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姜善被這兩個人一唱一和氣的不輕,站起身一甩袖子走了。
作者有話說:端獻:你不在乎我端獻:你外頭有人端獻:七年之癢你厭倦了姜善:我要跟你同歸於盡!!!!
第64章 應飛英
姜善帶著怒容離開茶樓,端獻施施然跟在後面,「怎麼,才說了兩句,你就心虛了?」
姜善站住腳,回頭看他,「心虛?我有什麼可心虛的!」
「不心虛你走什麼?」端獻好整以暇的看著他。
姜善氣的胸口不停起伏,「你跟著我就是想跟我吵架的嗎?」
端獻面色也冷了下來,「那你倒是給我個解釋啊,你就什麼都沒做錯嗎?」
「我做錯什麼了?」姜善看著端獻:「我難道不是為了你好嗎?」
「為我好?你有考慮過我的感受嗎?」端獻顯然不領情,「我用得著你這麼為我好嗎?」
姜善的心倏地抽了抽,他喉嚨有些酸的慌,「就如今的形式,你立後選妃,很多事情都會容易的多,你的皇位也能坐得更穩。」
端獻看著姜善,緩緩道:「我有時候會想不明白,你在乎的到底是我,還是我的皇位。」
姜善猛地抬眼看向端獻,仿佛不敢相信端獻會說出這樣的話。
端獻依舊那麼看著姜善,眼中的怨明晃晃的攤開給姜善看。
「你是這麼想我的?」姜善的聲音微啞。
「因為你越來越把我當陛下看了。」端獻直視著姜善,一字一句道:「你想退回到君臣的位子上,是不是。」
「不是!」
「可你做的事就是這樣的,」端獻逼近姜善,「除非你承認,你做錯了。」
「我錯了?」姜善眼睛紅的不得了,卻依舊不低頭,「對錯是誰判定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嗎?尚意誠的事不清不楚的,你就把他貶謫。我連一句辯駁都不能說你就認定我與別人有染,誰把誰當陛下,變的人是我還是你?」
話說到這份上,便不必再留情面,兩個人都挑著最傷人的話說,恨不得一把劍戳穿兩顆心,誰都不能比誰好過。
長街上人群來來往往,各人有各人的故事,他們兩個人並不值得行人多看一眼。他們有最相似的身世經歷,他們是最能與對方感同身受的人,而如今的酸苦也只能他們兩個共享。
姜善回了白米街,福康福泰都在,三秋也在,見姜善一身落魄的回來,忙都迎上來。
姜善擺擺手,坐下來。他收斂了情緒,問三秋:「我叫你查的事查清楚了沒有?」
三秋道:「查到一個叫應飛英的人身上,但是···」三秋猶豫片刻道:「這件事陛下交給了錦衣衛。」
錦衣衛新任指揮使是端獻親自指派的。
姜善沒說什麼,問道:「應飛英是什麼人?」
「禮部的一個員外郎,是今年新上任的,還很年輕。」
說到這裡,姜善忽然想起來一個人,當日朝堂之上,問他是否應該立嗣的,也是一個年輕人。
三秋繼續道:「這個應飛英是在之前大換血的時候新換上去的,很有能力的一個人,與上峰和下屬都處的很好。他與尚意誠並無仇怨。」
應飛英是端獻提拔上來的人,卻已經在設局離間姜善和端獻。果然,不管是年輕的臣子還是年老的臣子,只要是臣子,本身就屬於文官集團,天然就同君權相抗衡。
姜善閉了閉眼,「去請這位應大人,我要見見他。」
「是。」三秋領命下去了。
不多時,三秋帶著人回來。應飛英穿著一身道袍,拎著一個布帆,上書大字,陰陽五行,周易八卦,看相解字,不靈不要錢。
姜善皺起眉,上下打量這位應大人。他確實是個很年輕的人,一雙眼睛帶著笑意,像只時時刻刻預謀算計人的狐狸。
「下官見過姜廠公。」
「應大人,」姜善問道:「您這是?」
應飛英抖了抖衣衫,道:「囊中羞澀,想個法子混口飯吃。」
「這樣啊,」姜善看著布帆上寫的字,還頗有些風骨,「大人會看相,不妨也給我看看?」
「好說好說,」應飛英道:「請。」
姜善伸出手,應飛英拿出塊帕子,隔著帕子才去觸摸姜善的手。
姜善的目光一下子冷了下來。
「姜廠公位同中宮,下官不敢不謹慎啊。」應飛英對著姜善的手看來看去,搖頭晃腦了一陣道:「大人半生孤苦半生零落,實在不是什麼好命數。」
姜善不說話,只看著應飛英能說什麼。
「不過好在尚有可解之機。」應飛英指了指姜善的手腕,那裡有一道不顯眼的細疤,是被碎鐲子劃出來的傷口。
「這一道正解了廠公的命數,自此之後廠公再無禁錮,可位極人臣,可做一位忠臣良相,千古留名。」
姜善看著那道疤痕,若是他就此和端獻鬧翻,從此退回君臣的距離,或許真如應飛英所說的一般。
「看來,你知道的不少。」
應飛英眯著眼睛笑,姜善收回手,「那你知不知道,泄露天機的人會死得很慘。」
應飛英揣著手笑,「非也非也。」
「哦?」姜善道:「難不成你算出你死不了嗎?」
「下官是算出姜廠公是位君子。」應飛英問道:「敢問姜廠公,下官可犯了什麼律法?」
作者有話說:端獻:你不在乎我端獻:你外頭有人端獻:七年之癢你厭倦了姜善:我要跟你同歸於盡!!!!
