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60章 終章

  景正五年的元月初一,大雍第一艘輪機動力艦正式在東海郡絀暨港下水,拉開了大雍海衛軍發展的序幕。

  為此,光政帝封禾還特地發表了廣播講話,並親自為輪機動力艦命名,絀暨港還舉辦了一個小小的下水儀式。

  這些聲音都通過廣播被宣揚出來,從凍海到東海之南的丰南島,從刀鏈群島至雅集封平原,光政帝的聲音響徹大雍的每一寸土地,被所有的大雍百姓聽到。

  大家……反正都挺高興的。

  不是每個人都能搞清楚汽輪機和蒸汽機的差別,但大雍有了新軍船是件讓人高興的事兒,至少可以保護大家不被外面混亂的世道波及。

  是的,如今外面的世道很混亂。

  米列顛攝政王和拉西亞大公的戰爭在一年前戛然而止,原因不是哪一方最終獲得了勝利,而是基於雙方都經歷了慘烈無比的三年混戰,把整個海西洲都捲入戰火的權力爭奪,最終因為米列顛攝政王的猝死而告一段落。

  說是猝死,不過根據在海西洲往來經營磺胺藥生意的金弼回報,這場“猝死”很可能是一場來自於昂德蘭商會的陰謀。

  說起來雖然很難以置信,但這的確是金弼的原話,是他從紛繁複雜、或真或假的情報和小道消息中提煉出的關鍵訊息,米列顛攝政王很可能死於毒殺。

  兇手是他那個新交往不久的,只有他三分之一年紀的鮮嫩情人——一位逃亡昂德蘭商會長老的私生女。

  攝政王的親信把這事隱瞞了下來,然後他自己成為了新的攝政王,代表同盟軍與拉西亞-盧克索聯軍展開了和談。

  和談其實並不順利,新的攝政王遠不如前攝政王一般強硬,對於薩巴諾茨提出的各種無理要求大都採取了綏靖的政策,這引起了米列顛國內的不滿。

  畢竟在前攝政王猝死以前,同盟在昂德蘭商會的“支持”下,曾經組織過好幾次成功的反攻戰,一度把戰線推到了路德國與盧克索的邊界。如果按照前攝政王的計劃繼續進攻,同盟軍很可能在冬天到來之前進逼盧克索首都,逼迫女王下台。

  如今新攝政王不但答應撤出盧克索和路德國之間的邊境線,還承諾將路德國一半的土地讓出來,只因為昂德蘭商人們不想在“支付”高額的戰爭費用。

  這再次激起了同盟軍內的憤怒。

  要知道,在拉西亞大公薩巴諾茨打劫昂德蘭城的地下金庫以後,是米列顛攝政王“無私正義”地向昂德蘭商人們敞開了懷抱。

  如果不是“為了可憐的昂德蘭商人復仇”,他們原本可以在收回路德國土地之後就與對方握手言和,保住用鮮血和死亡換來的勝利果實,而不是繼續苦逼地向著盧克索大沼澤進發!

  現在那群昂德蘭寄生蟲竟然不願意付錢了,而且還為了省錢而讓出他們辛苦打下來的土地,這怎麼能讓人忍?!

  更別說,同盟軍因為這場戰爭傷亡了大量的士兵和物資,而這些損耗在新攝政王接手後不但沒有得到補給,連之前一直維持的基本補貼金都取消了!

  “拉西亞人是對的!那就是一群寄生蟲!”

  “老攝政王在世的時候都強制要求他們交錢,他早就看透了那群蟲子的本質!”

  反對的聲音喧囂塵上,但畢竟所有人都不願意再繼續打仗,所以即便是心中充滿了對新攝政王和昂德蘭商會的不滿,米列顛的貴族和平民都沒人站出來反對和談的政策,大家已經被戰爭折磨到心力憔悴了。

  可高文淵覺得,這樣表面上的平靜並不可能維持太久。看似波瀾不驚的水面之下,涌動的是即將爆發的火山以及一點既燃的黑火油,而水面上的人全無覺察,依舊在不怕死地玩火。

  他看到因為戰爭結束而失去補貼的軍人,看到千瘡百孔幾乎變成廢墟的城市,看到坐在圓桌前繼續瓜分利益的貴族。

  缺乏食物,工業停滯,又失去海外種植園的補給……

  現在的米列顛就是一座活火山,而薩巴諾茨那個瘋子還在貪婪地給這座火山加碼,不停地威逼利誘新攝政王出讓更多的利益。

  戰爭,遲早還要爆發。

  不過這都和高文淵關係不大。

  雖然在海西洲的戰爭中大賺了一筆,不過因為新元商社販售的都是海西人需要的物資和救命的藥品,所以無論是米列顛還是盧克索人,對於大雍商船的好感都高到了一個驚人的程度。

  到戰爭後期,只要看到有懸掛大雍旗幟的貨船到港,碼頭上的平民都會齊齊歡呼。因為他們知道大雍的商船會帶來他們需要的物資,而且保質保量,不會像那些掛著臭魚的海倭貨船一樣以次充好。

  是以每每大雍的商社發布招工啟事,總會有許多人湧上碼頭爭相報名,前往大雍的工作已經成為海西洲平民的夢想,哪怕只有一個壯勞力能過去,也足以在物資匱乏的世道中維繫全家人的活路。

  這其中,猶以海西洲各大學院的教授和研究員為甚。

  戰爭開始之前,這些人可以從皇家科學會或是大商社那裡得到項目資助,心無旁騖潛心研究,安然享有體面的生活和尊敬。

  可戰爭改變了這一切。

  仗打到最後,生存的需求都被壓縮到極限,更別說花費巨大的科學研究,早早就因為資金斷絕而被迫中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