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頁
這時候的外匯儲備情況比前幾年好轉了些,但是花錢的地方更多了,依然是捉襟見肘,怎麼都不夠用。
不需要外匯就能引進一條最先進的晶片生產線,對任何有野心的技術官員來說,都是一項誘惑力十足的好處。
“價格呢?”有個人問。
“PAS2500售價950萬美元,而我這台機器,”井熙笑笑,“國內1500萬人民幣,當然,這是咱們的內部價,如果往外出口,800萬美元,不還價。”
比同行的機器便宜了不少,但是因為國內成本低,賺頭依然很大。
光刻機不像日用品主要是走量,這種高科技感十足的大傢伙,每年銷售出去的數量相當有限,當然,每一台的利潤也足夠豐厚。
其他人也有自己的擔心,實驗室的樣機看起來不錯,但是誰能保證下一台還能夠維持這個水平呢?流水線生產和實驗室原型機,可從來就不是一個概念。
幾個技術官員忍不住開始低聲議論起來,倒不是因為井熙的報價太高,正相反,這個價格相對於它宣傳的性能來說,實在是有些太便宜了——甚至是便宜得過分,叫人忍不住懷疑,真實數據究竟有沒有聽起來那麼美好。
面對質疑,井熙只是笑笑:“我們也接受合作建廠,貴方出場地和工人,我們出技術同時負責培訓,然後參與分紅。”
這聽起來倒是一個不錯的方案,至少,代價聽起來比直接訂購要小多了。
但是疑問依然存在:國內竟然真的能做出光刻機了?
這個疑問同時也在機工部部委委員常晉瑜的腦子裡縈繞。
她原來參與過國內工具機項目的攻關,還負責過引進光刻機的項目,對於這個並不陌生。
但是看著清北實驗室報過來的參數,她卻突然覺得,這些數字顯得光怪陸離。
這台機器,真是國內自主研發出來的?
這個光刻機項目組,又是從哪裡突然冒出來的?
除了滿腦子問號,她不知道該作何反應,更重要的是,上面還急著要對這個產業的調研報告,同時評估這個項目組的重要程度。
晶片決定著世界的未來——這早就成為了行內人的共識。
晶片,又叫集成電路,它的應用範圍實在是太廣了,計算機,航空航天,工業機械,生物醫藥,幾乎無所不包,而且全都是最高精尖的技術。
國內一度試圖追趕國際晶片業的發展進度,後來卻無奈放棄,是因為看不到晶片的潛力?當然不是,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窮。
一台光刻機動輒上千萬美元,一家半導體工廠,隨隨便便就要投入幾個億——美元。
而如果是自己研究追趕,那就更可怕了,每年至少幾千萬上億美元的經費投入,還有可能打水漂,誰承擔得起這個責任?兩寸四寸六寸,納米級別的工藝製程,根據摩爾定律,晶片的發展速度就跟坐上了火箭差不多,稍有不慎就會被遠遠的甩下去,相較之下,倒不如直接引進生產線,落得輕鬆愉快。
可是這條路也不好走。
國內勒緊褲腰帶引進了一條先進的晶片生產線,從幾年前簽好協議,到現在那個規格的生產線都快過時了,廠子還沒建好,一則是效率確實低下,另一個原因就是,這種高科技工廠的建設難度太大,而和國外的技術團隊溝通又困難,一來二去,就這麼耽誤了。
常晉瑜有時候也想,要是當時沒有選擇引進而是自主研發,情況會不會好很多……當然,一想到要花出去的研究經費,她瞬間就清醒過來了。
可是現在,擺在她面前的,卻是一個叫人更加驚悚的數字。
這個無聲無息就攻克了最新一代光刻機的團隊,花的錢,實在是太少了。
國內公共經費的部分,總共只有一個省級項目經費的幾百萬,再加上一部分國家級光電實驗室分潤的上百萬經費,以及清北格外撥出去的幾十萬校級經費——基本沒用什麼外匯。
另外一部分,雖然名義上是外企贊助,但是明眼人其實都知道,那個叫井熙的實驗室負責人,在其中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她和這家外企,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即便算上外企的贊助,不算額外收購的技術轉讓費和光學儀器廠花的錢,一台光刻機做出來,也就差不多花了兩千多萬人民幣。
這台顯得過分便宜的光刻機,還不是那種只能跟隨著國外的發展,落後兩三代的老機器。
如果上報的參數是真的,再看到這台機器的研究經費,國外的同行們大概能氣到吐血。
這種頂尖難度的技術攻關,什麼時候這麼便宜了?常晉瑜只覺得匪夷所思。
當然,再看看國外相關的研究經費,她暈暈乎乎的大腦瞬間清醒過來。
所以關鍵人物,還是這個井熙吧……常晉瑜把審慎的目光,放在了一張履歷表上。
這同樣是一張讓人匪夷所思的履歷。
履歷表的右上角貼著一張照片,一個年輕貌美的少女,儀態端莊而矜持,對著鏡頭淺淺微笑。
這是一張相當討人喜歡的證件照,但是一般而言,這樣朝氣蓬勃的面容,更常見於各單位招新的時候,而不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科學家。
是的,常晉瑜毫不猶豫把“科學家”的名號,放在了這個剛滿二十歲沒多久的年輕女孩身上,而她現在,甚至都還沒有拿到本科學位。
不需要外匯就能引進一條最先進的晶片生產線,對任何有野心的技術官員來說,都是一項誘惑力十足的好處。
“價格呢?”有個人問。
“PAS2500售價950萬美元,而我這台機器,”井熙笑笑,“國內1500萬人民幣,當然,這是咱們的內部價,如果往外出口,800萬美元,不還價。”
比同行的機器便宜了不少,但是因為國內成本低,賺頭依然很大。
光刻機不像日用品主要是走量,這種高科技感十足的大傢伙,每年銷售出去的數量相當有限,當然,每一台的利潤也足夠豐厚。
其他人也有自己的擔心,實驗室的樣機看起來不錯,但是誰能保證下一台還能夠維持這個水平呢?流水線生產和實驗室原型機,可從來就不是一個概念。
幾個技術官員忍不住開始低聲議論起來,倒不是因為井熙的報價太高,正相反,這個價格相對於它宣傳的性能來說,實在是有些太便宜了——甚至是便宜得過分,叫人忍不住懷疑,真實數據究竟有沒有聽起來那麼美好。
面對質疑,井熙只是笑笑:“我們也接受合作建廠,貴方出場地和工人,我們出技術同時負責培訓,然後參與分紅。”
這聽起來倒是一個不錯的方案,至少,代價聽起來比直接訂購要小多了。
但是疑問依然存在:國內竟然真的能做出光刻機了?
