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頁
所以在魏王府大火的事情上,客觀的得利者,真的只有太子一人。
太子本人則不愧是性情堅毅沉穩的,對於這些爭議並沒有表示出任何的急躁或憤怒,只是明確地回應吳王,懷疑歸懷疑,證據歸證據,想要以此翻天覆地,還是需要如山鐵證。
這個說法雖然未必算是一個最合適的姿態,但還是得到大理寺和刑部的支持,若是誅心可以論罪,那妄測旁人本身也是罪,天下豈不是無不可殺之人了?
而就在這個爭論進行到第五天的時候,一道西北送來的八百里加急軍報,則讓原本就爭端不斷、權責難明的朝局雪上加霜——先前太子前往西北清查的軍備問題果然還是出現了短缺,西狄和北戎境內的馬賊聯合犯境擾邊,雖然不是正式的開戰,但兩國馬賊極其悍勇,聯合一處之後已有數千,雖無攻略城池之力,但侵擾村鎮卻又劫掠屠戮之能。而西北的軍備軍糧則果然如同太子與荀澈先前擔憂的一樣,在今年的西北寒冬之中出現了供應的漏洞,現在外有馬賊侵擾,內有軍心浮動,兵變之危,迫在眉睫!
不過此事倒是沒有太大爭議,在宣帝中風之前,就已經下旨委派文安侯荀南衡前往西北,只是當時與兵部和戶部在錢糧軍馬、以及隨行將官之事上尚未商定,所以行程被拖延了一段時間。但是如今既然西北情勢危急,內閣簡要商議之後,就令戶部與兵部在三日內協調定下了所有相關人事,十一月初二,荀南衡便領兵趕赴西北。
對於荀家而言,此事倒是不算意外,闔府上下忙碌預備著荀南衡的行程,倒也不算如何掛懷,畢竟剿匪不算大事,整頓軍備更是荀南衡擅長之事。只是俞菱心在協助婆婆明華月料理家務的時候,卻還是忍不住一陣陣的擔心,因為她心裡總有一種莫名的不安。
其實前世里荀南衡到底是如何過世,俞菱心一直都不太清楚,她上輩子回京的時候荀家只剩下了即將病死的老太太、半頭銀絲的明華月,毒傷在身的荀澈,以及斷腿殘疾的荀淙。對於荀南衡的死,她唯一知道就是發生在天旭十六年底,換句話說就是明年的此時。
但是她大約記得,好像也是個什麼跟整頓或巡查有關的事情,並不是戰陣殞身殉國。可具體情形如何,她前世里就沒弄明白過,今生看著荀澈這樣步步為營,也覺得荀澈應該是非常清楚的,該是都提防到了。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隨著一天天臨近荀南衡趕赴西北,俞菱心總是有些心慌的,便還是找了機會又與近日裡忙碌不堪的荀澈提了提。
荀澈只是抱了她:「沒事的,你可能就是近來太累了。前世的事情不會什麼都發生的,我跟父親提過了要他小心,也跟縣主還有郴州軍那邊都提前安排過,沒事。只是最近我忙的很,你多辛苦照顧家裡,尤其是瀅兒,仔細些,我怕她……」
俞菱心目光微微一黯,也不由嘆了口氣,只能點頭。
第203章 詭異
