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頁
何止淒涼。
余樂這妖孽是怎麼生出來的?華國的跳水隊為什麼要放他出來禍害自由式滑雪?內卷好可怕……
恍神間,雪道上的四個人已經來到了彎道前。
向左側的第一個迴轉,正好就在余樂的這一邊,可余樂還是第一次知道,內角度的彎會這麼不好過。
這裡賽道寬6米,外側設置有傾斜的坡度,彎度約在120度,一共兩個一左一右的彎道,難度並不高,若是一個人滑,左右擰轉的身體會很愜意。
然而,這場比賽才開始,勢均力敵的四個人還沒有拉開距離,幾乎維持著一個水平線地衝進彎里。
余樂有種被擠壓的感覺。
右側的人會理所當然的往自己這邊靠,同時紅色的旗杆插在靠近藍色底線20公分的位置,這一來一去,他只有半米的活動空間。
以前覺得小角度進出省時省力,直到來到這個程度的賽場後,余樂才知道,小角度的進出並不合適,因地制宜,隨機應變才是最合適的技巧。
然而剛剛感受到這舒服滋味的余樂,如今就被迫著必須來一個小角度的進出。
就,有點憋屈。
驟然狹窄的賽道,限制了余樂手腳上的動作,視角的餘光看見靠過來的阿道夫,這一瞬間,給人一種仿佛馬上就要撞上的錯覺。
自從來到世界賽場上後,在洲際杯里常見的故意碰撞反而看不見了,有實力的運動員更加愛惜羽毛,絕不會給人留下手腳不乾淨的印象。
所以余樂知道,阿道夫不是要撞自己。
但碰撞,正是障礙追逐的風格和魅力。
余樂這一瞬間已經分析出來,自己在進彎後,板頭會和阿道夫的板頭撞上。
除非自己滑出旗門,亦或者阿道夫終止占道。
所以與其期待對手的放棄,不如自己解決!
複雜的念頭在一瞬間形成,余樂控制雪板再擰動一個小小的角度,耳邊傳來「唰」的一聲響,左外側的板刃擦過旗杆細小的鋼絲,發出沉悶的聲響。
再出來,余樂滑在了阿道夫的前面兩寸。
整個賽道,一共四人,頓時以他為首,滑出了一個斜線。
余樂在第一!
是賽道的原因。
畢竟距離不能拉開,彎道受限的不僅只有餘樂,其他三人也不好過。
外圈的克勞斯滑行的距離是內圈余樂的三五倍。
這是外部條件造成的影響,和實力本身關係並不是很大,再說這裡四人水平相近,最終這樣的結果也不意外。
而且在剛剛即將與阿道夫碰上的時候,余樂做了一個當機立斷的決定——狹路相逢勇者勝。
他完全沒有管壓上來的阿道夫,僅僅是往左邊靠了一點點,利用這驟然拉開的角度,形成了一個略微偏向中角度出的技巧動作。
於是,脫穎而出。
反倒是阿道夫受到一點點的影響,明顯落在了他的身後。
第一位。
余樂呼吸難得自由的甘甜空氣。
真是很久沒有在這樣水平的世界大賽上,滑在前面了。
迎著風,舞著雪,開闊的視野前,沒有擋在自己前面的身影,就連心情都變得開朗。
當然。
余樂也很清楚,這樣的時間很珍貴,也很短暫。
就在前面的彎道,他將會位於外圈。
出去後,誰也不知道自己的排位是多少。
余樂滑在外圈,自然不甘心真的滑那麼長的距離,白白浪費時間。
在進入彎道的時候,他往內圈靠了一點。
並不多。
搶道也有技巧,又有規則限制。
他不會去做違規的事,也不會讓自己真的橫切整個賽道,滑到內圈。能不能成功先不說,這樣也是浪費時間的一種。
一項運動接觸的越久,就越是清楚沉於水面下的規則脈絡,教練不會指導,隊友無法口述,名為「個人經驗」。
余樂進彎的時候,還在最左邊的四號道,出彎的時候,就在占進了三號道。
一個大角度的進,中角度的出。
算是搶了阿道夫的道。
兩人距離極近。
阿道夫經驗豐富,這樣的場面沒經歷千次也經歷過百次,余樂壓過來的時候,他輕鬆控制身體,理所當然的,順勢就往克勞斯那邊壓了過去。
彎道出來,阿道夫跑到了克勞斯的二號道。
克勞斯的位置是這個賽道最好的位置,第一個彎道雖然暫時落在第三名,但他和阿道夫的距離差距不遠,到了第二個彎道,他又在內側,只是往霍爾曼所在的最內彎靠上一點點,就完成了一個小角度進,中角度出的,最為舒適的迴轉。
連續兩個漂亮的近乎於完美的小迴轉,克勞斯成功墊定了優勢!
在彎道里他逼慢了霍爾曼,避開了阿道夫,最後從彎道一出來,不瞎的人都能看見,克勞斯超過余樂,成功領先!
第二個障礙結束。
新的排位產生!
克勞斯第一位,余樂第二位,阿道夫第三位,霍爾曼最後一名。
余樂竟然還能夠保持第二名的優勢!
