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頁
顧炎武吹鬍子瞪眼:「沒家教!」
康熙罵道:「你的禮貌呢!」
胤禔道:「我本蠻夷,你們倆習慣就好。所以你們倆演什麼啞劇?有什麼話就說啊,憋著不難受嗎?對了,顧先生,你好好罵我老爹一頓。他說他南巡,結果南巡到歐洲來了,我弟弟在京城焦頭爛額,簡直不當人父!」
顧炎武沉默了半晌,道:「太子不像你,直親王很像你。」
康熙道:「太子最像我。直親王大概像……」
康熙腦海里閃過到處道歉的惠妃的模樣,怎麼也說不出直親王像惠妃的話。
他道:「直親王像他的皇瑪法。」
顧炎武道:「你敢去你父皇陵墓前說這句話嗎?」
康熙道:「怎麼不敢?我實話實說。」
顧炎武:「呵呵。」
胤禔道:「你們倆幹嘛啊?你們說你們想說的話啊,損我幹什麼?好了,皇父你也別抱怨了,我像你,像極了你,行了吧?」
康熙:「……不,你一點都不像我,滾一邊去。」
胤禔:「呵呵。」
康熙把大兒子罵走,然後無奈道:「我這大兒子啊,性情太野了。」
顧炎武卻道:「其實大皇子是個很好的孩子。你運氣非常好,大兒子和二兒子都非常優秀善良。其他兒子雖然蠢了一些,但品行也不錯。」
康熙看到顧炎武眼中的落寞,得意極了。
怎麼,前明遺民,發現朕天命所歸了?
能生養出這麼多優秀的兒子,可不代表朕天命所歸?
「顧先生,歐洲亂局何解?」康熙道,「朕其實是想讓他們繼續打,打爛最好。但太子卻勸朕,最好調停諸國。朕知道太子在海外之事上絕不會犯婦人之仁。顧先生可知道太子為何會這麼說?」
顧炎武無語:「你不能自己問太子?跑這麼遠來問我。」
康熙理所當然道:「我這個當父親的怎麼能問兒子?」
顧炎武:「……」你都能把兒子丟下跑路了,還怕丟這個臉?
顧炎武沒好氣道:「太子的意思恐怕是,若歐洲太亂,他們恐怕就會瘋狂將國內危機轉移到海外。只要加大對海外的掠奪,只要掀起更多的戰爭,他們能在戰爭中死很多平民,又能在戰爭中掠奪很多糧食財富,還能將國內的慘狀原因撒謊成外國人不肯被他們搶奪。」
康熙臉色越來越陰沉:「真無恥。大清是目前最富饒的國家。或許他們會為了轉移國內危機,不管不顧地聯合起來朝大清開戰?」
顧炎武道:「滿清再蠻夷也是人,不理解他們很正常。你既然出來了,那就好好看看這裡,好好了解這裡的一切。」
他站起來,道:「這裡才是華夏永遠的敵人。一個永遠不可能消滅的敵人。這是文明之爭。」
說完,他轉身離開,並不想和滿清皇帝多待。
他已經獲得了太子同意的書信,可以啟程去歐洲諸國調停戰爭了。
第229章
胤礽再次得到康熙書信的時候,他正在籌備過年。
康熙走了,正月還是得過。
祭祖、祈福、宮宴、賞賜……康熙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什麼都沒和胤礽說,只能胤礽自己拿主意。
雖然這些事都可以依照以前的慣例,但祭祖祭天一事,向來是皇帝獨有的權力。哪怕胤礽曾經代替康熙去了無數次,但那也是康熙下旨。
現在康熙屁的旨意都不給一個,胤礽只能自己給自己下命令,代替康熙去。
胤礽想太皇太后了。
若是太皇太后在,他皇帝老爹不在京城也沒關係,太皇太后會把一切辦得妥妥噹噹。皇帝不下旨,太皇太后下令也是一樣。
皇太后不是太皇太后,她能幫佟皇貴妃穩定後宮就已經算很了不起,不能指望她太多。
胤礽又想胤祉、胤禛和胤祺了。
特別是胤祉和胤禛,已經封爵的弟弟可以幫他做很多事。
當然,他最想的是大哥。
如果大哥在,大哥大概會直接說,「既然汗阿瑪不在,那祭祖祭天什麼的全部等汗阿瑪回來再說。汗阿瑪怪罪,我幫你擔著」。
嗯,大哥會直接讓他撂挑子不干。汗阿瑪擺爛,他和大哥也一起擺爛。
雖然他不會真的擺爛,大概率還是會把事情都扛起來。但有個人和他一起罵汗阿瑪,心裡也舒坦啊。
胤礽拆開信,以為康熙會叮囑一些年節的事。
結果康熙全寫自己在海外怎麼(劃掉)玩耍(劃掉)忙碌,沒有一句話詢問國內,更沒有半句話指點胤礽做事。
倒是胤禔寫的信一半是對「叔叔」的吐槽,一半是絞盡腦汁幫胤礽分憂。
胤礽感動極了。
連他不愛動腦子的大哥都為了他絞盡腦汁思索國內該怎麼辦,汗阿瑪您不羞愧嗎?
