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京中方落過一場小雪,這兩日正冷得厲害。付三生緊了緊衣領,並不曾與往來行人一般細細逛過燈市,只逕自尋了角落裡少有人問津的花燈攤子,買了盞巴掌大的蓮花燈。
攤主老伯收了錢,將朱紅的祈願紙遞到他手裡,又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他一番,這才試探道,「敢問公子……可是百味閣的付老闆?」
付三生筆下一頓,抬起頭道,「正是,老人家識得我?」
老伯笑起來,許是為了沒認錯人而感到高興,「去年中秋時公子也是在我這攤子上買的蓮花燈,老朽記著……你在祈願紙上寫了金榜題名,是也不是?」
付三生點了點頭,微笑道,「老人家好記性。」
「那日|你走之後,有個年輕後生也來買了蓮花燈,許了金榜題名的願,」老伯又道,「我隨口與他提起你來,他竟同我說,你是他心上人。」
捏著河燈的手指驟然收緊,被燈座上凸起的稜角硌得生疼。付三生怔愣良久,半晌才勉力笑了笑道,「……許是認錯了人罷。」
「老朽也這麼想,」老伯捋著鬍子道,「身為讀書人,豈能和那些世家紈絝一般,與男子糾纏不清?且他身上沾了酒氣,手中又提著酒壺,想來多半是喝醉了胡言……公子?公子!你這祈願紙不要了麼?」
「這付老闆當真是奇怪,怎麼話也不說便走了……」
-
六十一、
付三生弓著腰,盯著黑漆漆的湖面,和湖面上挨挨擠擠的無數河燈,一時間竟有些喘不過氣來。
他狠狠咬了咬牙,止住了眼底翻湧的熱意,卻止不住胸中仿佛要噴薄而出的憤懣。
他怨這世道不公,男子與男子相戀在世人眼中是邪門歪道,是天理不容,應當為讀書人所不恥,為天下人所唾棄。他又怨自己思慮過甚,懦弱膽怯,明知道關競寧肯背負這苦痛也要與他一起,卻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
付三生突然覺得好笑,於關競而言,自己與那老伯,與萬千世人,又有何區別?
他垂眼望了望手中的蓮花燈,只覺這盞燈也好,他心底那些許不為人知的念想也罷,此時看來,實在毫無意義。
……不過是笑話一場。
-
六十二、
二月初九,會試如期舉行。
三月,會試放榜,禮部尚書關鴻奕之子關競位列第五,稱貢士。
同年三月十五,明德帝主持殿試,次日放榜,關競位列一甲第三,稱探花郎。
-
六十三、
「關少爺剛及冠便中了探花,定是前途無量之人,且他年輕英俊,又家世顯赫,遊街時不知被砸了多少鮮花香囊。」
「隨後在瓊林宴上,當今聖上最為寵愛的九公主偶然見著了關少爺,竟直接追到了殿中,央著陛下給她和關少爺賜婚。」
「陛下也不惱,還當真問起關少爺:若是朕將九公主許配給你,探花郎意下如何?」
「關少爺直道惶恐,又說自己早有心儀之人,努力讀書考取功名未嘗不是為了娶那人為妻,斷是不會違背心意的。而公主國色天香,金枝玉葉,若非全心全意對待公主之人,如何當得駙馬之位?」
「九公主是明事理之人,又心地善良,聞言不僅沒有再執著於駙馬一事,還對關少爺的痴心深表感動,立時改了口,求聖上給關少爺與其心悅之人賜婚。」
「旁人都以為關少爺會順水推舟,誰知他仍舊婉言謝絕了。」
「關少爺說,感情一事不能強求,他不願以權勢相逼,只願有朝一日,能與那人兩情相悅,白頭偕老。」
「此事也不知是怎麼傳了出來,如今坊間都在議論,不知這年紀輕輕的探花郎,心儀已久之人會是哪家的姑娘。」
「雖也有人說,關少爺男子漢大丈夫,不該如此看重兒女私情。可哪家沒有女眷呢?若自家女兒或是姊妹能覓得關少爺這等良人,豈不幸甚至哉?」
……
「今日我去福滿樓送點心,因著沒到飯點兒,那小二哥閒來無事,硬是拉著我胡侃了半晌,」平安替付三生擺了碗筷,口中猶不停歇,「要我說,關少爺這番話恐怕只是為了回絕公主,並不可盡信。他年僅弱冠,若真有個痴戀多年之人,那豈不是十多歲時便起了心思?更何況,關少爺乃英年才俊,關府論門第論家私也是京中數得著的,如何會一直求而不得?」
付三生舀起一塊冬瓜放入碗中,卻遲遲沒有入口。平安以為今日的冬瓜排骨湯不合他口味,正想將湯盅挪走時,忽而聽見付三生道,「坊間猜測多有謬誤,但關競……並不曾說謊。」
「竟真有關少爺求而不得之人?」平安詫異道,「既如此,那為何九公主求陛下幫他賜婚時,關少爺要拒絕呢?」
付三生放下筷子,面上神色晦暗不明,他緩緩道,「或許真如他所言,他仍盼著……兩情相悅,不願以權勢相逼。」
「又或許……」
「是他終於改了主意罷。」
-
TBC.