想到荀瀅, 俞菱心現在都已經是本能地就會立刻想起齊珂。這件事明華月沒有問過, 但她相信明華月大概也是跟荀澈的態度一樣,裝作不知道, 不然也不知道還能跟荀瀅說什麼。
數日前那次對齊珂的刑訊公審引發了士林學子的巨大反彈, 也將有關皇后對皇子並臣下的作為一併顯明, 或者應該說,那其實才是如今局勢朝夕巨變的真正開始。只是當天下之人的目光都轉向後宮與皇子的時候,宣帝其實最後是徹底相信了魏王的男女通吃, 包括吳王對清秀學子的過於親切。所以到得十月中旬的時候,這場對於齊珂的再審再問,就那麼不尷不尬地悄然結束了。
有那麼幾日,荀瀅的精神是好了很多的, 畢竟齊珂不只是重新恢復清白之身,連他先前自願革去的功名也因著這次的翻查以及士林學子們的聲浪而重新得回。所以在之後的幾天裡, 包括荀澈在內的所有人都覺得, 經歷了過去這許許多多的變故, 齊珂兜了一圈之後最終還是回到了清流士林之中。
只要再休息一段時間,重新回到書院調整一下, 待得下次春闈之事, 說不得便要一飛沖天,直上九霄。
又或者退一步說,顧忌著對皇家私事的深入, 齊珂放下功名之事, 轉而著書立學, 大約也會是一代大儒,總之就是那個清華正直的齊珂,又回來了。
但是,就在十月二十四,當荀澈還沒來的及抽出時間親自見一見齊珂,再跟家人商議幾句的時候,齊珂忽然失蹤了。
而這次的失蹤詭異非常,某個層面上來說,就跟魏王府的大火一樣詭異。因為事情是由齊珂的鄰舍在去齊家找齊珂的母親說話時發現的,在齊珂簡素的家宅院子裡,齊珂與其母所有的家當物品、甚至書卷、針線、吃了一半的水果,都還在,但是齊珂與其母,卻好像憑空消失了一樣。
前一日鄰舍與同窗都還記得到齊家給齊珂並其母送些東西,轉日再去就不見人影。但所有的東西都在,一樣不缺,鄰舍也沒見過什麼奇怪的人在附近往來走動,於是最後只能報給京兆衙門。京兆尹斟酌再三,還是上報天聽。只是那時宣帝正沮喪於后妃皇子的德行,以及自己身為人君人父的挫敗,對此事完全沒有在意。
畢竟拋開吳王魏王的尷尬事不談,齊珂不過一介舉子,他的失蹤確實是應該京兆衙門處理,並不是值得廷議的國之大事。
太子本人則不愧是性情堅毅沉穩的,對於這些爭議並沒有表示出任何的急躁或憤怒,只是明確地回應吳王,懷疑歸懷疑,證據歸證據,想要以此翻天覆地,還是需要如山鐵證。
這個說法雖然未必算是一個最合適的姿態,但還是得到大理寺和刑部的支持,若是誅心可以論罪,那妄測旁人本身也是罪,天下豈不是無不可殺之人了?
而就在這個爭論進行到第五天的時候,一道西北送來的八百里加急軍報,則讓原本就爭端不斷、權責難明的朝局雪上加霜——先前太子前往西北清查的軍備問題果然還是出現了短缺,西狄和北戎境內的馬賊聯合犯境擾邊,雖然不是正式的開戰,但兩國馬賊極其悍勇,聯合一處之後已有數千,雖無攻略城池之力,但侵擾村鎮卻又劫掠屠戮之能。而西北的軍備軍糧則果然如同太子與荀澈先前擔憂的一樣,在今年的西北寒冬之中出現了供應的漏洞,現在外有馬賊侵擾,內有軍心浮動,兵變之危,迫在眉睫!
