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朝堂之上,皇權和內閣以及宗室的關係從來都是如此,彼此合作又對立,這是皇權和宗室的鬥爭,哪怕謝寶扇真的落敗,內閣也不能讓端王一派贏得太過輕鬆,否則日後的宣政殿,又哪裡有他們說話的份兒呢。

  翰林院的趙業權也站了出來,他對著李恪拱手說道,「微臣以為,倘若原攝政王當真戰死在遼東,朝廷上最終還是要重新冊立新的攝政王,只是端王今日冒然帶著護衛闖進宣政殿,不光是大不敬之罪,更是置滿朝文武大臣與不顧,因此推舉端王為攝政王的提議,還有待商榷!」

  那趙業權是攝政王李善一派的人,前幾年被指定為帝師,當即有人反駁他,「此言差矣,當年先帝駕崩,彼時謝氏還是一介妃嬪,僅僅因為她一句話,就讓懷王成為攝政王,現如今婦人干政,端王在宗室德高望眾,我們擁戴他為攝政王,又有何不妥?」

  謝寶扇輕蔑一笑,那年宮變,懷王擁兵自重,先帝就剩下一個年幼的五皇子,懷王要麼稱帝,要麼做攝政王,這些人還有得選麼?

  端王臉色陰沉,他的視線在群臣中間掠過,偶爾會在攝政王一派的人身上短暫的停留,這些人在李善不知所蹤後,轉而支持謝寶扇,這也是謝寶扇還能穩穩坐在宣政殿的原因。

  不過,端王認定這一切即將結束,他盯著趙業權,沉聲說道,「妖后之禍,所有大臣有目共睹,清除妖后之後,這朝廷上的毒瘤也會被清除。

  說罷,只見從外面湧進更多帶著刀劍的護衛,這些人一進來,便將宣政殿的大臣們圍了起來,有些膽小的大臣,已被嚇的抖如篩糠。

  代明氣得鬍子直顫,「端王,你這是想幹甚麼!」

  端王笑道,「諸位大人請放心,本王只想剷除妖后,還大鄴朝一片清朗!」

  謝寶扇看夠了端王得意洋洋的模樣兒,她面無表情,緩緩說道,「你莫不是真以為攝政王在遼東陣亡了嗎?」

  端王神情微變,隨際又笑了出來 「謝氏,你又想妖言惑眾嗎?」

  謝寶扇沒有理會他的嘲諷,她接著說話,「仙逝的母后皇太后楊氏留下來的人馬,是被你接收了吧!」

  眾人大驚,有人想起攝政王李善失蹤時,皇太后謝寶扇曾經說過,攝政王在海上失蹤跟楊氏有關,此時她又提起楊氏,莫非背後操縱這一切的人是端王?

  成敗在此一舉,端王並不承認,「妖后休要胡言亂語,今日宗室定要治罪於你,再容不得你惑亂朝綱。」

  「端王,你可認得這是甚麼?」

  就在這時,一道婦人的聲音從殿外傳來,眾人回頭,卻見站在宣政殿門口的人是福華長公主,她仍舊穿著一身道袍,身旁跟著封穆等人。

  福華長公主露面後,人群一片譁然,,她亦是宗室成員,卻從來不插手宗室的事務,這時候她從道觀回京,顯然不是為了支持端王。

  在福華長公主的身後,還跟著幾個人,其中有封穆,另外有一人有些眼熟,有熟悉攝政王的大臣當即認出來,那人叫姜樺,是攝政王的近身護衛,此前也跟著攝政王一起在遼東失蹤。

  福華長公主踏入宣政殿,她站在中央,拿出一張數尺見長的書信,上面密密麻麻寫滿字跡,她把那封書信扔給吳謙,說道,「吳大人,或許你該當著朝臣的面前把這封信念出來!」

  吳謙展開書信,匆匆看了一眼,面露驚訝之色,他吃驚的看著端王,「是貴府三公子的書信。」

  端王眼底一沉,目露凶光,吳謙合上書信,端王帶來的護衛將他們圍得鐵桶一般,這個時候誦讀端王三公子的來信,並非明智之舉。

  福華長公主倒也沒有勉強,她笑道,「你處心積慮多年,以為憑藉楊氏給你留的那些人手就能謀朝篡位嗎,本宮不得不說,李家王朝這麼多逆賊里,只有你最自不量力!」

  宗室里的人群有些微的混亂,忠義侯等人慌張的看著端王,端王穩定心神,他指著福華長公主斥道,「這裡是議政的地方,容不得你這婦人在此撒野。」

  福華長公主懶得與他多費口舌,她對端王說道,「京師護衛營的人馬已經進入皇城,攝政王雖在千里之外的雲州與韃子國督戰,卻也容不得你傷害皇上和太后一分一毫,我勸你束手就擒,還能留個全屍!」

  群臣大驚失色,攝政王竟然還活著?

  第190章   攝政王李善的那支……

  就在攝政王李善的那支火銃軍沖入宣政殿時, 所有的一切塵埃落定。

  這支火銃軍不過百餘人數,成軍不足一年,所有將士均是由李善親自挑選, 當年建成這支軍隊之時,抨擊攝政王的聲音不絕於耳,然而當這支端著火銃的將衛們包圍宣政殿後,有些人方才醒悟,皇太后從來就沒有輸過。

  福華長公主看著戶部尚書吳謙,慢條斯理的說道,「吳大人,現在你手中的這封信可以當著諸位大人的面前念出來了吧。」

  被火銃軍包圍的端王等人顯得有些慌亂, 吳謙這回倒是吃了定心丸,堅定了自己的立場, 他抖開手裡的那封信,朗聲說道, 「學生李深,叩請聖安,學生系當朝端王第三子, 少年時求學蘇州瀚文書院, 至今已有十五年。」

  隨著吳謙清郎的聲音,真相逐漸浮於水面, 端王三公子天資聰穎,年少時便察覺父親有不軌之心,彼時先皇李商年輕力壯,端王縱是有心也無力,為了攪亂朝政,端王不惜支持廢太子李恆密謀造反, 先皇駕崩後,年輕的五皇子登基稱帝,朝廷有懷王攝政,端王雖不敢輕舉妄動,卻始終暗中經營,直至攝政王在遼東失事,他自以為時機來臨,聯合宗室的皇親國戚,想要逼迫皇上和太后,一舉把控大鄴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