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宣雲懷鎮定自若,道:「國朝初立,若縱容百姓暴動,後患無窮。」
陛下冷笑一聲,沒有言語。
恰在此時,大殿的門被打開了。重明太子一身玄色織金長袍,衣上繡著翻騰的龍紋,緩步走進殿中。他身邊是郗真,郗真身著朱袍大衫,頭戴漆紗籠冠,拱手立在重明太子身側。
重明太子走至殿中,拱手行禮,「兒臣願領兵前往,平定百姓暴動。」
陛下看見重明太子,神色稍緩,「你要去平定暴動?」
不等太子回話,大臣中便阻攔道:「太子殿下年輕,如何能當此大任?何況殿下身份尊貴,豈不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請陛下三思。」
陛下又看向重明太子,他相信重明的能力,卻怕此一去有什麼三長兩短。
重明神色沉靜,道:「平民百姓若不是逼到盡頭,也不會鋌而走險,走上暴動之路。兒臣以為,平定暴亂,當以安撫為主。兒臣乃父皇親子,自當代表天家前去安撫百姓,以表誠意,以安社稷。」
這一番話說的甚是妥帖,大家把目光投向宣雲懷,卻見宣雲懷死死盯著殿中的重明太子,幾乎目眥欲裂。
他對重明太子的敵意幾乎掩飾不住了。
重明太子恍若未覺,他看向宣雲懷,道:「宣大人,你覺得孤此舉如何?」
宣雲懷死死咬著牙關,道:「殿下英明。」
如此,這事便定下了。大臣們眉頭緊皺,都不甚滿意。但是眼前暴亂一事好歹拖延了均田法,也不算沒有收穫。
就在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郗真忽然上前,道:「微臣郗真上奏陛下,郗氏,願行均田法。」
作者有話說:
郗真:都別想跑,一次性解決倆問題!
第48章
昭陽殿中,貴妃同幾個宮女一起,為重明太子預備離京的衣物。
「眼看就要過年了,這會兒偏叫人出京,連個安生新年都過不了。」貴妃眉頭緊皺,一會兒挑剔這件皮子不夠厚,一會兒挑剔那件緞子不夠軟。
陛下坐在外間喝茶,道:「他是去平定暴動的,又不是去遊山玩水的,輕裝簡行就夠了,不必帶那麼多東西。」
貴妃冷笑一聲,「你當人人都是你,重明可比你金貴。」
陛下搖搖頭,不說話了。貴妃雖不大情願重明出京,但也知道,他這次去平定暴動,一來接觸兵權,在軍中立威,二來在民間揚名,哪一樁事都比在京中過年重要。
貴妃忽然想起什麼,「那郗真呢?郗真跟他一起去嗎?」
陛下搖頭,「郗真要回郗氏,推行均田法。出了京城,他二人便分道揚鑣了。」
貴妃兀自沉思片刻,也沒說什麼。
陛下放下茶盞,走到裡間,道:「有樁事要告訴你。」
貴妃看了陛下一眼,「說吧。」
「等到宣氏女的孩子出生,朕想交給你撫養。」
貴妃動作微頓,「宣氏女的孩子?」
陛下點頭,宣氏女畢竟投誠了重明太子,若真殺了她的孩子,她難免心有怨懟。
何況陛下也捨不得這個孩子。
「她聽聞朝中有女子為官,所以想要改名換姓入朝為官。至於這孩子,」陛下道:「她說,孩子是皇子,與她無關。」
貴妃聞言,道:「倒是個心有成算的。」
她看了一眼陛下,「不過,你把孩子給我養,就不怕我把孩子養死了?」
陛下笑了一聲,道:「你若不養,那便交給重明。」
說著,他們兩個都沉默了。重明一心都在郗真身上,後嗣之事怕是不好說。宣氏女的孩子留下來,也算是有備無患。
貴妃眉頭仍然緊緊皺著,倘若重明真的無後,日後是宣氏女的孩子得了皇位,那皇帝就與她姐姐一點關係也沒有了。
陛下怎會不知道貴妃的心思,他看著貴妃的神色,道:「那也沒辦法,重明不會碰別的人,你想要他給你傳宗接代,可是一點指望也沒有了。」
除了重明,也就只剩下貴妃了。
貴妃冷笑一聲,道:「外頭坐著去,擋著我了。」
陛下笑了笑,慢悠悠晃到外面去了。
謝離與郗真去南郊衛所點兵,回城之時,已近傍晚。郗真掀開轎簾,長街之上燈火漫天,來往的百姓們穿著棉袍,或夫妻結伴,或一家子幾口,抱著孩子拿著花燈。燭火匯成星河,將這條街照的恍若白晝。
「今日好熱鬧。」郗真道。
「快要過年了,」謝離道:「他們一年辛苦勞作,只有這幾日的鬆快日子。」
郗真趴在窗邊看了一會兒,道:「咱們也下去走走?」
謝離自然應他。馬車停在一座橋邊,郗真率先從馬車上下來,雪白的狐裘掃過積雪,掀起幾片雪花。謝離緊隨其後,他身著鑲毛鶴氅,隱約能看見鶴氅裡面的雲錦暗花長袍。
夜風很冷,吹在臉上如刀子一般。郗真緊了緊身上的狐裘,率先踏上石橋。
水邊的石橋人很少,謝離身份畢竟不同往昔,郗真也就沒有往人多的地方跑。
城中只有這一條河,河兩岸每隔一段距離都掛著彩綢和燈籠。湖面結了冰,映著河岸邊的燈籠,晶瑩剔透的,一片冰雪世界。
郗真站在石橋上,月光拉長了他的影子。
