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窮盡一生做一件事,縱知不會成,無怨無悔。貧僧想不出旁的,比這更配得上努力二字。”

  “嗯嗯。”朝朝憋悶太久,終沒忍住開口,“姨母會醒過來的,我娘親很厲害的。”

  住持但笑,自袖中又拿出一箋呈上。

  阮雪音疑惑接過,那紙張與前一張一般泛黃,字跡也出自同一人,卻仿佛與那年顧星朗、慕容峋收到的不同。

  “當時告訴過二位陛下,所贈乃是弟子們的手抄。方才給殿下的,卻是貧僧的師父親筆。這張亦然。”

  “怎好——”

  “師父圓寂前其實有兩道偈語,這一道,只一張,吩咐貧僧,來日贈與最後一位觀蓮的施主。”

  阮雪音想了想,“並無不敬之意。但當年雪音觀蓮畢,大師並沒有及時相贈。”

  “阿彌陀佛。師父有言,得是那位施主隻身再來之日。”

  就像未卜先知的天神。阮雪音暗暗想,低頭看那幾句話: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求教大師。”並非完全讀不懂,但阮雪音想聽高僧親解。

  住持微笑,“與殿下的日升月落自有時,近似。”

  阮雪音確定顧星朗對大師說了許多,可能就是去秋。

  一想到他或許口無遮攔露了相思意,在寺廟之內、高僧面前,她便有些臉熱。

  “一來一回,兩度過蓬溪山而不入,山腳停駐一日夜而已。”住持再道,“陛下也是執念之人啊。”

  出寺下山,黃昏未至,卻一路不遇香客。是因她來,專程閉了門吧。

  朝朝拉開車窗,深吸幾口早春馥郁,然後再捨不得關窗,趴著邊賞邊評,一會兒指這叢紫珠好看,一會兒又說那隻百靈在唱歌,偶瞥得一棵古桃樹,嫣粉半開的花朵綴了滿枝。

  “娘親我們去瞧瞧!再折一支水養、帶回家好不好?”

  蓬溪山倒是沒有桃花的。

  而那兩道偈語還在袖中,沉甸甸,阮雪音想起唯獨給她的那道,最後一句寫著: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好。”她答。

  這一年的春,格外長。

  萬物如常生長,那蓬勃的時限卻像被不知名的力量悄悄拉伸了,以至於盛夏不熱、秋來不涼,連著三季都只如一季,只如春日。

  以至於冬天來得非常突然。

  剛入十一月,寒氣便席捲了整個霽都。挽瀾殿裡的結香破天荒打了花苞,然後在兩日之內開了滿枝。

  -從來沒這麼早開過吧?

  宮人問滌硯。

  -從來沒這麼早開過吧?

  滌硯又問棠梨。

  “從來沒有。”棠梨站在廊下看,眸色深深,“這花也算成精了。

  顧星朗始終維持著打花結的習慣,當天夜裡便坐在地上認認真真弄。夜涼如水,月光潑灑,他的臉已不是少年模樣,白衣翩翩卻真十幾載未曾變過。

  宮人們也有新有舊,皆默默立四下,靜看鵝黃小花的枝條被君上精心挽成兩個花結,與景弘九年的幾乎一樣。

  然後他退開些許評估,露出滿意神色。滌硯便在這時呈上密報,內容是皇后與公主四月從蒼梧回蓬溪山後,一直沒再下山。

  他腦中過一遍接下來半月要完成的事,頗覺心安,回寢殿洗漱,合衣躺下,很快睡著了。

  並非多夢之人,除了每年結香盛開時。

  此夜亦不例外。

  夢裡熙熙攘攘,他大致環顧,知是鎖寧;沿河而走,便在千萬人中看見了浮橋上的阮雪音。

  十歲吧,與競庭歌、阮仲合繪的那幅肖像一模一樣。卻未著盛裝、未施粉黛,素淨的湖色布裙,雙手抓著搖晃的橋索,在看粼粼的河面。

  鎖寧倒是難見這般艷陽天。

  他不知自己幾歲,對著河水照影,發現已經成年。於是朝她走去,踩過浮橋站到她身邊,好一陣才被她察覺。

  小少女一臉警惕,抓著橋索退後一步,人隨著本就晃蕩的浮橋晃得更厲害。

  顧星朗不急說話,等她開口;她偏不開口,一大一小一高一矮莫名其妙在往來的人潮中對峙。

  十歲已這樣沉得住氣了啊。顧星朗心中好笑,道:“你在這裡做什麼?”

  小少女盯著他,似在思考此人搭訕的動機,片刻答:“看水。”

  顧星朗心想真可愛啊,不禁笑意盈然,半躬身,“可以和你一起看麼?”

  “不可以。”

  “為何?”

  “我不認識你。而且,”分明開始慌了,面上卻十足淡定,“我該回家了。”她稍頓,仿佛接下來幾個字燙嘴,終是道:

  “爹娘就在那頭等我。”

  她虛指岸邊某處。

  當然是假的。顧星朗只覺心疼,強按住想抱抱她的衝動,道:“那你去吧。”

  小少女立時挪步。

  “小雪。”

  淺淡的橙花香因她經過身邊分明地傳來,他沒忍住。

  小少女轉頭,一臉震驚。

  “你要去霽都。過幾年就去,有人在那邊等你。”

  少女遲疑,“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