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回身對身後的侍衛道:「將皇后娘娘送回正陽宮吧!等候皇上發落。」
「駱大人…來得倒是快。」 慧妃看著右臂皮開肉綻的駱漢澤,抬手拉起狼狽不堪的德妃,問道:「姐姐,還真是要好好謝謝駱大人呢!」
「慧妃…」 德妃看著不遠處的尉遲彥被皇貴妃抱走,張了張嘴,瞭然道:「帶我,去見她吧!」
「姐姐說見誰?」
「懿貴妃。」
「姐姐說笑了。」 慧妃看著駱漢澤若臨走前有所思地望向這邊,嫣然一笑道:「她如今被禁足於宮中,如何能見呢?」 轉身,抱著丹柔離開。
這場意外來得快,散的也快。不過一盞茶的功夫,方才兵荒馬亂的校場,此時只餘下德妃一人。
「主子,太子殿下無事,咱們也回去吧。」 挽翠上前扶住德妃。
「你扶我,到那邊坐一會。」 方才情急不覺,此時後知後覺身上竟驚出了一下子的冷汗。回想慧妃所言,心間忐忑更盛。
半個時辰前,滄伈差人到蘭林軒送信,說皇后欲在校場對大皇子下手。
如今這個風聲鶴唳的局勢,太子之位不知被多少雙眼睛盯著。在彥兒身上,她是半點險都不敢冒。聽了這個消息,哪裡顧及得了旁的,慌亂之間犯了大忌…
入夜,慧妃從永和宮後門潛入主殿。脫下外氅,對著眼前抱著酒壺的俏人兒嫩臉一擰,嗔怪道:「你倒是清閒,下午在校場,我一顆心都要驚出來。」
「姐姐與我打賭,駱家與德妃的關係,怎樣,可是我贏了?」 沈明嬌掐其細盞,斟了一杯梨花白給她,挑眉問道。
「德妃在進宮之前,與駱漢騫曾議親的事,知道的人並不少。」 慧妃道。皇上尚是太子時,並不受先皇寵愛。因此朝中大臣皆是持觀望的態度,直到,皇上堂而皇之地監國以後,許家這等牆頭草之流才開始導向東宮。
「可…你若憑此便聯想到大皇子的身世上,也太異想天開了些。」
「這些日子在這宮裡困著,無人前來相擾,倒是讓我清明了許多…」 沈明嬌懶懶窩在貴妃榻間,緩緩與她道。
她原本只是奇怪,尉遲暄為何如此大費周折,來試探駱漢騫的忠心。若說是為了清掃軍中,著實沒必要自身為餌,冒這樣大的險。何況,駱家一直以來都是堅定與皇室同一戰線的。
直到她記起,之前賢妃說過的,德妃入宮前曾與駱漢騫議親的事。
德妃自入宮後,不論是她自己,還是許家,都與駱府敬而遠之,生怕與舊事沾染上一絲半點,傳出閒話來。
秋獮回宮後,他下旨將太子,送到了碧霄宮。若是在從前,她定會以為是尉遲暄信任袁家,才如此抬舉莊修儀。但自打得知了袁溫孤與姑母的舊情以後,她明白袁家這個母族,在尉遲暄心裡,亦非完全可信。
許家勢弱,按理來說,是尉遲暄心中儲君母族的上佳人選。既然如此…為何,會將太子調離德妃身邊呢?