不過此事倒是沒有太大爭議,在宣帝中風之前,就已經下旨委派文安侯荀南衡前往西北,只是當時與兵部和戶部在錢糧軍馬、以及隨行將官之事上尚未商定,所以行程被拖延了一段時間。但是如今既然西北情勢危急,內閣簡要商議之後,就令戶部與兵部在三日內協調定下了所有相關人事,十一月初二,荀南衡便領兵趕赴西北。
對於荀家而言,此事倒是不算意外,闔府上下忙碌預備著荀南衡的行程,倒也不算如何掛懷,畢竟剿匪不算大事,整頓軍備更是荀南衡擅長之事。只是俞菱心在協助婆婆明華月料理家務的時候,卻還是忍不住一陣陣的擔心,因為她心裡總有一種莫名的不安。
其實前世里荀南衡到底是如何過世,俞菱心一直都不太清楚,她上輩子回京的時候荀家只剩下了即將病死的老太太、半頭銀絲的明華月,毒傷在身的荀澈,以及斷腿殘疾的荀淙。對於荀南衡的死,她唯一知道就是發生在天旭十六年底,換句話說就是明年的此時。
但是她大約記得,好像也是個什麼跟整頓或巡查有關的事情,並不是戰陣殞身殉國。可具體情形如何,她前世里就沒弄明白過,今生看著荀澈這樣步步為營,也覺得荀澈應該是非常清楚的,該是都提防到了。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隨著一天天臨近荀南衡趕赴西北,俞菱心總是有些心慌的,便還是找了機會又與近日裡忙碌不堪的荀澈提了提。
荀澈只是抱了她:「沒事的,你可能就是近來太累了。前世的事情不會什麼都發生的,我跟父親提過了要他小心,也跟縣主還有郴州軍那邊都提前安排過,沒事。只是最近我忙的很,你多辛苦照顧家裡,尤其是瀅兒,仔細些,我怕她……」
俞菱心目光微微一黯,也不由嘆了口氣,只能點頭。
第203章 詭異
想到荀瀅, 俞菱心現在都已經是本能地就會立刻想起齊珂。這件事明華月沒有問過, 但她相信明華月大概也是跟荀澈的態度一樣,裝作不知道, 不然也不知道還能跟荀瀅說什麼。
數日前那次對齊珂的刑訊公審引發了士林學子的巨大反彈, 也將有關皇后對皇子並臣下的作為一併顯明, 或者應該說,那其實才是如今局勢朝夕巨變的真正開始。只是當天下之人的目光都轉向後宮與皇子的時候,宣帝其實最後是徹底相信了魏王的男女通吃, 包括吳王對清秀學子的過於親切。所以到得十月中旬的時候,這場對於齊珂的再審再問,就那麼不尷不尬地悄然結束了。
有那麼幾日,荀瀅的精神是好了很多的, 畢竟齊珂不只是重新恢復清白之身,連他先前自願革去的功名也因著這次的翻查以及士林學子們的聲浪而重新得回。所以在之後的幾天裡, 包括荀澈在內的所有人都覺得, 經歷了過去這許許多多的變故, 齊珂兜了一圈之後最終還是回到了清流士林之中。
只要再休息一段時間,重新回到書院調整一下, 待得下次春闈之事, 說不得便要一飛沖天,直上九霄。
又或者退一步說,顧忌著對皇家私事的深入, 齊珂放下功名之事, 轉而著書立學, 大約也會是一代大儒,總之就是那個清華正直的齊珂,又回來了。
但是,就在十月二十四,當荀澈還沒來的及抽出時間親自見一見齊珂,再跟家人商議幾句的時候,齊珂忽然失蹤了。
而這次的失蹤詭異非常,某個層面上來說,就跟魏王府的大火一樣詭異。因為事情是由齊珂的鄰舍在去齊家找齊珂的母親說話時發現的,在齊珂簡素的家宅院子裡,齊珂與其母所有的家當物品、甚至書卷、針線、吃了一半的水果,都還在,但是齊珂與其母,卻好像憑空消失了一樣。
前一日鄰舍與同窗都還記得到齊家給齊珂並其母送些東西,轉日再去就不見人影。但所有的東西都在,一樣不缺,鄰舍也沒見過什麼奇怪的人在附近往來走動,於是最後只能報給京兆衙門。京兆尹斟酌再三,還是上報天聽。只是那時宣帝正沮喪於后妃皇子的德行,以及自己身為人君人父的挫敗,對此事完全沒有在意。
畢竟拋開吳王魏王的尷尬事不談,齊珂不過一介舉子,他的失蹤確實是應該京兆衙門處理,並不是值得廷議的國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