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瑜姐兒在還沒出生的時候,她爹就把名字給取好了,也是男女通用的——蔣瑜。

  女使珍珠端了剛沖好的香茶上來,蔣黎招呼著夫妻倆:「來,嘗嘗這新鮮的木樨茶。」

  謝暎道了謝接過,問道:「姑夫還沒回來麼?」

  「說是今日有考試,」蔣黎把擺好的糕點往珩哥兒面前推了推,「應該快回來了。」

  蔣嬌嬌道:「你上回說打算開第三家酥心齋的事,姑夫怎麼說?」

  「他說讓我再等半年,到時候材料會降價。」蔣黎說到這個,不由感慨地道,「一說到算學和財利這方面的事,他是真能幫我們家省時省錢,難怪不許他們這些人做買賣。」

  「畢竟是在三司管了那麼些年事,又當過一年宰相的。」蔣嬌嬌捧道,「小姑你如今倒是獨占了這麼個厲害的『帳房先生』。」

  陶宜當初在新帝登基,朝廷穩定下來之後,就以身體情況為由提出了辭官。

  一開始皇帝並不同意,後來他又上書了幾次,最後還索性跑去和對方面談了半天。

  那一次官家便點了頭。

  之後陶宜就帶著蔣黎過起了一半市井,一半山間的生活。

  他只在每年春秋的時候去書院裡授一段時間的課,其他時候都在家裡陪著她,風花雪月的事他幹得上手,幫她打理庶務、出謀劃策也不在話下。

  夫妻倆一起釀過酒,一起賞詩書字畫,一起爬過山,一起拾過花,還一起算過帳。

  一晃就是兩年。

  蔣黎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過得太心寬的緣故,竟然就那麼又有了身孕。

  大夫為她確診出喜脈的那天,她倒是還算平靜,但陶宜卻在她面前掉了眼淚。

  她才知道原來他不知什麼時候早就曉得了她流產的事。

  蔣嬌嬌說完這話,謝暎接過去道:「不過如今官家惦記著姑夫,說不定哪天就一道聖旨把他給召回去了。」

  蔣黎一怔,正要多問兩句,陶宜就提著條巴掌大的魚回來了。

  「你們來了。」他看見謝暎夫妻倆也挺高興。

  謝暎和蔣嬌嬌起身向他行禮。

  珩哥兒也乖乖地喊了聲姑外翁。

  「你不是考學生去了麼,怎麼又拿了條小魚?」蔣黎邊說著,邊上去給他擦了擦額角的細汗。

  陶宜隨手把魚遞給了珍珠,笑著對妻子道:「昨日回來的時候順手教了個孩子認字,不想他今日特意尋到書院外等著我,說是自己親手抓的魚讓我拿回來吃。我盛情難卻,就正好拿回來給你做個羹湯。」

  言罷,他又對謝暎他們道:「中午我讓人做些冷淘,我們一起吃。」

  珩哥兒高興地直拍手。

  謝暎笑道:「姑夫看來挺喜歡這個孩子。」

  陶宜沒有否認:「小小年紀,倒是個上進又有情心的。若多幾個能長成你這樣,我也覺安慰。」

  他說著,笑笑輕拍了一下謝暎的肩膀。

  謝暎頷首道:「我們一個人不夠,還需要很多和我們一樣的人。」

  「沒錯。」陶宜含笑應道。

  蔣黎看了一眼蔣嬌嬌,後者隨即會意。

  「你們兩個先聊,我和嬌嬌去給你們做冷淘,今日且得顯個手藝不可。」她說完,便和侄女相攜著走了。

  陶宜看著她們走遠了,才回過來問謝暎:「你今日是有事?」

  不然蔣黎也不會特意把地方留出來給他們。

  「也不算是。」謝暎說道,「只不過前日官家向我問起您,我看官家的意思,還是想讓您回政事堂。」

  陶宜聞言,也沒什麼波瀾的樣子,只是語氣如常地說了句:「以後再說吧,我現在只想好好陪你們姑姑把這胎安安穩穩地生下來。至於官家那邊,你也勸著些,有些事不必太著急,才兩年而已,多看一看吧。」

  謝暎很明白他的心情,於是沒有再多說。

  中午吃飯的時候,蔣嬌嬌說起了八月十五的家宴。

  「爹爹說讓大家記得早點回去,」她道,「等吃完了飯就一起拜月,然後去放水燈。」

  蔣黎點頭道:「放心,忘不了。」又問道,「修哥兒的任命下來了麼?」

  謝暎道:「就這兩天了,估計最晚月底他們就會啟程赴任。」

  蔣修的上司升了官,要去京西北路的都部署司,也沒忘了提拔他跟著。蔣修自己有戰功資歷在那裡擺著,加上又有謝暎在樞密院,所以任命來得很順利。

  「要是能再晚些就好了,」蔣黎嘆道,「南風這一胎才剛懷上呢。」

  這次蔣修去外地赴任,會把苗南風和長女都一起帶著。

  陶宜笑笑,給她夾了一塊釀藕,寬慰道:「放心吧,有無晦他們在,善之這次赴任的時限不會太急的。」

  路上可以慢慢走。

  蔣黎這才放了心,但又不由地再嘆了口氣:「這下子又不知他們幾時才能回來了。」

  「明年,或者後年,我們可以去看望他們啊。」蔣嬌嬌很是樂觀地道,「也不算太遠,到時把之之也叫上,讓她去給大嫂嫂述個職。」

  說完,姑侄倆就樂呵呵地笑了起來。

  陶宜和謝暎笑著對視了一眼。

  珩哥兒在旁邊認真地往嘴裡扒著冷淘,他姑外翁還順手給他添了些。

  瑜姐兒則被她爹爹抱在懷裡,一勺一口羹湯喝得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