這個疑問同時也在機工部部委委員常晉瑜的腦子裡縈繞。
她原來參與過國內工具機項目的攻關,還負責過引進光刻機的項目,對於這個並不陌生。
但是看著清北實驗室報過來的參數,她卻突然覺得,這些數字顯得光怪陸離。
這台機器,真是國內自主研發出來的?
這個光刻機項目組,又是從哪裡突然冒出來的?
除了滿腦子問號,她不知道該作何反應,更重要的是,上面還急著要對這個產業的調研報告,同時評估這個項目組的重要程度。
晶片決定著世界的未來——這早就成為了行內人的共識。
晶片,又叫集成電路,它的應用範圍實在是太廣了,計算機,航空航天,工業機械,生物醫藥,幾乎無所不包,而且全都是最高精尖的技術。
國內一度試圖追趕國際晶片業的發展進度,後來卻無奈放棄,是因為看不到晶片的潛力?當然不是,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窮。
一台光刻機動輒上千萬美元,一家半導體工廠,隨隨便便就要投入幾個億——美元。
而如果是自己研究追趕,那就更可怕了,每年至少幾千萬上億美元的經費投入,還有可能打水漂,誰承擔得起這個責任?兩寸四寸六寸,納米級別的工藝製程,根據摩爾定律,晶片的發展速度就跟坐上了火箭差不多,稍有不慎就會被遠遠的甩下去,相較之下,倒不如直接引進生產線,落得輕鬆愉快。
可是這條路也不好走。
國內勒緊褲腰帶引進了一條先進的晶片生產線,從幾年前簽好協議,到現在那個規格的生產線都快過時了,廠子還沒建好,一則是效率確實低下,另一個原因就是,這種高科技工廠的建設難度太大,而和國外的技術團隊溝通又困難,一來二去,就這麼耽誤了。
常晉瑜有時候也想,要是當時沒有選擇引進而是自主研發,情況會不會好很多……當然,一想到要花出去的研究經費,她瞬間就清醒過來了。
可是現在,擺在她面前的,卻是一個叫人更加驚悚的數字。
這個無聲無息就攻克了最新一代光刻機的團隊,花的錢,實在是太少了。
國內公共經費的部分,總共只有一個省級項目經費的幾百萬,再加上一部分國家級光電實驗室分潤的上百萬經費,以及清北格外撥出去的幾十萬校級經費——基本沒用什麼外匯。
另外一部分,雖然名義上是外企贊助,但是明眼人其實都知道,那個叫井熙的實驗室負責人,在其中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她和這家外企,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即便算上外企的贊助,不算額外收購的技術轉讓費和光學儀器廠花的錢,一台光刻機做出來,也就差不多花了兩千多萬人民幣。
這台顯得過分便宜的光刻機,還不是那種只能跟隨著國外的發展,落後兩三代的老機器。
如果上報的參數是真的,再看到這台機器的研究經費,國外的同行們大概能氣到吐血。
這種頂尖難度的技術攻關,什麼時候這麼便宜了?常晉瑜只覺得匪夷所思。
當然,再看看國外相關的研究經費,她暈暈乎乎的大腦瞬間清醒過來。
所以關鍵人物,還是這個井熙吧……常晉瑜把審慎的目光,放在了一張履歷表上。
這同樣是一張讓人匪夷所思的履歷。
履歷表的右上角貼著一張照片,一個年輕貌美的少女,儀態端莊而矜持,對著鏡頭淺淺微笑。
這是一張相當討人喜歡的證件照,但是一般而言,這樣朝氣蓬勃的面容,更常見於各單位招新的時候,而不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科學家。
是的,常晉瑜毫不猶豫把“科學家”的名號,放在了這個剛滿二十歲沒多久的年輕女孩身上,而她現在,甚至都還沒有拿到本科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