旁人看來,立大皇子為太子,是皇上經中毒風波後,擔心國祚不穩,才早立儲君。
可是…而尉遲暄,分明知道這個時候前朝後宮的局勢如何兇險,卻還是將自己唯一的兒子,堂而皇之放在最炙手可熱的太子之位上,成為前朝後宮的靶子,著實奇怪。
尉遲暄如此做派,只有一個解釋,那便是…他不在意大皇子的命。
而皇貴妃,如今距離後位僅一步之遙。若此時有能同時除去皇后與德妃的機會,她不會放過。
「如今袁自芳的立場尚不明確,你自是不方便出面。」 慧妃順著她的思路,接話道:「所以,你便讓傳信我去將余迢迢藏在碧霄宮的消息告訴皇貴妃?」
「對皇貴妃來說,大皇子的身世若是假的,便能同時除了德妃、皇后,和身邊這個養不熟的孩子。」 大皇子已經快七歲了,無論皇貴妃的照料再精心,這孩子的心始終都是放在德妃這個親娘身上的。
「若大皇子真是皇上的血脈,也能借這個機會除了皇后。孩子早晚都能生,此時一陣風都能將皇后從六宮之主的位子上吹下來,百利而無一害的事,何樂不為?」
皇后落胎一事,若無滄伈在其中的推波助瀾,德妃斷然不可能輕易得手。所以,皇貴妃今日,不遮不掩去了正陽宮,與皇后說了那樣一番再明確不過的話。便是在給滄伈機會,將這消息告訴德妃。
駱漢騫剛死,無論是德妃,還是駱家,都斷然不會讓尉遲燕再出意外。
而方才在校場的反應,也驗證了,駱家,的的確確知道大皇子的身世。
「皇上難道不曾想過,若是他一朝出了意外,那這萬里江山,豈不是要改姓駱了?」 慧妃深諳尉遲暄性格多疑。雖然城府深沉,卻貪權傲慢、好大喜功。從屢屢冒險,挾制沈家的手腕當中,便可窺見一二。
沈明嬌今日所作所為,多半是想試探德妃與駱家的反應,來確認大皇子的身世。畢竟,尉遲暄死後,大皇子便是順理成章的新皇人選。沈家舉兵,要麼擔下亂臣賊子的名聲,不然就是為他人做嫁衣。
慧妃的話,倒是將她心間一直以來的疑慮說了出來。「是啊…尉遲暄,還想做什麼呢?」
「倒是你。」 慧妃看著沈明嬌清瘦的面龐,一陣心疼。將她手裡的酒盞奪過,「沒了身孕,更該愛惜自己的身子,怎可日日飲酒作踐。」
「駱大人…來得倒是快。」 慧妃看著右臂皮開肉綻的駱漢澤,抬手拉起狼狽不堪的德妃,問道:「姐姐,還真是要好好謝謝駱大人呢!」
「慧妃…」 德妃看著不遠處的尉遲彥被皇貴妃抱走,張了張嘴,瞭然道:「帶我,去見她吧!」
「姐姐說見誰?」
「懿貴妃。」
「姐姐說笑了。」 慧妃看著駱漢澤若臨走前有所思地望向這邊,嫣然一笑道:「她如今被禁足於宮中,如何能見呢?」 轉身,抱著丹柔離開。
這場意外來得快,散的也快。不過一盞茶的功夫,方才兵荒馬亂的校場,此時只餘下德妃一人。
「主子,太子殿下無事,咱們也回去吧。」 挽翠上前扶住德妃。
「你扶我,到那邊坐一會。」 方才情急不覺,此時後知後覺身上竟驚出了一下子的冷汗。回想慧妃所言,心間忐忑更盛。
半個時辰前,滄伈差人到蘭林軒送信,說皇后欲在校場對大皇子下手。
如今這個風聲鶴唳的局勢,太子之位不知被多少雙眼睛盯著。在彥兒身上,她是半點險都不敢冒。聽了這個消息,哪裡顧及得了旁的,慌亂之間犯了大忌…
入夜,慧妃從永和宮後門潛入主殿。脫下外氅,對著眼前抱著酒壺的俏人兒嫩臉一擰,嗔怪道:「你倒是清閒,下午在校場,我一顆心都要驚出來。」
「姐姐與我打賭,駱家與德妃的關係,怎樣,可是我贏了?」 沈明嬌掐其細盞,斟了一杯梨花白給她,挑眉問道。
