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言下之意是要看沈雁清自己的造化。

  沈雁清輕聲說:「多謝。」

  眾人將他安置在船艙里,不多時便出去了。

  漁船在海面起起伏伏,安靜得能聽見水波流轉聲,沈雁清在這極致的靜謐里難以入眠。

  他能拾一條命是上蒼憐憫,在這消息閉塞的海面又難以寬心。

  他的雙親如今可好?蔣蘊玉進軍京都是成是敗?紀榛可否安然無恙地逃出火勢?又是否知曉他尚存人世?

  以及他的眼睛,沈雁清半抬起手在眼前動了動,只依稀能瞧出些虛影。

  兩月後時局又會是如何?

  沈雁清頭痛欲裂,可縱是眼盲,縱是身處煉獄,他爬也會爬回紀榛的身邊。

  他亦堅信,紀榛一定在遠方等他。

  —

  紀榛癱著雙手,看結了的痂。

  他掌心被火焚燒過,留疤是必然之事,如今正在長新肉,總忍不住要去撓,吉安時時刻刻盯著,一個不留神紀榛的指頭就挪到了黑痂上。

  回京都已經小半月了,吉安一刻都不敢離開紀榛身邊。

  白天紀榛通常是安靜的,一到半夜就會又哭又鬧問為什麼沈雁清還不回家。有一回甚至想偷偷從後門溜出去尋人,若不是紀家守衛森嚴,當真是要被他逃走。

  今日卻不知怎的,才過了晌午就鬧著要見沈雁清,滿院子找,滿院子喊,找不到沈雁清就失落地坐在後門一側木欄上摸腕上的粉玉。

  紀決不在府,吉安一點兒都不敢懈怠。

  等紀榛鬧累了要回院子的時候,後門卻有了動靜。

  外頭的護衛似乎是同什麼人起了爭執,紀榛起了好奇心,非要去看個究竟,吉安攔不住他,只好開了後門,「何人鬧事?」

  門外竟是闊別多日的沈家父母,二老喬裝打扮秘密回京,隨行的還有裕和。

  吉安頓足失色,正想讓護衛關門,卻不料沈家父母先一步見著了紀榛。沈母悽厲哭道:「紀榛,你把我兒子還給我.....」

  紀榛只是呆呆站著,不解地轉了轉眼珠子。

  護衛攔住哭得肝腸寸斷的沈母,吉安做不出把人趕走的事,連聲說:「手下仔細些,不要傷了人。」

  又回頭擋住紀榛的視線,「公子,我們先回去.....」

  紀榛木然地撥開吉安的手,沈母的苦訴一聲聲往他耳朵里鑽,「你把兒子還給我.....」

  似有一道天雷劈進他的腦中。

  眼前哭得跌坐在地捂住心口的沈母和火海里的沈雁清在他眼前重疊。

  到處是哭聲、滿地是血屍。

  他睜著乾澀的眼睛,惶惶然地往前走了一步,對護衛說:「讓開。」

  「公子?」

  紀榛推開護衛,方站在沈母面前,沈母就哭著撲到他身上,問他:「雁清呢,紀榛,他去漠北找你,為什麼只有你一人回來?」

  紀榛被拉扯得站立不穩癱坐在地,任由沈母一遍遍質問和扑打他。

  掌心傳來癢意,他低頭,熱淚便砸在了半癒合的傷口上,直燙到心底。

  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人世至苦。

  第72章 (完結章 · 中)

  紀決匆匆趕回府時,紀榛正安靜地坐在院子的石凳上。

  現下已是春日,滿院的嫩枝都抽了芽,還有的已發了花苞,入眼是恬靜與安寧。

  紀決唯恐驚擾了紀榛,特地放緩了腳步,待走到紀榛面前,出神的人才抬起頭來看著他,輕輕地喚了聲哥哥。

  當真是清醒了。

  紀決心中不知該是喜是悲,紀榛糊塗著的時候尚可拿些話哄一哄,而下卻要直面沈雁清不知所蹤的現狀——又或者更為殘忍的事實。

  紀決以為紀榛會鬧會哭,可紀榛看起來卻很平靜,甚至問他,「哥哥怎麼回來得這樣早?」

  新帝繼位不久,身為重臣的紀決自是有忙不完的朝務,白日皆見不著人。

  還未等紀決說話,紀榛低聲道:「我本想將沈雁清的父母安置在府中,他們不願。」

  提到沈雁清三字,他的眼神不由得晦暗幾分。

  事發已有一月,紀榛不肯信那些血肉模糊的屍體中有沈雁清,可紀決派出去的人卻始終無法得到沈雁清的消息。下屬都道沈雁清或許已經不在人世,這些話只敢私下說說,卻不敢當著紀榛的面言明。

  紀決寬慰道:「錦州地界寬廣,想必還需些時日才能找著人.....」

  「哥哥。」紀榛定定地說,「我想親自去錦州找他。」

  紀決眉心微皺,其實他心中幾乎已經認定下屬的話。大火過後,軍營被燒了個乾乾淨淨,將士死的死傷的傷,跳下了滑坡的士兵僥倖活命,但在那批人當中並無沈雁清。若對方還在世,早該尋來京都,可一個月過去了無音訊,如今再找不過是盡人事罷了。

  紀決不想刺激紀榛,語重心長,「時局未穩,你還是待在府中較為穩妥,我定會竭盡全力地找尋。」

  二人正是說著,送走沈家雙親的吉安去而復返,將從裕和那處打聽到的一一轉告。

  「我家大人離京前不肯帶著我,我那時還覺著奇怪,原是留下我照顧老爺和老夫人。」

  「大人走後,有一日王姑娘深夜到訪,將大人的考量盡數告知。老爺和老夫人看了信後淚流不止,最終還是跟著王姑娘偷偷離開了京都,不久就傳來了大人行刺契丹王的消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