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頁
所以說,這絕對是一個天才——常晉瑜仔仔細細的看著這兩年井熙做出來的成果,感嘆。
這是她見過最精力旺盛的科學家,科研成果不但豐富,而且每一個都分量十足,放在一般人身上,哪一個都足夠尋常人吃十年老本了,可對這個女學生來說,卻不過就是短短兩年半的成就而已。
研究領域也比一般人更廣,光電領域好幾個前沿學科都有涉及,而且都做出了行業領先的成果:雷射測量,LED,甚至是光刻機……
常晉瑜在井熙的名字上,又停留了一會。
總覺得這個名字,好像在哪裡見過……
她努力回憶半晌,然後猛地拉開抽屜,在抽屜的深處翻出一本很久以前的雜誌。
這本雜誌上有一篇她頗為喜歡的科幻小說,小說的作者,也叫井熙。
這倆要真是一個人,那就有意思了,常晉瑜忍不住笑。
讓幻想照進現實,最浪漫的科幻小說,也不過如此吧。
第122章 展會
最終, 常晉瑜還是覺得,必須去親眼確認一下。
光刻機及其配套廠是區裡的重點項目,為此還專門新建了一個高科技園區, 就是位置不太好, 在京郊, 這地界偏得很, 都快到通州那邊去了,旁邊也沒什麼單位, 不過好處就是,這片科技園輕易就占了很大一片地方。
常晉瑜到的時候,只覺得這地方真是夠荒涼的,邊上連個小賣店都沒有, 不過隔壁有一個正在建設中的小區,聽說再過半年就能交房了。
聽說是機工部的領導過來,井熙專門抽空出來招待, 親眼見到正主, 常晉瑜覺得她比照片上看到的更年輕,也更漂亮。
井熙向領導簡單介紹了科技園區的情況, 就直接領著她去了光刻機工廠。
這邊的廠房標準很高, 超淨車間只是最基本的配置,據井熙介紹,隔壁很快就會再新建一個晶片廠,跟這邊配置差不多, 都是標準的超淨車間,還有專門的空氣淨化以及淨水裝置。
沒辦法,集成電路的生產環境要求極高,甚至容不下一點灰塵。
對於廠房的成本, 常晉瑜雖然早有準備,但還是被嚇了一跳。
淨化設備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再加上一系列配套的基建設備,光是基礎建設費用,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更不用提更加昂貴的生產設備了。
光刻機被稱為全球頂尖科技的大集合,所需的技術都是最一流的,當然,生產設備也同樣是最一流的。
如今的紫外光刻機單論生產難度,當然比不上以後的極紫外光刻機,但依然需要全球工業鏈的支持,這台U-03的零件多達幾千個,來自十幾個不同的國家,除了光源是自己實驗室獨立研發的,機械工藝用了合作實驗室的,其他比如對準系統用了A□□L的,鏡頭和掩模版用的是蔡司,光刻膠用的是日本的,林林總總湊在一起,價格自然不菲。
所以向國內報的1500萬,真真就是成本價了,要是再算上科研費用,幾乎就是賠本賺吆喝。
當然,井熙本身也並沒有奢望從紫外光刻機上賺到多少錢,這台U-03的性能是比PAS2500強一點,但也強得有限,要想從日漸發展壯大的A□□L嘴裡搶到肉,估計也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只能走低價路線,先活下來再說。
她真正的目標,還是深紫外和極紫外光刻機,這兩個關鍵技術,才是她把競爭對手遠遠甩開的殺手鐧。
實驗室級別的極紫外光光源雖然歪打正著做出來了,但是其他技術瓶頸還在,一時半會也沒有那麼容易搞定,深紫外光刻在如今的技術條件下,其實也相當困難,不過用兩到三年時間實現應用,還是可以展望的事情。
常晉瑜不知道井熙心裡的藍圖,面對這台已經成型的U-03,心裡卻是百感交集。
她微微伸出手,甚至有些不敢觸摸這台樣機,猶豫了一會,才用指尖輕輕的碰了碰。
金屬外殼一片冰涼,她的指尖卻覺得熱得燙手。
半晌,常晉瑜才對井熙很鄭重的說道:“謝謝你,把這個技術給做出來了。”
井熙一愣,半晌才笑:“主要還是運氣好碰上了。”
“運氣好就把別人花好幾個億都不一定成功的技術做出來了,這話我可不信,”常晉瑜笑,“放心吧,這技術既然做出來就是你的,誰都搶不走,國家也不會虧待真正有本事的人。”
這種半官方的話說出來,井熙的心算是安了一半。
雖然有DAWN打掩護,但是她知道這種遮掩是瞞不過有心人的,而常主任的身份她也清楚,所以這位過來調研,就算大概知道未來的發展方向,井熙的心裡還是存了三分緊張。
但是反過來說,DAWN過了明路,對她也有更大的好處,至少以後經費來源,不至於只能靠著自己那點對商業的半吊子預知了。
經過一夜的趕工,常晉瑜才把調研報告交了上去。
交上去以後,她又認認真真看了一遍井熙幾年前寫的科幻小說,忍不住露出了微笑。
過了大概兩個多月,好消息就接二連三的傳過來。
先是晶片廠得到了國家的政策和資金扶持,然後光刻機的項目也正式被列入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就連祝盟那邊對摻鉺光纖的推廣,也一下子順利了不少。
