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自然認了出來,是她曾經說要替他做荷包,在船上繡了一半,『寧』字還沒繡完,便跌進了水裡。

  沒想到到了他手上,竟然還留著,系在了手腕上。

  他胸膛上的衣衫已經敞開,見她目光呆愣愣地瞧著動也不動,又從她身上翻下來,將她摟進了懷裡,低聲道,「你說得沒錯,戰場上刀劍無眼,稍不注意,同你便是永別,那日我離開江陵,也忘記了向你討件東西做個念想,後來遇到明春堂的人,才得了這張尚未完工的荷包繡布,便綁在了手腕上,有它在,心頭倒踏實了許多。」

  他這番說著,她內心頓時一陣自責難安,她確實沒送過他什麼東西,早知道在江陵臨別之前,怎麼也該重新繡個荷包給他。

  她內疚地抱住他,「明兒我便給郎君繡完,再繡一些新的,不只是荷包,繡帕,鞋墊兒,郎君想要什麼,就繡什麼......」

  裴安到底是心虛,「不用,這不是有了珊瑚珠串,那些東西,我找繡房拿便是。」

  芸娘還是自責,躺在他懷裡發誓定要替他繡出一座山來,想著想著,倒是突然反應了過來,她並非沒送過他物件兒,這時候雖有些不該較真,可還是沒忍住,問道,「我給郎君的玉佩呢。」

  裴安目光一閃。

  芸娘見他這神色一愣,「丟了?沒事,丟了就丟了......」橫豎也是送過人的,下回她再買一個新的給他。

  「倒沒丟。」裴安沒去瞧她,「給你前未婚夫了。」

  芸娘:......

  —

  兩人一番敘下來,到了下午才安靜,一覺到了第二日早上。

  宮裡的消息,也傳編了大街小巷。

  皇帝已畏罪自盡。

  裴安昨兒離開勤政殿時,皇帝便死了,確實是自個兒一刀子戳了心口。

  在親耳聽到裴安拒絕了眾臣子的推舉之後,皇帝便沒了聲兒,也不呼救了,瞪著眼睛難以相信自己聽到的。

  他裴安千辛萬苦將他扳倒,到頭來為的卻不是皇位?

  不可能,天底下怎可能有這等不為自己謀算之人。

  他一盤棋,機關算盡,甚至不畏生死上了戰場,不是為了皇位,那他為的是什麼?

  皇帝心頭隱隱已經有了答案,可那答案,比裴安謀反更讓他不能接受。

  可腦子裡卻又不受控制地想起了當年裴國公將他帶回臨安那日,跪下來問他,「臣無所願,只願這天下太平,百姓不受戰火之苦,王爺能答應臣嗎。」

  這有何難的?

  天下太平,是為君者的本分。

  後來,裴夫人自盡,他跑來宮中,拿著劍架在自己脖子上,最後卻還是沒有下手,含淚詢問他,「陛下可還記得曾經答應過臣的話?」

  他為自保,自然點頭,「天下太平,朕從未忘過。」

  天底下當真有那等無私之人?為了天下百姓,為了天下太平,當真什麼都能忍,連命都能豁出去?

  他裴恆不就是,如今又是裴安......

  君王之相......心懷家國的人才能有君王之相,皇帝苦痛聲哭了起來,他不是沒努力過,最初他也想保住這天下啊,可後來呢......

  等鍾清進去查看情況時,便見到皇帝將那把短刀插進了心口。

  第95章

  皇帝沒了,裴安雖不肯即位,並非撂挑子不管,宮裡的摺子,他每日都會代批。

  宮中一切照常,除了宮中禁軍等幾個要職的人換了,臣子不用上朝之外,沒什麼變化,一場宮變,並沒掀起多大的動盪。

  但國不可一日無君,裴安這番到底是名不正言不順,於是,每日幾乎都有臣子到宮中圍堵裴安,更有甚者上了國公府。

  裴安倒是一副淡然,人來了,讓人奉上茶招待著,問得急了,一句,「不急。」搪塞過去,朝中臣子心肝都快被他磨起了火。

  半月後,在襄州抵禦北軍的臣子和將士終於回到了臨安。

  —

  同北軍談完撤兵的條件後,顧老將軍和王荊繼續留在襄州駐守,明春堂的人馬退到了光州,餘下人則回臨安復命。

  趕了半月的路,趙炎、江將軍、林讓、昔日『死』去的八名臣子,包括在盧州匯合的邢風和趙炎,齊齊到了城門口。

  宮中聚變的消息,眾人在半路便聽說了,皇帝羞愧自盡,如今臨安由裴安坐鎮。

  這樣的結果乃眾望所歸,昏君無能,賢者上位,眾人一路歡騰,到了臨安城門外,一行人的情緒更是高漲。

  趙炎坐在馬背上,走在邢風和明陽中間,一臉期待,偏頭同邢風道,「邢大人,這回你可算是立了大功,殺入敵軍內部,攪得太子和二皇子雞犬不寧,若非邢大人這招,北國太子可不會急著送人頭。」他拿拳砸了一下胸口,義氣地道,「你放心,裴兄一向公私分明,待他做了皇帝,定會封你高位......」

  邢風:......

  邢風實在不明白,他有什麼值得高興的。

  趙濤一死,趙氏一族必定不會有好下場,他莫不忘了自個兒也姓趙。

  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自己卻不知,還興沖沖地往下跳,想同河水來個擁抱,邢風無話可說。

  回來之前倒也有提醒過他,「可有想過以後?」

  他答,「自然想過,之前我吃著百姓給的俸祿,成日花天酒地,無所事事,如今一想起來船上那些受苦的婦孺,內心便愧疚不安。以後斷也不能再對不起俸糧,我都想好了,待裴兄做了皇帝,我去向他討個官來,就去襄州,江陵也行,備人那幫賊子,一貫不講信用,保不准哪天又起了歪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