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上朝時,裴昭敲定的事,朝臣敷衍回應,轉頭問我這個攝政王是否同意。平日裡,裴昭批過的奏摺返到朝臣手裡,朝臣都要拿來攝政王府讓我過個目。
朝堂上的事很多時候非常無奈,並非是我說一句‘本王謹遵聖意’就真能打發這些人去敬畏裴昭的。
你作為皇帝,收服不了朝臣,朝臣就是會輕視你。
這種輕視,大多時候也並非刻意。
科舉入朝的臣子,或有濟世安民之志,或有拜相封侯之願,或兩者兼而有之。不論是哪種,都需其經略之策、治國之法能被採納、被施行、被重用。
臣子覺得皇帝軟弱、無能、不堪指望,就會去找別的能掌控朝堂的人。
他們不會刻意輕視皇帝,但輕視成為了一種自然而然的結果。
我時常慶幸,小昭這孩子被皇兄和皇嫂教得很好,心性堅毅,與我也關係親厚,才沒在朝臣的這種輕視中選擇懷疑我對付我。
但他到底還是受了些影響的,變得畏首畏尾,總懷疑自己處事不夠周全,也更依賴我的意見。
我跟他專門聊過一次,他也試著改變,儘量在政事上自己拿主意。
但很快我就意識到,只要我在京城,朝臣就永遠不會歇了在我這裡露臉的機會,裴昭也永遠不敢在大事上做最終決定。
這樣不行。
他得獨立地去處理政事、經歷風雨,得犯錯,才知該在何時何處避錯,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朝臣的敬畏、信服,得是對他,他才能坐穩那個位子,才能真正掌控這個雲譎波詭的朝堂。
所以,我必須離開京城。
這一兩年,我時常離京在外查案,兩三個月才回來一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讓裴昭適應適應。
我當時的打算,是想等過幾年裴昭到了十五歲,要是那時候我能把皇兄遇刺一事查清楚,把這些潛在的威脅都給裴昭處理掉,我就徹底不管他,出去遊山玩水,順便懲各地不平之事。”
聽前面那些話時,顧灼一直有點兒沒來由的緊張,直到這句,她一下子被逗得輕笑出聲,整個人都放鬆下來。
裴簡收了話音,親她臉頰:“笑什麼呢?”
顧灼摟著他的脖子,想了想才道:“覺得這個打算有種‘銀鞍白馬度春風’①的少年氣,又有種‘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②的俠氣。”
裴簡聽了也笑:“挺好,省得你說我老。”
顧灼輕拍一下他的肩:“多久的事了,怎麼還記著?”又接著他的話被她打斷的地方問,“我記得皇上如今才十二三歲吧?”
“嗯,快十三了。
這一年來,他在政事上做得很好。如今皇兄遇刺一事已經查明,兇手伏誅,餘黨被肅清,我去哪都能放心不少。
至於選擇去北疆,一半原因是你,另一半是因為要籌劃與北戎通商。
四年前,有一封北戎大王子的密信輾轉著送到皇兄手上,想求一味藥。皇兄派人多方打聽北戎王庭的情況後,不止送了藥,還送了個軍師過去助大王子奪權。
若是能成功,對大裴來說,自然是比狼子野心的二王子繼承北戎王要更利於北疆安定。若是不成功,軍師也能起個傳遞消息的作用,大裴不至於像五年前那場仗一樣被動。”
顧灼還真不知道這些事兒,聽得專注。
又聽裴簡說:“年初時傳回的消息,是二王子一派氣數將盡。”
落音,顧灼冷笑一聲,低咒:“活該!”
裴簡安撫地親親她鼻尖:“若是大王子能成事,以後我帶你去北戎親自收拾二王子,他死了也給他從地里挖出來。”
顧灼只當他在逗她,也確實被他一本正經的戲言逗得肩背輕聳,玩笑著嫌棄:“才不要,晦氣死了。”
裴簡摸摸她的頭,繼續說:“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③
北疆安定既需要兵,也需要商。
即使最後大王子沒能成事,還是二王子成了北戎新王,大裴也是得跟他談通商一事的。
若能打通北戎,整條來往西域的商路就不必再繞荒無人煙九死一生的戈壁,貿易興盛,可利民生。
而且,如此一來,大裴也能更方便地與大月氏、烏孫修好,一定程度上能限制北戎野心。
所以,夭夭,即使沒有遇見你,我也會去北疆的。通商一事,起碼要折騰六七年才能步入正軌。”
裴簡說完這句,很溫柔地看著懷中的小姑娘:“夭夭,我忽然覺得,能遇見你,大概是命中注定。”
聞言,顧灼一怔。
是啊,兜兜轉轉,或早或晚,總會相遇。
我那麼挑剔,可能就是在等你,也只會愛你。
鼻頭泛酸,心被各種情緒漲滿,她摟緊他的脖子,偷偷眨了眨眼角濕意,想說很多話,又覺得什麼都不用說。
裴簡吻她耳尖上的細小絨毛,聲音放柔放輕:“夭夭,我不是因為你才離京,也沒有因為你而捨棄攝政王的責任。
我不會讓你背負這種意義,我知道你在意什麼。”
顧灼埋首在他頸間,悶悶應一聲,鼻音軟潤:“嗯。”
