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姐姐, 你的衣裳好香。」

  回侯府的馬車上, 已經長高了不少的寇玉蘿容貌也看出與母親越發相似,十分漂亮可愛, 確實有點舟車勞頓的疲憊, 但倚在兩年不見的姐姐俞菱心身邊, 還是眉開眼笑。同時也很有些好奇,指著馬車裡的幾樣東西問了問,最後才又嘆道:「姐姐, 你的手怎麼有點粘粘的?」

  俞菱心輕輕舒一口氣,越發放鬆的同時拿帕子擦了擦手,才去摸她的小腦袋瓜:「恩,剛才地龍熱, 我有點出汗。」

  「這麼熱嗎?」寇玉蘿眨巴眨巴眼睛,有點疑惑。

  俞菱心微微一笑, 她剛才警告昌德伯夫人的話雖然是真的, 但她也是真的在擔心寇玉蘿, 怕這個小傢伙已經吃了什麼虧,又或者已經被帶走, 送到麗妃或吳王府那邊當做人質。畢竟論起親戚, 寇玉蘿作為齊氏再嫁所生之女,也是齊珮的正經表妹,若是過幾天齊珮說一句自己想讓小表妹過來作伴, 就把寇玉蘿壓在王府里, 那一環套一環地威脅下來, 又不知道有多少麻煩。

  不過現在,總算見機夠快,算是提前拆開了這一環。

  俞菱心又笑笑,伸手去捏寇玉蘿的小臉蛋,轉了話題去問她在江州的生活、回京的行程等等,小孩子順著答了幾句,便主動說笑起來,給俞菱心講在江州和路上的各樣事情,什麼憂慮也就都拋開了。

  俞菱心只是一一含笑聽著,只是時不時地會有那麼一瞬的分神——在牽涉進奪嫡爭端的這些家族當中,其實昌德伯府算是手段最不狠辣的,當然也是因為齊家人的風格就是什麼時候都以自保為主,並不是那麼冒進的。所以前世里雖然昌德伯府沒有給荀家什麼幫助,但是因為齊珮沒有嫁給皇子,所以也沒什麼行動,俞菱心甚至對那個時期的齊家作為印象都很模糊。

  但是到了如今,連這麼行事保守的齊家都想到了要拿齊氏和寇玉蘿出來脅迫生事,可見如今的局面,比前世更加緊張。而前世里麗妃、吳王、皇后等人那些最後的手段種種,應當真是就在眼前了。

  果然回到文安侯府,將寇玉蘿也安頓下來,俞菱心便回房去叫白果拿了邸報,又將最新的一些消息,尤其是今日朝會的消息說了說,聽的她也是眉頭緊鎖。

  關於魏王屍體的確認拖延到了今日,也就是魏王府起火之後的第三天,刑部,大理寺和宗景司,根據魏王的身高、體型,以及焦屍身邊遺留的皇子信物等等,算是最後給出了結論,在王府正院之中的男子焦屍正是還不滿十七歲的三皇子,魏王。

  這個消息傳到後宮,在過去三日裡已經昏厥過兩次的麗妃第三次哭昏在長春宮。

  而宣帝經過太醫院會診確定為中風,但救治及時,且宣帝先前的底子尚可,所以雖然不能到大殿上朝聽政,卻還是在病榻上堅持要閣臣轉述稟報,聞信亦是悲痛不已。

  隨之而來的,當然就是對魏王府這場大火的追查,再怎麼說天乾物燥,火燭難防,魏王府也不是一片雷劈的深山密林,除了正院的大火來的實在太過蹊蹺之外,就是火勢到底是怎樣從正院開始這樣飛速並且均勻地擴散到整個魏王府內院?

  這必然是故意的縱火了,那麼謀害皇子這樣大的事情,又是什麼人能神不知鬼不覺的做出?以及到底有什麼樣的深仇大恨,眼看著魏王馬上就要離開京城,幾乎是半等於發配一樣,要去西北封地就藩還嫌不夠,還非要將他並闔府妻妾一併燒死?

  這些問題莫說宣帝當然是要徹查到底,就是其他人的心中,也真的會有疑問以及懷疑。

  並且,到了這個時候,隨著宣帝的中風,大盛天下的改天換日顯然就在不遠處,沒有人再想觀望等待,也沒有人再想將所謂的懷疑壓下去。所以在這個時候,宣帝不能上朝,然而三省六部並御史台通政司等所遞上的本章,反而比先前還要多了兩倍有餘,身為中書舍人的荀澈自然也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

  朝廷上爭議激烈的問題看似有好幾個,但說來說去其實都還是圍繞著儲君。

  首先是因為宣帝的中風,按著大盛以前的先例,如果是這個時候沒有儲君,在皇帝未曾病故,但是身患重病的情況下,就是內閣輔臣以藍批代硃批,輔政監國。但是如果有儲君,那肯定是儲君監國,太子硃批與內閣藍批並行,分攤政務,但主體上是內閣輔助太子。

  按理說,如今宣帝的中風,就當如此辦理。但魏王的身故使得吳王在三日內就迅速可見的再次消瘦憔悴了一大圈,而上本的言辭也激烈尖銳,直接正面提出質疑,認為能夠在魏王府如此神不知鬼不覺的縱火,一定是手握兵權,且與魏王府里的內應勾結,才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神不知鬼不覺的在魏王府內布置火油等物,又繞開巡防兵士、下手縱火。

  而最最符合那些條件的人,最大的嫌疑就是從來都與魏王非常不合的太子殿下!

  這道本章正面提出,當然立刻激起滔天巨浪,內閣里也有不同的意見。

  有人認為太子有的確是有嫌疑的,在這個時刻還是先以輔臣監國,行藍批,以求穩妥。當然也有人說,太子素來勤勉,有功無過,不能因為這種莫須有的罪名而反對儲君監國。

  但也有人認為現在魏王府滿門都死了,闔府上下就剩下一個最不受寵愛的,有點胖的白氏良媛,因為太不受寵愛所以居所過於偏僻,反而逃過一劫。這個情況是實打實的,而且吳王的本章中提出的疑點很多,太子的確是符合。再說到動機問題,雖然魏王活著的時候對太子沒有威脅,但是魏王的死會給宣帝造成打擊,誅心而論,宣帝越早賓天對太子越有利,甚至此刻宣帝中風,從而給了太子這個監國的機會,還真的就是魏王之死造成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