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頁
大學士安世鳳的書房。
嵇崇面色尷尬地向安世鳳開口:
“當初,御史台彈劾太子妃,是受了王相的影響,且御史台的眾臣僚也是思想過於固陋守舊,覺得太子妃一女子不該在西戎有此囂張的動作,因而才參與了彈劾。”
“安大學士,您是太子殿下的太傅,深得太子殿下信任,殿下究竟是個什麼意思,勞煩安大學士透透口風,出出主意。”
“太子妃久不回京,太子殿下一直拒絕即位,這麼拖著也不是辦法。”
“終歸得讓太子殿下和太子妃消了這個氣才是。安大學士,您認為呢?”
嵇崇看著茶台對面正在慢條斯理煮茶的大學士安世鳳,靜靜地等待安大學士給他點提示。
一盞茶之後,嵇崇從安大學士口中得到了這麼一句話,
“木有本,水有源。”
本?源?
嵇崇腦中不斷縈繞著安大學士的話,出大學士府,去了御史台。
何為本,何為源?
嵇崇腦中靈光一現。
太子是因太子妃被彈劾之事而不豫,想要太子消氣登基,他們的奏疏里夸什麼太子,應當夸太子妃才對!
------
在之後的幾日裡,自御史台起,朝臣們陸續上書,而眾臣僚的口徑出奇的一致:
“對此次西戎,朔北、南疆以及守衛上京的將士們應論功行賞,其中,太子妃當居首功。”
“太子妃兵不血刃拿下西戎;控制西戎讓突厥孤立無援,太子妃還帶人深入突厥腹地奇襲突厥汗王,致突厥可汗重傷;太子妃拿下益州王府,結束了益州妄圖分裂割據於大夏之外的亂局,太子妃對大夏之功勞數不勝數……”
眾臣的奏疏里無不對太子妃秦煙極盡溢美之詞地歌功頌德。
此等奏疏在太子的書案上壘了高高的幾摞之後,太子對朝臣們的提議點頭應允,而後命兵部和禮部擬定賞賜的名單和內容。
禮部將擬定賞賜的奏摺遞交太子府,而摺子被送回時,上面添了太子封湛的一條批覆:
“將西戎和益州賜為太子妃秦煙的封地。”
此消息一出,滿朝皆驚!
整個西戎和益州作為太子妃的封地?
雖說這兩個地方被拿下,太子妃確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這是否有些過了……
很快,內閣和翰林院拿出了一套說辭,讓這些對給太子妃定封地似有異議的臣僚們閉了嘴。
“大夏開國之初,高祖也曾給共患難過的皇后定下封地豫州,只因多年後皇后逝世,豫州才被收回而已。”
朝中的反對聲音逐漸消失。
但誰人不知,搬出高祖,不過是太子殿下為了能夠名正言順地給太子妃這極大的體面,而尋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
高祖同其元後是公認的伉儷情深,看來,太子殿下同太子妃也不遑多讓。
想當初蕭太后也只是將益州封給自己老友,這才勉強給太后自己留了個後手,沒想到太子殿下卻直接讓益州和西戎成為太子妃的封地。
傳言中的太子殿下極寵太子妃,應是不假。
奉天殿頒出由禮部和翰林院共同擬定封賞詔書,並昭告天下。
而太子妃被賜予西戎和益州兩處封地,這個消息,又會讓多少人震動……
------
太子軟了口,命禮部和欽天監著手準備登極大典和立後的儀程。
朝臣們也終於鬆了一口氣。
而太子府緊接著傳出另一則消息,讓滿朝又是一驚。
太子殿下即將巡幸西北。
在太子殿下西巡期間,命晉王留守上京,代行監國之責。
晉王封羨沒想到自己居然還會被太子委以重任,雖說滿朝都是太子的人,他這監國也只是流於虛名,並無多少實權,但太子這個舉動,似乎給了他一個或許能夠安穩度過後半生的信號。
此次太子西巡規模浩大,扈從的赤峰軍兵將共計五萬餘人,參與人員為數甚眾。包括六部部分官員,隨行人員裡面還有內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安世風和戶部尚書杜賢。
戶部尚書杜賢同去,是因為太子殿下命他前去視察西戎和益州,以及同西域的商路。
而禮部尚書安大學士的任務,卻是同迎接秦煙這位即將登上後位的太子妃有關。
太子的這場西巡,說是為公不假,但另一個原因也是真。
太子殿下是要親自去迎回太子妃啊!
七月末,祭天地、社稷、太廟和孝陵,西巡隊伍從上京城出發,往西而去。
------
梅山。
封湛是在傍晚時分上的山,即將見到讓他思念成魔的女人,封湛一刻都不想再耽誤。
彼時,秦煙正斜倚在萬雪齋院子裡的一張軟塌上,由身旁的沈瑩搖著扇子,乘著涼。
整個梅山,從山頂到山底,都守著秦煙的人。
在萬雪齋被秦煙強行徵用之後,遺山大師便面色難看地又去四海雲遊了。
離開時,遺山倒是有些疑惑。若照往常,小煙煙來他這兒都是獨來獨往,但此次卻是聲勢浩大,所帶護衛如此之眾,還真不像是小煙煙一貫的風格。
以她的身手,還需要這麼多護衛?不至於啊!