「除了我以為你已經死了的那一年,我們還從來沒有分開過。」郗真忽然道。
陛下冷笑一聲,沒有言語。
恰在此時,大殿的門被打開了。重明太子一身玄色織金長袍,衣上繡著翻騰的龍紋,緩步走進殿中。他身邊是郗真,郗真身著朱袍大衫,頭戴漆紗籠冠,拱手立在重明太子身側。
重明太子走至殿中,拱手行禮,「兒臣願領兵前往,平定百姓暴動。」
陛下看見重明太子,神色稍緩,「你要去平定暴動?」
不等太子回話,大臣中便阻攔道:「太子殿下年輕,如何能當此大任?何況殿下身份尊貴,豈不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請陛下三思。」
陛下又看向重明太子,他相信重明的能力,卻怕此一去有什麼三長兩短。
重明神色沉靜,道:「平民百姓若不是逼到盡頭,也不會鋌而走險,走上暴動之路。兒臣以為,平定暴亂,當以安撫為主。兒臣乃父皇親子,自當代表天家前去安撫百姓,以表誠意,以安社稷。」
這一番話說的甚是妥帖,大家把目光投向宣雲懷,卻見宣雲懷死死盯著殿中的重明太子,幾乎目眥欲裂。
他對重明太子的敵意幾乎掩飾不住了。
重明太子恍若未覺,他看向宣雲懷,道:「宣大人,你覺得孤此舉如何?」
宣雲懷死死咬著牙關,道:「殿下英明。」
如此,這事便定下了。大臣們眉頭緊皺,都不甚滿意。但是眼前暴亂一事好歹拖延了均田法,也不算沒有收穫。
就在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郗真忽然上前,道:「微臣郗真上奏陛下,郗氏,願行均田法。」
作者有話說:
郗真:都別想跑,一次性解決倆問題!
第48章
昭陽殿中,貴妃同幾個宮女一起,為重明太子預備離京的衣物。
「眼看就要過年了,這會兒偏叫人出京,連個安生新年都過不了。」貴妃眉頭緊皺,一會兒挑剔這件皮子不夠厚,一會兒挑剔那件緞子不夠軟。
陛下坐在外間喝茶,道:「他是去平定暴動的,又不是去遊山玩水的,輕裝簡行就夠了,不必帶那麼多東西。」
貴妃冷笑一聲,「你當人人都是你,重明可比你金貴。」
陛下搖搖頭,不說話了。貴妃雖不大情願重明出京,但也知道,他這次去平定暴動,一來接觸兵權,在軍中立威,二來在民間揚名,哪一樁事都比在京中過年重要。
貴妃忽然想起什麼,「那郗真呢?郗真跟他一起去嗎?」
陛下搖頭,「郗真要回郗氏,推行均田法。出了京城,他二人便分道揚鑣了。」
貴妃兀自沉思片刻,也沒說什麼。
陛下放下茶盞,走到裡間,道:「有樁事要告訴你。」
貴妃看了陛下一眼,「說吧。」
「等到宣氏女的孩子出生,朕想交給你撫養。」
貴妃動作微頓,「宣氏女的孩子?」
陛下點頭,宣氏女畢竟投誠了重明太子,若真殺了她的孩子,她難免心有怨懟。
何況陛下也捨不得這個孩子。
「她聽聞朝中有女子為官,所以想要改名換姓入朝為官。至於這孩子,」陛下道:「她說,孩子是皇子,與她無關。」
貴妃聞言,道:「倒是個心有成算的。」
她看了一眼陛下,「不過,你把孩子給我養,就不怕我把孩子養死了?」
陛下笑了一聲,道:「你若不養,那便交給重明。」
說著,他們兩個都沉默了。重明一心都在郗真身上,後嗣之事怕是不好說。宣氏女的孩子留下來,也算是有備無患。
貴妃眉頭仍然緊緊皺著,倘若重明真的無後,日後是宣氏女的孩子得了皇位,那皇帝就與她姐姐一點關係也沒有了。
陛下怎會不知道貴妃的心思,他看著貴妃的神色,道:「那也沒辦法,重明不會碰別的人,你想要他給你傳宗接代,可是一點指望也沒有了。」
除了重明,也就只剩下貴妃了。
貴妃冷笑一聲,道:「外頭坐著去,擋著我了。」
陛下笑了笑,慢悠悠晃到外面去了。
謝離與郗真去南郊衛所點兵,回城之時,已近傍晚。郗真掀開轎簾,長街之上燈火漫天,來往的百姓們穿著棉袍,或夫妻結伴,或一家子幾口,抱著孩子拿著花燈。燭火匯成星河,將這條街照的恍若白晝。
「今日好熱鬧。」郗真道。
「快要過年了,」謝離道:「他們一年辛苦勞作,只有這幾日的鬆快日子。」
郗真趴在窗邊看了一會兒,道:「咱們也下去走走?」
謝離自然應他。馬車停在一座橋邊,郗真率先從馬車上下來,雪白的狐裘掃過積雪,掀起幾片雪花。謝離緊隨其後,他身著鑲毛鶴氅,隱約能看見鶴氅裡面的雲錦暗花長袍。
夜風很冷,吹在臉上如刀子一般。郗真緊了緊身上的狐裘,率先踏上石橋。
水邊的石橋人很少,謝離身份畢竟不同往昔,郗真也就沒有往人多的地方跑。
城中只有這一條河,河兩岸每隔一段距離都掛著彩綢和燈籠。湖面結了冰,映著河岸邊的燈籠,晶瑩剔透的,一片冰雪世界。
郗真站在石橋上,月光拉長了他的影子。
「除了我以為你已經死了的那一年,我們還從來沒有分開過。」郗真忽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