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頁
「趙先生!」
蘇念走近他,又喊了一聲。
「周家大嬸……」
蘇念喊了第二遍,趙秋雲才反應過來。
「趙先生,發生什麼事情了嗎?」
蘇念迎著趙秋雲凝重的表情,擔心的問到。
「東邊……發生了嚴重的乾旱……」
趙秋雲抬頭望著萬里無雲的天空,輕聲呢喃到。
「你說什麼?」
蘇念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睛。
「東邊大旱?」
「是啊!前段時間,我夜觀天象,就發覺東邊隱隱有災難,昨天,我去了一趟金豐縣,找到邱老闆一問,他告訴我,大興的東邊,發生了嚴重的乾旱,百姓們顆粒無收,難民們已經四處奔逃了……」
原來如此,怪不得趙秋雲會提前給序序放學。
三位先生雖然隱居在青連山,然而依然心懷天下。
如今大興有了如此大災,三人自然憂心。
「趙先生,發生了這樣嚴重的災害,朝廷自然會出手營救老百姓的,先生不必太過憂愁。」
在其位謀其政,三位先生已經遠離朝廷了,再擔憂也沒有法子。
「哼!」
聽了蘇念的話,趙秋雲冷笑了一聲。
「要是朝廷能管一管,我又何必如此憂心!乾旱自兩個月前就發生了,朝廷竟然到現在都沒有派送一石糧食,一兩銀子給當地的老百姓。」
提起朝廷,趙秋雲更氣了。
如今的朝廷,被陳統把持。
自上到下都是烏煙瘴氣的,可憐老百姓們遭此遭難,卻無人營救。
憂國憂民的三位先生,因為過於憂慮,都已經好幾天沒有好好休息過了。
第二百二十二章 落腳邊關
「你可知道,連金豐縣城裡,如今都有從東邊逃難過來的難民了!」
趙秋雲一臉痛心的說道。
「什麼?連金豐縣都有難民了?」
金豐縣算的上是大興的最北邊了,從東邊逃難過來,距離可不算近啊!
「是啊!逃入金豐縣城的難民,被金豐縣的縣官拒之門外,如今,正在城門外頭待著呢!還好現在天氣熱,要是遇上冬天了,非得凍死不可。」
提起金豐縣城外的難民,趙秋雲痛心疾首。
從上次馬家村和楊家村村民得了瘟疫的事情看來,就知道金豐縣的縣官,是個沒有擔當的,一心只會逃避責任,壓根就不會為民著想。
如今,逃難的難民來了,居然直接把城門給關上了。
除了第一天象徵性的給難民們施捨了一些米糧外,其餘時間理都不理。
還是金豐縣城的老百姓心善,自發的給難民們湊了些糧食送去。
要不然,難民們可熬不下去。
可是,眼見著難民越來越多了,金豐縣的老百姓也無力承擔這麼多人的口糧啊!
朝廷也指望不上,難民們又無處可去。
難道要眼睜睜的看著這一群難民餓死嗎?
想到這件事,趙秋雲就心急如焚。
聽了趙秋雲的描述,蘇念立馬想起了當初自己一大家子逃難的經歷。
也是和現在的難民們一樣,被縣城拒之門外。
而且當時是嚴寒的冬天,要不是有小賣部里的物資,周家人說不定根本活不到現在。
蘇念立馬對難民們心生憐憫。
「趙先生,前段日子,咱們種的第二批土豆又大豐收了,如今,馬家村和楊家村的村民們,家家戶戶都糧食滿倉,咱們不如向他們買下土豆,給難民們送去吧!」
蘇念知曉,趙秋雲手握巨款。
而且,他對錢財根本就不在意。
如果能用手上的銀子換取糧食,他一定會毫不猶豫的交換。
「這個法子,我早就想到了,我也已經去找過馬村長和楊村長了,他們甚至願意直接把土豆無償的送給難民們。但是,咱們能幫的了一時,卻幫不了一世啊!如何安置這些難民,才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趙秋雲摸了摸自己的兩撇鬍子,一臉憂愁。
指望著村民們一直送糧食,那是不可能的。
「趙先生,我倒是想到了一個地方,說不定能夠解決難民們無處落腳的難題。」
蘇念靈光一閃,想起了一個好去處。
「哦?說說看!」
趙秋雲迫不及待的詢問到。
「難民們可以去邊關定居啊!」
蘇念時常與張青山、周敏年通信,雖然沒有去過邊關,但是蘇念對於那邊的情況,了解的一清二楚。
「邊關那麼荒涼,如何能住人呢?」
「趙先生,你這就有所不知了。其實,也就是軍營附近的二十里地,才是一片荒涼,如今,那裡都被士兵們給開荒了,種上了土豆和玉米,也不再是荒涼之地了。」
蘇念頓了頓,接著說道:「青山在信里和我說了,原來邊關那塊地方,也是有人居住的,只不過被大越人騷擾怕了,紛紛搬走了,那邊的土地雖然算不上肥沃,但是種植糧食,絕對不成問題。再說了,土豆和玉米,在大越都能種,在邊關種下,也絕對沒有問題。」
老百姓,都是樸素而老實的,所求的東西不多,要不是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誰會想要背井離鄉呢?
既然已經離開家鄉了,最大的願望,也就是找個地方重新定居,帶著一家老小安定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