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頁
“所以啊,咱們現在的日子真是很不錯了,去年遭災都沒餓死人。”
陽坡老街邊的鋪子裡,吳二嬸子一邊包肉餅一邊和食客聊天。
“這要是以前,像去年那樣的旱天氣,怕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出去逃荒呢。”
食客也是老東海本地人,對以前災荒時的景象還記憶猶新,聞言他嘆了口氣。
“可不是嘛,我還見過不少人劃著名小船過海去上南郡,中途遇上大浪,一家子都翻覆在海中。”
“這要是放現在那肯定不會,畢竟官府會開倉放糧,再加上一家子人也不都指著一塊田吃飯,總有辦法活下去的。”
他這話說得倒不是吹牛,現在的東海郡是大雍工業的中心,大小場坊遍布,單純依靠種田生活的家庭並不占多數。
做坊工雖然辛苦,但給的薪酬足夠養活自己的和家人,所以很多人都離開老家前往城鎮尋求機會。
“幸好有農機車,不然人丁不夠地都種不過來。”
為了保證糧食供給,郡府每年都要向公庫中存儲一定量的糧食以應對忽發災情,這些糧食攤丁進畝,農戶就算都去場坊做工,該交的糧食還是要交的,官府也會給一定的銀錢做補貼。
這個時候,農機車就派上大用場了。
農機車雖然速度比不了汽油車和柴油車那樣風馳電掣,但勝在燃料價格低廉,力氣大且易操縱,一個人就能完成一大片田地的耕種。
吳二嬸子家的吳二叔現在就在做這個行當。
當年冉昱和陳穎達跑去荷葉村實驗農機車,吳二叔一眼就看中了這個寶貝,不但成為村里第一個學會操作農機車的人,還自掏腰包訂購了東海出品的第一批農機車。
因為他操作農機車的技術極好,翻出來的田地又快又平整,於是吳二叔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耕田好手。
這個招牌可不只是個名聲,每到農忙時節總有人找上門,請他去自家田地幫忙耕種。這些人家大多有在場坊里做工的,平時家計寬裕,寧願出錢也不想耽誤場坊的活計,僱傭吳二叔幫忙種田十分划算。
於是這個生意便做了下去,而且還逐漸擴大,現在已經成了吳家人的主要營生。
吳二嬸子再也不用在農忙時回老家幫忙種地了,現在的她可以安心在陽坡忙活自己的小食間,眼見著比剛開店的時候更加從容豐潤。
“廣播裡說湖溪化肥廠又研究出了新的肥料,專門用在菜地里的,施用了之後菘菜能找到十幾斤,一顆能頂以前好幾顆呢!”
食客指了指店內放著的小小收音匣子。
“湖溪化肥廠可是真厲害啊,現在全大雍都知道他們造出了新化肥,估計櫟竹溪上又得大牌長龍了。”
櫟竹溪是從湖溪流至青州入海的一條小河,也是湖溪通往外界的重要水道。當初湖溪化肥廠造出第一批化肥的時候,大船停不進來,貨主就把船停在青州,然後僱傭本地的小船來往運輸。最狹窄的地方要小船排隊通過,那段時間船上的漁火照亮了湖溪的夜空。
吳二嬸子回憶了一下當年的盛景,然後笑著搖頭。
“那也未必會用到小船。”
她頓了頓,接著說道。
“以前不是只有船嘛,也是沒辦法的事。不過現在開通了火車線,從湖溪有火車可以直達青州,可比以前方便多了。”
“小漁船雖然便利,但哪有火車裝載的多,一船一船怕是供不上使用呢。”
食客也笑著點頭。
這些年,東海各地都建起了不少新作坊,尤其是造氨工場都不知道擴建了幾期,但青州兵器局卻一直保持著之前的規模,無論是東海郡府還是冉昱本人,似乎都沒有再繼續擴大的想法。
當然不是沒錢,只是現有規模已經足夠供給大雍軍隊使用。兵部自己也在建造兵工廠,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連發槍和遠狙槍都不會對外銷售,盲目擴大產能並無必要。
雖然不準備擴大規模,但青州兵器局的利潤卻一直十分穩定,場內的坊工都是做熟了的,早就把工場當成了自己的歸宿,無論質量還是效率一直保持了高度穩定。
很快,兵器局建造了住宅區,許多場工定居在此,小小的陽坡鎮逐漸發展壯大,成為繁華熱鬧的城市。
吳二嬸子的食間一直沒搬家,她也沒什麼野心,就想守著這兵器局做點營生。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像她一樣隨遇而安,借著工業大發展的東風,許多原本在東海做得風生水起的店鋪,逐漸也開始把觸角伸向大雍的其他地方,在新的舞台上大展拳腳。
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借著錢酉匡轉任中都郡守這個契機前往中原開疆拓土的。
說起來這個調令其實也並不突然。自從吏部尚書周信勾結清江教意圖謀反這事事發以後,大雍的官場就發生了劇烈的動盪。之前舞得最凶、跳得最高的舊儒派和西洋派的一部分紛紛落馬,牽連出下級官吏和軍衛無數,送去刑部和大理寺的案卷堆成了山。
其中的重災區自然在南部諸郡,但意外的中都四郡竟然也損失慘重。除了中都郡守謝敏達,其餘三位郡守或多或少都捲入了周信案。除去他們結黨營私、內外串聯的罪名之外,其本人或是其家族還牽涉到貪腐案件,甚至沾染了人命官司。
