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沐耀試過用燃油罐轟擊,也確實擊中幾艘船,但它們船上備有滅火的沙子,並且船隻著火併不等於會沉,燃著火冒著煙靠岸停泊,之後再滅火。

  如果想用燃油罐給對面造成有效的打擊,需要非常龐大的數量。

  煉製燃油極費錢,且不說別的,僅僅從草原運到淮郡的運費就是一大筆。

  京城和東陵的戰事已定,有兵力支援。

  沐瑾跟屠嬌娘商議過後,決定先守穩泰安郡,護住過江的鐵索橋,等大軍支援。

  軍隊的數量上來了,守城也就沒壓力了。

  打仗不是一兩天兩能打得完的,沐瑾不著急趕回去。

  他讓東征的軍隊先趕往淮郡,自己則繞道去了趟京城,看那邊恢復得怎麼樣了。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休養,京城跟去年沐瑾離開時已經大不一樣。

  以前讓馬車碾得坑坑窪窪的路面修得平平整整的,軍工部還在進行擴路,一些有小河阻攔的地方,修建起了石橋,節省了不少路程。

  每隔三十里一所驛站,有些已經竣工,有些正在建造,忙得那叫一個如火如荼。

  修建工程,許多都是招的當地人。

  京城附近打仗,打得成年青壯都沒有了,都是由女人來幹活。她們推人力手輪車,操控滑輪組起重車,搬運木頭、石頭,砌磚瓦牆、鋪瓦,幹得熱火朝天。

  從氣色上來講,再不是之前沐瑾看到的那種餓得瘦骨嶙峋走路都似要被風吹倒的樣子。她們雖然被太陽曬得黝黑,卻是身上有肉了,干起活來虎虎生風,力氣也足了。

  她們農閒時出來做工,農忙時種地,這樣既能掙到錢,又不耽擱地里的收成,而且做工領的是現成的銅板,月結。軍工部底下的各工程項目,包括作坊,都是每月十號結上月的工錢。

  每月一號到五號是核算上月工錢的時間,五號到九號是撥款、運錢的時間,十號發工錢。

  底層小老百姓,好多人剛脫離仆奴身份,一窮二白的,可能全家老少就指望著這點錢過日子,這要是拖欠工錢,極可能吃不上飯全家餓肚子。

  沐瑾要發展經濟,結果底下的人連飯都吃不上,餓著肚子,還怎麼幹活搞經濟?

  因此,他對發工錢這一塊,盯得蠻緊的。

  有地種,又能幹工掙錢,因此,哪怕家裡沒了青壯男丁,一個女人帶著好幾個孩子,基本上也能養家餬口了,日子過得很辛苦,但至少能吃飽穿暖了。

  京城目前處在最基本的溫飽線上掙扎,文化教育建學堂,那得是讓大家都能吃飽肚子,家裡有盈餘的時候才能展開的。

  沐瑾剛打完精窮的東陵,倒貼了不少軍費開銷,目前也沒有錢來投京城的教育。反正教育也是地方官政績考核的一個重要項目,等到稍微恢復點民生經濟,各縣的縣令自然就會張羅起來。沐瑾對此並不擔心。

  商人的消息最是靈通的。

  淮郡讓沐瑾定為西京,且他從一開始的態度就很明確,將來國都還是定在京城,再加上他又出了三年免稅的政績,西邊諸郡的很多商人都湧進了京城,意圖搶先占領市場,發掘商機。

  商人一來,經濟自然就流通起來了。

  賴瑤領兵坐鎮京城,並不管政務。

  京城的治理則由京兆尹謝娥負責。

  淮郡在西邊諸郡也是相當於京城,謝娥參與了整個發展建設過程,踩過許多坑,也攢下了許多豐富經驗,又深得蕭灼華的信任和重用,因此,蕭灼華把她派過來了。

  工部、禮部的左侍郎、欽天監的人,也都安排到京城來了。

  再是現在缺錢,城市規劃建設、辦公衙門修葺的工作也得展開,不然的話,偌大的京城大家隨便拆房子蓋房子,搞得一亂糟,還怎麼管?官員連個衙門都沒有,到哪裡辦公?

  皇宮讓姜乾派人把主體建築郡先燒完了。

  起火的時候,沐瑾的大軍還在進行攻城戰,根本無力救活,等到大軍打到宮門前的時候,大火都燒了大半天了,房子都燒塌了,想救都晚了。

  整個皇宮,基本上化為了廢墟。

  沐瑾也很想得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

  原本是想著占下皇宮接著用,省錢,現在既然都燒光了,省不下這筆錢,倒不如全部推倒按照自己的心意來修建。

  淮郡地方小,各個衙門又要很大的地方,郡城裡的那點地方根本騰挪不開,像軍工部衙門都建到了貿易城,軍工部的官員上完朝再回衙門,一天時間過去了。

  他要是有事情召見軍工部的人,跑馬都得等半天。

  他往軍工部去巡查,也得天天來回騎馬、坐馬車跑,時間全耗了路上了。

  如今京城夠大,皇宮、各衙門都可以安排到同一片區域,這樣大家都方便。

  工部和禮部的人把京城進行了重新測繪規劃,圖紙也出來了,在見到沐瑾後,根據沐瑾的意見,另行擇址修建皇宮。

  至於之前的皇宮,主體建築燒沒了,園林景致還在,沐瑾索性讓他們改造成公園,順便給姜乾立塊碑,把這貨給釘在火燒皇宮的恥辱柱上。

  瑣碎雜事挺多的,沐瑾在京城待到來年開春才啟程回淮郡。

  他在二月底出發,回到淮郡時都四月底了。

  蕭灼華帶著文武官員和兩個孩子在城門口迎接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