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頁
「或許宇宙中有無數個平行世界,有無數個自己。他們可能彼此有相通性,但都是獨立的個體。做好這個世界的自己就行,其他世界如何,與他又有什麼關係呢?」
胤礽意味深長地看向康熙,這是他想要告訴康熙的。
活在當下,活好當下。夢中一切,皆如雲煙,何必自擾。
康熙聽著胤礽的話,緩緩看向桌上的兩冊話本,眸光漸漸深邃。
第128章
此後數日,康熙都在認真看話本,兩冊話本被他翻來覆去看了十多遍。隨後便頻繁宣和郡王陵光入宮,甚至還請了三位外邦學者覲見,幾個人在御書房也不知道談些什麼。
百官一頭霧水,宮內猜測紛紛。索額圖還特意問到了胤礽這裡來,皇上搞什麼名堂,別人不知道,太子總知道吧。胤礽還真知道,卻沒說出來,只道:「不過是請教三位先生一些問題,與朝堂之事不相干。」
一句話打發了索額圖。
這情形約莫持續了五六日,康熙終於不再宣人進宮「請教」了,他看著話本,陷入深思。根據陵光與三位先生之言,這兩冊話本雖為虛構,卻也是有理論依據的。譬如胤礽所說的時空閉環以及平行世界,確實可能存在。
康熙望向天邊,他覺得他那些夢屬於另一個時空,與此間平行存在的時空。只是不知道觸動了何等契機,讓他有幸看到了那個時空的事情。這大概就是話本子說的,老天爺給的奇遇吧。
這些日子,除了看話本,詢問陵光與三位外邦先生關於穿越時空的問題外,康熙還將夢裡的各種場景與細節匯總梳理了一番,慢慢摸到了「真相」。
他最初以為兩個平行時空的分叉點在康熙二十九年親征途中的那場病,後來覺得不盡然。這件事或許是關鍵,可問題卻並非從此而起。
胤礽說平行世界的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個體,但總歸是有相通性的。對於「自己」,康熙自認還算了解。哪有自己不了解「自己」的呢?
此事之前,夢裡的「他」對胤礽也是疼愛的,可這疼愛只在胤礽幼年時最為純粹,隨著胤礽慢慢長大,「他」的感情變得逐漸複雜起來,既疼著胤礽又防著胤礽。當這份疼愛摻雜了疑心,就變了質。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親征途中那次芥蒂的根本原因。
對於胤礽面上的疲憊與手上的傷口,「他」真的不知道嗎?確實不知道,卻也是因為有意忽視,不想知道吧。因為「他」親征在外,京內太子監國。而偏偏不巧,「他」又病了。即便只是小病,仍難免多想。
如果這病嚴重呢?如果「他」沒能挺過去呢?太子就不只是監國,而是直接上位了。帶著這種心理,又見胤礽面色輕鬆,不見憂色,「他」自是盛怒,想著好啊,胤礽果然只想著權柄,心裡沒有「他」。就這般直接在心裡給胤礽定了罪,哪會去管什麼原因。
這只是個開始。胤禔素來不服胤礽,多有衝突,從前「他」雖也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時候,但偶爾還是會暗地裡敲打敲打的。這事之後,胤禔越跳越歡,動作比以往都大,「他」卻置若罔聞,全當自己不知道,一味縱容。非但如此,對毓慶宮與詹事府的把控也越發嚴格。
儲君已定的情況下,皇帝放任皇長子如此行事仿佛是一個信號,讓朝臣們都思量起來。
夢裡似乎並沒有陵光,也沒有唐十九,甚至在他的把控之下,胤礽身邊除了索額圖,幾乎可說沒什麼人才可用。這也導致了胤礽越發信任索額圖,甚至到了依賴索額圖的地步。通過索額圖與胤禔打擂台。
一國儲君,名正言順的太子居然要去跟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庶出光頭阿哥打擂台,淪落到這個地步,康熙只覺得心酸。可「他」卻覺得胤礽太重權柄,不肯退讓半步,更加不喜,心底那根刺越扎越深。
康熙差點沒氣死。「他」是不是蠢?怎麼不想想,以當前的局勢,胤礽能退嗎?他有退路可言嗎?退一步就是萬丈深淵,屍骨無存。
康熙聽到胤礽私下與貼身太監傾訴:眾兄弟人人都有選擇,唯孤沒有。這儲君之位不是孤爭來的,可孤坐上去了,就一定不能被踹下來。
語氣中滿是悲苦,康熙聽著只覺得萬分揪心。是啊,太子要如何退?歷朝歷代被廢的太子是個什麼下場?更何況,憑什麼要太子退,而不是胤禔退?合著胤禔比太子還高貴?
