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姬羲元做了十年的太子,眾望所歸,各方面都處於最巔峰的狀態,而皇帝已經是一個年逾六十的老人了。

  宮變一事,一回生兩回熟,姬羲元坦然地從母親手裡接過權柄,為自己加冕。

  她沒有弒母,將皇帝尊位太上皇,移居興慶宮。

  這一年,姬羲元三十九歲。

  永昌元年,萬國來朝,祝賀新皇登基。

  周邊諸國之中,唯有回鶻、扶桑、新羅三國也是女國主在位,姬羲元親自設宴,頗為親切地接待了各國的使臣。

  諸位使臣中,最特殊的是一位來自九黎的使臣。

  閔明月打服了九黎,在考察當地的情況後,她沒有選擇占領九黎的土地。她給姬羲元的軍報中,提到九黎艱難的民生與遊牧習俗,認為這個地方並不適合立刻歸化。姬羲元相信她的判斷,令她暫時駐守邊境,等候九黎的反應。

  九黎自知不敵,派出使臣前來大周,表示今後會奉大周為主。

  姬羲元欣然接受了九黎的國書。

  令人意外的是,在見識到大周的繁華後,使臣代替自己的國主提出和親的請求。

  他說:「從今往後,我們的國主會像女婿子侄一樣恭敬地對待陛下。」

  「朕並不缺少女婿,也不需要子侄。朕的公主們才是最尊貴珍惜的寶物。」姬羲元用最通俗的語言向他解釋。念在他來自蠻夷不通禮儀,沒有治他得罪。

  這些年裡,姬羲元沒有生育,膝下除了從越王處過繼的兩個女兒以外,再有的就是宣儀公主所生的幼女。

  最年長的姬若木已經十九歲,而最小的姬安歌才七歲。

  統共三個女兒,姬羲元是哪個也捨不得的。

  她拒絕了使臣,卻認真考慮起和親的事情。

  九黎的使臣提醒了她,掖庭中還有四個長大成人的公子。

  他們被剝奪了姓名,生活在無人記掛的角落。雖然衣食無憂,受到的教育卻與一般宮人沒什麼不同。

  姊妹們習文學武的時候,他們得到宮教博士的教導,學了一本《詩經》,其他的儘是琴棋書畫與儀態禮儀。

  四人具長成修眉俊目的好模樣,或臥或立,美景如畫。

  實際上,半點正經的東西也沒有學過。

  姬羲元不準備為自己養出一群禍害來,即使需要魚餌,四個也太多,留一個就夠了。

  養都養大了,就這麼殺掉,似乎有些太可惜。眼下正好有他們的用武之地。

  姬羲元召見三個女兒、四個侄子以及寄養在宮中的閔明月的長女閔玄鳴。

  八個孩子都不小了,對彼此的處境與隔閡也知之甚深。

  一方是萬千寵愛中長大的皇女,一方是被戲稱為公子默默無聞混跡於宮人中的無名人。

  即使是雙生兄妹,姬若木與兄長之間也有無法跨越的天塹。

  姬羲元無視雙方的眉眼官司,和藹可親地讓他們都坐下,先是關心她們的衣食健康,而後進入正題:「今天叫你們來,是要從你們之中選出三個人和親諸國。」

  「和親?陛下不是已經拒絕了嗎?公主們怎麼能和親他國?」閔玄鳴的母親遠在邊疆不能照料,為了補償,她在宮中就得到了姬羲元最多的關注,故而言辭最大膽直接。

  「當然不是公主和親,公子和親也是我朝的慣例了。」姬羲元愛極了這個淘氣的孩子,讓她坐到自己跟前,牽著她的手教她看向侄子的方向,笑問:「朕的阿鳴也十歲了,再過幾年也到了說親的時候。你瞧瞧,四個表兄你最喜歡哪一個?」

  公子們紛紛低頭,不敢與姬羲元對視。

  於他們而言,能離開掖庭就是天恩浩蕩,至於和親與否,反而沒有那麼重要了。

  閔玄鳴打量四人,認真地說:「我要最貌美的,中間那個最合我心意。」

  孩子氣的話,讓姬羲元想起幼年的自己,不由笑道:「好,那就留下老二,賜姓名姬若水。其餘人下去準備,參加今夜的夜宴。」

  大公子咬緊牙關,與弟弟們謝恩退出金龍殿。

  他被貶入掖庭之前已九歲,清晰地記得自己的姓名是姬若水,現在卻成了二弟的。

  多麼諷刺。

  皇長女姬若木向前兩步,想為孿生兄長求情,還未開口就被妹妹姬赤華拉住手臂。

  姬赤華低聲提點:「二郎身有暗疾,本就該多一些關照。」

  如果不是陰差陽錯,二郎也能同她們一樣安享榮華,而不是半男不女的活著。

  姬若木最後的力氣消散在這句話中,陛下不是無的放矢之人,她特地把陰陽人二郎留下自有用意。

  她們受恩於陛下,不該得寸進尺。

  第二日的朝會上,姬羲元含笑向百官宣布:「公子們無功無名,卻受百姓供奉錦衣玉食地長大,合該為了邊疆安定和親諸國。這是他們應盡的義務。想來,愛卿們也會樂於成全孩子們的一番心意吧。」

  和親的對象是回鶻、新羅、扶桑三國的年輕王女和盛年女國主。

  之前和親回鶻的那一批病死的差不多了,這次也算是續上。

  鼎都自從出了個忠心不二的陳姰,不少經歷大清洗後倖存的人家,不敢輕易令兒郎娶妻,為爭取皇帝的好感,讓女兒生子傳承家族。

  日久天長,大部分人已經習慣了女男混雜的局面。

  新帝將和親的事說了,大多數人拱手喊一句:「陛下聖明。」就算是過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