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海禁一開,大量國外的商船到港請求通商,其中大小弗朗機國的的船隊最多。

  朝廷有感他們帶來的海外資訊豐富驚人,前年准許兩國在北京設立使館,又在吳淞、泉州、廣州等沿海城市開設夷務坊,輔助市舶司規範對外商貿,搜集海外情報。

  陳尚志通曉弗朗機語,奉旨協辦夷務坊,已離京赴任兩年之久。

  柳瓔思念父親,聽了母親開出的條件雀喜不已,保證待會兒會哄皇帝高興。

  母女倆來到西苑南台,畫卷春色中琴音裊裊。

  柳瓔對柳竹秋說:「陛下在彈琴。」

  柳竹秋點頭:「我們就在這兒欣賞,等陛下彈完這首曲子再過去。」

  她帶女兒立於南台橋頭,跟前一株桃花開得正盛。她記得這棵樹是她入職台閣時與朱昀曦親手種下的,距今已七個年頭。

  這七年她和一批能人志士焚膏繼晷地努力,對國家的賦稅、吏治、民生、商貿等方面進行了有效改革,清勛戚莊田,罷天下鎮守內臣,取消人頭稅,限制士紳特權,整頓學政,調整科舉考試內容,增設《農桑》、《匠作》、《賈論》等科目,選拔實幹人才……總之在「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宗旨下,不擾亂百姓生活、破壞固有體系,求穩求實地實施政策。

  過程千難萬險,幸而收效顯著,去年年底國庫存糧已達七千萬旦,存銀五千萬兩,各地府庫充實,百姓家多有餘糧。吏治遠較朱昀曦改元之初清明,邊疆穩定,軍備嚴整。農耕技術和手工業取得長足進步,商貿空前繁盛,文學文藝蓬勃發展,天下翕然稱治。

  然而與中興之像相悖的是皇帝的身體每況愈下,這一兩年病痛不斷,已無法理政。

  座下有眾多忠良能臣,他便放心做甩手掌柜,將有限的精力用於閒情逸緻,騎射是玩不動了,音律就成了他寄情休閒的主要逸樂。

  琴音停歇,母女倆來到聖駕所在的慶雲殿。

  柳竹秋發現朱昀曦比她去宣府前更為消瘦,兩鬢微霜,眼角眉梢出現清晰的皺紋,五官輪廓尚可追憶當年的絕代風華,卻已如朧月霧花,正是「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②」

  她擔心地關問:「聽說陛下年初臥病多時,眼下可好些了?」

  朱昀曦微笑:「不好還能坐在這兒彈琴嗎?這次你跟韃靼的談判很成功,辛苦了。」

  話未說完便低頭咳嗽,柳竹秋伸手,指尖扣住他的右腕診脈。

  春得秋脈,已呈不治之勢,大限多半就在今年秋天。

  這些年她無數次默默預演這一刻,還能抵擋悲痛衝擊,但當朱昀曦靜靜望向她,等待答覆時,她仍促刺地低頭逃避,少頃才笑著撒謊:「不礙事,再休養一陣子就見大好了。」

  朱昀曦含笑點頭,說:「長樂公主已滿十二歲了,你替我給她挑個好駙馬吧。」

  柳竹秋問:「陛下當年不是已將公主指給蕭閣老的長子了嗎?」

  「當年那麼做是想約束蕭其臻,如今看來你還離不開他這個幫手,就讓他在首輔的位置上多干幾年吧。」

  柳竹秋謝恩,估計朱昀曦自知時日無多,想趕在辭世前為愛女尋到好配偶。

  她的心不住緊縮,就快跳不動了。

  朱昀曦渾然無事地召柳瓔上前,笑問她近來又讀了哪些書。

  柳瓔取出路上看的小冊子,向他介紹奇妙的新大陸,請求:「大弗朗機國土遠小於我國,他們都能派船隊去探險,父皇何不效仿太宗皇帝,派一個三寶太監那樣的人去探訪這塊土地?」

  朱昀曦饒有興趣地翻看冊子,對柳竹秋說:「我記得你很早以前跟我說過《梁書東夷傳》上關於僧人慧深去扶桑國的記載,跟這個新大陸描述的情形很像啊。③」

  柳竹秋笑道:「微臣剛看到這本冊子時也想到了『扶桑國』,也許慧深和尚當初去過的扶桑國就是哥倫布發現的這塊大陸。如今西洋人都把那裡當做寶藏,我朝確有必要派人去考察一番。」

  朱昀曦感嘆:「『皇華使者承天敕,宣布綸音往夷域。鯨舟吼浪泛滄溟,遠涉洪濤渺無極。④』,我幼時讀這首詩時也對鄭和下西洋這段歷史心嚮往之,你去準備吧,將來送瓔兒去那裡親眼瞧一瞧書中的景象。」

  柳瓔歡欣鼓舞,衷心拜謝聖恩。

  聽她稱自己「父皇」,朱昀曦欣然,感激地看一眼柳竹秋,多虧她,他才沒失去這個聰明乖巧的女兒。

  這時春梨帶著太子尚坤、柳瑜來了。

  柳瑜見到母親姐姐非常高興,拜過皇帝後向柳竹秋拜禮。

  尚坤也以學生之禮拜見柳竹秋。

  他從會說話起就被父皇母后耳提面命,必須尊重師長,對柳竹秋極為恭敬。行禮後舉起手中的野菜問:「先生看這是什麼草?」

  柳竹秋看後說:「這是車前草,又名『芣苢』,《詩經.周南》里說的『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就是指它。」

  柳瑜在一旁取笑:「我就說這是『芣苢』,殿下偏不信。」

  尚坤聞言羞惱,大聲斥責柳瑜:「孤是太子,你得稱『臣』!」

  別人還未怎樣,朱昀曦先慍怒呵斥太子:「朕常教導你居上不驕,你怎敢當著父母師長濫發淫威?還不跪下!」

  尚坤悚懼,跪地哇哇大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