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可見醉酒賴人的行徑不是第一次了。

  崔紹額角抽了抽,嘆了口氣,叫書童熬些薑湯送進來, 提溜起霍光進了書齋。

  霍光搓鼻子揉眼, 熱薑湯佐著書童一道買回來的熱乎乎的包子油餅, 囫圇下了肚,才仿佛清醒過來,慢吞吞地同對面坐著的崔紹說起話來。

  他今日是來同崔紹告別的,西邊邊境又有胡人在作亂了,他家老頭子上次帶病回京,聖上體恤,便也沒想再叫他出征,於是乎霍光便逕自請纓了。

  「西邊苦寒,小將軍高義。」崔紹沉聲點了點頭。

  霍光笑了下,倒沒想著高義不高義的,也許是熱薑湯喝得熏人,叫他啞了嗓子道,前半輩子都是借著老頭子的光,耀武揚威的,直到正要自己扛事兒的時候,才知道他什麼都扛不住,什麼都理不清。

  崔紹眼眸垂著,將小爐上燒著的熱茶取下來,緩緩斟了一杯,給霍光推過去。

  霍光握住茶杯,忽而笑了下,感嘆,他當時真以為六皇子是天命所歸,一頭腦熱地聽他哭訴,為他做事,甚至於東窗事發之前,他都以為,趙彬是被謝鳳池陷害了。

  霍光抹了把臉,委屈地罵崔紹:「你們這些文人,心眼真是壞,你既然也早就看穿了六皇子不是明君,行事的時候提前告訴我一聲唄,就把我一個人蒙在鼓裡。」

  崔紹也笑,回道:「你若知道了,必定藏不住,這戲還怎麼演?」

  霍光沉默許久,輕聲笑罵了聲髒話,說就是因為這樣,他到現在看謝鳳池那狗賊,心裡都彆扭的很。

  彆扭他不是個完全的狗賊,彆扭他比自己聰明,也比自己更能護住想保護的人。

  霍光知道在那樣的位置,如果是自己,做不出更好的選擇,甚至,以他的腦子都做不出正確的選擇。

  思及此處,霍光忍不住看了崔紹一眼。

  年輕的大理寺卿在休沐的時候只穿著身墨青的圓領長袍,清俊如松,執掌刑法久了,冷肅的神色如同焊在了臉上,哪怕是此等閒暇時刻,依舊是漠然的,仿若不論發生什麼事,他都能立刻從容不迫地思考,有條不紊地發號施令。

  他深以為意,崔紹同謝鳳池一樣,他們都是厲害的人。

  可怎麼,崔紹到最後,也沒能同洛娘在一塊呢?

  洛娘後來給自己寫了封信,由謝鳳池遞來的,紙上字跡娟秀,可以想像小娘子是如何潛心實意地在同自己道歉,信的末尾,也真心地祝願他覓得良人,歲歲年年。

  他想起此事,略顯狼狽地被茶水燙了舌頭,遮掩似的嘟囔了聲,大清早的又是薑湯又是茶,熬碗醒酒湯也好啊。

  說著,聲音就低了下去。

  崔紹看他一眼,才見凍了一宿的小將軍,眼底終於發了紅。

  半月前,安寧侯府與江南顧氏大婚,朝中無人不知。

  等到霍光出征那日,滿城百姓夾道相送,聖上親至城門前,敬酒祭旗,恭祝將士們旗開得勝。

  *

  近來,打聽崔紹家世的人似乎又隱隱變多了起來,多是在他忙碌時,身邊手下旁敲側擊、有下沒下地問兩句。

  到了最後,次數越來越多,饒是這方面遲鈍的崔紹也反應過來,冷冷睨向在試圖撬開他嘴的手下。

  手下尚未察覺危機,還在那喋喋不休:「這人吶,就是不能太孤寂了,人一孤寂,心就冷,大冬天的,心裡冷,四處就不能活絡……」

  說著說著,發覺眼前的大人沒動靜了,心裡咯噔,才看到崔紹早已放下筆,好整以暇地冷笑不已。

  人,就是不能仗著別人不通人情世故,就太過分。

  崔紹審犯人那是大理寺聞名開外的,不多幾句,手下哭哭啼啼知無不言全給交代了。

  原是崔紹忙於公務,一個月里連休沐都常待在大理寺,極少回府,所以想打探消息的人不得不把手悄悄摸進了大理寺。

  這些大理寺當差的便想,也不是打探什麼機密,也不涉及什麼案情,不過是詢問下他們寺卿的私事,有什麼不能告訴?

  他們寺卿年紀輕輕,一表人才,也總不能一直拘在這麼個暗無天日的寺里,天天就和一幫子案犯苦大仇深的對著呀?

  人嘛,還是得趁著好時候,找個知根知底的……他們絕對不是因為寺卿總是不休沐,也拖著他們不休沐,才想著求寺卿早日成家的!

  崔紹聽著聽著,竟有幾分被氣笑。

  殊不知,在大理寺里,私下大夥都叫崔紹鐵面閻王,他一笑,小鬼都抖三抖。

  結果想當然,所有和此事有過接觸、妄圖遊說他的人,全部去地牢里擦地板,而崔紹也恰得了詔令,匆忙進宮。

  不想,進了宮,竟還是為這事。

  趙珏繼位半年,也是忙得焦頭爛額,但終歸記得,父王臨終前,曾心心念念想替這位可塑之才賜婚,可終歸因著事情一件一件來,給耽擱了下去。

  現如今,各項事宜皆有條不紊地運作起來,給崔紹賜婚的事,終於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今日傳喚,便是想問崔紹,心中可有鍾意之人。

  一貫秉直嚴明的大理寺卿,聞言,難得啞口下去。

  出門忘了看黃曆,今年…… 莫非真是宜,被婚配?

  崔紹沉吟許久,平靜謝恩,卻言忙於公務,暫未考慮婚配之事,言語中也表明了,從前不想,現如今也沒想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