過街邊攤販的掃帚清掃起沈家的門前。
走出幾步遠的人見他如此,皆像看著瘋子一般看著他。
紀榛不作理會,將穢物掃走後,又到附近的水井打了水沖刷。
吉安也吭哧吭哧地幫忙打掃,嘀咕道:「他們倒是厚臉皮,以前說得多難聽,如今倒都改了口徑,我呸.....」
紀榛動作慢下來,抬頭望著結了蛛網的沈府牌匾。
沈家世代清白,不該毀於此。
—
船舶行了整一月,終要返程。
途中倒是有靠岸休整之時,偏生因著是禁漁期,漁民擔憂官府抓捕,只敢停靠一些無人的小島或落後的小漁村。
這些地方往來都得靠船隻出行,消息閉塞,對外界的變故也滯後不已,沈雁清下船陸行的打算落了空,好在得知了蔣蘊玉行軍成功一事,提著的心終於落下些許。
他的眼睛仍看不真切,遠了霧蒙蒙一片,近了也只瞧著虛影。
發現沈雁清的少年負責照顧他的起居,每日都會來給他換藥。船上條件太有限,新鮮食物太少,沈雁清身上的傷總是反反覆覆,更別談雙眼能恢復視力。
今日停靠的城鎮雖仍是落後,但較之前幾個要繁華些,沈雁清聽著岸邊的人聲,多問了一句。
少年答:「是有驛站,不過出行的都是小船,除了官府的信差是不載人的,還未必有我們的漁船行得快哩。」
船上無紙墨,沈雁清拿了刻刀在竹板上刻字,只一個清字,托少年將竹板交給驛站送往紀決手中。
少年有些猶豫,「大人,我阿爹說了,不去招惹官府的人.....」
沈雁清原是考量找當地官員商討回京之事,可如今他不知外界情形,又雙目渾濁,待在船上反而穩妥些,只是仍想著多一條法子讓紀榛知曉他的下落。
沈雁清道:「只是送信,無妨的。」
少年這才拿著竹板出去。
待少年到了下了船,正想進市集,卻被父親攔住,他說清楚來龍去脈後,男人拿過竹板悄聲說:「你就當送過了。」
少年詫異,「可是.....」
「沈大人雖有恩於我們錦州,他現在到底比不得從前,要是被發現我們收留罪犯,豈不是要遭殃,這竹板送不得。」
「我家大人究竟是死是活,求你們看在曾相處多年的份上,給個準話。」
說到最後,裕和竟是要給吉安跪下。
吉安抹了下鼻涕,「公子,就是這些了。」
紀榛垂著腦袋,耳邊又迴蕩著沈母的質問。
「他去漠北找你,為什麼只有你一人回來?」
心口處像被拳頭重重地擊打著,疼得紀榛都有些麻木了,他咬牙道:「沈雁清未死,我定會找到他。」
又堅定地對兄長道:「哥哥,求你放我去吧。」
紀決望著紀榛不可撼動的意念,勸說的話到了嘴邊又止住。紀榛對沈雁清的情誼有目共睹,二人就似一對同根的蠱,一損俱損,倘若要紀榛清醒地坐以待斃,怕是比渾渾噩噩不知事還要來得痛苦。
紀決沉思良久,終是道:「我應承你,可你也要同我保證,凡事都要護好自己,你可做得到?」
紀榛紅著眼睛重重頷首。
「一月為期,若一月後還無消息,你便得回京。」
紀榛眸中含淚,哽咽道:「我.....」
只是一月,未免太短。
紀決卻不想他空尋,握住他的手,「榛榛,莫要讓我在京都為你擔驚受怕。」
紀榛望著兄長溫潤的雙眼,心知已讓兄長為他牽念太多,到底點頭。
前往錦州前,紀榛先去了趟沈府。
沈府門前仍貼著封條,他進不去,站在台階前。
他在這處住了近四載,不知與沈雁清幾多次同邁過這個門檻,如今卻只能望而卻步。