這麼淺顯的道理,夢裡那個「他」竟是不懂。不,「他」不是不懂,而是不去懂,不想懂。
後來胤礽大婚,夢中胤礽成親的年歲似乎比現在要大一些。康熙看到了這場婚禮,成親本為喜事,可康熙卻感覺怕是要遭。太子大婚就代表著可以進入朝堂上手權柄了。他就是大婚後開始親政。康熙覺得這是理所應當,但對「他」而言,又是一層刺激。
果然,大婚之後,「他」就開始有意無意打壓太子黨。難得「他」表面上還要裝出一副對胤礽最為偏愛的樣子來。
康熙看得五內翻滾,激憤難耐,卻什麼都做不了。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父子越走越遠,直到最後,「他」終於廢了太子。可「他」沒有想到,胤礽是廢了,其他兒子卻一個個跳出來,全盯著這個位子,甚至朝臣百官們也一齊上奏請立新儲君。
「他」怎麼會容忍別人再來分「他」的權柄,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又將胤礽立了起來。
胤礽意味深長地看向康熙,這是他想要告訴康熙的。
活在當下,活好當下。夢中一切,皆如雲煙,何必自擾。
康熙聽著胤礽的話,緩緩看向桌上的兩冊話本,眸光漸漸深邃。
第128章
此後數日,康熙都在認真看話本,兩冊話本被他翻來覆去看了十多遍。隨後便頻繁宣和郡王陵光入宮,甚至還請了三位外邦學者覲見,幾個人在御書房也不知道談些什麼。
百官一頭霧水,宮內猜測紛紛。索額圖還特意問到了胤礽這裡來,皇上搞什麼名堂,別人不知道,太子總知道吧。胤礽還真知道,卻沒說出來,只道:「不過是請教三位先生一些問題,與朝堂之事不相干。」
一句話打發了索額圖。
這情形約莫持續了五六日,康熙終於不再宣人進宮「請教」了,他看著話本,陷入深思。根據陵光與三位先生之言,這兩冊話本雖為虛構,卻也是有理論依據的。譬如胤礽所說的時空閉環以及平行世界,確實可能存在。
康熙望向天邊,他覺得他那些夢屬於另一個時空,與此間平行存在的時空。只是不知道觸動了何等契機,讓他有幸看到了那個時空的事情。這大概就是話本子說的,老天爺給的奇遇吧。
這些日子,除了看話本,詢問陵光與三位外邦先生關於穿越時空的問題外,康熙還將夢裡的各種場景與細節匯總梳理了一番,慢慢摸到了「真相」。
他最初以為兩個平行時空的分叉點在康熙二十九年親征途中的那場病,後來覺得不盡然。這件事或許是關鍵,可問題卻並非從此而起。
胤礽說平行世界的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個體,但總歸是有相通性的。對於「自己」,康熙自認還算了解。哪有自己不了解「自己」的呢?
此事之前,夢裡的「他」對胤礽也是疼愛的,可這疼愛只在胤礽幼年時最為純粹,隨著胤礽慢慢長大,「他」的感情變得逐漸複雜起來,既疼著胤礽又防著胤礽。當這份疼愛摻雜了疑心,就變了質。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親征途中那次芥蒂的根本原因。
對於胤礽面上的疲憊與手上的傷口,「他」真的不知道嗎?確實不知道,卻也是因為有意忽視,不想知道吧。因為「他」親征在外,京內太子監國。而偏偏不巧,「他」又病了。即便只是小病,仍難免多想。
如果這病嚴重呢?如果「他」沒能挺過去呢?太子就不只是監國,而是直接上位了。帶著這種心理,又見胤礽面色輕鬆,不見憂色,「他」自是盛怒,想著好啊,胤礽果然只想著權柄,心裡沒有「他」。就這般直接在心裡給胤礽定了罪,哪會去管什麼原因。
這只是個開始。胤禔素來不服胤礽,多有衝突,從前「他」雖也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時候,但偶爾還是會暗地裡敲打敲打的。這事之後,胤禔越跳越歡,動作比以往都大,「他」卻置若罔聞,全當自己不知道,一味縱容。非但如此,對毓慶宮與詹事府的把控也越發嚴格。
儲君已定的情況下,皇帝放任皇長子如此行事仿佛是一個信號,讓朝臣們都思量起來。
夢裡似乎並沒有陵光,也沒有唐十九,甚至在他的把控之下,胤礽身邊除了索額圖,幾乎可說沒什麼人才可用。這也導致了胤礽越發信任索額圖,甚至到了依賴索額圖的地步。通過索額圖與胤禔打擂台。
一國儲君,名正言順的太子居然要去跟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庶出光頭阿哥打擂台,淪落到這個地步,康熙只覺得心酸。可「他」卻覺得胤礽太重權柄,不肯退讓半步,更加不喜,心底那根刺越扎越深。
康熙差點沒氣死。「他」是不是蠢?怎麼不想想,以當前的局勢,胤礽能退嗎?他有退路可言嗎?退一步就是萬丈深淵,屍骨無存。
康熙聽到胤礽私下與貼身太監傾訴:眾兄弟人人都有選擇,唯孤沒有。這儲君之位不是孤爭來的,可孤坐上去了,就一定不能被踹下來。
語氣中滿是悲苦,康熙聽著只覺得萬分揪心。是啊,太子要如何退?歷朝歷代被廢的太子是個什麼下場?更何況,憑什麼要太子退,而不是胤禔退?合著胤禔比太子還高貴?
這麼淺顯的道理,夢裡那個「他」竟是不懂。不,「他」不是不懂,而是不去懂,不想懂。
後來胤礽大婚,夢中胤礽成親的年歲似乎比現在要大一些。康熙看到了這場婚禮,成親本為喜事,可康熙卻感覺怕是要遭。太子大婚就代表著可以進入朝堂上手權柄了。他就是大婚後開始親政。康熙覺得這是理所應當,但對「他」而言,又是一層刺激。
果然,大婚之後,「他」就開始有意無意打壓太子黨。難得「他」表面上還要裝出一副對胤礽最為偏愛的樣子來。
康熙看得五內翻滾,激憤難耐,卻什麼都做不了。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父子越走越遠,直到最後,「他」終於廢了太子。可「他」沒有想到,胤礽是廢了,其他兒子卻一個個跳出來,全盯著這個位子,甚至朝臣百官們也一齊上奏請立新儲君。
「他」怎麼會容忍別人再來分「他」的權柄,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又將胤礽立了起來。