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頁
朱昀曦看不下去,命侍從領他下去。柳瑜主動哄勸尚坤:「殿下,臣陪你去練字吧。」
他知道皇帝要求太子勤學,想以此替尚坤解圍。
柳瓔機靈地上前牽了尚坤的手,晃著手裡的小冊子誘哄:「這書里有很多新奇好玩的東西,我來講給殿下聽吧。」
春梨也叫尚坤跟柳瓔姐弟去玩,三個孩子手拉手走開了。
柳竹秋勸說朱昀曦:「請陛下別再當著太子袒護柳瑜了,君臣有別,您這樣反會害了他。」
她知道朱昀曦讓柳瑜做太子的伴讀是想讓兩個孩子從小親近,可他偏愛柳瑜太明顯,已令尚坤介意,日後恐對柳家人生厭。
朱昀曦鬱悶嘆氣,他心裡仍認為柳瑜是最理想的繼承人,這孩子長得最像他,天賦品性又隨柳竹秋,長大後定然完美無缺。
反觀尚坤,不夠聰明不夠標緻,還一股小家子氣,非仁君之像。
好在他有先見之明,這七年又和春梨生下兩個兒子,否則真不能安心閉眼。
他讓柳竹秋坐下聊天,國事已不需操心了,談的都是家長里短。
「你父親還好嗎?」
「好,他年紀越大身體反倒比早年硬朗了,現在家裡設塾教書,招了幾個小學生,微臣幾個侄兒也由他親自教導,大侄子去年已考中秀才了。」
「你家裡人讀書的本事是沒話說的,叫老柳嚴格規範孫兒們的德性,可別再學他們的父親有才無德了。」
「是,微臣已寫信規勸,家父這方面管得最嚴,讓侄子們都搬去他身邊住,以便督導。」
「你三哥一家在南方還好嗎?」
「挺好的,他頂替裕之擔任《民報》主編後可謂如魚得水,做官時沒能發揮的才能全使出來了。前天微臣收到他的題本,他想利用讀報時間教老百姓認字,如今朝廷正在各地推廣農耕技術革新、教百姓們學習律法,識字的人越多越方便普及政策……」
柳竹秋見朱昀曦心情愉悅,取出一份奏疏。
「自去年起多地官員彈劾閔王、康王、繁山王、濟川王強搶民女、殺戮平民、戕害手足、姦污虐殺女尼等數十條大罪。微臣調查確定各項罪名都屬實,這幾位藩王窮凶極惡,於天地所不容,國法所不宥,懇請陛下聖裁。」
朱昀曦明白她意在削藩。
她曾直白說本朝的封藩制既傷於恩,又傷於義。傷於恩是繼承的代系太多,世世不絕,恩澤過度。傷於義是說宗藩們終生只能困於一地,不許應試做官,不准從事農商,猶如囚徒,生而無望。這荒謬的做法在歷代王朝中都無先例。
並且宗藩每年支取的祿米是國家最沉重的負擔,他們還利用特殊地位圈占土地,肆意侵奪剝削平
民,甚而凌虐官府、酷害百姓,為禍一方,再讓這個集團膨脹下去國家終會被拖垮。因此建議皇帝將五服以外的宗室全部削去,予這些人平民身份,士農工商任其自便。
朱昀曦聽她勸諫了多次,都不置可否,此刻看了她遞來的奏疏,默然良久,還給她,帶著倦意笑道:「這些事等我死了你們再看著辦吧。」
他不願在有生之年迫害宗室,讓史家說他不念親親之誼。
柳竹秋予以理解,也希望朱昀曦能在史書里多受褒讚,作為對他不幸人生的補償。
侍從忽然跑來稟報:「太子殿下和靜安公主起了爭執,奴婢們怎麼也勸不住。」
朱昀曦又不禁光火,春梨要去教訓尚坤,柳竹秋忙說:「小孩子吵架是常事,讓微臣去瞧瞧便是。」