第64章 應飛英
姜善帶著怒容離開茶樓,端獻施施然跟在後面,「怎麼,才說了兩句,你就心虛了?」
姜善站住腳,回頭看他,「心虛?我有什麼可心虛的!」
「不心虛你走什麼?」端獻好整以暇的看著他。
姜善氣的胸口不停起伏,「你跟著我就是想跟我吵架的嗎?」
端獻面色也冷了下來,「那你倒是給我個解釋啊,你就什麼都沒做錯嗎?」
「我做錯什麼了?」姜善看著端獻:「我難道不是為了你好嗎?」
「為我好?你有考慮過我的感受嗎?」端獻顯然不領情,「我用得著你這麼為我好嗎?」
姜善的心倏地抽了抽,他喉嚨有些酸的慌,「就如今的形式,你立後選妃,很多事情都會容易的多,你的皇位也能坐得更穩。」
端獻看著姜善,緩緩道:「我有時候會想不明白,你在乎的到底是我,還是我的皇位。」
姜善猛地抬眼看向端獻,仿佛不敢相信端獻會說出這樣的話。
端獻依舊那麼看著姜善,眼中的怨明晃晃的攤開給姜善看。
「你是這麼想我的?」姜善的聲音微啞。
「因為你越來越把我當陛下看了。」端獻直視著姜善,一字一句道:「你想退回到君臣的位子上,是不是。」
「不是!」
「可你做的事就是這樣的,」端獻逼近姜善,「除非你承認,你做錯了。」
「我錯了?」姜善眼睛紅的不得了,卻依舊不低頭,「對錯是誰判定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嗎?尚意誠的事不清不楚的,你就把他貶謫。我連一句辯駁都不能說你就認定我與別人有染,誰把誰當陛下,變的人是我還是你?」
話說到這份上,便不必再留情面,兩個人都挑著最傷人的話說,恨不得一把劍戳穿兩顆心,誰都不能比誰好過。
長街上人群來來往往,各人有各人的故事,他們兩個人並不值得行人多看一眼。他們有最相似的身世經歷,他們是最能與對方感同身受的人,而如今的酸苦也只能他們兩個共享。
姜善回了白米街,福康福泰都在,三秋也在,見姜善一身落魄的回來,忙都迎上來。
姜善擺擺手,坐下來。他收斂了情緒,問三秋:「我叫你查的事查清楚了沒有?」
三秋道:「查到一個叫應飛英的人身上,但是···」三秋猶豫片刻道:「這件事陛下交給了錦衣衛。」
錦衣衛新任指揮使是端獻親自指派的。
姜善沒說什麼,問道:「應飛英是什麼人?」
「禮部的一個員外郎,是今年新上任的,還很年輕。」
說到這裡,姜善忽然想起來一個人,當日朝堂之上,問他是否應該立嗣的,也是一個年輕人。
三秋繼續道:「這個應飛英是在之前大換血的時候新換上去的,很有能力的一個人,與上峰和下屬都處的很好。他與尚意誠並無仇怨。」
應飛英是端獻提拔上來的人,卻已經在設局離間姜善和端獻。果然,不管是年輕的臣子還是年老的臣子,只要是臣子,本身就屬於文官集團,天然就同君權相抗衡。
姜善閉了閉眼,「去請這位應大人,我要見見他。」
「是。」三秋領命下去了。
不多時,三秋帶著人回來。應飛英穿著一身道袍,拎著一個布帆,上書大字,陰陽五行,周易八卦,看相解字,不靈不要錢。
姜善皺起眉,上下打量這位應大人。他確實是個很年輕的人,一雙眼睛帶著笑意,像只時時刻刻預謀算計人的狐狸。
「下官見過姜廠公。」
「應大人,」姜善問道:「您這是?」
應飛英抖了抖衣衫,道:「囊中羞澀,想個法子混口飯吃。」
「這樣啊,」姜善看著布帆上寫的字,還頗有些風骨,「大人會看相,不妨也給我看看?」
「好說好說,」應飛英道:「請。」
姜善伸出手,應飛英拿出塊帕子,隔著帕子才去觸摸姜善的手。
姜善的目光一下子冷了下來。
「姜廠公位同中宮,下官不敢不謹慎啊。」應飛英對著姜善的手看來看去,搖頭晃腦了一陣道:「大人半生孤苦半生零落,實在不是什麼好命數。」
姜善不說話,只看著應飛英能說什麼。
「不過好在尚有可解之機。」應飛英指了指姜善的手腕,那裡有一道不顯眼的細疤,是被碎鐲子劃出來的傷口。
「這一道正解了廠公的命數,自此之後廠公再無禁錮,可位極人臣,可做一位忠臣良相,千古留名。」
姜善看著那道疤痕,若是他就此和端獻鬧翻,從此退回君臣的距離,或許真如應飛英所說的一般。
「看來,你知道的不少。」
應飛英眯著眼睛笑,姜善收回手,「那你知不知道,泄露天機的人會死得很慘。」
應飛英揣著手笑,「非也非也。」
「哦?」姜善道:「難不成你算出你死不了嗎?」
「下官是算出姜廠公是位君子。」應飛英問道:「敢問姜廠公,下官可犯了什麼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