胤礽深深嘆了一口氣,惡狠狠地瞪了康熙的書信一眼。
本著獨鬱悶不如眾鬱悶的心情,胤礽再次把知情人全部召集起來,當眾讀了康熙的信。
胤礽希望,以此讓康熙回來時尷尬。
他也只能這樣報復康熙了。
阿哥們一個個白眼都翻上了天,仿佛一個個都大哥附體;大臣們都在扶額,表情疲憊極了。
常寧乾巴巴道:「皇上還真的以我的名義出訪啊?不會有問題吧?」
康熙罵道:「你的禮貌呢!」
胤禔道:「我本蠻夷,你們倆習慣就好。所以你們倆演什麼啞劇?有什麼話就說啊,憋著不難受嗎?對了,顧先生,你好好罵我老爹一頓。他說他南巡,結果南巡到歐洲來了,我弟弟在京城焦頭爛額,簡直不當人父!」
顧炎武沉默了半晌,道:「太子不像你,直親王很像你。」
康熙道:「太子最像我。直親王大概像……」
康熙腦海里閃過到處道歉的惠妃的模樣,怎麼也說不出直親王像惠妃的話。
他道:「直親王像他的皇瑪法。」
顧炎武道:「你敢去你父皇陵墓前說這句話嗎?」
康熙道:「怎麼不敢?我實話實說。」
顧炎武:「呵呵。」
胤禔道:「你們倆幹嘛啊?你們說你們想說的話啊,損我幹什麼?好了,皇父你也別抱怨了,我像你,像極了你,行了吧?」
康熙:「……不,你一點都不像我,滾一邊去。」
胤禔:「呵呵。」
康熙把大兒子罵走,然後無奈道:「我這大兒子啊,性情太野了。」
顧炎武卻道:「其實大皇子是個很好的孩子。你運氣非常好,大兒子和二兒子都非常優秀善良。其他兒子雖然蠢了一些,但品行也不錯。」
康熙看到顧炎武眼中的落寞,得意極了。
怎麼,前明遺民,發現朕天命所歸了?
能生養出這麼多優秀的兒子,可不代表朕天命所歸?
「顧先生,歐洲亂局何解?」康熙道,「朕其實是想讓他們繼續打,打爛最好。但太子卻勸朕,最好調停諸國。朕知道太子在海外之事上絕不會犯婦人之仁。顧先生可知道太子為何會這麼說?」
顧炎武無語:「你不能自己問太子?跑這麼遠來問我。」
康熙理所當然道:「我這個當父親的怎麼能問兒子?」
顧炎武:「……」你都能把兒子丟下跑路了,還怕丟這個臉?
顧炎武沒好氣道:「太子的意思恐怕是,若歐洲太亂,他們恐怕就會瘋狂將國內危機轉移到海外。只要加大對海外的掠奪,只要掀起更多的戰爭,他們能在戰爭中死很多平民,又能在戰爭中掠奪很多糧食財富,還能將國內的慘狀原因撒謊成外國人不肯被他們搶奪。」
康熙臉色越來越陰沉:「真無恥。大清是目前最富饒的國家。或許他們會為了轉移國內危機,不管不顧地聯合起來朝大清開戰?」
顧炎武道:「滿清再蠻夷也是人,不理解他們很正常。你既然出來了,那就好好看看這裡,好好了解這裡的一切。」
他站起來,道:「這裡才是華夏永遠的敵人。一個永遠不可能消滅的敵人。這是文明之爭。」
說完,他轉身離開,並不想和滿清皇帝多待。
他已經獲得了太子同意的書信,可以啟程去歐洲諸國調停戰爭了。
第229章
胤礽再次得到康熙書信的時候,他正在籌備過年。
康熙走了,正月還是得過。
祭祖、祈福、宮宴、賞賜……康熙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什麼都沒和胤礽說,只能胤礽自己拿主意。
雖然這些事都可以依照以前的慣例,但祭祖祭天一事,向來是皇帝獨有的權力。哪怕胤礽曾經代替康熙去了無數次,但那也是康熙下旨。
現在康熙屁的旨意都不給一個,胤礽只能自己給自己下命令,代替康熙去。
胤礽想太皇太后了。
若是太皇太后在,他皇帝老爹不在京城也沒關係,太皇太后會把一切辦得妥妥噹噹。皇帝不下旨,太皇太后下令也是一樣。
皇太后不是太皇太后,她能幫佟皇貴妃穩定後宮就已經算很了不起,不能指望她太多。
胤礽又想胤祉、胤禛和胤祺了。
特別是胤祉和胤禛,已經封爵的弟弟可以幫他做很多事。
當然,他最想的是大哥。
如果大哥在,大哥大概會直接說,「既然汗阿瑪不在,那祭祖祭天什麼的全部等汗阿瑪回來再說。汗阿瑪怪罪,我幫你擔著」。
嗯,大哥會直接讓他撂挑子不干。汗阿瑪擺爛,他和大哥也一起擺爛。
雖然他不會真的擺爛,大概率還是會把事情都扛起來。但有個人和他一起罵汗阿瑪,心裡也舒坦啊。
胤礽拆開信,以為康熙會叮囑一些年節的事。
結果康熙全寫自己在海外怎麼(劃掉)玩耍(劃掉)忙碌,沒有一句話詢問國內,更沒有半句話指點胤礽做事。
倒是胤禔寫的信一半是對「叔叔」的吐槽,一半是絞盡腦汁幫胤礽分憂。
胤礽感動極了。
連他不愛動腦子的大哥都為了他絞盡腦汁思索國內該怎麼辦,汗阿瑪您不羞愧嗎?
胤礽深深嘆了一口氣,惡狠狠地瞪了康熙的書信一眼。
本著獨鬱悶不如眾鬱悶的心情,胤礽再次把知情人全部召集起來,當眾讀了康熙的信。
胤礽希望,以此讓康熙回來時尷尬。
他也只能這樣報復康熙了。
阿哥們一個個白眼都翻上了天,仿佛一個個都大哥附體;大臣們都在扶額,表情疲憊極了。
常寧乾巴巴道:「皇上還真的以我的名義出訪啊?不會有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