朱昀曦憂慮地目送她離去,揮手屏退侍從,對春梨說道:「朕大概活不過今年了。」
春梨不久前已聽呂太醫預言過皇帝的死期,嚴命他保密,此刻皇帝語出驚人,她趕忙忍住驚悸安撫:「陛下的病已漸好了,為何說這種不吉利的話。」
朱昀曦淡然道:「朕心裡有數,你們就不用隱瞞了。剛才柳竹秋想請求削藩,朕叫她等朕死了再動手,她什麼都沒說,可見也看出朕時日無多了。」
其實他在兩年前便察覺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回顧這一生榮華富貴、艱險磨難、愛欲情仇都曾一一體驗,壽元雖短,感受已足夠豐盛,能夠安然接受命數。
「朕觀坤兒薄情寡恩,難成大器,來日不堪輔佐,你們便廢了他,改立小九、小十。柳竹秋下不了決心,你便替她下,可記住了?」
春梨肅然應諾:「臣妾一定謹記。」
朱昀曦趁便多做一些交代:「朕留給你的牌應該夠用了,你可得活久點兒,朕還指望你替朕庇護柳家人呢。」
「陛下放心,有臣妾在,誰都傷不了小姐。」
「等皇子們就藩時讓他們把各自的生母都帶走吧,莊氏、齊氏也放出來讓她們跟兒子們去封地。」
當年莊妃、齊妃用毒佛珠弒君,被投入昭獄受審。
朱昀曦特命人不許對她們用刑,結案後只褫奪了她們的封號,幽禁在原來居住的宮室,生活上並未虧待。這是吸取池繡漪的教訓,不讓自己再做無情歹毒的負心漢。
「告誡皇子們謹守孝道,善侍其母,不許忤逆分毫。朕的這些話也是留給你那三個兒子的,你為朕守了幾年活寡夠委屈的,將來想做秦帝太后⑤也隨意吧,別傳出去給新皇帝丟臉就行。」
春梨不料皇帝會這麼說,起初好笑,片刻後淚意漼然。
他知道皇帝要求太子勤學,想以此替尚坤解圍。
柳瓔機靈地上前牽了尚坤的手,晃著手裡的小冊子誘哄:「這書里有很多新奇好玩的東西,我來講給殿下聽吧。」
春梨也叫尚坤跟柳瓔姐弟去玩,三個孩子手拉手走開了。
柳竹秋勸說朱昀曦:「請陛下別再當著太子袒護柳瑜了,君臣有別,您這樣反會害了他。」
她知道朱昀曦讓柳瑜做太子的伴讀是想讓兩個孩子從小親近,可他偏愛柳瑜太明顯,已令尚坤介意,日後恐對柳家人生厭。
朱昀曦鬱悶嘆氣,他心裡仍認為柳瑜是最理想的繼承人,這孩子長得最像他,天賦品性又隨柳竹秋,長大後定然完美無缺。
反觀尚坤,不夠聰明不夠標緻,還一股小家子氣,非仁君之像。
好在他有先見之明,這七年又和春梨生下兩個兒子,否則真不能安心閉眼。
他讓柳竹秋坐下聊天,國事已不需操心了,談的都是家長里短。
「你父親還好嗎?」
「好,他年紀越大身體反倒比早年硬朗了,現在家裡設塾教書,招了幾個小學生,微臣幾個侄兒也由他親自教導,大侄子去年已考中秀才了。」
「你家裡人讀書的本事是沒話說的,叫老柳嚴格規範孫兒們的德性,可別再學他們的父親有才無德了。」
「是,微臣已寫信規勸,家父這方面管得最嚴,讓侄子們都搬去他身邊住,以便督導。」
「你三哥一家在南方還好嗎?」
「挺好的,他頂替裕之擔任《民報》主編後可謂如魚得水,做官時沒能發揮的才能全使出來了。前天微臣收到他的題本,他想利用讀報時間教老百姓認字,如今朝廷正在各地推廣農耕技術革新、教百姓們學習律法,識字的人越多越方便普及政策……」