又聽他說:“等通商初見成效,北疆戰事也就沒現在這麼劍拔弩張了。到時候,你如果不忙,我們可以回京住一兩個月,或者我帶你去遊山玩水。”
朝堂上的事很多時候非常無奈,並非是我說一句‘本王謹遵聖意’就真能打發這些人去敬畏裴昭的。
你作為皇帝,收服不了朝臣,朝臣就是會輕視你。
這種輕視,大多時候也並非刻意。
科舉入朝的臣子,或有濟世安民之志,或有拜相封侯之願,或兩者兼而有之。不論是哪種,都需其經略之策、治國之法能被採納、被施行、被重用。
臣子覺得皇帝軟弱、無能、不堪指望,就會去找別的能掌控朝堂的人。
他們不會刻意輕視皇帝,但輕視成為了一種自然而然的結果。
我時常慶幸,小昭這孩子被皇兄和皇嫂教得很好,心性堅毅,與我也關係親厚,才沒在朝臣的這種輕視中選擇懷疑我對付我。
但他到底還是受了些影響的,變得畏首畏尾,總懷疑自己處事不夠周全,也更依賴我的意見。
我跟他專門聊過一次,他也試著改變,儘量在政事上自己拿主意。
但很快我就意識到,只要我在京城,朝臣就永遠不會歇了在我這裡露臉的機會,裴昭也永遠不敢在大事上做最終決定。
這樣不行。
他得獨立地去處理政事、經歷風雨,得犯錯,才知該在何時何處避錯,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朝臣的敬畏、信服,得是對他,他才能坐穩那個位子,才能真正掌控這個雲譎波詭的朝堂。
所以,我必須離開京城。
這一兩年,我時常離京在外查案,兩三個月才回來一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讓裴昭適應適應。
我當時的打算,是想等過幾年裴昭到了十五歲,要是那時候我能把皇兄遇刺一事查清楚,把這些潛在的威脅都給裴昭處理掉,我就徹底不管他,出去遊山玩水,順便懲各地不平之事。”
聽前面那些話時,顧灼一直有點兒沒來由的緊張,直到這句,她一下子被逗得輕笑出聲,整個人都放鬆下來。
裴簡收了話音,親她臉頰:“笑什麼呢?”
顧灼摟著他的脖子,想了想才道:“覺得這個打算有種‘銀鞍白馬度春風’①的少年氣,又有種‘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②的俠氣。”
裴簡聽了也笑:“挺好,省得你說我老。”
顧灼輕拍一下他的肩:“多久的事了,怎麼還記著?”又接著他的話被她打斷的地方問,“我記得皇上如今才十二三歲吧?”
“嗯,快十三了。
這一年來,他在政事上做得很好。如今皇兄遇刺一事已經查明,兇手伏誅,餘黨被肅清,我去哪都能放心不少。
至於選擇去北疆,一半原因是你,另一半是因為要籌劃與北戎通商。
四年前,有一封北戎大王子的密信輾轉著送到皇兄手上,想求一味藥。皇兄派人多方打聽北戎王庭的情況後,不止送了藥,還送了個軍師過去助大王子奪權。
若是能成功,對大裴來說,自然是比狼子野心的二王子繼承北戎王要更利於北疆安定。若是不成功,軍師也能起個傳遞消息的作用,大裴不至於像五年前那場仗一樣被動。”
顧灼還真不知道這些事兒,聽得專注。
又聽裴簡說:“年初時傳回的消息,是二王子一派氣數將盡。”
落音,顧灼冷笑一聲,低咒:“活該!”
裴簡安撫地親親她鼻尖:“若是大王子能成事,以後我帶你去北戎親自收拾二王子,他死了也給他從地里挖出來。”
顧灼只當他在逗她,也確實被他一本正經的戲言逗得肩背輕聳,玩笑著嫌棄:“才不要,晦氣死了。”
裴簡摸摸她的頭,繼續說:“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③
北疆安定既需要兵,也需要商。
即使最後大王子沒能成事,還是二王子成了北戎新王,大裴也是得跟他談通商一事的。
若能打通北戎,整條來往西域的商路就不必再繞荒無人煙九死一生的戈壁,貿易興盛,可利民生。
而且,如此一來,大裴也能更方便地與大月氏、烏孫修好,一定程度上能限制北戎野心。
所以,夭夭,即使沒有遇見你,我也會去北疆的。通商一事,起碼要折騰六七年才能步入正軌。”
裴簡說完這句,很溫柔地看著懷中的小姑娘:“夭夭,我忽然覺得,能遇見你,大概是命中注定。”
聞言,顧灼一怔。
是啊,兜兜轉轉,或早或晚,總會相遇。
我那麼挑剔,可能就是在等你,也只會愛你。
鼻頭泛酸,心被各種情緒漲滿,她摟緊他的脖子,偷偷眨了眨眼角濕意,想說很多話,又覺得什麼都不用說。
裴簡吻她耳尖上的細小絨毛,聲音放柔放輕:“夭夭,我不是因為你才離京,也沒有因為你而捨棄攝政王的責任。
我不會讓你背負這種意義,我知道你在意什麼。”
顧灼埋首在他頸間,悶悶應一聲,鼻音軟潤:“嗯。”
又聽他說:“等通商初見成效,北疆戰事也就沒現在這麼劍拔弩張了。到時候,你如果不忙,我們可以回京住一兩個月,或者我帶你去遊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