陽坡老街邊的鋪子裡,吳二嬸子一邊包肉餅一邊和食客聊天。
“這要是以前,像去年那樣的旱天氣,怕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出去逃荒呢。”
食客也是老東海本地人,對以前災荒時的景象還記憶猶新,聞言他嘆了口氣。
“可不是嘛,我還見過不少人劃著名小船過海去上南郡,中途遇上大浪,一家子都翻覆在海中。”
“這要是放現在那肯定不會,畢竟官府會開倉放糧,再加上一家子人也不都指著一塊田吃飯,總有辦法活下去的。”
他這話說得倒不是吹牛,現在的東海郡是大雍工業的中心,大小場坊遍布,單純依靠種田生活的家庭並不占多數。
做坊工雖然辛苦,但給的薪酬足夠養活自己的和家人,所以很多人都離開老家前往城鎮尋求機會。
“幸好有農機車,不然人丁不夠地都種不過來。”
為了保證糧食供給,郡府每年都要向公庫中存儲一定量的糧食以應對忽發災情,這些糧食攤丁進畝,農戶就算都去場坊做工,該交的糧食還是要交的,官府也會給一定的銀錢做補貼。
這個時候,農機車就派上大用場了。
農機車雖然速度比不了汽油車和柴油車那樣風馳電掣,但勝在燃料價格低廉,力氣大且易操縱,一個人就能完成一大片田地的耕種。
吳二嬸子家的吳二叔現在就在做這個行當。
當年冉昱和陳穎達跑去荷葉村實驗農機車,吳二叔一眼就看中了這個寶貝,不但成為村里第一個學會操作農機車的人,還自掏腰包訂購了東海出品的第一批農機車。
因為他操作農機車的技術極好,翻出來的田地又快又平整,於是吳二叔很快成為遠近聞名的耕田好手。
這個招牌可不只是個名聲,每到農忙時節總有人找上門,請他去自家田地幫忙耕種。這些人家大多有在場坊里做工的,平時家計寬裕,寧願出錢也不想耽誤場坊的活計,僱傭吳二叔幫忙種田十分划算。
於是這個生意便做了下去,而且還逐漸擴大,現在已經成了吳家人的主要營生。
吳二嬸子再也不用在農忙時回老家幫忙種地了,現在的她可以安心在陽坡忙活自己的小食間,眼見著比剛開店的時候更加從容豐潤。
“廣播裡說湖溪化肥廠又研究出了新的肥料,專門用在菜地里的,施用了之後菘菜能找到十幾斤,一顆能頂以前好幾顆呢!”
食客指了指店內放著的小小收音匣子。
“湖溪化肥廠可是真厲害啊,現在全大雍都知道他們造出了新化肥,估計櫟竹溪上又得大牌長龍了。”
櫟竹溪是從湖溪流至青州入海的一條小河,也是湖溪通往外界的重要水道。當初湖溪化肥廠造出第一批化肥的時候,大船停不進來,貨主就把船停在青州,然後僱傭本地的小船來往運輸。最狹窄的地方要小船排隊通過,那段時間船上的漁火照亮了湖溪的夜空。
吳二嬸子回憶了一下當年的盛景,然後笑著搖頭。
“那也未必會用到小船。”
她頓了頓,接著說道。
“以前不是只有船嘛,也是沒辦法的事。不過現在開通了火車線,從湖溪有火車可以直達青州,可比以前方便多了。”
“小漁船雖然便利,但哪有火車裝載的多,一船一船怕是供不上使用呢。”
食客也笑著點頭。
這些年,東海各地都建起了不少新作坊,尤其是造氨工場都不知道擴建了幾期,但青州兵器局卻一直保持著之前的規模,無論是東海郡府還是冉昱本人,似乎都沒有再繼續擴大的想法。
當然不是沒錢,只是現有規模已經足夠供給大雍軍隊使用。兵部自己也在建造兵工廠,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連發槍和遠狙槍都不會對外銷售,盲目擴大產能並無必要。
雖然不準備擴大規模,但青州兵器局的利潤卻一直十分穩定,場內的坊工都是做熟了的,早就把工場當成了自己的歸宿,無論質量還是效率一直保持了高度穩定。
很快,兵器局建造了住宅區,許多場工定居在此,小小的陽坡鎮逐漸發展壯大,成為繁華熱鬧的城市。
吳二嬸子的食間一直沒搬家,她也沒什麼野心,就想守著這兵器局做點營生。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像她一樣隨遇而安,借著工業大發展的東風,許多原本在東海做得風生水起的店鋪,逐漸也開始把觸角伸向大雍的其他地方,在新的舞台上大展拳腳。
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借著錢酉匡轉任中都郡守這個契機前往中原開疆拓土的。
說起來這個調令其實也並不突然。自從吏部尚書周信勾結清江教意圖謀反這事事發以後,大雍的官場就發生了劇烈的動盪。之前舞得最凶、跳得最高的舊儒派和西洋派的一部分紛紛落馬,牽連出下級官吏和軍衛無數,送去刑部和大理寺的案卷堆成了山。
其中的重災區自然在南部諸郡,但意外的中都四郡竟然也損失慘重。除了中都郡守謝敏達,其餘三位郡守或多或少都捲入了周信案。除去他們結黨營私、內外串聯的罪名之外,其本人或是其家族還牽涉到貪腐案件,甚至沾染了人命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