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這支出征的十萬大軍,面對的是被截斷後路的威脅。

  因為這些水軍都是飄在水面上,哪怕是梗在他們跟沐耀的中間,他們也沒法回頭去打反擊。

  一群旱鴨子遇到水軍,真是頭都大了。

  沒辦法,只能調頭回泰安郡。

  沐瑾下令暫緩進攻。

  反正拿下一郡之地,也不算失敗。

  他讓中軍大營鎮守泰安郡,把沐耀的軍隊調回臨江郡,安排他們進行水軍操練,至於騎兵,調去京城。

  因為戰亂導致京城人口銳減,大量耕地無人耕作,騎兵養馬的地方就有了。

  沐瑾又不想搞鼓勵生育,以免過上三四代就人口大爆炸導致土地、糧食資源不夠,從而出現危機,那些空出來的耕地,可以用來放牧、栽種果樹,也能有收成。

  人均占地面積足,有田地有果園,有給放牧的地方,每家養上幾頭牛羊,老百姓的日子能過得相當滋潤。這比埋頭生、使勁生,生下來又因為養不起拿去賣掉、掐死,強得多。

  至於打南邊,那就只能是等船造出來,沒有好的戰爭武器,仗,打起來太費勁了。

  沐瑾帶著貝貝到泰安城,雖然沒讓她上戰場,卻也帶她看到了南邊諸郡的戰船,那浩浩蕩蕩的戰船覆蓋滿江面,蔚為壯觀。

  第二年開春,造船廠來報,已經把鐵船的問題都解決了,可以量產了。十丈戰船正式投產,而二十丈、三十丈戰船也開始投入研究。

  第233章 全文完

  沐瑾大軍放棄沂河郡, 退回泰安郡,意味著他現在還沒有實力南下擴張,讓南方諸郡的人看到希望。

  沂河郡侯派人向沐瑾遞書信, 想要談和。

  沐瑾直接拒了。

  談和?有必要嗎?哪怕稱臣歸順都不行!

  當初蕭赫勢大, 他們投了,轉頭就反了。

  他接收投降的要求是解散軍隊、收地、收人,只給留鋪子宅子, 這些人個個擁兵自重, 能樂意?

  對方聚集了這麼多的軍隊在泰安、沂水兩郡,明顯有反擊和自保之力,這時候降,多半是降詐。

  沐瑾打的是一路平推過去的主意,懶得搭理他們。他現在省圖事,接收他們的歸順, 將南邊名義上成為他的地盤, 實際上,這些豪族盤根錯節牢牢紮根, 會給將來留下無數隱患。

  沐瑾帶著小貝貝在泰安郡待到三月份, 離開泰安郡,回淮郡。

  剝削壓迫、戰爭創傷, 老百姓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

  沐瑾考慮到目前開展的建造項目已經夠多,攤子鋪得夠大,決定緩一緩, 穩一穩,歇一歇, 不打算再開展什麼新項目, 老老實實等造船廠把燃油動能的鐵船造出來, 打南邊。

  他回到淮郡,便準備給自己放假,帶帶孩子,陪陪老娘。

  小二沐清都兩歲了,父子倆相處的時間才一個月,感情還是要好好陪養的。小貝貝的課業、教育也得跟上,再就是兩個姐姐的婚事還得張羅起來。

  沐瑾決定回頭問問她倆對成親有什麼打算,做弟弟的使把勁,幫個忙,等她倆自己定好人選後,他給賜婚。

  蕭灼華等沐瑾忙過探訪親戚的一堆稍微有點閒後,找到他商議論功行賞的事。

  打下京城、北邊五郡、東邊七郡、東陵的戰功還沒有發。那麼多的拿城戰功,蕭灼華僅想到就頭皮發麻。

  京城免稅三年以養民,從各個衙門到官道、驛站的修建、搭建橋樑等工程的花銷,全都是從淮郡出。

  東北七郡、東陵、北邊五郡,收上來的稅,都不夠支撐各衙門的薪俸開銷。

  這些支出全得從西邊諸郡貼補。

  哪怕西邊十四郡的經濟迅速發展,且,稅收連年攀升,蕭灼華經營的各個作坊每年所賺驚人,面對如此龐大的開銷,也有點支撐不住。

  國庫里的錢,每一筆都有了用處,實在挪不出發戰功的。發放戰功不僅有爵位賞賜,還得有錢財,封爵之後,每月的薪俸又是一大筆。

  兵部已經把戰功簿核實完畢,呈到了蕭灼華和沐瑾那裡。

  沐瑾之前不在淮郡,蕭灼華扣著,說等沐瑾回來處理。

  如今沐瑾回來了,這事,不好再拖。

  沐瑾對此心裡早就有數,說:「錢財支出少發點,這次的戰功,發軍功田、牛羊馬匹。地荒著沒有人種也是荒著,發給將士們,也算是讓他們有些可傳兒孫的私產。這些地都是可以買賣的,他們想變現也容易。戰功田都是拿命掙的,別人也說不出什麼來。牛羊馬匹都是貴重財物,普通兵卒發牛羊,有爵位的發千里良駒,都能拿得出手。京城不是有銅礦麼?鑄一批銅勳章、牌匾。普通兵卒踢勳章,有封爵的,賞賜牌匾。」

  蕭灼華覺得可行。

  沐瑾把軍工部送來的銀礦清單遞給蕭灼華,說:「這是近兩年軍工部探查到的幾處銀礦,儲備量都挺不錯的。」

  蕭灼華知道沐瑾一直有安排軍工部的人到處探各種金屬礦石,尋找元素表裡面的礦物質,想到其用途,下意識是建築,例如鋁合金門窗。現在用的還是木質窗筐,鋁合金門筐屬於軍工部作坊正在攻克的項目。至於銀子……她曾聽沐瑾講過兩個用途,打首飾,鑄錢。她的心頭微動,問:「你想開採銀礦作為錢幣?」

  沐瑾說:「一兩金子抵十兩銀子,一兩銀子抵一千錢,能大大地省下銅錢運輸的費用。金子是稀有金屬,量產小,註定無法當成流通貨幣使用,但銀子可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