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
聽他能有這樣的抱負,邢風不忍再提醒下去。
但願裴安的心胸大度......
可想起自己經歷的那些,邢風深吸一口氣,他裴安要是大度,他邢字倒過來寫。
果然,城門打開,一行人正要入城,突然被兵馬攔住,高聲道,「裴大人有令,但凡姓趙的,均不可入城。」
趙炎一愣,沒反應過來,轉頭掃了一眼明陽,她倒是一臉淡然。
不能啊。
他是姓趙,可是......
趙炎不信邪,打馬到了城門,對面的侍衛毫不留情地架起了手裡的紅纓槍,攔住了他的去路。
趙炎:......
趙炎『嘶』了一聲,回頭求救地看向邢風。
邢風別過頭,他無能無力。
眼見眾人從自己身旁陸續進入城門,趙炎心急如焚,打馬過去,一把揪住秦閣老的衣袖,耍起了賴皮,「閣老,您不能走,您得帶我進去。」
自上回趙炎被裴安扔在了明春堂的院子之後,這段日子,趙炎已同這群人打成了一片,早就相熟了。
秦閣老頗為為難地看了他一眼,「你拽我也沒用,趙濤失德,眾人推牆,姓趙的本就不能再入城,更何況你還是『前』小郡王。」
「我......」趙炎臉色一變,見身旁的余大人也走了上來,手中劍柄一橫,又擋住了他的路,「余大人您也先別走。」
余大人搖頭嘆氣,也沒招。
堵住了兩人,旁的人也在進,一不做二不休,趙炎索性駕馬去了城門口,碼頭一調,擺出一副他進不去誰也別想進去的架勢。
林讓皺眉道,「『前』小郡王,你這是何意,要干一架?」
趙炎急得臉色都紅了,看著跟前的一堆人,斥道,「不帶你們這麼過河拆橋的。」他看著跟前的一幫臣子,激動地道,「當初您們推我去和北國使者談條件時,可不是這麼說的,我可記得秦閣老您誇我,是個可塑之才......」
秦閣老目光一閃,「老夫誇過的人太多,不記得了......」
「您不記得,我記得,我是姓趙,但我從未做過傷天害理之事,是,之前我確實遊手好閒,是臨安城內出了名的紈絝,可你們也不能一刀將我拍死,也得給我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趙炎越說越委屈,「在江陵,在襄州,我假傳聖旨之時,便已做好了撲死的準備,我不是怕死,流放、入招獄統統我都不怕,我,我只是......」喉嚨突然哽住,他也不怕被人笑話,拿袖口抹了一把眼淚,哽塞地道,「我只是想大伙兒一道,再替南國子民多守幾年邊關。」
眾人都沒吭聲,低頭的低頭,偏頭的偏頭,個個都逃避。
這群見死不救的狗東西!
趙炎眼皮子一跳,也不指望他們了,心一橫轉過馬頭,打算硬沖,「襄州一戰,我本以為必死無疑了,可老天開眼,給了我一條活路,如今又告訴我,這條路也活不成,豈不是讓我再死第二回 ?我還偏不想死了!你們讓我見裴兄,讓我當面問他,是不是不要我這個兄弟了。」趙炎徹底地豁了出去,「當年我同裴兄可是吃過豬頭肉,拜了把子的結義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這一鬧起來,城門口徹底地熱鬧了。
侍衛只收到不許趙姓入城的命令,他鬧起來,侍衛也不能封住他嘴巴。
秦閣老實在看不下去,提醒他道,「『前』小郡王,裴大人說姓趙的不能進,你非得姓趙?」
趙炎一愣,終於反應過來,靈機一閃,「對,姓趙的不能進,那我改個姓就成了。」
所謂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他倒是乾脆。
眾人正愣著,便又聽他道,「我生母姓劉,曾是瑞安王府的婢女,被趙家王爺看上,後來納為妾室,我出身雖為奴,但家底乃良民百姓,就在臨安城郊外,你們皆可去查,今日我便隨我生母姓,姓劉,劉炎。」
趙炎說完,鴉雀無聲。
縱然是一代大儒秦閣老,也被他這一番話所震。奴婢之子,一輩子都抬不起頭的身份,換個人,藏還來不及,他倒是自個兒挑了出來。
身後明陽終是沒忍住,眉心一跳,出聲斥道,「趙炎!」
趙炎卻絲毫沒在意,還朝她一笑慫恿道,「姐姐,你也改姓吧......」
明陽氣得怒聲道,「荒唐!為了進個臨安,你當真要隨奴姓?」
「奴婢怎麼了,我不覺得有多可恥,上到天子下至奴婢,皆為南國子民。」趙炎不以為然,回頭看向跟前的侍衛道,「人活一世,不過幾十載春秋,入土均為一堆白骨,豈能因出身自暴自棄,枉來人間走一趟,這話是裴大人當年告訴在下的,今日在下便以劉炎的身份,拜見裴大人,麻煩請通傳。」
這等大事侍衛可做不了主,立馬派人去請示裴安。
—
裴安恰好在宮中,百官也在。
一早得了消息,知道襄州的人到了城門,趙炎和明陽也在,百官速速進宮,求見裴安。
惠康皇帝乃百姓和百官討伐而亡,趙氏一族國運到了頭,膝下幾個乳臭未乾的皇子被趕出了臨安,貶為庶民,自是不成氣候,但明陽不一樣,她乃皇帝的親生女兒,嫁去北國,手中已有了自己的勢力,保不准之後不會起事,不可不妨。
一臣子道,「明陽乃惠康之女,後患無窮,我南國社稷好不容易穩定下來,裴大人萬不可心慈啊......」
但願裴安的心胸大度......