柳竹秋見朱昀曦心情愉悅,取出一份奏疏。
「自去年起多地官員彈劾閔王、康王、繁山王、濟川王強搶民女、殺戮平民、戕害手足、姦污虐殺女尼等數十條大罪。微臣調查確定各項罪名都屬實,這幾位藩王窮凶極惡,於天地所不容,國法所不宥,懇請陛下聖裁。」
朱昀曦明白她意在削藩。
她曾直白說本朝的封藩制既傷於恩,又傷於義。傷於恩是繼承的代系太多,世世不絕,恩澤過度。傷於義是說宗藩們終生只能困於一地,不許應試做官,不准從事農商,猶如囚徒,生而無望。這荒謬的做法在歷代王朝中都無先例。
並且宗藩每年支取的祿米是國家最沉重的負擔,他們還利用特殊地位圈占土地,肆意侵奪剝削平
民,甚而凌虐官府、酷害百姓,為禍一方,再讓這個集團膨脹下去國家終會被拖垮。因此建議皇帝將五服以外的宗室全部削去,予這些人平民身份,士農工商任其自便。
朱昀曦聽她勸諫了多次,都不置可否,此刻看了她遞來的奏疏,默然良久,還給她,帶著倦意笑道:「這些事等我死了你們再看著辦吧。」
他不願在有生之年迫害宗室,讓史家說他不念親親之誼。
柳竹秋予以理解,也希望朱昀曦能在史書里多受褒讚,作為對他不幸人生的補償。
侍從忽然跑來稟報:「太子殿下和靜安公主起了爭執,奴婢們怎麼也勸不住。」
朱昀曦又不禁光火,春梨要去教訓尚坤,柳竹秋忙說:「小孩子吵架是常事,讓微臣去瞧瞧便是。」
朱昀曦憂慮地目送她離去,揮手屏退侍從,對春梨說道:「朕大概活不過今年了。」
春梨不久前已聽呂太醫預言過皇帝的死期,嚴命他保密,此刻皇帝語出驚人,她趕忙忍住驚悸安撫:「陛下的病已漸好了,為何說這種不吉利的話。」
朱昀曦淡然道:「朕心裡有數,你們就不用隱瞞了。剛才柳竹秋想請求削藩,朕叫她等朕死了再動手,她什麼都沒說,可見也看出朕時日無多了。」
其實他在兩年前便察覺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回顧這一生榮華富貴、艱險磨難、愛欲情仇都曾一一體驗,壽元雖短,感受已足夠豐盛,能夠安然接受命數。
「朕觀坤兒薄情寡恩,難成大器,來日不堪輔佐,你們便廢了他,改立小九、小十。柳竹秋下不了決心,你便替她下,可記住了?」
春梨肅然應諾:「臣妾一定謹記。」
朱昀曦趁便多做一些交代:「朕留給你的牌應該夠用了,你可得活久點兒,朕還指望你替朕庇護柳家人呢。」
「陛下放心,有臣妾在,誰都傷不了小姐。」
「等皇子們就藩時讓他們把各自的生母都帶走吧,莊氏、齊氏也放出來讓她們跟兒子們去封地。」
當年莊妃、齊妃用毒佛珠弒君,被投入昭獄受審。
朱昀曦特命人不許對她們用刑,結案後只褫奪了她們的封號,幽禁在原來居住的宮室,生活上並未虧待。這是吸取池繡漪的教訓,不讓自己再做無情歹毒的負心漢。
「告誡皇子們謹守孝道,善侍其母,不許忤逆分毫。朕的這些話也是留給你那三個兒子的,你為朕守了幾年活寡夠委屈的,將來想做秦帝太后⑤也隨意吧,別傳出去給新皇帝丟臉就行。」
春梨不料皇帝會這麼說,起初好笑,片刻後淚意漼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