國家機器快速轉動起來所發揮的作用,根本就不是個人能夠比擬的。
這是她見過最精力旺盛的科學家,科研成果不但豐富,而且每一個都分量十足,放在一般人身上,哪一個都足夠尋常人吃十年老本了,可對這個女學生來說,卻不過就是短短兩年半的成就而已。
研究領域也比一般人更廣,光電領域好幾個前沿學科都有涉及,而且都做出了行業領先的成果:雷射測量,LED,甚至是光刻機……
常晉瑜在井熙的名字上,又停留了一會。
總覺得這個名字,好像在哪裡見過……
她努力回憶半晌,然後猛地拉開抽屜,在抽屜的深處翻出一本很久以前的雜誌。
這本雜誌上有一篇她頗為喜歡的科幻小說,小說的作者,也叫井熙。
這倆要真是一個人,那就有意思了,常晉瑜忍不住笑。
讓幻想照進現實,最浪漫的科幻小說,也不過如此吧。
第122章 展會
最終, 常晉瑜還是覺得,必須去親眼確認一下。
光刻機及其配套廠是區裡的重點項目,為此還專門新建了一個高科技園區, 就是位置不太好, 在京郊, 這地界偏得很, 都快到通州那邊去了,旁邊也沒什麼單位, 不過好處就是,這片科技園輕易就占了很大一片地方。
常晉瑜到的時候,只覺得這地方真是夠荒涼的,邊上連個小賣店都沒有, 不過隔壁有一個正在建設中的小區,聽說再過半年就能交房了。
聽說是機工部的領導過來,井熙專門抽空出來招待, 親眼見到正主, 常晉瑜覺得她比照片上看到的更年輕,也更漂亮。
井熙向領導簡單介紹了科技園區的情況, 就直接領著她去了光刻機工廠。
這邊的廠房標準很高, 超淨車間只是最基本的配置,據井熙介紹,隔壁很快就會再新建一個晶片廠,跟這邊配置差不多, 都是標準的超淨車間,還有專門的空氣淨化以及淨水裝置。
沒辦法,集成電路的生產環境要求極高,甚至容不下一點灰塵。
對於廠房的成本, 常晉瑜雖然早有準備,但還是被嚇了一跳。
淨化設備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再加上一系列配套的基建設備,光是基礎建設費用,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更不用提更加昂貴的生產設備了。
光刻機被稱為全球頂尖科技的大集合,所需的技術都是最一流的,當然,生產設備也同樣是最一流的。
如今的紫外光刻機單論生產難度,當然比不上以後的極紫外光刻機,但依然需要全球工業鏈的支持,這台U-03的零件多達幾千個,來自十幾個不同的國家,除了光源是自己實驗室獨立研發的,機械工藝用了合作實驗室的,其他比如對準系統用了A□□L的,鏡頭和掩模版用的是蔡司,光刻膠用的是日本的,林林總總湊在一起,價格自然不菲。
所以向國內報的1500萬,真真就是成本價了,要是再算上科研費用,幾乎就是賠本賺吆喝。
當然,井熙本身也並沒有奢望從紫外光刻機上賺到多少錢,這台U-03的性能是比PAS2500強一點,但也強得有限,要想從日漸發展壯大的A□□L嘴裡搶到肉,估計也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只能走低價路線,先活下來再說。
她真正的目標,還是深紫外和極紫外光刻機,這兩個關鍵技術,才是她把競爭對手遠遠甩開的殺手鐧。
實驗室級別的極紫外光光源雖然歪打正著做出來了,但是其他技術瓶頸還在,一時半會也沒有那麼容易搞定,深紫外光刻在如今的技術條件下,其實也相當困難,不過用兩到三年時間實現應用,還是可以展望的事情。
常晉瑜不知道井熙心裡的藍圖,面對這台已經成型的U-03,心裡卻是百感交集。
她微微伸出手,甚至有些不敢觸摸這台樣機,猶豫了一會,才用指尖輕輕的碰了碰。
金屬外殼一片冰涼,她的指尖卻覺得熱得燙手。
半晌,常晉瑜才對井熙很鄭重的說道:“謝謝你,把這個技術給做出來了。”
井熙一愣,半晌才笑:“主要還是運氣好碰上了。”
“運氣好就把別人花好幾個億都不一定成功的技術做出來了,這話我可不信,”常晉瑜笑,“放心吧,這技術既然做出來就是你的,誰都搶不走,國家也不會虧待真正有本事的人。”
這種半官方的話說出來,井熙的心算是安了一半。
雖然有DAWN打掩護,但是她知道這種遮掩是瞞不過有心人的,而常主任的身份她也清楚,所以這位過來調研,就算大概知道未來的發展方向,井熙的心裡還是存了三分緊張。
但是反過來說,DAWN過了明路,對她也有更大的好處,至少以後經費來源,不至於只能靠著自己那點對商業的半吊子預知了。
經過一夜的趕工,常晉瑜才把調研報告交了上去。
交上去以後,她又認認真真看了一遍井熙幾年前寫的科幻小說,忍不住露出了微笑。
過了大概兩個多月,好消息就接二連三的傳過來。
先是晶片廠得到了國家的政策和資金扶持,然後光刻機的項目也正式被列入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就連祝盟那邊對摻鉺光纖的推廣,也一下子順利了不少。
國家機器快速轉動起來所發揮的作用,根本就不是個人能夠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