「德妃在進宮之前,與駱漢騫曾議親的事,知道的人並不少。」 慧妃道。皇上尚是太子時,並不受先皇寵愛。因此朝中大臣皆是持觀望的態度,直到,皇上堂而皇之地監國以後,許家這等牆頭草之流才開始導向東宮。
「可…你若憑此便聯想到大皇子的身世上,也太異想天開了些。」
「這些日子在這宮裡困著,無人前來相擾,倒是讓我清明了許多…」 沈明嬌懶懶窩在貴妃榻間,緩緩與她道。
她原本只是奇怪,尉遲暄為何如此大費周折,來試探駱漢騫的忠心。若說是為了清掃軍中,著實沒必要自身為餌,冒這樣大的險。何況,駱家一直以來都是堅定與皇室同一戰線的。
直到她記起,之前賢妃說過的,德妃入宮前曾與駱漢騫議親的事。
德妃自入宮後,不論是她自己,還是許家,都與駱府敬而遠之,生怕與舊事沾染上一絲半點,傳出閒話來。
秋獮回宮後,他下旨將太子,送到了碧霄宮。若是在從前,她定會以為是尉遲暄信任袁家,才如此抬舉莊修儀。但自打得知了袁溫孤與姑母的舊情以後,她明白袁家這個母族,在尉遲暄心裡,亦非完全可信。
許家勢弱,按理來說,是尉遲暄心中儲君母族的上佳人選。既然如此…為何,會將太子調離德妃身邊呢?
旁人看來,立大皇子為太子,是皇上經中毒風波後,擔心國祚不穩,才早立儲君。
可是…而尉遲暄,分明知道這個時候前朝後宮的局勢如何兇險,卻還是將自己唯一的兒子,堂而皇之放在最炙手可熱的太子之位上,成為前朝後宮的靶子,著實奇怪。
尉遲暄如此做派,只有一個解釋,那便是…他不在意大皇子的命。
而皇貴妃,如今距離後位僅一步之遙。若此時有能同時除去皇后與德妃的機會,她不會放過。
「如今袁自芳的立場尚不明確,你自是不方便出面。」 慧妃順著她的思路,接話道:「所以,你便讓傳信我去將余迢迢藏在碧霄宮的消息告訴皇貴妃?」
「對皇貴妃來說,大皇子的身世若是假的,便能同時除了德妃、皇后,和身邊這個養不熟的孩子。」 大皇子已經快七歲了,無論皇貴妃的照料再精心,這孩子的心始終都是放在德妃這個親娘身上的。
「若大皇子真是皇上的血脈,也能借這個機會除了皇后。孩子早晚都能生,此時一陣風都能將皇后從六宮之主的位子上吹下來,百利而無一害的事,何樂不為?」
皇后落胎一事,若無滄伈在其中的推波助瀾,德妃斷然不可能輕易得手。所以,皇貴妃今日,不遮不掩去了正陽宮,與皇后說了那樣一番再明確不過的話。便是在給滄伈機會,將這消息告訴德妃。
駱漢騫剛死,無論是德妃,還是駱家,都斷然不會讓尉遲燕再出意外。
而方才在校場的反應,也驗證了,駱家,的的確確知道大皇子的身世。
「皇上難道不曾想過,若是他一朝出了意外,那這萬里江山,豈不是要改姓駱了?」 慧妃深諳尉遲暄性格多疑。雖然城府深沉,卻貪權傲慢、好大喜功。從屢屢冒險,挾制沈家的手腕當中,便可窺見一二。
沈明嬌今日所作所為,多半是想試探德妃與駱家的反應,來確認大皇子的身世。畢竟,尉遲暄死後,大皇子便是順理成章的新皇人選。沈家舉兵,要麼擔下亂臣賊子的名聲,不然就是為他人做嫁衣。
慧妃的話,倒是將她心間一直以來的疑慮說了出來。「是啊…尉遲暄,還想做什麼呢?」
「倒是你。」 慧妃看著沈明嬌清瘦的面龐,一陣心疼。將她手裡的酒盞奪過,「沒了身孕,更該愛惜自己的身子,怎可日日飲酒作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