直播間裡的觀眾已經在滿足地咆哮。
這樣的結果,自然有著余樂自己的努力,以及克勞斯對這個賽場最為精細的把握。
事實上,比起針對余樂,那三位才是真的水火不容。
余樂這妖孽是怎麼生出來的?華國的跳水隊為什麼要放他出來禍害自由式滑雪?內卷好可怕……
恍神間,雪道上的四個人已經來到了彎道前。
向左側的第一個迴轉,正好就在余樂的這一邊,可余樂還是第一次知道,內角度的彎會這麼不好過。
這裡賽道寬6米,外側設置有傾斜的坡度,彎度約在120度,一共兩個一左一右的彎道,難度並不高,若是一個人滑,左右擰轉的身體會很愜意。
然而,這場比賽才開始,勢均力敵的四個人還沒有拉開距離,幾乎維持著一個水平線地衝進彎里。
余樂有種被擠壓的感覺。
右側的人會理所當然的往自己這邊靠,同時紅色的旗杆插在靠近藍色底線20公分的位置,這一來一去,他只有半米的活動空間。
以前覺得小角度進出省時省力,直到來到這個程度的賽場後,余樂才知道,小角度的進出並不合適,因地制宜,隨機應變才是最合適的技巧。
然而剛剛感受到這舒服滋味的余樂,如今就被迫著必須來一個小角度的進出。
就,有點憋屈。
驟然狹窄的賽道,限制了余樂手腳上的動作,視角的餘光看見靠過來的阿道夫,這一瞬間,給人一種仿佛馬上就要撞上的錯覺。
自從來到世界賽場上後,在洲際杯里常見的故意碰撞反而看不見了,有實力的運動員更加愛惜羽毛,絕不會給人留下手腳不乾淨的印象。
所以余樂知道,阿道夫不是要撞自己。
但碰撞,正是障礙追逐的風格和魅力。
余樂這一瞬間已經分析出來,自己在進彎後,板頭會和阿道夫的板頭撞上。
除非自己滑出旗門,亦或者阿道夫終止占道。
所以與其期待對手的放棄,不如自己解決!
複雜的念頭在一瞬間形成,余樂控制雪板再擰動一個小小的角度,耳邊傳來「唰」的一聲響,左外側的板刃擦過旗杆細小的鋼絲,發出沉悶的聲響。
再出來,余樂滑在了阿道夫的前面兩寸。
整個賽道,一共四人,頓時以他為首,滑出了一個斜線。
余樂在第一!
是賽道的原因。
畢竟距離不能拉開,彎道受限的不僅只有餘樂,其他三人也不好過。
外圈的克勞斯滑行的距離是內圈余樂的三五倍。
這是外部條件造成的影響,和實力本身關係並不是很大,再說這裡四人水平相近,最終這樣的結果也不意外。
而且在剛剛即將與阿道夫碰上的時候,余樂做了一個當機立斷的決定——狹路相逢勇者勝。
他完全沒有管壓上來的阿道夫,僅僅是往左邊靠了一點點,利用這驟然拉開的角度,形成了一個略微偏向中角度出的技巧動作。
於是,脫穎而出。
反倒是阿道夫受到一點點的影響,明顯落在了他的身後。
第一位。
余樂呼吸難得自由的甘甜空氣。
真是很久沒有在這樣水平的世界大賽上,滑在前面了。
迎著風,舞著雪,開闊的視野前,沒有擋在自己前面的身影,就連心情都變得開朗。
當然。
余樂也很清楚,這樣的時間很珍貴,也很短暫。
就在前面的彎道,他將會位於外圈。
出去後,誰也不知道自己的排位是多少。
余樂滑在外圈,自然不甘心真的滑那麼長的距離,白白浪費時間。
在進入彎道的時候,他往內圈靠了一點。
並不多。
搶道也有技巧,又有規則限制。
他不會去做違規的事,也不會讓自己真的橫切整個賽道,滑到內圈。能不能成功先不說,這樣也是浪費時間的一種。
一項運動接觸的越久,就越是清楚沉於水面下的規則脈絡,教練不會指導,隊友無法口述,名為「個人經驗」。
余樂進彎的時候,還在最左邊的四號道,出彎的時候,就在占進了三號道。
一個大角度的進,中角度的出。
算是搶了阿道夫的道。
兩人距離極近。
阿道夫經驗豐富,這樣的場面沒經歷千次也經歷過百次,余樂壓過來的時候,他輕鬆控制身體,理所當然的,順勢就往克勞斯那邊壓了過去。
彎道出來,阿道夫跑到了克勞斯的二號道。
克勞斯的位置是這個賽道最好的位置,第一個彎道雖然暫時落在第三名,但他和阿道夫的距離差距不遠,到了第二個彎道,他又在內側,只是往霍爾曼所在的最內彎靠上一點點,就完成了一個小角度進,中角度出的,最為舒適的迴轉。
連續兩個漂亮的近乎於完美的小迴轉,克勞斯成功墊定了優勢!
在彎道里他逼慢了霍爾曼,避開了阿道夫,最後從彎道一出來,不瞎的人都能看見,克勞斯超過余樂,成功領先!
第二個障礙結束。
新的排位產生!
克勞斯第一位,余樂第二位,阿道夫第三位,霍爾曼最後一名。
余樂竟然還能夠保持第二名的優勢!
直播間裡的觀眾已經在滿足地咆哮。
這樣的結果,自然有著余樂自己的努力,以及克勞斯對這個賽場最為精細的把握。
事實上,比起針對余樂,那三位才是真的水火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