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蕭瑾被賜死了。

  裴少淮不好問皇帝個中細節,但聽燕緹帥說,與蕭瑾一同被賜死的,還有一位後宮妃嬪,這位康嬪長得頗有幾分異域風情,入宮二十餘年了,不甚受寵。

  至於皇后、淮王,想來皇帝顧及皇家臉面,未必會下死手,大概率會廢了皇后,將淮王永世關在鳳陽高牆內。

  裴少淮覺得頭疼得慌,不願再去想這些事。

  出了東華門,華燈初上,宮內動盪一日,宮外萬事太平,聞著不知何處吹來的尋常人家煙火味,裴少淮的心情平靜了許多。

  “爹爹——”一聲清脆的呼喚。

  裴少淮循聲望去,只見不遠處亮著一大兩小三盞燈籠。

  妻兒提燈來相迎,三兩點光,夜如晝。

  裴少淮略愣了愣,而小南和小風已經奔過來,一把撲進了他的懷裡,嗚咽里聲聲喊著“爹爹”。

  “沒事了,一切都好了,爹爹回來了。”裴少淮撫摸兩個孩子的頭哄道。

  裴少淮牽著兒女來到妻子跟前,楊時月先是查看丈夫手上、脖上有沒有傷痕,而後兩行清淚滑落,道:“瘦了……”未必是丈夫真的瘦了,只是許久的擔憂與思念,還有事後的幾分委屈,化作了這尋常的兩個字。

  “這段時日叫夫人受委屈了。”裴少淮替楊時月拭去淚水,道,“我們回家罷。”

  車廂里敘溫情,車廂外夜色漸漸變深,待一聲“吁”馬車停下,裴少淮揭開車簾時,發現馬車未停在伯爵府門前,而是來到了徐府。

  夫妻相處多年,楊時月太了解丈夫了,她道:“官人且進去探望探望,叫段夫子安心罷。”

  又言:“楊家、幾個姐夫家,我已叫人去傳過話了,等官人辦完大事,等二弟也回來了,大家再聚也不遲。”唯獨段夫子這裡不能耽擱。

  讓段夫子心安,也是讓裴少淮心安。

  裴少淮點點頭,從馬車上一躍而下,前去敲門。當手握著門環時,一晃神間門,想起幼年求學時,兄弟二人每日早晨過來,總要踮著腳尖才能夠到這門環。

  歲月把門環磨得光滑圓潤。

  ……

  ……

  大慶雖勝券在握,然而對家所布的局,也並非全無威脅。

  這日早朝,百官上殿,廷下稀稀疏疏,不再擁擠。

  三疆戰情同時來報——

  在西北疆,蒙古韃靼、瓦剌、兀良哈三大部已經明確聯手,各部正在集結精銳兵馬,遴選統帥,準備率兵南下,壓近西北邊境,與大慶西北邊軍在防線兩側對峙。因為戰事一觸即發,早幾年好不容易開設的茶馬貿易關口,不得不暫時閉關。

  韃靼能集結多少兵力,前線還在探查。三大部聯手,又以騎兵居多,這股勢力不說直接衝破層層防守、直達京都,但奪下西北疆、擾亂秦晉卻是夠夠的了。

  遼東方向,山海關外傳來急報,大金在遼河以北集結了二十萬大軍,正在往南行進,撫順城已經失守。

  按照金軍這個勢頭,他們是想趁韃靼沖闖西北疆之機,打大慶一個措手不及。金軍只要以撫順為據點,衝破關寧錦防線,千軍萬馬便可通過山海關,直逼京都。

  不僅西北、遼東兩個方向生亂,東海也有戰況。

  應天府來報,京中發生宮變的同時,金陵城裡同步也發生了宮變,淮王留在金陵舊城的爪牙占據了皇宮。對家早早放出消息,東海外的倭寇知曉亂中有利可圖,正率船隊而來。

  應天府有操江都御史、鳳陽府尹、應天府尹三位大員鎮守,平定宮亂不過是時間門問題。怕就怕在叛臣走投無路之下,與海上倭寇來個裡應外合,致使整座城淪陷。

  這三條戰報,若是單單某一條,大慶不足為懼。問題在於戰況同時發生,三邊壓境。

  京畿周圍有四十萬禁軍等待皇帝發號施令,四十萬大軍足以逼退西北疆的韃靼,也足以從山海關北上,逼退金軍,奪回遼東重地。可是這四十萬禁軍兵分兩路,一路支援西北,一路鎮守山海關,局勢如何發展則未必了。

  再者,禁軍全數派出,京都豈不只剩一個空殼?這對皇家而言,是兵家大忌。

  如此危急的戰況下,少不了有臣子諫言南撤——暫時從京都撤至陪都,保存實力,等到局勢明晰了,再圖收復失地。

  這聽起來是最穩妥的辦法。

  皇帝勃然大怒,抓起身邊的東西便往下砸,斥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宋時南遷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皇帝站在台階上,怒視眾人,呼道:“凡是主張南遷者,皆為奸人,斬立決!我大慶斷沒有不戰而退的道理。”

  “把禁軍盡數派出去,京中不留一兵一卒。”皇帝令道,他指著金燦燦的龍椅,繼續道,“這把龍椅可以換人來坐,但絕不可換異族來坐!禁軍可以不守皇城,但不可不守我大慶疆土!”

  既是皇帝與裴少淮布的一個局,他們又豈會毫無準備,讓金軍真的壓境,逼得大慶不得不南遷?

  皇帝今日這番話本就是局中的一環,為的是把事情傳出去,激起邊關將士的鬥志,讓大慶百姓心安。

  裴少淮從後世穿越而來,當他站在底下,聽了皇帝發自肺腑、十足威嚴的一番話,亦不由生出“幸得明君”的感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