可想起自己經歷的那些,邢風深吸一口氣,他裴安要是大度,他邢字倒過來寫。
果然,城門打開,一行人正要入城,突然被兵馬攔住,高聲道,「裴大人有令,但凡姓趙的,均不可入城。」
趙炎一愣,沒反應過來,轉頭掃了一眼明陽,她倒是一臉淡然。
不能啊。
他是姓趙,可是......
趙炎不信邪,打馬到了城門,對面的侍衛毫不留情地架起了手裡的紅纓槍,攔住了他的去路。
趙炎:......
趙炎『嘶』了一聲,回頭求救地看向邢風。
邢風別過頭,他無能無力。
眼見眾人從自己身旁陸續進入城門,趙炎心急如焚,打馬過去,一把揪住秦閣老的衣袖,耍起了賴皮,「閣老,您不能走,您得帶我進去。」
自上回趙炎被裴安扔在了明春堂的院子之後,這段日子,趙炎已同這群人打成了一片,早就相熟了。
秦閣老頗為為難地看了他一眼,「你拽我也沒用,趙濤失德,眾人推牆,姓趙的本就不能再入城,更何況你還是『前』小郡王。」
「我......」趙炎臉色一變,見身旁的余大人也走了上來,手中劍柄一橫,又擋住了他的路,「余大人您也先別走。」
余大人搖頭嘆氣,也沒招。
堵住了兩人,旁的人也在進,一不做二不休,趙炎索性駕馬去了城門口,碼頭一調,擺出一副他進不去誰也別想進去的架勢。
林讓皺眉道,「『前』小郡王,你這是何意,要干一架?」
趙炎急得臉色都紅了,看著跟前的一堆人,斥道,「不帶你們這麼過河拆橋的。」他看著跟前的一幫臣子,激動地道,「當初您們推我去和北國使者談條件時,可不是這麼說的,我可記得秦閣老您誇我,是個可塑之才......」
秦閣老目光一閃,「老夫誇過的人太多,不記得了......」
「您不記得,我記得,我是姓趙,但我從未做過傷天害理之事,是,之前我確實遊手好閒,是臨安城內出了名的紈絝,可你們也不能一刀將我拍死,也得給我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趙炎越說越委屈,「在江陵,在襄州,我假傳聖旨之時,便已做好了撲死的準備,我不是怕死,流放、入招獄統統我都不怕,我,我只是......」喉嚨突然哽住,他也不怕被人笑話,拿袖口抹了一把眼淚,哽塞地道,「我只是想大伙兒一道,再替南國子民多守幾年邊關。」
眾人都沒吭聲,低頭的低頭,偏頭的偏頭,個個都逃避。
這群見死不救的狗東西!
趙炎眼皮子一跳,也不指望他們了,心一橫轉過馬頭,打算硬沖,「襄州一戰,我本以為必死無疑了,可老天開眼,給了我一條活路,如今又告訴我,這條路也活不成,豈不是讓我再死第二回 ?我還偏不想死了!你們讓我見裴兄,讓我當面問他,是不是不要我這個兄弟了。」趙炎徹底地豁了出去,「當年我同裴兄可是吃過豬頭肉,拜了把子的結義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這一鬧起來,城門口徹底地熱鬧了。
侍衛只收到不許趙姓入城的命令,他鬧起來,侍衛也不能封住他嘴巴。
秦閣老實在看不下去,提醒他道,「『前』小郡王,裴大人說姓趙的不能進,你非得姓趙?」
趙炎一愣,終於反應過來,靈機一閃,「對,姓趙的不能進,那我改個姓就成了。」
所謂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他倒是乾脆。
眾人正愣著,便又聽他道,「我生母姓劉,曾是瑞安王府的婢女,被趙家王爺看上,後來納為妾室,我出身雖為奴,但家底乃良民百姓,就在臨安城郊外,你們皆可去查,今日我便隨我生母姓,姓劉,劉炎。」
趙炎說完,鴉雀無聲。
縱然是一代大儒秦閣老,也被他這一番話所震。奴婢之子,一輩子都抬不起頭的身份,換個人,藏還來不及,他倒是自個兒挑了出來。
身後明陽終是沒忍住,眉心一跳,出聲斥道,「趙炎!」
趙炎卻絲毫沒在意,還朝她一笑慫恿道,「姐姐,你也改姓吧......」
明陽氣得怒聲道,「荒唐!為了進個臨安,你當真要隨奴姓?」
「奴婢怎麼了,我不覺得有多可恥,上到天子下至奴婢,皆為南國子民。」趙炎不以為然,回頭看向跟前的侍衛道,「人活一世,不過幾十載春秋,入土均為一堆白骨,豈能因出身自暴自棄,枉來人間走一趟,這話是裴大人當年告訴在下的,今日在下便以劉炎的身份,拜見裴大人,麻煩請通傳。」
這等大事侍衛可做不了主,立馬派人去請示裴安。
—
裴安恰好在宮中,百官也在。
一早得了消息,知道襄州的人到了城門,趙炎和明陽也在,百官速速進宮,求見裴安。
惠康皇帝乃百姓和百官討伐而亡,趙氏一族國運到了頭,膝下幾個乳臭未乾的皇子被趕出了臨安,貶為庶民,自是不成氣候,但明陽不一樣,她乃皇帝的親生女兒,嫁去北國,手中已有了自己的勢力,保不准之後不會起事,不可不妨。
一臣子道,「明陽乃惠康之女,後患無窮,我南國社稷好不容易穩定下來,裴大人萬不可心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