第74章 架空番外完結
六十四、
四月初九,太平糧行的鄭老闆喜得貴子,設宴於雲來酒樓。
與糧行常有生意往來的俱坐在一處,推杯換盞間,忽有人談及關府,言辭頗為唏噓,「你們可聽說了關尚書尋人給關少爺沖喜一事?要說這關少爺,年紀輕輕便中了探花,瓊林宴上當今聖上還曾有意將其招為駙馬,那是何等的風光?怎料他命途多舛,這翰林院沒待幾天,竟就一病不起了。」
攤主老伯收了錢,將朱紅的祈願紙遞到他手裡,又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他一番,這才試探道,「敢問公子……可是百味閣的付老闆?」
付三生筆下一頓,抬起頭道,「正是,老人家識得我?」
老伯笑起來,許是為了沒認錯人而感到高興,「去年中秋時公子也是在我這攤子上買的蓮花燈,老朽記著……你在祈願紙上寫了金榜題名,是也不是?」
付三生點了點頭,微笑道,「老人家好記性。」
「那日|你走之後,有個年輕後生也來買了蓮花燈,許了金榜題名的願,」老伯又道,「我隨口與他提起你來,他竟同我說,你是他心上人。」
捏著河燈的手指驟然收緊,被燈座上凸起的稜角硌得生疼。付三生怔愣良久,半晌才勉力笑了笑道,「……許是認錯了人罷。」
「老朽也這麼想,」老伯捋著鬍子道,「身為讀書人,豈能和那些世家紈絝一般,與男子糾纏不清?且他身上沾了酒氣,手中又提著酒壺,想來多半是喝醉了胡言……公子?公子!你這祈願紙不要了麼?」
「這付老闆當真是奇怪,怎麼話也不說便走了……」
-
六十一、
付三生弓著腰,盯著黑漆漆的湖面,和湖面上挨挨擠擠的無數河燈,一時間竟有些喘不過氣來。
他狠狠咬了咬牙,止住了眼底翻湧的熱意,卻止不住胸中仿佛要噴薄而出的憤懣。
他怨這世道不公,男子與男子相戀在世人眼中是邪門歪道,是天理不容,應當為讀書人所不恥,為天下人所唾棄。他又怨自己思慮過甚,懦弱膽怯,明知道關競寧肯背負這苦痛也要與他一起,卻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
付三生突然覺得好笑,於關競而言,自己與那老伯,與萬千世人,又有何區別?
他垂眼望了望手中的蓮花燈,只覺這盞燈也好,他心底那些許不為人知的念想也罷,此時看來,實在毫無意義。
……不過是笑話一場。
-
六十二、
二月初九,會試如期舉行。
三月,會試放榜,禮部尚書關鴻奕之子關競位列第五,稱貢士。
同年三月十五,明德帝主持殿試,次日放榜,關競位列一甲第三,稱探花郎。
-
六十三、
「關少爺剛及冠便中了探花,定是前途無量之人,且他年輕英俊,又家世顯赫,遊街時不知被砸了多少鮮花香囊。」
「隨後在瓊林宴上,當今聖上最為寵愛的九公主偶然見著了關少爺,竟直接追到了殿中,央著陛下給她和關少爺賜婚。」
「陛下也不惱,還當真問起關少爺:若是朕將九公主許配給你,探花郎意下如何?」
「關少爺直道惶恐,又說自己早有心儀之人,努力讀書考取功名未嘗不是為了娶那人為妻,斷是不會違背心意的。而公主國色天香,金枝玉葉,若非全心全意對待公主之人,如何當得駙馬之位?」
「九公主是明事理之人,又心地善良,聞言不僅沒有再執著於駙馬一事,還對關少爺的痴心深表感動,立時改了口,求聖上給關少爺與其心悅之人賜婚。」
「旁人都以為關少爺會順水推舟,誰知他仍舊婉言謝絕了。」
「關少爺說,感情一事不能強求,他不願以權勢相逼,只願有朝一日,能與那人兩情相悅,白頭偕老。」
「此事也不知是怎麼傳了出來,如今坊間都在議論,不知這年紀輕輕的探花郎,心儀已久之人會是哪家的姑娘。」
「雖也有人說,關少爺男子漢大丈夫,不該如此看重兒女私情。可哪家沒有女眷呢?若自家女兒或是姊妹能覓得關少爺這等良人,豈不幸甚至哉?」
……
「今日我去福滿樓送點心,因著沒到飯點兒,那小二哥閒來無事,硬是拉著我胡侃了半晌,」平安替付三生擺了碗筷,口中猶不停歇,「要我說,關少爺這番話恐怕只是為了回絕公主,並不可盡信。他年僅弱冠,若真有個痴戀多年之人,那豈不是十多歲時便起了心思?更何況,關少爺乃英年才俊,關府論門第論家私也是京中數得著的,如何會一直求而不得?」
付三生舀起一塊冬瓜放入碗中,卻遲遲沒有入口。平安以為今日的冬瓜排骨湯不合他口味,正想將湯盅挪走時,忽而聽見付三生道,「坊間猜測多有謬誤,但關競……並不曾說謊。」
「竟真有關少爺求而不得之人?」平安詫異道,「既如此,那為何九公主求陛下幫他賜婚時,關少爺要拒絕呢?」
付三生放下筷子,面上神色晦暗不明,他緩緩道,「或許真如他所言,他仍盼著……兩情相悅,不願以權勢相逼。」
「又或許……」
「是他終於改了主意罷。」
-
TBC.
第74章 架空番外完結
六十四、
四月初九,太平糧行的鄭老闆喜得貴子,設宴於雲來酒樓。
與糧行常有生意往來的俱坐在一處,推杯換盞間,忽有人談及關府,言辭頗為唏噓,「你們可聽說了關尚書尋人給關少爺沖喜一事?要說這關少爺,年紀輕輕便中了探花,瓊林宴上當今聖上還曾有意將其招為駙馬,那是何等的風光?怎料他命途多舛,這翰林院沒待幾天,竟就一病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