遺山想不出個所以然,搖著頭下山而去。
嵇崇面色尷尬地向安世鳳開口:
“當初,御史台彈劾太子妃,是受了王相的影響,且御史台的眾臣僚也是思想過於固陋守舊,覺得太子妃一女子不該在西戎有此囂張的動作,因而才參與了彈劾。”
“安大學士,您是太子殿下的太傅,深得太子殿下信任,殿下究竟是個什麼意思,勞煩安大學士透透口風,出出主意。”
“太子妃久不回京,太子殿下一直拒絕即位,這麼拖著也不是辦法。”
“終歸得讓太子殿下和太子妃消了這個氣才是。安大學士,您認為呢?”
嵇崇看著茶台對面正在慢條斯理煮茶的大學士安世鳳,靜靜地等待安大學士給他點提示。
一盞茶之後,嵇崇從安大學士口中得到了這麼一句話,
“木有本,水有源。”
本?源?
嵇崇腦中不斷縈繞著安大學士的話,出大學士府,去了御史台。
何為本,何為源?
嵇崇腦中靈光一現。
太子是因太子妃被彈劾之事而不豫,想要太子消氣登基,他們的奏疏里夸什麼太子,應當夸太子妃才對!
------
在之後的幾日裡,自御史台起,朝臣們陸續上書,而眾臣僚的口徑出奇的一致:
“對此次西戎,朔北、南疆以及守衛上京的將士們應論功行賞,其中,太子妃當居首功。”
“太子妃兵不血刃拿下西戎;控制西戎讓突厥孤立無援,太子妃還帶人深入突厥腹地奇襲突厥汗王,致突厥可汗重傷;太子妃拿下益州王府,結束了益州妄圖分裂割據於大夏之外的亂局,太子妃對大夏之功勞數不勝數……”
眾臣的奏疏里無不對太子妃秦煙極盡溢美之詞地歌功頌德。
此等奏疏在太子的書案上壘了高高的幾摞之後,太子對朝臣們的提議點頭應允,而後命兵部和禮部擬定賞賜的名單和內容。
禮部將擬定賞賜的奏摺遞交太子府,而摺子被送回時,上面添了太子封湛的一條批覆:
“將西戎和益州賜為太子妃秦煙的封地。”
此消息一出,滿朝皆驚!
整個西戎和益州作為太子妃的封地?
雖說這兩個地方被拿下,太子妃確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這是否有些過了……
很快,內閣和翰林院拿出了一套說辭,讓這些對給太子妃定封地似有異議的臣僚們閉了嘴。
“大夏開國之初,高祖也曾給共患難過的皇后定下封地豫州,只因多年後皇后逝世,豫州才被收回而已。”
朝中的反對聲音逐漸消失。
但誰人不知,搬出高祖,不過是太子殿下為了能夠名正言順地給太子妃這極大的體面,而尋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
高祖同其元後是公認的伉儷情深,看來,太子殿下同太子妃也不遑多讓。
想當初蕭太后也只是將益州封給自己老友,這才勉強給太后自己留了個後手,沒想到太子殿下卻直接讓益州和西戎成為太子妃的封地。
傳言中的太子殿下極寵太子妃,應是不假。
奉天殿頒出由禮部和翰林院共同擬定封賞詔書,並昭告天下。
而太子妃被賜予西戎和益州兩處封地,這個消息,又會讓多少人震動……
------
太子軟了口,命禮部和欽天監著手準備登極大典和立後的儀程。
朝臣們也終於鬆了一口氣。
而太子府緊接著傳出另一則消息,讓滿朝又是一驚。
太子殿下即將巡幸西北。
在太子殿下西巡期間,命晉王留守上京,代行監國之責。
晉王封羨沒想到自己居然還會被太子委以重任,雖說滿朝都是太子的人,他這監國也只是流於虛名,並無多少實權,但太子這個舉動,似乎給了他一個或許能夠安穩度過後半生的信號。
此次太子西巡規模浩大,扈從的赤峰軍兵將共計五萬餘人,參與人員為數甚眾。包括六部部分官員,隨行人員裡面還有內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安世風和戶部尚書杜賢。
戶部尚書杜賢同去,是因為太子殿下命他前去視察西戎和益州,以及同西域的商路。
而禮部尚書安大學士的任務,卻是同迎接秦煙這位即將登上後位的太子妃有關。
太子的這場西巡,說是為公不假,但另一個原因也是真。
太子殿下是要親自去迎回太子妃啊!
七月末,祭天地、社稷、太廟和孝陵,西巡隊伍從上京城出發,往西而去。
------
梅山。
封湛是在傍晚時分上的山,即將見到讓他思念成魔的女人,封湛一刻都不想再耽誤。
彼時,秦煙正斜倚在萬雪齋院子裡的一張軟塌上,由身旁的沈瑩搖著扇子,乘著涼。
整個梅山,從山頂到山底,都守著秦煙的人。
在萬雪齋被秦煙強行徵用之後,遺山大師便面色難看地又去四海雲遊了。
離開時,遺山倒是有些疑惑。若照往常,小煙煙來他這兒都是獨來獨往,但此次卻是聲勢浩大,所帶護衛如此之眾,還真不像是小煙煙一貫的風格。
以她的身手,還需要這麼多護衛?不至於啊!
遺山想不出個所以然,搖著頭下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