身後傳來竊竊私議,有行過的路人隨手將穢物丟在了沈府的門口,正正好落在紀榛的腳邊,男人哎呀了聲,「小兄弟對不住,我不當心.....」
紀榛回過身,男人見了他的臉話音戛然而止。
亦有行路人驚道:「紀榛,他怎的在此?」
朝堂風起雲湧,紀家從泥底里翻了身,又得新帝重用,紀榛自也水漲船高,眾人私下雖會議論他的過往,卻無人敢再對他不敬。
男人連忙躬身道:「原是紀公子。」
紀榛盯著地面的污物看,沈府的門楣素來乾淨整潔,而今卻隨意被人吐痰棄物,叫他雙目刺痛,不忍再看。
他忽地想起郊外那尊無人問津的泥菩薩,有求時眾人皆推崇備至,一旦沒落了比土垢還不如。攀高捧低,亘古不變,無非是瞧誰爬得更高,摔得更慘。
行人皆不以為紀榛是來緬懷過往,諂媚道:「紀公子出身世家,當年那沈雁清真不識好歹,大家說是與不是?」
有人附和,有人沉默,無一人反駁。
紀榛聽著耳邊阿諛奉承的話,忍不住低低笑了聲,想他紀榛也有這般被人追捧之時,實在匪夷所思。
吉安端詳著紀榛的臉色,驅趕道:「我家公子如何不需你們說,都散了。」
行人做鳥獸散,嘴裡碎碎念個不停。
紀榛指尖痙攣得難以動彈,忽地奮力地踹走腳步的穢物,裡頭的水漬濺濕他的鞋面,他渾然不覺,竟又拿過街邊攤販的掃帚清掃起沈家的門前。
走出幾步遠的人見他如此,皆像看著瘋子一般看著他。
紀榛不作理會,將穢物掃走後,又到附近的水井打了水沖刷。
吉安也吭哧吭哧地幫忙打掃,嘀咕道:「他們倒是厚臉皮,以前說得多難聽,如今倒都改了口徑,我呸.....」
紀榛動作慢下來,抬頭望著結了蛛網的沈府牌匾。
沈家世代清白,不該毀於此。
—
船舶行了整一月,終要返程。
途中倒是有靠岸休整之時,偏生因著是禁漁期,漁民擔憂官府抓捕,只敢停靠一些無人的小島或落後的小漁村。
這些地方往來都得靠船隻出行,消息閉塞,對外界的變故也滯後不已,沈雁清下船陸行的打算落了空,好在得知了蔣蘊玉行軍成功一事,提著的心終於落下些許。
他的眼睛仍看不真切,遠了霧蒙蒙一片,近了也只瞧著虛影。
發現沈雁清的少年負責照顧他的起居,每日都會來給他換藥。船上條件太有限,新鮮食物太少,沈雁清身上的傷總是反反覆覆,更別談雙眼能恢復視力。
今日停靠的城鎮雖仍是落後,但較之前幾個要繁華些,沈雁清聽著岸邊的人聲,多問了一句。
少年答:「是有驛站,不過出行的都是小船,除了官府的信差是不載人的,還未必有我們的漁船行得快哩。」
船上無紙墨,沈雁清拿了刻刀在竹板上刻字,只一個清字,托少年將竹板交給驛站送往紀決手中。
少年有些猶豫,「大人,我阿爹說了,不去招惹官府的人.....」
沈雁清原是考量找當地官員商討回京之事,可如今他不知外界情形,又雙目渾濁,待在船上反而穩妥些,只是仍想著多一條法子讓紀榛知曉他的下落。
沈雁清道:「只是送信,無妨的。」
少年這才拿著竹板出去。
待少年到了下了船,正想進市集,卻被父親攔住,他說清楚來龍去脈後,男人拿過竹板悄聲說:「你就當送過了。」
少年詫異,「可是.....」
「沈大人雖有恩於我們錦州,他現在到底比不得從前,要是被發現我們收留罪犯,豈不是要遭殃,這竹板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