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康熙:「……看來朕短時間不用擔心這兩個老傢伙。」

  胤礽使勁點頭。

  明珠和叔外祖父這輩子能活的時間肯定很長很長,操心他們實屬多餘。

  胤禔感慨:「什麼叫禍害遺千年,這就是禍害遺千年,他們倆就是老不死的禍害……哎喲,汗阿瑪打我就算了,弟弟你怎麼也打我!」

  胤礽撲上去拽住胤禔的腮幫子往外扯:「讓我看看是不是這張嘴亂說話?看我不把它撕碎。」

  康熙給胤礽鼓勁:「就是!撕碎!」

  成為布景板的胤祉、胤禛和胤祺打哈欠。

  打起來了,又打起來了。反正他們也不敢勸架,不如打哈欠。

  處理好幾位老人們的身後事,看著他們的友人和後人抱著骨灰盒回鄉後,康熙才換上皇帝儀仗,起駕回宮。

  太子帶著幾個侍衛和太監,急匆匆快馬加鞭連夜出京,若是在以前,一定會引起京中眾臣騷亂。

  皇上是不是出事了?他們是不是有機可乘?

  若是幾年前,他們一定會這樣想吧。

  但現在,他們聽到太子連夜出宮的消息後,都翻了個身,一邊繼續睡覺一邊嘆氣。

  姜太公釣魚好歹還有個直鉤子,皇上和太子釣魚現在連直鉤子都不給,就扔根線下去,讓魚自己用魚線把自己捆起來。

  下次這兩位爺是不是連魚線都不丟了,直接站在岸邊喊,魚兒魚兒快上來,讓魚自己往岸上跳?

  魚都要被這兩位爺給釣絕種了。

  果然,幾日後,康熙大搖大擺回京,身後還跟著許久不見、但他們希望永遠別再見到的直親王。

  大臣們翻白眼。

  康熙回宮之後,先封胤祺、胤禛為郡王,胤祺為貝勒,胤祚、胤祐、胤禩為貝子。

  小阿哥們還沒成親就封爵?

  行吧,他們幾歲的時候就邁動著小短腿被皇上壓榨,早點封爵也沒什麼。

  康熙又給直親王加雙親王俸祿,准許直親王的親王爵位多沿襲一代。

  大臣們仍舊沒有什麼反應。

  直親王的功勞很大,封就封吧,反正太子將來繼位後,還有個鐵帽子親王可以給他大哥戴。

  康熙最後冊封太子妃,並給太子妃加一份親王俸祿。

  大臣們:「???」

  皇上你要幹什麼?!太子妃就太子妃,怎麼還加親王俸祿了!!

  康熙道:「太子妃乃是大清科學院院長。以後大清科學院院長位比親王,雖不封爵,但領親王俸祿。」

  大臣們:「……」

  他們聽懂了康熙的言下之意。這並不是什麼給大清科學院的院長加爵位,而是表明,以後大清科學院的院長應該都是由親王擔任。

  胤礽在心裡嘆氣。

  康熙對這些科技既看重又恐懼。所以,這些技術肯定要牢牢掌握在大清皇家手中。

  胤礽曾經給康熙提過意見,希望增加自然科學推廣力度,重賞科學家。

  康熙聽從了一部分,拒絕了一部分。

  康熙聽從的部分,是模仿國外,給大清科學院評等級,其待遇視同同等級官員。

  論文成果和科技成果,康熙都會獎勵金錢和榮譽,以激勵科學家們繼續鑽研。

  但這一切,也就比古時候的皇帝獎勵工匠的力度大了一些,遠遠沒有達到胤礽想要的力度。

  首先,現在科學家的地位仍舊比不過科舉的文人,更比不過勛貴宗室。

  然後,康熙拒絕將自然科學基礎理論推廣給全華夏,只在勛貴和官宦子弟中尋找好苗子,以師徒的方式教導。能使用大清皇家科學院教材的學校,只有兩所大學。

  康熙的態度很明顯,胤礽便不再多提了。

  大清畢竟是一個先家後國的封建王朝。康熙所做一切都是基於維護大清的統治。

  所以,科學家的地位很難和文人等同。

  所以,康熙絕對不會讓普通老百姓隨意學習自然科學,開老百姓的民智。

  康熙此舉當然是落後的,但胤礽無法苛責康熙。

  康熙在這個時代,或許已經做到了他能做的極限。這只是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而已。

  其實哪怕是後世,西方的快樂教育不也一樣,儘量不讓底層老百姓有科學邏輯思維?

  他們連兩位數內加減法都必須按計算器,從出生起、從初高中甚至小學時就開始分流。什麼時代的愚民政策,都是一樣。

  利用高考,把普通人一輩子都用不到的知識、邏輯都塞進未成年的腦子裡的國家,才是這顆蔚藍星球上難得一見的奇葩。

  胤礽和康熙的施政衝突除了推廣自然科學之外,還有關於滿語的態度。

  當初努爾哈赤命令人利用蒙語創造出滿語。這種臨時創造出來的語言就是空中樓閣,難學也難理解。

  後世有研究學者笑稱,這玩意兒就和甲骨文一樣,實用性確實低,更別說推廣了。

  所以當大清滅亡的時候,朝滅政消,滿文很快就銷聲匿跡,滿人自己都忘記了這玩意兒,根本傳不下來。

  胤礽認為,滿文增加了滿漢隔閡。取締滿文不可能,滿清勛貴不會同意,也會動搖大清統治根本,但可以創造一個更簡潔的「滿語」。

  胤礽拿出了自己的「滿語拼音」方案,把滿語圈點改成了字母,然後「吸漢語的血」,只取音不取意,為漢語注音,將從秦始皇起就沒能完成的「字同音」大工程完成。這樣,大清其他百姓也會「滿語」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